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区别很大
②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有何区别
首先得抄确定两个概念的定义:
1、教学袭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课程标准现在也叫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简言之:教学大纲是以前的叫法,新课程标准是教学改革后的叫法。没有本质区别。
③ 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是一回事吗和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课程教学大纲即为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为课程的教学大纲,里面标明课程各个模块的理论学时和实操学时,考试大纲为考核内容及其相应比例分配与课程大纲不一样,另外还有个教学计划又与教学大纲由区别
④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区别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到具体内容和形式提出的要求是:第一,鲜明的时代性。第二,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三,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第四,突现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第五,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主要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六种: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
写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五种:重视培养习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四种: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
⑤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区别
2.在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方面,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在对教学管理方面: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而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4.在对教材的编写要求方面:课程标准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而教学大纲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地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5.在对教学方式的要求方面:课程标准强调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结果 6.在对教学的评价方面: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强调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而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 7. 在对教学的影响方面: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而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好研网]
⑥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哪些主要区别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专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属、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⑦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教学抄类有三大纲,一课袭程标准、二教学大纲、三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是统一的教学类的标准,范围较广,没有具体到每一教学的章节,而教学大纲是具体到每一教学章节的要求,是教学的直接指导,课程标准是理论的指导,考试说明是考试内容与深度,难度的要求,是直接与考试挂勾的。针对不同的学段又有不同学段的标准、大纲、说明。
⑧ 如何认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依据的理论基础《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具有可评估性、可理解性、可完成性、可伸缩性的性质。课程标准编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一)新的学生观编制课程标准,选择课程内容最终是为学生学习用的。因此透视课程标准背后的学生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是个完整的人。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观,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喜怒衷乐等感性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自身的独特性不仅指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指学生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3、学生是个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有种种缺陷和不完善是极其正常的,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切实际的。4、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已为科学研究所证实。裂脑研究、左右脑功能的研究,潜意识的研究,都为此提供了科学证据。新课程标准中评价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学生具有发展潜能的思想。(二)新的课程观1、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把课程视为“学科”,或者把课程视为“知识”,认为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未来生活提供充足的理性准备。2、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视课程为经验,认为课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实现的手段,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3、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这种观点认为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因为“人的生活的深刻性只有在独立个体的生活领域中去寻找”,而不能从个体以外去寻找。并且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三)新的知识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首先是知识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知识已不仅仅停留在认知畴。除了一般了解的科学知识外,还包括“如何操作的技术”,“如何生活”、“如何理解”等人文方面的知识。其次是知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以前人们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只能被认识和掌握的对象。现在人们认识到科学知识也有主观的特性,对同一事物,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四)新的学习观1、学习者以自已的方式学习。其意一是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二是学习活动有主体色彩,即学习的方式不同,所获得的对信息的理解也是不同的。2、新的学习离不开原有的经验。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3、社会性的互动能促进学生学习。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相互作用。(杨莉娟:《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课程与教学研究》2000年第4期,第60页。)4、学习离不开真实的情境。如《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实际上,“课程标准”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1912年中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颁了《普通教育临时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词在中国一直沿用了40年,1952年后,改用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学习前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为什么要把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呢?这是由于现行教学大纲明显存在以下弊端:从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在内容上偏难、偏深、偏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了弹性和选择性。因此,基于我国“教学大纲”的种种弊端以及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标,本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育大纲”,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理解和考虑。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应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因此,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第三,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了弹性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对各科教学工作都做出了十分具体细致的规定,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能够起到具体直接的指导作用。教学大纲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不利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与之相比,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施、评价以及教材编写做出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很大。同时,本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枢架上的区别
⑨ 《中小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首先得确定两个概念的定义:
1、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回包括教学目的、答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课程标准现在也叫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简言之:教学大纲是以前的叫法,新课程标准是教学改革后的叫法。没有本质区别。
⑩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区别
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
课程标准强调“以学为本”
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
课程标准强调“弹性空间”。
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