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05 02:19:54

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朗读教学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上次,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在铜陵上的一节示范课《螳螂捕蝉》,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老师的朗读引导和范读极具魅力。教师把课文浓缩以后,出示其中四小节,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读完,张老师让学生猜猜,他对这两名学生读得满意吗?想不想跟老师读的比一比?学生兴趣高涨。紧接着教师引导:蝉在树上,会有怎样的心情,你会怎么读?(悠闲……)然而课件中前三段都有一个字,表现了蝉、螳螂、黄雀都有危险,请不要说出那个字(却),请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时学生们又跃跃欲试。老师又找了一名学生起来读,表扬他找对了那个字,并奖励他继续往下读。这时张老师又幽默地说:“他读得很好,但是跟我比,还差一点?”学生这时都要求老师读,老师就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赢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我想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悬念,一定会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创设情境,读中体验
在朗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能引导学生进行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用自己情真意切的朗读去描绘它、表现它。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利用课件播放了草原风光,让学生直接感知到草原的美丽。从草原上碧绿的草,洁白的羊群,迂回清澈的小河,明朗的天空这些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另外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草原的那种向往,赞美的感情,学生自然能读出感情。
三、范读引导,培养语感
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朗读训练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范读,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尤其是一些重点段落、重点词句。如在教学《可爱的中国》一课中,“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生之欢乐,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一段慷慨、激昂的文字,我就范读了2遍,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掌握节奏、语气、停顿等以及获得情感共鸣。学生能感受到方志敏烈士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他坚定的信念,相信中国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练读,从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这种长期的熏陶和训练中,培养了语感。
四、读好语气,突出重音
低年级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对话及人物心理叙述。然而正是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对话、心理描写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比如在学习《酸的和甜的》这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狐狸说葡萄酸是因为它吃不着也不想让别人吃的自私心态。而小兔和小松鼠的轻信让他们根本就不想尝试了,小猴子的好动聪明机灵从“迫不及待”等词语中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了。这样再去根据人物的特点去朗读演绎,对孩子来说就生动容易多了。
五、形式灵活,指导朗读
在指导朗读中,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集体读,男生读,女生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要求学生认真读,读出感情,品出韵味,读后及时评价,让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让其模仿读,从而提高朗读水平。执教《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我便采用表演读的形式,学生分角色来表演狮子大王,可爱的猴子,和猫头鹰袋鼠等角色,学生还会自己配上合适的动作,一个个兴趣盎然,朗读效果就很容易地达到了我追求的效果。
六、再造形象,想象朗读
根据他人的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基本特征是以他人的描述、说明、图示为想象发生发展的前提,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再造出新的形象。再造想象是在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以往经验,借助形象思维创造出新形象。它是学生认知图式发生变化的起步。充满想象地朗读《山沟里的孩子》,仿佛会看到在大山深处的山梁上有一群莘莘学子正背着书包艰难的行走在山路上;朗读《雨在歌唱》,会出现小雨点在小溪里欢快的舞蹈。文思可以冲破时空,想象可以飞翔万里。只有根据文本开展最大化想象的朗读,才有可能用声象再现文本意象,还可通过听觉反馈不断调整声气,使朗读声象和文本意象更加和谐统一。比如,学生在朗读《雨在歌唱》时,从她们脸上的表情可以发现学生们已感受到了那种愉悦和兴奋,而且眼前会呈现出一幅“春雨图”。这是再造想象完成了朗读模式的结果,也是超常韵律唤醒了大脑左右半球的语言区、图像区和主管兴奋情绪的神经系统,是左右半球功能整合的结果。
现在的课堂上,多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不同感悟地朗读,但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而要想把课文读好,那是不可能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们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可见,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记录着作者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只有将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能敏锐地捕捉文中细腻的情趣,领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进而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才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
总之,朗读能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学必须加强对朗读的有效指导。

2. 写话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怎样改进

在新教材的习作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教师们感到困惑的或是教学中存在有待改进的,也有些是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将教师、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简单进行概括,并列举下来。
在教师方面:一是理念问题。表现为对新课标中习作教学的要求、建议,各年段教学要求理解不够透彻,对教参中的习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有的教师注意看了,有的教师没有看。二是教师的习作指导不够,有的放任读写,有的要求过严。曾有人对现在的习作教学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一放手它就可以飞。的确,教师不放手,学生的习作飞不起来。然而教师真的放手了,放任读写,有的学生的习作就一定能够飞起来吗?会飞到哪里去呢?我认为学生习作想要飞起来,不仅要有强烈的飞的愿望,还要有切实能飞的本领。而要求过严,会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使习作公式化、格式化,甚至有的教师让学生背范文,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三是习作指导课形式单一,课前教师准备不充分,不能入情入境地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习作活动中说、写。四是习作评价、批改尚需改进。批改也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这是语文教师负担最重的一项任务,写的不成样子的习作最难批改,每一次全班大作文批改,往往要静下心来,消磨掉二至三天的课余时间,甚至时间更长。而习作后面的评语也最让老师费心思,全班几十个学生,要写出不同层次、不同针对性、充满鼓励的评语,真的需要耗费些精力。同时教师的评价理念也需要转变,即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一篇好作文,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却有待于教师发现、总结。
在学生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错别字多。这些错别字包括三个“的、地、得”字和同音字的混淆等。低年级学生写作文时,最常用的是“的”“地”两字,“得”字用得不太多,如果教师在一年级作文时不注重“的”“地”的用法教学,学生一开始写作文就得有错字,以后会沿袭到二、三年级,甚至个别学生到了更高年级仍不会用。如果到了高年级再改很难,因为学生的用字习惯已经养成了。错字多的另一方面就是同音字的混淆。学生写作文时经常遇到不会写的字和不常用的字,一时想不起来,也不查字典,所以就想办法,用学过的简单的同音字代替,造成错字多。还有的错字是书写上造成的。
学生不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表现为作文一写完,就拿给教师看,自己没有检查、修改的习惯,即使检查了,也不知道哪个词用错了,哪个句子读不通顺,或者习作内容是不是符合要求、重点是否突出等等,这往往也是教师批改作文时很生气的方面。
2、习作兴趣低。这一点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明显,有的习作内容离他们的生活较远,有的习作内容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习作情境,而有的习作学生无从说起等等,都是引起学生习作兴趣低的原因,加之学生占有的写作材料少,教师急于求成,所以学生习作兴趣低这个问题有时显得比较突出。
学生语言积累少或缺少文采。例如作文内容不充实,该写的重点的没有写出来。语言是衡量写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篇好的习作一定要有流畅的语言,重点突出。而一篇合格的习作一定要有通顺的语言。我们有很多学生过不了语言这一关,表意不明确、不准确,表达不灵活、不生动,语意不深刻等是常见病。习作中使用空话、“车轱辘”话,其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二是没有准确记忆抄录或看过的好的语言片断,看过则忘,看过则丢,有的学生看书只是看个热闹而已,根本不注重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写作方法的学习,更提不上很好地运用。
学生参加相应的学校、社会、家庭的实践活动少。比如写家庭里的趣事,城市孩子可以写和父母旅游、下棋、放风筝、家庭故事大赛等,而农村部分小学生,家庭里根本没有这个氛围,生活平淡地很。又因为安全等种种原因,学生不能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各种调查,而农村孩子缺少城市孩子的优越感,因为他们身边没有大公园,没有纪念馆,没有可调查的、参观的合适的地方。加之学校规模小,举办的活动精彩程度不够,学生的感受、体验就受到了限制,缺少写作的源泉。例如:学生写家乡的美景,山沟里的孩子视野比较窄、缺乏习作内容,只能写山坡、溪流等等,所以他们的习作缺乏美感,习作素材相对比较平淡,不善于发现美、表达美。
作文内容虚假、雷同,不会写生活化习作。作文内容虚假、雷同是长期困扰学生习作教学的习作训练的一个顽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的学生只图省事或蠃得表扬,竟全篇抄袭优秀作文上的内容,有的不懂写作要求,把别人的事往自己身上安,别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应付老师就算了事。还有的学生对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熟视无睹,不能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认识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
学生不善于评价他人习作。这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性问题,如果一个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会认真倾听他人习作,并找出优点和不足,哪怕是一个词用错了,一句话不通顺,到了高年级他的评价习惯就会养成,评价水平就会提高。而有的教师却不愿意让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没有把这部分互相评价的时间留给学生,或是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都是造成学生不会评价、不善于评价他人习作的原因。
以上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相对比较普遍存在的,我只是作了简单的列举,教师们也许在习作教学实践当中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想这几方面还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我提出了以下改进办法,不一定非常有见地,但愿在此提出来,和各位同仁探讨、交流,恳请你们提出宝贵意见:
新理念是关键。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不变”指的是教师头脑中应该树立的最基本的习作指导理念。“万变”指的是我们教学中各个学期、各年级的多个习作教学要求。我们目前尚没有固定的习作教学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环节设计。但只要我们头脑中有一个习作指导、训练的新方向,一个为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任何一篇习作都能教好。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些就是方向的问题。其中的关键语是:真情实感、培养能力、自由表达、自我修改、相互修改。例如:五年级教参中对习作教学的建议是: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性质是练笔,是习作而不是创作,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尤其是讲评教学的建议说的非常具体。讲评的程序、讲评的方法等都比较明细。习作中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哪些先写、后写,哪些详写、略写都要想清楚。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读写能力。再比如三年级习作教学建议: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全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安排。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例如:“说说我自己”是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重视习作中自我修改、相互修改的过程,培养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这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不要写走样。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习作中所应该认真阅读、领悟,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的。无论是习作前的准备、指导及讲评、批改,我们都应遵循这些原则,突出这些思想。

3. 石家庄42中的高中教学质量怎么样,我想让孩子初中和高中都在那上学。

那里的初中和高中都还可以~
但是42中的学费毕竟很贵~价钱摆着,质量也不会太差~

阅读全文

与山沟里的孩子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