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第八次教学实录

第八次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21-02-07 05:39:00

❶ 急求《语文世界》2009年5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全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安排在语文版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和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此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可组合在一起,使高一学生感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新闻的阅读应该是熟识的,他们每天都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到新闻。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蕴藏在学生生活中的这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而言,新闻的阅读有可能不再是枯燥无味而又必须应担负的任务,而是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因此,在新闻类阅读教学的备课中,教师要仔细地思考学生在这方面有哪些已经积累了的和正在不断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等等。

三、设计思想

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思想指导本文的教学。

本文是一篇新闻消息,但写法上有独特之处,它有点类似于通讯。文章表现了集中营的恐怖和集中营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的震撼,显现了纳粹暴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深深烙印。本文教学宜发挥此优势,让学生在学习本文写法的同时心灵受到触及。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将情感蕴含于叙事之中的写法,学习作者将正面叙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鉴赏中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鉴赏水平。

使学生在感受本文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思考的层次;联系历史知识,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唤起对战争恶魔的憎恶,教育他们牢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珍惜幸福,抵制邪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教会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

难点是学习以乐景衬悲情的写法,学习寓情于叙事之中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看过奥斯维辛的简介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所谓的新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新事情。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还必须是有价值的。如1939年纳粹德国对邻国发动突然袭击,悍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在当时是新闻;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终于举起了双手,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在当时是新闻;2005年,德国总理克勒,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前虔诚下跪,代表德国政府向受害国和人民请罪,这惊世一跪在当时也是新闻。

还有德国法西斯战败后,法西斯在奥斯维辛建造杀人魔窟,残酷杀害400万无辜者的罪行暴露于天下,引起世人的极大愤慨,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而且是重大的新闻。但十三年后,当《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罗森塔尔到奥斯维辛集中营采访时,昔日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大屠场已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以及在和煦、明亮阳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似乎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发生。然而迈克尔·罗森塔尔却以一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称它是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学生带着老师所提的问题阅读课文。教师在屏幕上出示:

掌握下列词语:

毛骨悚然(sǒng) 和煦(xù) 废墟(xū) 不寒而栗(lì)

踉跄(liàng qiàng) 祈祷(dǎo) 呆滞(zhì)

三、师生互动,理解课文。

1、教师提问:文章题目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启发学生从三个方面回答:(1)“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发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早已知道,没有什么好说的;(2)“没有什么新闻”,是讲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恶行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3)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是我还要写,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

2、老师再启发:在一个或许被人认为没有新闻的地方,作者却执着地偏要去写,而且果真写出了大新闻,反映了“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惜和平”这样一个大主题,从而获得了新闻界的大奖。那么这篇文章肯定有成功之处,你认为这成功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实例来分析。

(尽量启发学生主动发言说自己的见解,如果学生一时打不开思路,教师可作如下指导。)

(1)屏幕放出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法西斯残暴屠杀妇女的图像,问:面对这种情景,善良的人们会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自然会指出:应该怀着悲愤的心情。文中第二段即表达了这种感情。但除了与这种情景相吻合的悲情描写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都写了欢乐的情景。这种乐情描写不是与悲景不协调吗?

这个问题是要使学生理解文章第1段与最后一段的含义与作用。文章写了布热津卡太阳和煦、树木繁茂、儿童嬉戏的祥和景象,这是写实景。但作者觉得这种祥和之景出现在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是“一场噩梦”。这是以乐写悲,以乐衬悲。虽然今天的奥斯维辛早已是“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并不远的草地上”,“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是一幅欢乐的景象。但在作者和了解法西斯暴行的人眼里,这里曾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地方,是善良的蒙难地。眼前虽然是一幅阳光明媚、欢乐祥和的景象,但是人们心头的阴霾难除,总觉得在此地出现此景,是难以令人接受的,是使人更感“毛骨悚然”的。这是以乐写悲,更增其悲。

(2)文章第15段写参观地下窒息室。“喉咙就像被人扼住了一样。又有一个参观者走了进来,她踉跄地退了出去,在胸前直画十字。”第16段:参观者恳求似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对导游讲道:“够了。”此外,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描写,如他们“默默地迈着步子”,“脚步就逐渐放慢,简直是在地上拖着走”,“目瞪口呆”、“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等等,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篇幅写参观者的表现呢?

要使学生理解: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从参观者的角度来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这是从侧面来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状况,从而衬托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文章从第8段开始,基本上把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与参观者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写,或在写实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或在写集中营某一状况后,直接写参观者的感觉,这种感受是参观者在受到震撼后的自然流露,这种感受是从侧面反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

(3)文章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总体情况以及地理位置和人口的介绍的恰当穿插,这也是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较含蓄的句子。

教师问:同学们,文中有些比较含蓄的句子,如“在奥斯维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假若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都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什么意思?意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加深对一些含蓄句子的理解。

4、援引诗歌《奥斯维辛以后》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

教师:这是法国诗人阿多尔诺写的题目为《奥斯维辛以后》的诗。请你将它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进行比较,你觉得这首诗与课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奥斯维辛以后

(奥斯维辛以后诗已不复存在)

——阿多尔诺(法)

奥斯维辛以后

活着是对死者的无辜愧疚

蝉翼的爱欲

美丽的诗和祈祷

活活地被钉死在十字架下

奥斯维辛以后

幽灵与幽火的本质

和悲哀与痛苦的脑袋

在践乱的遗迹、寻回

希望的超验之光

奥斯维辛以后

恐怖让我惶恐失措地忘却

却总那么软弱无力

我不再承受望不到头的幻灭 卑琐和孤独

但地球正板着脸质询暗遣的年华的生存

奥斯维辛以后

焚尸炉的烟囱矗立

美丽的田野,背后是

绚烂的阳光

依旧清新的空气……

启发学生概括出二者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即:鞭挞战争与罪恶,以史为鉴,珍惜和平与幸福。

5、教师总结。

从1945年至1958年,十三年间,奥斯维辛一派和平景象,没有什么新闻,从1958年到现在四十多年又过去了,奥斯维辛仍是一派和平景象,没有什么新闻,但那默不作声的毒气室、焚尸炉、窒息室、女囚绝育室在警示着人们:为了明媚的阳光、儿童快乐的嬉闹不再让人毛骨悚然,请不要忘记历史!

同样,六十多年过去了,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实验室也在静静地躺着,河北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仍然蜷伏着,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每天都会迎来许许多多的参观者,在那里,也没有什么新闻。但那些地方的一草一木时时都向我们发出呐喊:以史为鉴,建设我强盛之中华!这就是重大的新闻!

6、布置作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960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假设你是普利策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需要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写一篇200~300字的颁奖词,你怎么写?

7、板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新闻



没有什么新闻

↓ 原因? < 以乐写悲

侧面描写

获美国新闻最高奖



这里有重大新闻!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鞭挞暴力与邪恶,呼喊和平与幸福的文章,文章寓情于叙事,富有很强的震撼力。准确把握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教学的导入阶段,我设计的关于什么是新闻的一段话中列举了四个事例,既扣紧了文章内容也为本节的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结尾联系日寇侵华的滔天罪行,控诉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呼唤和平与正义,强化了这种情感基调。只有营造好这种情感氛围,才能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其实在备课时我还想到了另一种导入法,即引用“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导入。采用这种方法导入,虽然使学生对新闻的特点有所理解,但很明显,这种情感氛围与本文的教学是不相宜的。

在问题的设计上,本人也注意增强激发性,如“教学过程”2的三个问题都是如此。教师将两个矛盾体摆在一起,形成对照,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有思维的碰撞,这样,课堂也就有了生命力。

在教辅材料的选择上,我坚持“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的原则和适量的原则,不搞“电灌”,不搞图片展览,不以图害文,不以图代替学生的想象,而是只利用一幅德国法西斯大屠杀妇女的情景图,并配合问题:“面对这种情景,善良的人会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转入对文章以乐景写悲情手法的分析。以少胜多,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避免了以图代替学生想象、思考现象的发生。

八、点评

这篇新闻之所以能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会意义,二战已经结束十几年了,过去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却“阳光明媚、绿树成荫”,也许“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吧”,人们应该永远牢记那段悲惨的历史,不要使悲剧重演,这正是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如何让学生深深体会这一点呢?设计者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以自己的体验感染自己,然后课上列举了四个当时新闻事例,以很大的冲击力去打动学生,创造与教学相适宜的情感氛围。课堂上,不像过去那样由老师满堂灌了,而是让我们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读课文、自己提问、互相解答,老师只在关键时候引导点评,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 “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本设计能体现出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有预设和应对,参与必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学习过程,就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学生学习后,能领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打破新闻写作的框框限制,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其中的写法。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会被共同营造的氛围深深感染,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学生首先从感性上体会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通过比较阅读《奥斯维辛以后》,又从理性上对纳粹和法西斯的罪恶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当今时代有了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❷ 程毅的采访实录

在国展校区数学讲座的课堂上,一个男生左手技术性的拿着4张扑克牌,不时的还在变换着造型。当然,这样高难度的动作并没有影响他的听课。讲座上,他和其他学生一样,回答着老师的问题,抄着笔记。如果不是桌上五副扑克牌摞在一起,还很难看出他和其他学员的区别。
他叫程毅,是世界魔术师协会会员,87年出生的他至今已经在魔术界摸爬滚打了至少9年。从一开始在电视上看魔术,到自己学着给同学变魔术,慢慢得再到有一些公司来请他做魔术表演,一路上他经历了很多。“魔术表演可能就是三到五分钟,有一次AMD公司请我去做舞台魔术,当时需要把他们老板变出来,我还特地做了一个带四个轱辘的道具门,有2米高。”程毅讲的很轻松,但是精彩背后的心酸,只有他才知道。
魔术初体验
在度过一个寒假的时候,程毅看了国际艺苑的魔术特辑。也是那次,程毅第一次看了美国著名魔术师The Master Magician—— Lance Burton的表演。其实在很早逛西单的时候,程毅就对魔术产生了兴趣,并且在很小的时候零星学过一些。所以说,美国魔术师的表演不是程毅的“启蒙之作”,但是这一定会是勾起他对魔术回忆的最重要的表演之一了。“当时我还没有开始真正喜欢魔术,甚至还没有感兴趣,但是是我至今都非常难忘的回忆。”
真正勾起程毅对魔术这行的爱好的应该是美国著名的幻术大师Franz Harary。当时程毅看了他的所有表演,尤其是他的大型魔术表演。比如听着就令人震惊的把狮身人面像消失了半个小时,把夏威夷火山外移两英里到了海上,甚至把印度著名的泰姬陵在眼前活生生的消失再让它出现!那些东西第一次震撼了程毅的内心,当时的程毅在读初三。大卫科波菲尔来中国的那段时间,程毅彻底为魔术折服了,大为科波菲尔的光盘被他看了不下一百次,每看出一点门路,程毅就特别开心,这也成了他继续玩魔术的一个动力。看着录像盘学习了一些原理相对简单的魔术,回到班里他就变给女生看,当时吸引了很多女生围观。也正是从那时候起,透明的程毅在班里的地位有所回升。湖南卫视的大兵说,程毅是中国的哈利波特,照这样讲,就是因为魔术的存在,中国的哈利波特脱去了透明的斗篷,开始展露光芒了。
程毅 卡通形象(变兔子)
魔术FOREVER 4
最开始程毅在班里变魔术,吸引的不光是女生的眼神,还有三个同班的男生也被吸引了。程毅第一次表演魔术的那天,一放学,那三个人就奔去了魔术店,他们买了简单的魔术道具第二天就到班里变。那一段,因为程毅,班里掀起了一阵魔术风。
“在那之后我们四个走到了一起,放学就一起骑车飞奔去魔术店,就在平安大街。当时道具都是凑钱买,不过看到很多新的道具,很有兴趣。”回民学校的F4就这样仓促的组建起来了,四个人在一起切磋,在班里交替为大家做表演。这样一来,F4在班里的地位就不用怀疑了!当大家都在无限享受F4带来的欢快的时刻,残酷的中考来了,四个人分道扬镳,而F4也就此“解散”。至今,坚持做魔术,并且小有成就的只有程毅一个人。
“现在我的技术已经很棒很高了,当年的四个人的组合是我魔术生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不过很可惜我们高中没能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魔术生涯一定会变得更加精彩。不过友谊肯定永久!”有些遗憾,不过程毅还是很感谢一起魔术过的三个人。
用英语解说魔术
初中的英语课,老师要求ON DUTY的同学要到讲台前来表演英语对话,这个意外的机会,程毅的魔术和英语连在了一起。当别的同学都在为背剧本而反感的时候,程毅回家后就认真查魔术用语,然后串成舞台魔术的台词。“我可以对着纸念,这个是特权”,程毅说的很得意。
其实,程毅有这个特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英语老师很喜欢看魔术。从表演魔术开始,英语课成了程毅的期待,他在期待大家关注羡慕的眼神,抑或是老师最后看到效果的时候也发出的惊叹声。“可以说,当时的英语老师懂得如何去调动我的英语学习兴趣,所以我对英语的信心是有的,现在的魔术表演里也会用到英语。我还为了提高语言能力,来新东方上过新概念。”
家庭给我信心
看似普通的一个男孩子,或许表面的文静还为他的添加了一丝柔弱,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的爷爷竟是祈家通背拳第六代传人。谈及武术,程毅不再踏实了,看得出来,他对武术还是有好奇和兴趣的。但是这个有特殊机会的孩子最终并没有继承他的爷爷,而祈家通背拳中的一些功夫,也在程毅的爷爷程德焜去世后失传了。
“在我懂事之后,大概因为爷爷是习武之人,我也对武术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我不止一次求我爷爷教我功夫,满足我一直以来对习武之人的崇敬之心,但是我爷爷说我不是习武的料。而我爷爷看上的,也就是我的发小儿,但人家反而不愿意练。这么一来,有些功夫就失传了。”说到这,程毅脸上浮现了些许的无奈和遗憾,但他还是努力的笑了笑。
“但是我妈妈很神奇!”程毅突然跟上来的一句话,瞬间让他的整个家庭都充满了神秘感。“其实我妈就是最普通的妈,但是他在无限爱我之后,把我的照片洗了35寸的海报,贴我们家了~”程毅一边讲一边坏笑着,他的魔术师职业让全家人都为他骄傲。
在新东方继续梦想
程毅是世界魔术师协会会员,一加上“世界”二字,程毅的生活也就离不开英语了。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技术,程毅看了很多国外著名魔术大师的录像光盘。舞台表演要学,魔术师表情要学。但在当时,程毅接触更多的是魔术专业术语。
“OFF BEAT是什么意思来的?这个可是专业的话题,你快想想。”突然跟进的英语问题,让我不得不瞬间佩服程毅的大脑思维活跃性。除了专业术语,他还需要补习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大型表演,总要用英语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也就是这个简单却又重要的原因,程毅来到了北京新东方学校,他上的第一个班是新概念三册,他还记得老师是一个声音很好听的男老师,不过因为是插班生,他一直不知道老师的名字。
“我是高一下半学期不太去学校上学的,但是我始终觉得告别了初中英语课堂,我就对其他老师的英语教学产生了厌恶心理。新东方还好,我是带着无奈的心情走进来,然后很开心的走出去的。”这就是程毅第一次接触新东方之后的感慨,比起让他失望的学校英语老师,程毅感叹新东方老师主要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程毅不仅在新东方学英语,他还接触了数学课程。今天的数学讲座,是他第一次接触新东方数学课。老师在做过自我介绍后,程毅就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而在讲座结束后,他很开心的告诉记者,学历很牛的老师的课,他都听明白了。
“这些都是高中的内容吧,我没怎么接触过高中的学习,但是今天的东西都听明白了,老师说话还真快,但是刚好够我反映过来!”他又开始得意了,每次得意他就开始摆弄与他形影不离的扑克牌。
魔术让我爱上数学
数学讲座的成功让程毅毅然决定去报数学班,曾经担心是否会因为难度大而听不懂的担心也彻底打消了。数学,这个程毅在上学期间的强项,他不舍得放弃。在玩魔术期间,他尽可能多的加入一些数学元素,哪怕只是数字魔术。
下课之后,当其他学员都速速收拾东西回家的时候,程毅拿着一副新牌冲到了老师李永乐身边。看到程毅的李永乐老师愣了一下,以为是要PK牌技。“老师,我有个关于牌的问题想请教您,是这样的如果整副牌按照faro shuffle,这个牌在第八次可以回复原始顺序….”说到牌的问题,程毅滔滔不绝。而此时的李永乐老师也在认真的听程毅提问,提问结束,面对这个创新的问题,李永乐老师在墙上比划了几下,就开始思考整个原理。李永乐老师把这个问题定义在了数列这部分,他们交流了很久,虽然最终并没有得出准确的答案,但在两人之间的交流就像是师徒之间的切磋,精彩又不失风度。
临出教学楼,程毅用一句“谢谢您,回去我们邮件里要好好探讨一下数理问题!”结束了今天对老师的请教,而也正是这一句话,让他彻底佩服了新东方老师,也坚定了来新东方继续充电的想法。
曾经因为练习魔术而放弃学业的程毅,在自学后,毅然加入了新东方学员的行列。只因为他喜欢这里的气氛,这里的老师,这里给他的梦的翅膀。

❸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

《虞美人》李煜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 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 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
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
2、背景资料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
【探究案】:
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 侵晓窥檐语 清圆
2.翻译下列句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上片的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这些主要意象构成了哪些画面?
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二、合作探究
“五月渔郎相忆否?”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何特别之处?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类似诗句吗?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虞美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并背诵诗歌
2. 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 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重难点 把握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艺术技巧。
教学设计
一、《虞美人》歌曲导入(1分钟)
二、走近作者李煜。(3分钟)
1.学生朗读写作背景(配乐)
公元974年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李煜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
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止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结,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2.教师简介作者生平与成就。
三、展示学习目标,播放朗诵视频(2分钟)
四、学生自由练习朗诵,展示朗诵成果,师生点评。(4分钟)
五、鉴赏探究(25分钟)
(一)词作整体把握
(二)分组讨论探究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屈辱生活的延续,何时是头啊?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
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4.“问君能有几多愁”,作者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10、11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比喻 夸张
借代 设问 对比
(三)名句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例举形象表现愁的诗句。
规律总结。
(四)艺术赏析
三次发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
六、课堂检测?高考链接(4分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这两句如何表现抽象的愁?(6分)
七、课堂总结、教师寄语。(5分钟)
八、作业:扩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1分钟)
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切入点:现代歌曲引入词作
学生活动:朗读
切入点: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朗读、点评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1---1、2
2---3、4
3---5、6
4---7、8、9
5---10、11
切入点:昔日拥有什么?
引导:改变的与失去的是否相同?
切入点:与前两道题的关系。
生活动:例举诗句。
切入点:考点?答题思路。得分点。

❹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1、 管理者的误导,追求形式,浪费时间。 长期以来,各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编写教案要求过细过死,导致广大教师在制度约束下,陷入“教案八股”的编写之中。据有关资料显示,教研人员对345名教师备课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或者叫抄教案,应付主管部门检查。
2、 视野狭窄,缺少创新。 除了管理上的误导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相当多教师备课,尤其农村中小学教师,手头只有一本教科书,一本课程标准,一本教学参考书。有的学校教师甚至手里仅有一本教科书,其他什么也没有,各种教学资料奇缺,学科专业杂志基本没有看见过。外出学习的机会没有或很少。而业务钻研不够,知识结构陈旧,学科水平低,导致缺少创新能力。 教案改革势在必行。首先领导陈旧的教育思想及滞后的教育理念得改。
当前对教师教案应该重新考虑:
1、取消数量、文字量的要求。 2、不求规范求创新。 3、不求形式求实用。 4、重在看教学效果。
其次,教案编写要因人而异,动态管理。新教师,任教新学科的教师及其他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要备祥案,要指定专门的骨干教师跟踪辅导;对能力较强的教师可备稍简教案,还可以将课备在书上,备在老教案上,教导部门应加强随堂听课。最后各校要鼓励教师教案创新,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教案。要编写个性化教案,就要鼓励教师博采众长,发挥自己优势,要研究教学个性,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这样,教学研究才有生命力,教师的发展才有前途。 目前教案编写在“惜时增效、减负增效”大目标下如何体现“动、乐、爱、创”这一教学特点呢?
1、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教师思想上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与创新,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装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部分教师在课改当中教案没有创新,还未能跳出“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不如说是教育思想陈腐,教学观念落后。因此,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 2、 由静态向动态备课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思路来编写教案,教学过程完全是由教师控制的。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制的。它是静态的、单一的、细致的、单向的,每一个环节,活动内容、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进行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学定教”。像裁剪师为每个人“量体定衣”一样。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绝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教学设计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自学)——解决问题(质疑)——开发新问题(引导)——解决新问题(训练)”循环中进行的。唯其如此,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设计,只能做大体轮廓上的描述,应为学生留下更多空间,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完善。 具体地说,新课程教案设计,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比较粗线条的第一次设计,而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以及教学中不断出现新情况,则应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教案,进行二次设计。 原先很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常会照抄名师教案,没有照顾学生实际,学生思路跟不上就生拉硬拽,将学生绳之以“案”。学生和教师都成了教案的“奴隶”。现在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实际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线索,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应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 3、 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备课,教师往往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备的教案,讲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独自钻研教材,选择自己熟悉的教法。十几年、几十年备课上课全凭自己经验,这是一种老牛拉磨式的磨道循环。 如今新课程实施,备课应是开放式,备课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备课不仅备课内还要备课外;不仅备教材还要备教材之外,如:图书、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戏剧等,另外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新闻、学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就是课程改革。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每一次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教学方案的否定与创新。教学设计推陈出新就是教学改革,因此时下教师备课应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概括起来新课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备课内容的开放性②备课方法的多变性③备课过程的反思性④教学设计的创新性 4、 由个人备课向合作备课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如今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学校也不再是文化的孤岛,课程的优化整合要求广大教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与真实的外界生活接近,与学生、家长、社会实行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合作备课显得十分重要。新课程设计新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靠一个人的智慧解决起来困难较多,如果靠集体智慧会提高备课质量而且节省时间。 具体实施中将各语文组教师整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备课组,先集体学习,统一认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再根据教材单元组合将语文知识点渗透于各单元中。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确定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及作业难易度。确立了这些后备课组将整个备课任务公布出来,让教师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挑选一个单元备课任务,认真准备,这样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一可减轻教师备课工作量,二可发挥个人专长,效果非常明显。

阅读全文

与第八次教学实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