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二地理人教版教案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节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相关课件]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基于以上考虑,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以及结合这种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划分的温度带。对于气温和温度带这两部分知识,教材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并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呈现。教材正文部分给出的结论比较简单,而在分析冬季气温分布时,却详细描述了等温线分布特点,以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分布图。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体现了教材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分析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则突出了学习的递进,教材正文部分的描述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在活动教材中给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读图,从而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对于温度带的学习,教材是通过读图指导和活动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这部分内容延续第一部分教材的编写特点,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述结论。与第一部分教材有所不同的是,干湿地区的差异可以通过植被的特点,甚至建筑形式的不同反映出来,因此教材在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活动题中配有我国不同地区植被和民居的景观图片,反映不同的干湿地区特点,旨在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第三部分,主要描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材首先安排“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知识点,这部分知识是难点最为集中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采用以不同形式呈现的方式来分散难点,力求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学习过程。关于季风的成因及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等知识,教材以图像配以正文的形式出现;关于锋面雨的形成及锋面雨带的推移,教材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关于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材则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前面学习冬、夏季季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总结季风气候的特点,这样可以达到学以致用、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教材将“气候复杂多样”安排在本节教材的最后,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前面知识的迁移、总结、运用和提高。从整节教材的编排看,前两部分重在对单一要素——气温和降水特点的介绍,第三部分是使学生通过分析总结,综合了解我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本节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材编写的理念。
内容点析
1.关于我国气温的特点,教材从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两个方面介绍,特别突出了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1)南北气温差异产生的原因。教材在开始对此就加以描述,即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如果笼统说明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可以从纬度因素入手,但要单独分析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因素,还要考虑冬季风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教材安排在季风气候中讲述。(2)冬季气温特点。教材详细描述了如何从1月等温线图上阅读“0 °C等温线、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最北和最南地区的气温分布差异”等。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应该是重点,明确这条线的意义在于,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河流水文特征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此线以北冬季河流会有结冰现象,而且界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等都有较大差异。明确了0 °C等温线的位置,对了解冬季气温分布有较大帮助。(3)夏季气温特点。教材对此叙述比较简单,但其中的内涵仍然比较丰富,特别是夏季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高温,而青藏高原地区气温相对较低,这一结论教师不能忽视,这可以为后面活动题中分析地势对我国冬夏气温的影响奠定基础。
这部分教材有两幅图像,它们是教材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技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阅读1月等温线分布图时,教师应详细指导学生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等温线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阅读等值线图的步骤是:(1)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4)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1月等温线图阅读熟练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以上方法阅读7月等温线图,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从而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为配合这部分教材,活动教材中的第一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除纬度因素外,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还有地形。从1月和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地区总是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的气温低,特别是7月等温线图上更是清晰地表示出青藏高原地区是全国的低温区,通过阅读地图学生很容易解答本题。
阅读材料一方面对正文进行补充,同时可以拓展教材正文部分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2.关于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教材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即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生产实际包括哪些内容,教材正文没有进一步描述,而是在图上的补充资料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划分温度带的主要农业指标。这样编排的目的是降低难度,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针对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层次灵活掌握。第二,温度带的分布,这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应该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阅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需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例,了解六个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可以结合省级行政区、地形区、1月0 °C等温线分布等地理要素进行了解和记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热带地区与北回归线的关系、暖温带在西北地区的分布范围等比较特殊的地方。
活动教材的第二题,强调了温度带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这是对教材正文很好的补充。从题目设计的表层看,解答此题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温度带与水果生长的关系,与农作物熟制的关系,与民居的关系等。但题目并没有停留在对资料的简单了解这一层面,而是进一步提出发散性的要求,让学生补充更多资料。从表面看,似乎是让学生做资料的收集者,其实引申理解,这正是编者设计此题的巧妙之处,如果学生对前面三个资料表示的内容理解了,那么进行知识的迁移应该很容易。例如,能够由不同温度带水果的不同,迁移到不同温度带植被的不同,由不同温度带作物熟制的不同,可以联想到农作物的差异等。
3.关于我国降水的特点,教材正文部分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规律,以及降水丰富和稀少的地区,并通过阅读材料补充了我国降水极端最多和最少的地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正文叙述中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以往分析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时主要强调东西差异,对于南北的差异多侧重在时间上,而这部分教材不仅强调了空间上的东西差异,同时也强调了南北差异。
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时,应该延续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训练。另外针对此图,应该引导学生查找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并与1月0 °C等温线、温度带等的分布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三条等降水量线所穿过地区的印象。
活动教材的第一题,主要体现降水特点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加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将景观图与年降水量、干湿地区分布图联系起来,在年降水量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上找出活动题中提到的四个地区,对应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干湿状况,说明民居的不同风格。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较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4.关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教材正文部分明确提出了干湿地区划分的标准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教师对此应该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划分干湿地区不能单纯分析降水量的多少,而应该同时分析这一地区的蒸发状况。
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时,应该叠加年降水量分布图,特别是对应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应地形区、温度带分布等,以加深印象,此图中还有一个特别应该注意的地方,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区,其原因是由于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因此较为湿润,这是干湿地区划分标准的最好佐证。由于干湿状况可以通过植被的分布反映出来,因此配合干湿地区分布图,教材编排了相对应的植被景观图,其目的是给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对干湿地区地表状况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性。
活动教材第二题,延续“温度带”部分活动题编排的特点,解答此题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例如题目中给出干湿状况影响植被,由此可联想到与水果的关系,与经济作物的关系等。
5.季风气候显著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涉及成因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对这部分教材的处理要把握难易程度,不应该盲目地加深和扩充内容。教材正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季风气候及成因。教材对于成因的描述较为简单,其目的是降低难度,并且将海陆位置的影响安排在冬、夏季风的形成部分进行叙述,这里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季风。第二,冬、夏季风的特点以及对其他气候要素的影响。“冬季风”部分,教材既介绍其特点,又着重说明冬季风是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补充了本节教材开始部分的内容;“夏季风”主要强调其到来对降水的影响。第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及降水的差异性。划分的界线应该知道,划分的标准也必须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我国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又有地形的阻挡,夏季风很难到达,因此属于非季风区。只有明确了划分标准,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
冬、夏季风的形成源地及成因,是通过图像教材体现的。从冬、夏季风的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季节亚欧大陆气压分布状况以及冬、夏季风的风向指示箭头,对应文字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冬、夏季风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了冬、夏季风的源地及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降水差异有一定的帮助。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图,应该与温度带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地形的分布等叠加,有助于学生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不同气候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界线,借助山脉、城市的分布来学习。
阅读材料通过图像和文字部分介绍了夏季风到来形成的锋面雨及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等知识。将这部分知识安排在阅读材料中,主要是降低本节教材的难度,同时给教师和学生最大的自主权,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学校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有些学生只要阅读了解锋面雨带的到来会带来降水即可,而有些学生可能更愿意了解夏季风的形成与锋面雨带推移的关系。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于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教材正文部分并未叙述,而是将这一内容安排在活动教材部分。这种编排既分散了难点和重点,同时对学生读图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
活动题1:选择了我国由北到南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让学生分析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特点。第1项,学生应该按纬向比较,总结出季风区降水量较多的月份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广州降水量较多的月份是4月至10月,上海降水量较多的月份是4月至9月,北京降水量较多的月份则是七八月份,三个城市气温最高的月份都是7月。通过回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季风区内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降水量最多的时候,因此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第2项分析季风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好处: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活动题2:设计此题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为避免遗忘世界地理所学知识,教材以对话的形式将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特征表述出来,同时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同,说明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因素不是纬度位置。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应该是海陆位置。
活动题3:本题是对教材正文部分的补充、加深和拓展。关于季风影响下的灾害性天气,教材正文部分没有涉及,而是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并配有景观图片和文字,再现灾害发生时的情景。解答灾害发生的原因时,可以与前面锋面的形成、锋面雨带的推移等知识联系起来,强调冬季风的势力特别强大,形成的锋面移动速度很快,就会造成大风降温天气,严重时会爆发寒潮;夏季,锋面雨带登陆时间的早晚或推移速度的快慢,会造成各地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严重时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将灾害性天气这部分知识,进一步拓展,教材补充了有关台风的知识,对于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有利的是解除或缓和旱情,不利的是可能造成大风、洪水灾害。
6.气候复杂多样,教材正文部分介绍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且指出地形因素加剧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为了说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的变化,教材安排了一段阅读材料,以藏民的服饰特点说明这一变化,安排这样一段阅读材料,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气候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不同地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能够形象直观地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能够说明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将教材中文字说明部分不全面的地方补充完整,同时对照气候类型图中四地的分布,了解四个地区所属气候类型。
活动题1:通过解答此题使学生明确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积温较高,生长期较长,可以种植各种果菜,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而北方地区冬季不适宜果菜的生长,过去冬季蔬菜品种非常单调,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南方地区的果菜可以运到北方,丰富了北方地区冬季的“菜篮子”,使人们生活得以改善。
活动题2:此题延续气温和降水部分的活动题特点,既是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又带有知识的拓展,通过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起到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及农作物的影响,可以请学生列举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和农作物种类。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旅游资源,例如黄山的云海,冬季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等。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例如房屋建筑朝向与采光问题,人们的服装与当地气候的关系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播放录像或影碟(VCD)。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当学生对1月等温线图阅读的方法较为熟练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为什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7月等温线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说明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答活动题1的问题:夏季最北的气温在20 °C以下,最南的气温在28 °C以上,通过数据说明南北气温有差异,但与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相比,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小。
学习温度带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行政区相对应,特别应该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 °C等温线的分布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活动题2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此题时,最好可以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录像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此题的理解。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这个地区气候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的特点。第二步引导学生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验证自己的想象与图像中反映的降水量特点是否吻合。第三步引导学生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将植被与干湿地区对应,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吻合,是否有不吻合的地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对东北地区的湿润区产生疑问,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疑惑,解释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而不是单纯用降水量多少进行衡量。
关于活动题中了解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师最好能够多提供一些图片。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能够提供动态的录像内容更好,特别是雨中的江南景色,阳光照耀下的甘肃、吐鲁番和黄土高原地区等画面。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对解答此题会有较大的帮助。
【季风气候显著】
对于这部分教材,教师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教学。第一步,说明冬、夏季风的形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8页图2.19和图2.20,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风向有什么不同?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由此说明季风和季风气候的概念,冬、夏季风的特点。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分界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季风从海洋向陆地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越向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越小,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比较稀少,这样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第三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1,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概括季风气候的特征。第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并且使学生明确,与同纬度大陆西岸和内部相比,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而大陆西岸和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第五步,根据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及性质,说明寒潮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结合教材第39页阅读材料的内容,说明夏季风到来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势力强弱,可能造成水旱灾害的发生。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制作活动投影片或计算机动画,演示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关于台风的形成及带来的灾害,可以事前布置学生收听天气预报,或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台风的天气预报,并播放台风发生地区当时的录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内陆地区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气候复杂多样】
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阅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明四个地区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在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这四个地区,了解其气候类型。除这四种气候类型外,我国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什么地区,使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的农作物、蔬菜、动植物以及一些旅游景区的录像或图片、幻灯片等给学生播放,使其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贰』 计算机科学毕业设计做什么项目
毕业季马上到来,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在筹备毕业设计选题了,肯定有很多迷茫和不懂的学生,其实毕业设计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只要找对方法,方式,您可以很顺利的完成的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
1:先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选取毕设方向,(例如:软件工程,网络技术,)
2:假设选定软件工程:那么包含了很多的开发语言。例如:Java php asp python 安卓,小程序等
3:选定开发语言后需要选定数据库软件:例如mysql sqlserver 选题有很多:
以下为JavaWeb方面的例子(更多题目请参考 https://java.xyz ,下面介绍的项目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码)
----jd----
1-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sh
2-户籍管理系统-jsp
3-Java聊天室的设计与实现-swing
4-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pringboot
5-超市积分管理系统-jsp
6-基于JSP的网上购书系统-ssh
7-基于SSH的婴幼儿产品销售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8-基于WEB的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sh源码
9-网上手机销售系统-jsp
10-Java网上体育商城的设计与实现-ssh
11-基于JSP+Servlet开发高校社团管理系统
12-Java在线考试系统-ssh
13-java开发电影订票网站系统-ssh14-JavaWeb校园二手平台项目+论文-ssh
15-百货中心供应链管理系统+论文-ssh
1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论文-ssh
17-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jsp
18-基于JSP+Servlet开发简单的新闻发布系统
19-基于JSP+Servlet开发在线租车系统
20-基于JSP+Servlet开发火车票网上订票系统
21-基于JSP+Servlet开发简单的医院预约挂号系统
22-基于SSM开发在线考试系统
23-基于Struts2开发公司职工管理系统+说明书+任务书+方案书
24-基于S2SH开发彩票购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25-基于Struts2+Hibernate开发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26-基于S2SH开发学生考勤管理系统+报告
27-基于S2SH开发车辆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28- 基于S2SH开发银行个人业务管理系统
29-基于JavaSwing开发简单的银行管理系统
30-基于JavaSwing开发银行信用卡管理系统
31-基于JSP+Servlet开发简单的家居购物商城系统
32-基于JSP+Servlet开发手机销售购物商城系统
33-基于JSP+Servlet开发物流管理系统
34-基于JSP机票预定系统
35-基于S2SH开发病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6-基于S2SH开发就业招聘管理系统
37-基于S2SH开发图书管理系统(新本版)+论文
38-基于S2SH开发学生公寓(宿舍)管理系统
39-基于SSM开发大学食堂采购管理系统
40-基于SSM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41-基于SSM开发在线家教预约系统
42-基于SSM开发自行车在线租赁管理系统
43-基于Struts2+Hibernate开发社区蔬菜、食品交易平台+论文
44-基于Struts2开发快递收发系统
45-基于Struts2开发校园二手购物商城
46-基于Struts2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47-基于Struts2开发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48-基于JSP+Servlet+bootstrap开发电影院购票系统
49-基于JSP+Servlet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50-基于JSP+Servlet开发超市日常管理系统
51-基于JSP+Servlet开发开放实验室预约系统+论文
52-基于JSP+Servlet开发网上服装销售购物商城系统+论文+PPT+任务书+检查表
53-基于JSP+Servlet开发旅游(景点宾馆)系统
54-基于JSP+Servlet开发图书管理系统+PPT+讲解视频
55-基于JSP+Servlet开发学生选课系统+论文
56-基于JSP开发云餐厅自助点餐系统(前台+后台) 讲解视频
57-基于JSP+Servlet开发药品管理系统
58-基于JSP+Servlet开发快递管理系统+UML图
59-基于JSP+Servlet开发小型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0-基于JSP+Servlet开发在线聊天系统+论文+PPT
61-基于JSP+Servlet开发教师工资管理系统
62-基于JSP+Servlet开发汽车配件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63-基于SSM开发仓库库存管理系统
64-基于SSM开发学生请假管理系统
65-基于S2SH开发彩票购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66-基于SSM开发餐饮业点餐系统
67-基于SSM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68-基于SSM开发校园外卖零食购物商城系统
69-基于S2SH开发医院挂号预约系统
70-基于S2SH开发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新本版)
71-基于S2SH开发学生公寓(宿舍)管理系统
72-基于S2SH开发网上书店购物商城系统
73-基于S2SH开发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74-基于S2SH开发校园失物招领网+论文
75-基于S2SH开发教师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76-基于SpringMVC+Hibernate开发库存(仓库)管理系统
77-基于S2SH开发都匀房屋租售(租赁)系统+论文
78-基于SSH开发学生宿舍(公寓)管理系统+论文
79-基于SSM开发教务查询管理系统
80-基于SSM开发药店(药品)管理系统
81-基于S2SH开发宠物之家在线宠物购买系统(前台+后台)+论文
82-基于SSM开发行政服务管理系统
83-基于S2SH开发网上预约预约挂号系统
84-基于SSM开发高校共享单车管理系统
85-基于S2SH开发网上蛋糕店(甜品)购物商城系统
86-基于S2SH开发在线聊天系统(群聊)
87-基于SSM开发在线学习网站(前台+后台)
88-基于SSM开发网上书店商城购物系统
89-基于S2SH开发在线学堂系统(课程学习网站 前台+后台)
90-基于Struts开发在线音乐播放网站
91-基于S2SH开发图书管理系统
92-基于S2SH开发酒店点餐管理系统+论文
93-基于S2SH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94-基于S2SH开发房屋租赁管理系统
95-基于S2SH开发酒店管理系统+论文
96-基于S2SH开发网上鲜花(花店)商城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97-基于S2SH开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98-基于SSH开发高校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99-基于SSH网上招聘系统+论文+任务书+PPT
100-基于JSP+Servlet开发收费停车场管理系统+论文101-javaweb垃圾分类查询系统源码 ssm+mysql
102-基于SSM开发医药管理系统
103-基于S2SH开发房地产管理系统
104-基于S2SH开发化妆品销售系统(购物商城 前台+后台)
105-基于SSM开发校园外卖零食购物商城系统(前台+后台)
106-基于S2SH开发中小学在线教育系统(前台+后台)107-基于JSP+Servlet开发失物招领系统
108-基于JSP+Servlet开发球队活动管理系统
109-基于JSP+Servlet开发公交在线查询
110-基于JSP开发Java在线学习平台
111-基于Struts2开发宠物领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112-基于Struts+Hibernate开发水果4S店营销(购物商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113-基于S2SH开发农产品网上销售系统(购物商城 前台+后台)
114-jsp考勤管理系统-ic
115-jsp失物招领系统-ic
116-ssm毕业设计管理系统-ic
117-基于JSP的美食网站食谱网站、javaweb源码-cs
118-基于JSP的旅游信息发布网站、jsp+servlet+mysql+论文-cs
119-基于JSP的小说网站-cs
120-基于SSH的航空订票系统-cs
122-基于springboot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源码-cs
123-SSM实现类似京东的3C电子商城系统-cs
124-SSM实现复杂权限控制的教务管理,教务评教系统-cs
125-JavaWeb开发ssm在线考试系统-cs
126-基于SpringBoot的博客系统-cs
127-基于SSM的校园二手交易平台-cs
128-JSP高校社团管理系统
源码及原文链接:https://java.xy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
『叁』 河南省濮阳市中招实验考试评分标准
2005年中招复习考试指导意见
为搞好2005年初中毕业复习考试工作,根据教育部、河南省中招考试改革精神和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局教育教学实际,现就我局2005年中招复习考试工作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复习考试的指导思想
复习是在学习基础上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中招复习要以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本届初中毕业生在各年级使用的人教版四年制初中教材为基本内容,坚持全面、科学的原则,在搞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复习的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命题将本着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原则,体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重视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突出理解应用,否定死记硬背,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营造有利的环境。考试对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推进和导向作用,中招考试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新课标精神,推动和引领课程和教学改革。
中招考试是有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试题应有必要的难度、良好的信度和适当的区分度
二、考试科目及考试形式
(一)考试科目
确定中招考试科目的依据:
其一,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中招考试科目的规定:中招考试科目应从初中学段,特别是毕业年级所开设的文化课科目中确定。
其二,高级中等学校对合格生源的要求:中招考试是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遵循的原则是“有利于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初中教学”,中招考试的性质,决定了其选拔性功能的首要地位。初中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是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对生源的知识要求是扎实和全面的。另一方面,对初中学段的文化课科目进行全面考查,促进学生打下全面的知识基础,不仅为将来学生在高考中的文、理分科提供了更多选择,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其三,我局初中四年制的优势和培养目标:我局中小学实行“五·四”学制,初中四年制的学制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和可能,同时也要求四年制初中毕业生具有更扎实、更全面的文化知识基础。
其四,非毕业年级已经结束课程的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我局并未组织统一的结业考试,把其列入中招考试科目,对学生进行水平检测也是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综合上述情况,确定2005 年我局中招考试文化课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九个学科。为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史、地、生三科将在大纲规定范围内,依据高中教学的需要,选考部分内容,并将三科合并为综合学科,进行合卷考试。
(二)考试形式
以闭卷、笔试为主,同时进行开卷考试、口试、听力测试。具体为: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英语学科除闭卷、笔试外,还将进行听力和口语测试,其他所有学科都进行闭卷、笔试。
(三)各学科试卷总分
语文、数学、英语分别为120分,物理80分,化学、政治分别为60分,综合学科为100分(原则上每科各占1/3的分值比例)。各学科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大致为3:5:2,总体难度为0.60—0.70。
三、各学科具体意见
根据复习考试的指导思想,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实际,制定出各科具体的指导意见。
语 文
(一)复习考试范围
1、人教社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1—8册内容。
2、下列内容不列入复习考试范围:
①汉语知识中的名词术语解释;形声字;词的分类;短语类型;语法分析;复句及二重复句的分析。
②文体知识中的戏剧常识。
③标点符号。
(二)复习意见
复习以新课标精神为宗旨,以《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以人教社四年制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复习要依纲扣本,吃透大纲精神,发挥课本“例子”的作用,教给方法,注重知识的梳理归纳,加强双基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转变观念,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注重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知识的复习要注意:常用字的读音,易混淆的字写法,常见的病句错误类型,常见的关联词语用法,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一般用法。课本中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以及口语交际的内容。现代文阅读复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文言文的阅读重在复习读清句读,实词和重点虚词的解释,关键语句的理解,具体内容的分析,作者内心感情的领会,文章主旨的把握;古诗词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正确、全面的理解和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作文根据大纲要求,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要做到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并注意简洁得体。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意思,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平时训练命题要宽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真话可说,有真事可写,有真情可诉,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三)试卷结构
分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第二部分,阅读(含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第三部分,作文。
试卷满分120分;易、中、难比例为3:5:2;答卷时间:120分钟。
数 学
(一)复习考试范围
1、根据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据此编写的本届学生选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几何)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教学要求组织复习。
2、大纲中明确删除的内容,如“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多项式的乘法”和“乘法公式”中含有二次及高于二次的项相乘的有关内容等,不作为复习考试的内容。
(二)复习考试要求
要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划分复习阶段,明晰每个复习轮次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措施,使复习工作有章可循;既要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切实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科学的数学知识结构;讲究复习方法,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和谐、互动、高效的复习情境,提高复习效率;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复习策略,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收获;要着力设计课时复习教案,摒弃“题海战术”,精心选择例题习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将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既考查数学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潜能,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全面检测考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不涉及一些已经过时的、超纲的和应用价值不大的题目,关注一些符合社会需要的、与相关学科联系较紧密以及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题目。
(2)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注重数学的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检测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明确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空间观念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考查时将与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相结合。
(4)对创新意识的考查,将在考试中通过创设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以研究型、探索性、开放型的试题体现。
(5)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将本着“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进行,不出偏题、怪题及人为编造的题目,使数学问题的类型和难度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水平。
(三)考试题型、试卷分值、答卷时间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最终结果,不显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全卷满分120分,其中选择题24分,填空题36分,解答题60分。答卷时间100分钟。
英 语
(一)复习考试范围
1、应届毕业生使用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英语教材一(上、下)、二(上、下)、三、四册课本全部内容。
2、教材中出现的语法和词汇知识都属于复习考试内容。
(二)复习考试意见
复习要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四年制初中毕业生的要求和规定,全面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四册课本中“三会”和“四会”词汇要求学生掌握、应用,“一会”和“二会”词汇只要求认知。
考试命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重在运用。要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进行考查。听力考查要求学生应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简短独白与对话,并能理解语言材料的主旨大意,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对说话人所谈话题的语言背景和所处的说话场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听力试题的难度靠说话者的速度以及其语言表现风格、口音和用词造句体现;口语表达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朗读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段的朗读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音顿挫。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通过对话交流考查在一定语境下的语言交流速度。口语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学生使用口语化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按所提供信息口头表述自己的意思(口试单独进行,时间和具体事宜另行通知);阅读能力考查要求学生能读懂相当于三、四册课本中所学课文难度的语言材料。对所读语言材料应能理解主旨大意,提取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书面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态度;写作既考查学生的语段书面表达能力,也要考查语句表达能力。通过句子翻译、看图写话、写作等形式进行考查。要求学生应能准确使用语法、词汇和一定的句型,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试题分值、答卷时间、难易比例
试卷总分120分,口试卷10分,笔试卷110分(含听力测试);笔试卷答卷时间100分钟;易、中、难题比例为3:5:2。
物 理
(一)复习考试范围
考查范围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2000年版)》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人教社,2001年版)、第二册(人教社,2001年版)中所规定的必学内容,选学内容不作复习考试要求。
(二)复习考试意见
复习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所用四年制教材为依据,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能力的提高;复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遵循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物理课程的改革,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原则。试题将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加大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设计一定的开放性试题;加强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改精神,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试题中得到体现,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三)试卷结构
1、试题分值:中招试卷满分80分。答卷时间为80分钟。
2、题型及分值:填空题(18分)、单选题(16分)、作图题(6分)、实验题(20分)、计算题(20分)。
3、 难易比例:易、中、难比例为3∶5∶2。 4、内容比例:力学约40%、电磁学约40%、热、光、声约20%。
化 学
(一)复习考试范围
1、人教版四年制初中化学第一册、第二册的内容。
2、《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 ,2000年版)中规定的“选学”内容不列入复习考试范围。
(二)复习考试意见
复习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所用四年制初中化学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便于快速、有效提取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通过复习课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在总复习过程中,除进行知识教育外,还要特别注意过程教育和学法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要通过过程教育,提高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
考试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侧重理解和应用,考查的重点不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而是放在问题的背景中,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尽量避免机械性记忆。对能力的考查,仍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继续重视对实验的考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拟设置少量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设置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联系的试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充分发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各题型的功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试卷结构
1、试题分值: 中招试题满分60分;答卷时间60分钟。
2、试卷题型及分值比例:单选题 约16分;填空题 约26分;实验题 约12分;计算题约6分。简答题不单列大题,而是揉合在填空题和实验题
3、内容比例:基本概念和原理,约20%;元素化合物知识,约45%;化学实验, 约20%;化学计算,约15%。
4、难易程度:易、中、难题比例为3:5:2。
政 治
(一)复习考试范围
1、人教版《思想政治》三年级上、下册(本届毕业班原学教材)和人教版《思想政治》四年级全一册(本届毕业班新学教材)。
2、2004年国际、国内十大新闻,2005年1至3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以及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内容。复习范围不超出省编时事政治教材。
(二)复习考试意见
复习要依据复习考试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使学生在把握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注意相近、相关知识的归纳和理解。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教材的中心线索把握教材。
法律常识的复习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重点复习涉及公民权利(人身权利、受教育的权利、经济生活中的权利等)、公民义务(守法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纳税的义务、环保的义务等)等内容的复习;特别是与学生切身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法律部分,要重点复习行为的违法性、如何处罚、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学生应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要偏重行为分析的复习。
建设常识要注意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主线进行复习。注意科学发展观的渗透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基本国情之间的关系、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青少年与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等的复习。要注意教材重点与时事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重点复习基本国情(制度国情、环境国情、人口国情、资源国情、教育科学国情、以及世界重大事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知道自己如何做。
时事政治部分偏重复习国内重大时事和国际时事中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时事问题。
复习时要结合考试题型进行。题型以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实际考查意图为准设计。单选题15道小题,共15分,重点考查学生对教材重要知识点的把握,以及简单的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简答题约2道小题,15分左右,重点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分析能力。分析说明题2道小题,10分左右,重点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道小题,总分20分左右,重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可以针对中招题型和题量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部分难度值较大,要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中招考试将在着重考查重大时事和教材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加大主观性试题的考查力度,增加试题的梯度。试题将重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开放、半开放型试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创造性答题。复习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答题的能力。
(三)考查形式、试题分值、难易比例、答卷时间
中招实行开卷考试。满分60分;易、中、难比例为3:5:2。其中,单项选择题部分和简答题第1小题的难度偏低一些,难度值约为0.85左右(约占24左右);简答题的第2小题、分析说明题、材料分析题的一部分为中难度题,难度值约为0.70—0.75之间(约占24分左右);材料题的后一部分为难度题,且难度值约为0.55—0.65之间(约占12分左右);答卷时间为60分钟。
(四)考试要求
根据以往经验和省中招考试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考试,今年考试期间学生将只允许携带与考试有关的教材,其他资料将一律不准带入考场。
综 合 学 科
综合学科包括历史、地理、生物三个学科。
一、复习考试要求
历 史
(一)复习考试范围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2000年版)规定的中国近代、现代史(鸦片战争及其以后的内容)的必学内容(以本届初中毕业生在初中二年级时使用的教材为准)。
2、以下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1)教材“说明”规定不作基本要求的内容。(详见各册“说明”)
(2)中国近现代史的下列内容
《中国历史》第三册中: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各地武装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清朝的文化;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军阀割据纷争;张勋拥戴宣统复辟;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开展;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926年7月-1927年4月“全国农民运动的高涨”。
《中国历史》第四册中: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第2课 国民政府统治的加强;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南方红军的游击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国际援助;日本对华“残暴的统治”、“野蛮的掠夺”;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国民党继续抗战和败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抗日根据地艰苦的反“扫荡”;国民党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反内战运动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国民政府危机四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民国时期的文化(第16-17课);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整风运动;统一战线的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二)。
(二)复习考试意见
复习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为指导,以人教社编写的初中历史教材为依据,以规定的复习考试内容为基本复习范围。
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时要引导学生着重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重视对历史阶段性特征、基本知识结构和线索的总结和建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科能力;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和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注重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对 史、地、生知识进行交叉、渗透和融合。
考试命题渗透新课程理念,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减少纯知识记忆性考查,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理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比较、分析、评价和信息提取及运用能力;突出试题的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通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的材料处理和灵活运用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史、地、生学科的相关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 理
(一) 复习考试范围
1 、人教社四年制初级中学地理1 - - - 4 册(本届毕业生在相应年级使用的版本)
2 、下列内容不列入复习考试范围:
(1 )教材中的删减内容(注:下列删减内容,若是整章、整节,只标列章节序号;若是某章或某节中的部分内容,将把所删内容标题列在相应章或节序后面)。
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具有生命物质的地球;第三章第二、三节;第四章全章;第五章全章;第六章全章;第七章全章;第八章全章;第九章全章。
第二册:全册
第三册:第二章第二节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第三章第五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五章第二节 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第六章第一、二、三、四节。
第四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全章;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 中国铁路建设成就,公路的发展和分布,高速公路的兴建;第三节;第十章第一节;第十一章第一节 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北方人民的生活;第二节 南方人民的生活;第三节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第五节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第六节;第十二章全章。
(2)教材中所有选学内容。
(二)复习考试意见
复习以《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为指导, 以人教社编写的初中地理教材为依据,以规定的复习考试内容为基本范围。
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记忆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基本原理;比较熟练地判读各种比例尺地图,并能在地图上规范准确地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能使用和说明各种基本的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科学理解、概括、描述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联系及发展变化过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学会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图文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形成地理概念,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要让学生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再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注意与历史、生物学科有关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用地理知识解释相关历史、生物问题,或用历史、生物知识说明有关地理问题。
考试命题本着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高初中地理知识与能力的衔接,不加大学生过重记忆负担,对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方向起到引导作用的原则进行。重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获得地理原理的过程与方法,减少对概念和原理的机械记忆,重在读图、识图基本技能的考查,在有提示信息或联系实际的情况下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适度引导学生及教师关注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与地理知识的联系。突出试题的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给学生表达自己学习体会、观点和成果的机会。
生 物
(一)复习考试范围
1、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