㈠ 教学使用交际教学法理论与实践有什么冲突
文针对目前应用交际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语言习得论、语言应用、认知结内构、交际法内涵等角容度分析了问题的症结 ,说明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语言知识 ,尤其是语言结构。在此基础上 ,简要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讨论了在使用交际法过程中将语法教学从句子上升到语篇层次的具体方法
:
1 .0存在的问题交际教学法自诞生以来 ,便受到许多学者和语言教师的青睐。在中国 ,人们对交际法的讨论最早可追溯到八十年代 ,而真正广泛应用交际法进行外语教学还是近十年的事。目前 ,全国范围内都提倡使用交际法教学 ,尤其是在中学 ,教材是根据交际法要求编写的 ,明确要求
㈡ 交际教学法的原则到底是什么
1、学生应被视为教学的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求学生使用语言描述真实的场景,并在这方面进行真正的对话。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带进各种语言技能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2、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众所周知,学生有个体差异,但有一点是绝对的,那就是每个人都有愿望。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特点,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来教他们不同的材料,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进步。
3、利用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建立一些有趣的、真实的对话场景,设想一些能组成学生和语言的游戏。同时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和检查。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扩展阅读:
交际法注意事项:
1、交际法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主张以交际功能为主要线索贯穿教学。
2、交际法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交际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适当的语言情景和适当的交际情景中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
4、交际法倾向于注重课堂语言活动的流畅性,而不仅仅是注重活动的正确性。
㈢ 英语口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急)
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
山东省淄博市教研室 司洪海
摘 要: 只有加强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英语口语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的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和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理论可供英语口语教学借鉴。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36(2005)04-0008-03
中国学生英语开口能力差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改革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增强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仅有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力终究是一个矢量,它不仅有大小,更有方向,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来为英语口语教学导航,解决“哑巴英语”问题才不致于成为空话,这也正是笔者力图将建构主义理论整合到英语口语教学中来的原因所在。
一、对现有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有人认为,很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差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和阅读与写作技能教学所致,因而对各层次的英语教学大纲以及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语言素养提出了种种质疑。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口语教学与学习的客观环境。尽管加入WTO的经济因素客观上提高了人们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但能够获得去英语母语国家学习英语口语的机会或者大量聘请外籍教师仍不现实。其次,我们不能期望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能够直接改变英语口语教学的被动局面,因为即使有再好的菜谱、再好的蔬菜、再高级的调料,没有厨师对火候等过程性操作技巧的把握也不可能烹调出高质量的美味佳肴。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教师加强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英语口语教学、指导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和训练,才能尽早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率。
二、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英语口语教学的理由
(一)对建构主义理论历史渊源的追溯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作为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日内瓦学派。皮氏的理论从唯物辩证法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张建伟、陈琦,1996)。一方面,儿童通过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另一方面,通过顺应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其认知结构就在同化与顺应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一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J.S. Bruner)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前苏联维果斯基(L.S. Vygotsky)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于建构主义思想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陈琦、刘儒德,1997)。维氏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并且内化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而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当今建构主义者非常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应该说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维果斯基思想的广为流传。由此种种,目前“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Slavin, 1994,转引自张建伟、陈琦,1996)。
(二)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就学习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整体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等。笔者对其中可供英语口语教学借鉴的部分观点逐一做了分析:
1.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及其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主张,一方面要给学习者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他们广阔的建构的空间,以利于其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策略(Spiro et al., 1991,转引自张建伟、陈琦,1996)。
英语口语教学通常的做法是以会话课教材为教学内容,先分析材料、理解材料,进行语音语法练习、跟读、背诵,然后一般是看图讲话等模拟练习。这是从掌握语言形式进而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教学过程,有不少人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是有更多的人靠这种途径并未达到熟练掌握口语、流利地讲英语的程度。应该说这种做法是采取了一种“复用”型的教学模式,由于只是简单地由记忆过渡到复用,并未与理性自觉的思维活动进行必要的联系,就很难达到活用型的脱口而出。依照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的主张,我们发现:在给学生提供语言形式的复用式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创设条件,留给他们足够广阔的建构空间,更多地联系具体情境,使学生的口语学习在模仿强化和熟记的同时更加关注上下文语境和语言形式本身所暗含的语言信息。
2.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情境性教学(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过程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强调以模拟真实性任务供学生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以整体性、复杂性、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显然,情境性教学的仿真性正是英语口语教学应竭力追求的教学思路。仿真性探索过程或原型式问题解决过程展示,更是当前普及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只要看看外文书店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音像口语教学材料,我们就能感受到人们单纯依赖英语口语教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情境性教学理论对于我们转变学习观、教学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如何大胆地取舍教材,如何大胆地汲取各种信息媒介中的英语口语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我们目前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3.建构主义的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理论是针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而言的: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辅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Slavin, 1994,转引自张建伟、陈琦,1996)。也就是说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具体到英语口语教学,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也十分重要。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认为成人语言习得(acquisition)需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input)(Mason,1999)。尽管目前理论界对于克拉申的理论颇多质疑,但我们无法否认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存在,无法否认大量输入对于语感形成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还是倾向于成人外语学习中习得(acquisition)与学习(learning)并存的说法。联想到我国英语教学法在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之间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要非此即彼,而应依照和而不同的原则,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语言输入,进而保证学生从i阶段(习得者的能力水平)移向i+1阶段(Mason,1999),即按某种自然顺序(natural order)习得的阶段。而如何把握“可理解”的尺度是非常关键的,是非常需要教师发挥其“支架”作用的。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一)激活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许多来华从事英语口语教学的外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很多中国学生的害羞心理是需要师生共同突破的第一道障碍。应当说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流利地说好英语的,无论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应用,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样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态度呢?我们不妨在备课阶段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打消其害怕出错的畏惧心理;同时采取情境性教学设计方案,首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呈现一定的音像会话资料,必要时点出关键的可供学生模仿套用的句型、短语、词汇,之后按类似模式选题,如以谈论个人爱好的“My favorite...”等为题,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作答,参考教师事先提供的有关材料,用目标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其逐渐放开胆子开口讲英语。
(二)熟记常用习语和句型,变复用为活用
英语中的一些习语和句型是应该在学习之初就熟记使用的,可以暂不考虑语法关系。初学者由于还没有习得英语口语,就应借助熟记这些习语和句型来进行初步的交际活动。能够打个招呼,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说点什么,是初学者往往具备的而且不仅仅是出于热情的复用行为。要想帮助他们保持这种复用积极性,就必须引导他们加强习得训练,否则他们会逐渐感到难以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此时,教师应辅之以必要的语言分析,用传统教学法作为“支架”,引导学生自觉地由热身开始,进入教师设计的任务驱动式问题情境;之后,再指导学生确立目标,或进行发散性词汇拓展,或进行相关情景、人物及可能的人物相互作用的想象,在开拓学生思路的同时,使学生专注于问题本身而非语言。实际上,当学生意识中不再把语言当作学习活动的明显目标或者说唯一目标时,我们才能够说口语教学不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用而教,为活用而教。
当然,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质是要求我们从事英语口语教学时,不要忽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不是主客体间关系,而是主体间关系,是双主体。正如克拉申所主张的:一方面学生不自觉的语言习得产生流利话语,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又使学生以理性自觉的语言学习而有能力对语言输出实施监控,保证语言输出的正确。至于英语口语表达时自觉监控是否来得及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更高水平上的再习得与再监控了,二者如此循环的过程不是波状起伏的而是盘旋上升的。
参考文献:
Mason, Timthy. Input Only 〔EB/OL〕.
http://www.timothyjpmason.com/WebPages/LangTeach/Licence/FLTeach/Thunk3_1.htm,25 Sep 1999.
陈琦,刘儒德. 1997. 当代教育心理学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伟,陈琦. 1996.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5-82
㈣ 交际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吗
交际法是一种教学方法。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交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1971年,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
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语法能力: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即遣词造句的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适当理解、表达话语的能力;
(3)语篇能力: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
(4)策略能力:加强交际效果或弥补由于缺乏交际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际中断所使用的策略,即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此后,这些能力逐渐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侧重之处。在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的意念学说基础上,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Teaching)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教学法将语言看作交际的手段,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了解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了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假设是:学习语言的目标就是交往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其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之处。交际教学法始终将学生看作语言实践的主体,注重教学材料源自的循环体制等等,这就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探索。
㈤ 交际法的概述是什么
交际法来(CommunicativeApproach)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或源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交际法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法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
㈥ 交际教学法是什么有哪个机构采用这个教学方法呢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 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目前,博恩思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方法。
㈦ 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
交际法是一种教学方法。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交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1971年,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
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语法能力: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即遣词造句的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适当理解、表达话语的能力;
(3)语篇能力: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
(4)策略能力:加强交际效果或弥补由于缺乏交际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际中断所使用的策略,即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此后,这些能力逐渐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侧重之处。在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的意念学说基础上,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Teaching)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教学法将语言看作交际的手段,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了解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了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假设是:学习语言的目标就是交往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其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之处。交际教学法始终将学生看作语言实践的主体,注重教学材料源自的循环体制等等,这就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探索。
㈧ 交际教学法的定义
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中以语言学习者所需之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语言功用包括了规范性、互动性、想像性以及再现性等多种用途。
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包含了〝交际能力〞和语言所处的〝文化社会意涵〞,其功用则包括了功能性(functional; 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
规范性(regulatory;指用言语限制他人行动)、互动性(interactional; 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想像性(imaginative;指用言语创造出想像世界)以及再现性(representative;指用言语沟通、呈现讯息)等多种用途。
(8)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扩展阅读
发展历史
英国的语言学家们重新对SLT的教学理论产生质疑。他们开始注意到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摆在“交际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们也表示,语言的独特性与多变性不是用几个结构性的理论就能笼统概括的。正巧,欧陆的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观点也与英美两国对语言教学理论所产生的反思潮互相辉映:
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该以语言学习者所需之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于是,在英、美、欧陆三方的教学理论的激荡下,诞生了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㈨ 情境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源于学生的生活,必须紧专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属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指导口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2、构建和谐,让学生敢说。3、要求适当,让学生能说、4、点拨方法,让学生会说。5、全体参与,让学生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