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信仰教学

信仰教学

发布时间:2021-02-07 07:54:15

A. 现代科学信仰与教育

一说到现代教育,不少人就联想到信息化、现代教学技术、先进的设施、豪华的校舍……这些至多仅是现代教育的下位特征;或许还有人想到先进的办学理念、人性化管理、个性化评价……这些也仅是现代教育的躯体部分。事实上,很多人长期以来对现代教育的精髓无视、忽视、遮掩,或避而不谈。
何为现代教育的精髓?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人的精髓就应当是现代教育的精髓。人的精髓就是现代教育的信仰。事实上,信仰是中国人当下与未来发展遇到的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简言之,信仰就是一个人内心信服和仰慕的存在。当一个人内心没有这种存在时,他就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而随着人类自身与社会的发展,信仰不仅是个体性的内心存在,它也会外化为有形的存在,形成社会性的共识和文化,这种共识与文化又会影响到新生的社会个体,于是,信仰又成为一种久远的历史存在。
信仰问题关乎个人精神、社会价值,是中国复杂格局的根。没有信仰,就没有现实生活的秩序。人有了信仰,才能生成每个人内心的规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对社会、国家、政府以及其他个人的信任,这是社会形成稳定秩序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建立每个人都需要的稳定的公共秩序。
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公民的共同福祉。而坚守这样的秩序才能保护我们的信仰,所以人们一方面要建立真诚的信仰,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断提高秩序的质量,做到人人信守秩序、维护规则。在社会转型的时候,信仰和秩序最可能出问题。有信仰与无信仰的人相比较,其生活状态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对待生命、财富、地位等方面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些不同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没有自己的信仰,就会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什么事都敢干;没有共同的信仰,就会缺少相对统一的精神支柱。由于没有信仰,人们就没有统一规范的道德意识和对真理的共识;由于没有信仰,每个人只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志去做,就会与他人发生冲突与矛盾,出现一人成龙、三人成虫的现象;由于没有信仰,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的道理,导致人们在各个行业和生活领域没有相通的意识,难以形成共同的生活目标,短期、功利行为普遍。
有信仰的人才有规则。没有信仰的人内心没有规则,外部的规则也很难在他心中扎根或找到衔接点,行为就会变得肆无忌惮。
由于缺乏信仰,人就没有罪恶感,只要犯罪不被别人知道就自以为是无罪,这种意识导致现实中不少人一步步走进犯罪的深渊,无法自拔。如整个社会依法处罚,却又因法不责众而难以实行,真是后患无穷,对社会、对普通人的伤害都极为严重。没有信仰还导致人们在出现内部矛盾分歧时,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便显露无遗。
信仰就是人的心灵导航。信仰的最初意义是给人一条道路,给人一个方向,给人一种规范。只有当一个人有比较纯真深刻的信仰时,心灵才有方向。对于一般的俗人,不能指望信仰发挥心灵导引的作用,因为他或许是个行尸走肉。
正因为如此,现代教育不应回避健全人格所必需的信仰养成,而应将信仰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这种信仰与是否有组织、是否有仪式、是否要言语表达没有太大关系,它是一种内心的存在。
科学要探求真理、规律。从语义学的角度,规律由规则、秩序演变而来。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规则,人们依秩序生活。而当人们观察自然的时候,发现自然也有类似规则、秩序一样的东西,于是称这种东西为规律。社会是人的社会,有规则;自然是万物的自然,有规律。长期遵守这些规则就会成为一种信仰。也就是说信仰与科学之间存在一致性,科学和信仰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抵触、不可调和的。
当下,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反而变得困惑迷茫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信仰的人与无信仰的人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些没有真正信仰的人必然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真正有信仰的人则处变不惊,不会因为环境、财产、地位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行事规则。比如腐败问题,惩治腐败很难根除腐败,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从文化入手,在人的内心建立真信仰。
未来,重建信仰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明确,重建不是要把传统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而是要依据信仰生成的基本原理,充分利用人类的信仰资源,在新的时代环境中重新提炼和发展,每个人都要形成属于自己的信仰。坚持信仰的自由、自主、自觉应该成为一条重要原则,在珍视祖先传下的信仰资源的同时,需要以更加包容、自信的胸怀与世界共同分享人类优秀的信仰资源。
要防止信仰造假,就必须把信仰与功利进行适当切割。如果做不到这点,信仰造假现象就无法得到彻底清除。把信仰当作信仰,不把信仰当工具,应该成为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作为工具的信仰本身就不是信仰。真信仰就必然是统率人的精神的。
长期以来,把信仰当成强求一律的东西,把信仰当成某些事的必要前提,客观上助长了信仰造假。实质上这又涉及信仰教育应该如何进行的问题。简而言之,还是坚持自由、自主、自觉原则,不能把信仰当纪律。信仰教育也需要以公民品德为基础,倡导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学会分享,为人服务。
让学生做在自由、自主、自觉基础上成长为有真实信仰的健全的人,不以功利、虚伪之心对待自己的信仰,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必须追求的一个目标

B. 什么是教育信仰

信仰,指对某种来主张、主义、宗教源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信仰成为一个议题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云:“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即为佳例。
信仰在生涯规划上对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九点:
1、人生目标的确立;
2、奋斗历程的把握;
3、精神境界的陶冶;
4、驭挫勇气的养成;
5、道德魅力的塑造;
6、身心关系的调整;
7、人我关系的处理;
8、乐观情趣的培养;
9、紧张情绪的疏解;
可以说,信仰确立了个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个体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反之,信仰的缺失将使人生变得迷惘彷徨,了无生趣。

C. 信仰和教育的区别在哪里

教育的本质在于:传道 受业 解惑。
而信仰个人认为;信仰: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世界价值观或者心灵上有缺失,那就会去寻找、去填补。完善自己世界价值观或者心灵的完美,这个用来完善自我的“事物”就是信仰。

D. 采取什么措施突出信仰教育时效性

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版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权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信仰成为一个议题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云:“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即为佳例。
信仰在生涯规划上对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九点:
1、人生目标的确立;
2、奋斗历程的把握;
3、精神境界的陶冶;
4、驭挫勇气的养成;
5、道德魅力的塑造;
6、身心关系的调整;
7、人我关系的处理;
8、乐观情趣的培养;
9、紧张情绪的疏解;
可以说,信仰确立了个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个体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反之,信仰的缺失将使人生变得迷惘彷徨,了无生趣。

E. 信仰教育是什么

信仰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人类对美内好理想的持容久信念,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本能追求。信仰犹如照耀人生之路的明灯,有了这盏明灯你就不会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没有信仰就有如在黑暗中行走,时刻都有碰壁的危险。
信仰教育则是达成上述目标的一种方式。无论你信仰马克思主义还是佛陀、上帝,信仰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辅助过程。

F. 如何对有宗教信仰学生进行教育转化

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只要没有危害国家安全,影响他人生活工作,转化什么?百花齐放。

G. 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在我们党为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而努力实践的今天,提高马克思主回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答性,在培养研究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现,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H. 教育片《信仰》体会

信仰的力量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I. 老师上课能讲关于宗教信仰的事吗

教室可以信仰宗教,并进行正当的宗教信仰。在教育与宗教的关系上,我国《宪法》在确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明确规定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制度。《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对《宪法》这一规定,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予以具体化。《教育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七条规定:“外国宗教组织、宗教机构、宗教院校和宗教教职人员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合作办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和开展宗教活动。”根据上述规定,我国公共教育不允许宗教团体和个人办学进行宗教教育,更不允许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教育秩序、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学校和教师有权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教师也可以信仰宗教,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得强迫学生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学生,也不得宣扬宗教教义,不得强迫或鼓励学生信仰宗教。

阅读全文

与信仰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