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鸡兔同笼教案
这个周末休息2天,说明下次工作从周一开始
每个循坏总共9天,一周7天
即是求9和7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是63=7x9=9x7
所以至少过9周才能再在周末休息
⑵ 2,4,3,1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
先看定义:如果有一个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则称a为b的倍数,b为a的约数。几个自专然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自然数的公约数。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公约数,称为属这几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
首先1,2,3均为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
然后4=1*4=2*2
最后,整理出2,4,3,1(为何这么排呢?为何不排成1,2,3,4呢?)的公约数时,发现只有1。
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分开来看题目。
题目中并没有说2,4,3,1它们的最大的公约数是多少,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每个数字单独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一个数最大的公约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公约数是1。
⑶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第56~57页练习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填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3÷18= =()∶()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9 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
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10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 : 18 (2) (3)1.8 : 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 :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师:把55页练一练第1题填完整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化简,指名板演。
追问:分数比化简,可以怎样变成整数比?小数比化简呢?
3.做练习九第5题
指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5、练习九第7题
6、完成练习九第8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⑷ 哪里有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册全套教案,共70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2007至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的统计(一) 8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课时左右
2.求平均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三)约数和倍数 17课时左右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 5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 2课时左右
(六)总复习 5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0课时左右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要点
1.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2.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4.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5.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约分和通分。
7.分数大小的比较。
8.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3、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课题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方法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 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课后反思:
课题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分组整理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②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③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
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王兰 刘方 张欣 陈平 周玲 平均
身高(厘米) 143 140 142 144 151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
①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②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③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成几组,再制成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最高?身高多少?
②谁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②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③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问题:
⑸ 小学数学第十册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数学第十册教案-(十五)复 习(1)
复习内容:P71复习第1—5题。
复习目的:通过复习整理本单元中有关概念,进一步理解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整除与除尽。
1、出示四个数:16、24、0.2、4,让学生任意选两个数组成一个能除尽的算式。如:16÷4、24÷0.2、24÷4、16÷0.2等。
2、提问:除尽的算式还可以分类吗?
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区别?
3、练一练。
判断:
⑴6能被3除尽,2能被3整除。( )
⑵20能被0.5除尽。( )
⑶20能被0.5整除。( )
⑷a÷b=2,则a能被b整除。( )
二、约数和倍数。
1、根据16÷4=4,24÷3=8填空。
( )能被( )整除。
( )能整除( )。
( )是( )的倍数。
( )是( )的约数。
2、练一练。
⑴a能被b整除,可以写成( )÷( )=自然数。
⑵根据20是4的倍数,可以说 。
三、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1、能被2整除:76□、7□6
2、能被5整除:67□、6□5
3、能被3整除:69□、6□9、□69
说一说:
能被2、5、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填图:
四、复习“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1、出示几个数:1、2、6、9、11、20,让学生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2、练一练。
最小的质数是( )
最小的合数是( )
20以内的质数有( )
任何一个( )数都可以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3、做复习4。
4、提问:
什么叫分解质因数?
常用什么方法分解质因数?
将下列各数分解质因数:
9、12、91
5、用0、4、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中,能被2整除的有( ),能被3整除的有( ),能被5整除的有( ),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有( )。
6、能被2整除,又有约数3,同时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
7、有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44,这三个连续偶数是( )、( )和( )。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复习2、3、5。
复习内容:复习5—10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公倍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并能正确熟练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复习过程:
一、复习“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30 30、70
30的质因数有
70的质因数有
30和70公有的质因数有 ,运用它们可以求出30和70的 ;
30和70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有: 和 ,运用它们和公有的质因数可以求出 。
2、a、b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分别是多少?
⑴ a=2×3×5 b=2×5×2
⑵ a=2×3 b=5×7
⑶ a=2×3 b=2×2×3
指出:
⑴a、b有公有的质因数又有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说明a、b两个数是一般关系。
⑵a、b没有公有的质因数,说明a、b是 关系。
⑶a的质因数b全有,说明a、b是 关系。
练习: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0,这两个数的公约数有 。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4,这两个数的公倍数是 。
讨论:最大公约数与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与公倍数有什么联系?
二、复习“短除法”
⑴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21和14 48和36 24和36 48和18
说一说: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⑵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18、24和42 2、3和7
10、21和18 6、7和21
说一说: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何相同点?不同点?
三、复习“互质数”
1、提问:什么叫互质数,它与质数有何区别?
2、按要求写互质数。
⑴一质一合 ⑵两合 ⑶两质
3、完成复习(5)
四、深化练习
1、12和18所有公约数的和是( ),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 )。
2、在22、9、11中,( )能整除( ),合数( )和( )是互质数。
3、16和24的所有公约数的和是( ),把这个和分解质因数是( )。
4、判断。
⑴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
⑵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是它们公约数的倍数。( )
⑶两个数的积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
⑷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