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夜工作 的全文解析 "全文"
课文分析
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周恩来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
(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
(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
(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文章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贵的品质。如“高大的建筑物”与室内陈设的简单等。
(2)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比如:周总理的夜宵,总理扶正小转椅,总理室内陈设,这些似乎和“一夜工作”无多大关系的材料,正是最能表现周总理忘我工作的典型材料,看似很小,说服力却很强。
(3)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组。
课文原文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一夜的工作优质教案扩展阅读
《一夜的工作》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赞扬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何其芳
(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四川万县(今属重庆万州区)。原名何永芳。幼年上过私塾。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山东莱阳乡村师范教书。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文学系主任。
1942年至1947年间,先后两次于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长等职。1947年曾任朱德的秘书。1948年至1953年,在马列学院任教。
曾当选为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党委委员、学部委员,《人民文学》、《文艺报》编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主任,《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著作有:《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何其芳诗稿》《画梦录》《还乡杂记》《星火集》《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论〈红楼梦〉》《诗歌欣赏》《文学艺术的春天》《生活多么广阔》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夜工作
⑵ 王崧舟老师教学实录《一夜的工作》属于什么文章
教学文章
在我成长的道路中,有许多伴我长大的好老师。那么多的好老师关心学生,教育学生的镜头,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闪过。我四年级的班主任马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圆圆的脸蛋上有一双严厉又温柔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马老师很爱笑,那张脸上差不多每时每刻都挂着笑容,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大家都喜欢跟她套近乎。马老师教课方式与其他老师迥然不同。她常常利用课上大部分时间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或联系实际动手实践,从而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连我们班学习不好的同学也渐渐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课上经常积极发言。因此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经常是年级前一、二名。马老师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每次我们交上去的作业,她都认真批改。同学们遇到不会的题目去请教她,马老师一遍一遍耐心讲解,直到我们都听明白她才放心。有一次,我因为贪玩,作业写得很烂而且有许多题目不会,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微笑地问我:“作业上的题不会吗?”我“嗯”了一声,顿时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的落下来。马老师为我擦干了眼泪,给我把作业里的题目讲了一遍,直到我明白为止。每当我考得很好时,总忘不了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永往直前。马老师不但对工作非常认真,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关心我们。有一次,班里有个女生因为早晨吃的东西消化不良,吐了一桌子,还吐到了身上,书包上。大家的第一反映是开窗子,有的同学还捂着鼻子说:“真是臭死了!”而马老师却没嫌弃,快步走过来,带那个女生到水龙头那里洗了洗,并清扫了呕吐物,还让她到数学办公室里喝了一杯水,那女生激动的掉下了眼泪。因为那天是雨天,那个女生来的匆忙,忘记了带雨伞,马老师便把自己的雨伞让给了她,并让她中午好好休息,自己却冒雨回到了家。我多么想和我敬爱的老师永远在一起啊!然而事与愿违,升了五年级,马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同学们得知后都很伤心。那天,我们全班同学唱了《小草》与马老师惜别,马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以后一定会遇到好老师的,成绩会更好的。”听罢,我们班几个同学都激动得哭了。是啊,这一年多,老师对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倾注了她满腔的热情,大家的进步都渗透着她的辛苦。好多年了,马老师依旧孜孜不倦地忙碌在她的工作岗位上,马老师得言行举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她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⑶ 求《一夜的工作》的资料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做了整理,把稿子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道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向我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半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17岁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何其芳(1912—1977),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也写过《秋天》,入选中学课本。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何其芳文集》中的《生活多么广阔》被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编辑本段]【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首先,联系前后句子来细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描写客观真实,毫无夸张修饰的成分。为什么说总理是一句一句地审阅?因为总理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句句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因为总理是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其次,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致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总理为什么如此极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审阅一份文件?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是两个人的花生米的量仍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2)对词语的理解。
浏览:粗略地看,不是仔细地看。可联系“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等语句来理解。
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备咨询”是一个词组,在文中指“作者何其芳准备接受周总理咨询”。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贵的品质。如“高大的的建筑物”与室内陈设的简单等。
2、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比如:周总理的夜宵,总理扶正小转椅,总理室内陈设,这些似乎和“一夜工作”无多大关系的材料,正是最能表现周总理忘我工作的典型材料,看似很小,说服力却很强。
3、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
[编辑本段]【教学案例】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三、朗读、背诵及说、写练习
1.全文朗读。
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
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让一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在读到作者内心独白时,可安排多名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连不断地反复诵读,造成一种深沉的反复不断的赞叹气氛,好像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应作者似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2.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
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丁培忠设计)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节选)
1975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住进了医院。周总理入院以后还一直坚持办公。每天由秘书挑选文件,交邓大姐带到医院。开始时,周总理亲自批阅文件,看参考,看报纸等。后来病情发展,便逐渐由邓大姐来念文件。因为总理平时工作异常繁忙,时间上赶不准,所以没有听广播的习惯。住进医院后就由卫士和护士轮流给总理读报纸,大小消息都得念,一点也不能马虎。
周总理在病床上工作仍然那么认真。甚至在上手术台之前还要批阅文件。住院的日子里,不仅没有改变,相反还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节奏,一再要求医务人员要把治疗和他的工作统一起来,治疗要适应、配合工作,要使工作不受影响和干扰。他经常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总理这种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事举不胜举。
3.第一次“文代”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即北京)召开。周恩来同志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
4.中南海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院的西侧,始建于辽、金,经元、明、清各朝代扩建。新中国建立后,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5.政务院我国最高行政机关。1954年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为国务院。
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交代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作者的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就难在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只能是对自己说。“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的真实反映。心情激动,必然思绪万千。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
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向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一夜的工作”一文,读后非常受感动,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为中华民族操劳,生活还那样简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再后面画一个小圈圈……有时停笔想想,有时问我几句。
总理对工作是多么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呀!他这种对每一份文件都亲自过目,认真批阅,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文中还有一段值班室的同志送夜宵给总理吃,居然只有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而且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的清颗数……
这段描写十分感人。多么朴素的总理啊!一夜辛苦地工作,却只吃一小碟花生米,喝一小杯绿茶。总理与那些乱用职权,花公款吃喝玩了的人何等相比。
总理是伟大的人也是凡人,他以成为人民公认的伟人,因为他平时用凡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他想着国家却未曾想想自己。
我是一名小学生,读了此文后我懂得了:我将来要为人民做事,以周总理为榜样,从现在起认真学习,珍惜时间,决不能“老大徒伤悲”。
⑷ 13.一夜的工作 教案
周总理在每一次“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职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文,你读了几遍就举手。
生举手。
师:很好,凡是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比别的孩子眼睛都亮。相信吗?
生:相信。
师:告诉你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看老师的眼睛是不是很亮?
生:不是。
师:那说明老师读得书还不够多。昨天要求你们采访长辈,谈谈他们对总理的了解,你们问了吗?
生:问了。
师:让你们查阅有关资料查了吗?
生:查了。
上课铃响。
师:好,上课。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十三课《一夜的工作》(师板书课题)昨天我们由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老师首先以师会友给同学们读两句诗。
多媒体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节选)
师:想跟老师一起朗读吗?
生:想!
师:来一起读。
师生共读。
师:这两句诗显得有点深,相信学完了《一夜的工作》,同学们都会很好地理解它的意思,因为这课就是写已经逝世了二十六年的好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让我们一起说出这个伟大的名字——
生:周总理!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何其芳走进这间办公室,打开书,读一读,有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桌交流。开始读吧!
生自读。
师:我注意到好多人在读课文时都注了大量的批注,说明我们六年级的孩子很会学习。谁来谈一谈你对总理工作的一夜,最感动的地方是哪?
生:“总理让我……”虽然花生米不多,周总理还是非常慷慨和大家分享,说明总理非常平易近人。
师:其他同学对这个句子还有没有感受?
生:虽然不多,还送给别人吃,很慷慨。
师:还有吗?
生:那么晚了总理还在工作,花生米也不多,但他还送给同事多,说明总理很大方容易接近人,很受人喜欢。
师: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国的总理工作了一天,吃的只是花生米,从这你体会到什么?
生:可以看出总理是个非常简朴的人。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作者说:好像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增加了吗?
生:没有。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增加了,可能周总理平时吃得更少,这已经算多的了。
师:当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时,心理是什么滋味呀。
生:不好受,一个国家的总理吃得那么简朴,我感到不好受,心里酸溜溜的。
师:你能把这种酸溜溜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我觉得你没读出酸溜溜的感觉,谁能读得比他更到位。你来
生读。
师:好多了,我们一起多。
生齐读。
师:接着看,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生:“他一句一句的审阅那些稿子……”这就证明总理做什么事很专心,很仔细,写得时候也不想私人的事,非常细心。
师:谁能补充。
生:我认为刚才提到一达文件,那么多文件,还看得那么仔细,可以看出总理是相当的仔细。
师:从哪里看出细心?
生:从“一句一句画出小圆圈……”。表现出周总理做事相当细心。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读得真流畅,你别坐下,你说周总理批了多厚文件,多厚?
生:一尺来高
师:你们来比划一下,一尺是多高。
学生比划。
师:看看语文书有多高,跟一尺来高比比,有什么想法?
生:太多了。
生:我们的语文书很薄,还要看很长时间,而总理的文件比语文书厚十倍甚至十几倍,可见总理批那么多文件,很辛苦。
师:是啊,我们的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的劳苦啊。请看画面。
多媒体展示:
师:夜深人静,人们都睡了,只有我们的周总理还在专心的批改稿子,多么辛苦啊,谁能带着这种对总理的敬爱之情用你的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生:“他一句一句……”
师:最后一句你再读一遍。你听我读。
师范读。
师:你再来读读。
生再读。
师:好多了,你再读一遍,把夜深了读慢一点就更好了。
生再读。
师:读得真静啊,仿佛总理真来到了我们中间。谁来?
生读。
师:让我们一齐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注意把声音低一点,再深情一点,把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带到总理身边。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抓紧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也站起来……”这里写出了总理在生活上也很细心,我只是把转椅放歪了,他却看到了。
师:这是他一生的好习惯还有吗?
生:我找到的是“那是一间高大的房子……”
师:你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总理非常简朴,作为总理,办公室应该好一点。
师:谁还想说,就这个地方。
生:总理住的房间应该是很好的,但他只是住着设备极其简单,两把小转椅而已,说明总理是个非常朴素人。
师:如果你看到总理住的这间简单的办公室,你会说什么?
生:我会感到这难道真的是总理住的房间吗?
师:请您带着这种感受读这段话。
生:我们一起来带着惊讶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师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这就是总理的办公室。还有吗?
生:“总理看见我……”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总理一个晚上就要批一尺文件,还要批我送的文件,真是太辛苦了。
师:你感到他非常劳苦。大家谈的充分,读的动心,作者就是用朴素的语言抓住总理的点点滴滴,这样的好总理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和赞叹呢,但我们的总理也是一个需要关心的人啊!看,夜深了,我们的总理办公室灯还亮着,你们路过这想不想对总理说点什么,劝劝总理。
生:总理你不休息,让我休息,我怎么过意得去呢,小事就让我来做吧。您去吃饭吧!
师:你能不能给总理设计一套美餐?
生:可以。鲍鱼,螃蟹,虾。
师:从你的夜餐中可以感到你对总理的深情。
生:总理,你那么辛苦还要改那么多文件,现在夜那么深,快去休息吧!那再说,我们都在您身边,有些小事就让我们来做吧。您有什么困难尽管对我们说,平常的杂务事可以让我们来做。
师:你想说什么?
生:总理,您的身子骨不是铁打的,您也需要休息啊,所以您不要为难自己,也要休息。
师:总理不会为难自己,他是心甘情愿的。
生:总理,工作虽然很重要,您的身体也很重要了,请注意休息。
生:总理呀,你快回去睡吧,剩下的稿子由我来批吧,您毕竟是我们的总理啊。
观众大笑。
师:也许二十年后你就是总理啊!总理他或许也想过轻松的生活,但他做不到,在七四年身得癌症时总理工作的时间表是这样的。
出示:周总理工作的一天。
下午 三时 起床
四时
晚七时
晚十时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局开会
七点办公
下午二点午休
师:谁来算算是多少时间?
生:二十三小时。
师:总理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
总理都在忙些什么呢?
放录像:在老百姓家里吃饭,七二年迎接尼克松。七六年癌症扩散……
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的总理最关心的又是什么呢?看了这几个片断,你们说周总理是个怎样的总理。
生:他是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好总理。
生:周总理非常关心他人。
生:他是一个舍已为人,毫不为已的好总理
生:劳苦和简朴的总理
师:都说出了心里话,周总理辛苦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所以当作者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想想总理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作者何其芳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请看课文最后二段。
师读:“在回来的路上……”
师:请同学们也自由的读一读,把你们感情也抒发出来。
生读。
师:你们读出了什么感情?你来
生:敬爱总理的感情,
师:好的,你就把这种敬爱的感情读出来吧。
生读。
师:最后一句话能不能提起来,
生再读最后一句。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爱戴周总理的感情。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自己读错了还能自己修正非常好。你说
生:我读出了对总理的热爱,
师:那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非常敬重周总理,
师:那你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生读。
师:同学们也想读吗?
生:想
师:那我们每个同学都读一读,争取背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能背的背,背不下的就读。读得有气势一点,这里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他们听到了我们的声音就等于全国人民都听到了我们的声音。
生齐读。
师:你们充满激情的声音,代表你们对总理的爱戴,也代表了所有老师的心声,我们来看一看上课时说的两句诗,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读。
师:现在同学们对这两句诗的意思有所了解了吗?我们周总理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我们在课下把对总理的热爱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来。
结束。
⑸ 要《一夜的工作日》资料不要教案
周总理在每一次“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职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文,你读了几遍就举手。
生举手。
师:很好,凡是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比别的孩子眼睛都亮。相信吗?
生:相信。
师:告诉你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看老师的眼睛是不是很亮?
生:不是。
师:那说明老师读得书还不够多。昨天要求你们采访长辈,谈谈他们对总理的了解,你们问了吗?
生:问了。
师:让你们查阅有关资料查了吗?
生:查了。
上课铃响。
师:好,上课。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十三课《一夜的工作》(师板书课题)昨天我们由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老师首先以师会友给同学们读两句诗。
多媒体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节选)
师:想跟老师一起朗读吗?
生:想!
师:来一起读。
师生共读。
师:这两句诗显得有点深,相信学完了《一夜的工作》,同学们都会很好地理解它的意思,因为这课就是写已经逝世了二十六年的好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让我们一起说出这个伟大的名字——
生:周总理!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何其芳走进这间办公室,打开书,读一读,有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桌交流。开始读吧!
生自读。
师:我注意到好多人在读课文时都注了大量的批注,说明我们六年级的孩子很会学习。谁来谈一谈你对总理工作的一夜,最感动的地方是哪?
生:“总理让我……”虽然花生米不多,周总理还是非常慷慨和大家分享,说明总理非常平易近人。
师:其他同学对这个句子还有没有感受?
生:虽然不多,还送给别人吃,很慷慨。
师:还有吗?
生:那么晚了总理还在工作,花生米也不多,但他还送给同事多,说明总理很大方容易接近人,很受人喜欢。
师: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国的总理工作了一天,吃的只是花生米,从这你体会到什么?
生:可以看出总理是个非常简朴的人。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作者说:好像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增加了吗?
生:没有。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增加了,可能周总理平时吃得更少,这已经算多的了。
师:当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时,心理是什么滋味呀。
生:不好受,一个国家的总理吃得那么简朴,我感到不好受,心里酸溜溜的。
师:你能把这种酸溜溜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我觉得你没读出酸溜溜的感觉,谁能读得比他更到位。你来
生读。
师:好多了,我们一起多。
生齐读。
师:接着看,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生:“他一句一句的审阅那些稿子……”这就证明总理做什么事很专心,很仔细,写得时候也不想私人的事,非常细心。
师:谁能补充。
生:我认为刚才提到一达文件,那么多文件,还看得那么仔细,可以看出总理是相当的仔细。
师:从哪里看出细心?
生:从“一句一句画出小圆圈……”。表现出周总理做事相当细心。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读得真流畅,你别坐下,你说周总理批了多厚文件,多厚?
生:一尺来高
师:你们来比划一下,一尺是多高。
学生比划。
师:看看语文书有多高,跟一尺来高比比,有什么想法?
生:太多了。
生:我们的语文书很薄,还要看很长时间,而总理的文件比语文书厚十倍甚至十几倍,可见总理批那么多文件,很辛苦。
师:是啊,我们的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的劳苦啊。请看画面。
多媒体展示:
师:夜深人静,人们都睡了,只有我们的周总理还在专心的批改稿子,多么辛苦啊,谁能带着这种对总理的敬爱之情用你的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生:“他一句一句……”
师:最后一句你再读一遍。你听我读。
师范读。
师:你再来读读。
生再读。
师:好多了,你再读一遍,把夜深了读慢一点就更好了。
生再读。
师:读得真静啊,仿佛总理真来到了我们中间。谁来?
生读。
师:让我们一齐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注意把声音低一点,再深情一点,把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带到总理身边。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抓紧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也站起来……”这里写出了总理在生活上也很细心,我只是把转椅放歪了,他却看到了。
师:这是他一生的好习惯还有吗?
生:我找到的是“那是一间高大的房子……”
师:你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总理非常简朴,作为总理,办公室应该好一点。
师:谁还想说,就这个地方。
生:总理住的房间应该是很好的,但他只是住着设备极其简单,两把小转椅而已,说明总理是个非常朴素人。
师:如果你看到总理住的这间简单的办公室,你会说什么?
生:我会感到这难道真的是总理住的房间吗?
师:请您带着这种感受读这段话。
生:我们一起来带着惊讶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师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这就是总理的办公室。还有吗?
生:“总理看见我……”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总理一个晚上就要批一尺文件,还要批我送的文件,真是太辛苦了。
师:你感到他非常劳苦。大家谈的充分,读的动心,作者就是用朴素的语言抓住总理的点点滴滴,这样的好总理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和赞叹呢,但我们的总理也是一个需要关心的人啊!看,夜深了,我们的总理办公室灯还亮着,你们路过这想不想对总理说点什么,劝劝总理。
生:总理你不休息,让我休息,我怎么过意得去呢,小事就让我来做吧。您去吃饭吧!
师:你能不能给总理设计一套美餐?
生:可以。鲍鱼,螃蟹,虾。
师:从你的夜餐中可以感到你对总理的深情。
生:总理,你那么辛苦还要改那么多文件,现在夜那么深,快去休息吧!那再说,我们都在您身边,有些小事就让我们来做吧。您有什么困难尽管对我们说,平常的杂务事可以让我们来做。
师:你想说什么?
生:总理,您的身子骨不是铁打的,您也需要休息啊,所以您不要为难自己,也要休息。
师:总理不会为难自己,他是心甘情愿的。
生:总理,工作虽然很重要,您的身体也很重要了,请注意休息。
生:总理呀,你快回去睡吧,剩下的稿子由我来批吧,您毕竟是我们的总理啊。
观众大笑。
师:也许二十年后你就是总理啊!总理他或许也想过轻松的生活,但他做不到,在七四年身得癌症时总理工作的时间表是这样的。
出示:周总理工作的一天。
下午 三时 起床
四时
晚七时
晚十时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局开会
七点办公
下午二点午休
师:谁来算算是多少时间?
生:二十三小时。
师:总理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
总理都在忙些什么呢?
放录像:在老百姓家里吃饭,七二年迎接尼克松。七六年癌症扩散……
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的总理最关心的又是什么呢?看了这几个片断,你们说周总理是个怎样的总理。
生:他是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好总理。
生:周总理非常关心他人。
生:他是一个舍已为人,毫不为已的好总理
生:劳苦和简朴的总理
师:都说出了心里话,周总理辛苦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所以当作者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想想总理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作者何其芳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请看课文最后二段。
师读:“在回来的路上……”
师:请同学们也自由的读一读,把你们感情也抒发出来。
生读。
师:你们读出了什么感情?你来
生:敬爱总理的感情,
师:好的,你就把这种敬爱的感情读出来吧。
生读。
师:最后一句话能不能提起来,
生再读最后一句。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爱戴周总理的感情。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自己读错了还能自己修正非常好。你说
生:我读出了对总理的热爱,
师:那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非常敬重周总理,
师:那你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生读。
师:同学们也想读吗?
生:想
师:那我们每个同学都读一读,争取背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能背的背,背不下的就读。读得有气势一点,这里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他们听到了我们的声音就等于全国人民都听到了我们的声音。
生齐读。
师:你们充满激情的声音,代表你们对总理的爱戴,也代表了所有老师的心声,我们来看一看上课时说的两句诗,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读。
师:现在同学们对这两句诗的意思有所了解了吗?我们周总理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我们在课下把对总理的热爱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来。
⑹ 《一夜的工作》教案
13 一夜的工作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首先,联系前后句子来细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描写客观真实,毫无夸张修饰的成分。为什么说总理是一句一句地审阅?因为总理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句句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因为总理是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其次,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致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总理为什么如此极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审阅一份文件?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是两个人的花生米的量仍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2)对词语的理解。
浏览:粗略地看,不是仔细地看。可联系“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等语句来理解。
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备咨询”是一个词组,在文中指“作者何其芳准备接受周总理咨询”。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本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基础上,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得许多个性化的感悟,有的着重感受到总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有的着重感受到总理简朴的生活态度,有的着重感受到了总理的平易近人……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机会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读后感,并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在交流中丰富对总理的认识。反过来讲,教学时尽量避免“直奔中心”,避免整体感知课文阶段就急于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对总理的认识过早地统一到“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上。
2.深入解读教材,正确引导学生“解疑”。本课即使不安排“质疑”的教学环节,学生也会提出很多问题。例如,“作者仅仅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他为什么说总理的每一夜都是这样工作的?”“周总理为什么不先审阅作者带去的文件,而要让作者等了几乎整整一夜?”“总理为什么不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当学生真的提出这些自己深感困惑的问题时,作为教师不要敷衍、搪塞,而是应该联系上下文,联系相关资料(如,“相关链接”中的资料)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抓住课文的难点进行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是最后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这两段话,要抓住重点词语。第一段话,可抓住“新中国”,意思是与中国历朝历代相比,只有“新中国”才会有这样的总理。第二段话,可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等词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在同世界各国相比;“每个”意在强调,“我”看见的“一夜的工作”只是他无数个夜晚工作的缩影。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周总理工作的情形,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补充材料介绍周总理工作的一些情形。
4.把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本课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选用生活小事(其中不少是生活细节),以平实的文字表现人物的高尚品格。在引导学生领悟这一特点时,不要把它当作写作知识来讲解,而应融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之中让学生领悟体会。可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感受之后,让学生具体讲一讲课文是怎样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
5.提醒学生注意本课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蒙眬”的“眬”是后鼻音,“眬”是目字旁,不要误为日字旁或月字旁。蒙眬,指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不要同“朦胧”相混。“朦胧”也是一个词,主要指月光不明。“咨询”的“咨”是平舌音;“咨”的下半部是“口”,不要误写为“日”;“询”的右半部是“旬”不是“句”。
四、教学案例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三、朗读、背诵及说、写练习
1.全文朗读。
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
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让一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在读到作者内心独白时,可安排多名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连不断地反复诵读,造成一种深沉的反复不断的赞叹气氛,好像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应作者似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2.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
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丁培忠设计)
五、相关链接
1.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17岁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2.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节选)
1975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住进了医院。周总理入院以后还一直坚持办公。每天由秘书挑选文件,交邓大姐带到医院。开始时,周总理亲自批阅文件,看参考,看报纸等。后来病情发展,便逐渐由邓大姐来念文件。因为总理平时工作异常繁忙,时间上赶不准,所以没有听广播的习惯。住进医院后就由卫士和护士轮流给总理读报纸,大小消息都得念,一点也不能马虎。
周总理在病床上工作仍然那么认真。甚至在上手术台之前还要批阅文件。住院的日子里,不仅没有改变,相反还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节奏,一再要求医务人员要把治疗和他的工作统一起来,治疗要适应、配合工作,要使工作不受影响和干扰。他经常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总理这种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事举不胜举。
3.第一次“文代”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即北京)召开。周恩来同志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
4.中南海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院的西侧,始建于辽、金,经元、明、清各朝代扩建。新中国建立后,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5.政务院我国最高行政机关。1954年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为国务院。
⑺ 《一夜的工作》设计教学流程,体现词语教学、句子教学或段落教学的具体方法
工作室及教学流程提写词语教学句子教学后段了教学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