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芭蕉树教案

芭蕉树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04 18:21:49

1. 我也需要一个趣味作文的教案,能帮帮我吗

一、趣味故事

动画设计:

环境:郊外的路上,轻风拂面,杨柳依依。

人物:文宇老师 思文(男) 思语(女)

故事情节:

周末,老师带着他的两个得意门生去郊游,大家谈笑风生,心花怒放。三个人说到“朋友”这个话题,文宇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给你俩讲个故事好吗?”

思文、思语:“好极了!老师你真棒!”(两人又说又跳)

老师:从前,有一个仗义的人,广交天下豪杰,临终前对他儿子讲,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思语:“一个半朋友?朋友还有半个的”(思语一脸的迷茫)

老师:“是啊!这儿就是个悬念!你别急,且听我说。”

老师:“儿子先去了他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快叫来自已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自已儿子却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人能为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已亲生骨肉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作你的一个朋友。

思文:“这人真够义气,确实是个靠得住的朋友!”(思文竖起了大拇指!)

思语:“那还有半个朋友呢?”

老师:“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把同样的话叙说了一遍。

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 ,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不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称作你的半个朋友。

思语、思文:“原来这样!够玄的了!”(二人作恍然大悟状)

二、精妙点拨

老师: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跌宕人入胜;云横断岭知何处,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文:什么叫“文似看山不喜平”?

老师:“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有悬念,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思语:写文章为什么宜曲不宜直呢?

老师:这是生活本身所决定的。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和斗争的。生活中有曲折,文章在反映生活时就应有变化。文章就要这与出它的曲折变化,这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文章写得曲折,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平庸的写法,难以表达复杂的生活;简单的安排,不易表现丰富的内容。平铺直叙,竹筒倒豆子,倒是很痛快,但是没有味道。

思文:老师,请你举个例子好吗?

老师:好的,有篇名为《猎狮》的小说很有意思。讲的是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思文:文章虽然短,但是写得很巧妙。

老师:对!这是一篇获奖的小小说,篇幅虽知,却曲折跌宕,全文凭借顺笔与逆笔,掀起三个波澜: 1、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顺笔)巴布不幸身亡。(逆笔) 此为第一个波澜;2、伊莉薇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顺笔,却得到一个“狮尸”:逆笔,此处为第二个波澜3、伊莉薇娜再索夫尸:顺笔,弟回电:巴布在狮腹内:逆笔;此处为第三个波澜。一切在意料之外,在情理之中。

思语:有趣极了!

思文:把文章写得曲折动人,有哪些章法可依呢?

老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环环相扣,波澜起伏,逐层深入,推向高潮。

板书: 一、环环相扣,波澜起伏,逐层深入,推向高潮。

比如你们喜欢的《武松打虎》,作者没有直写武松一下就和老虎相遇,以至几拳把老虎打死。武松这个形象的塑造,是靠了曲折的情节的。作者为他设下了种种关卡和伏笔,一层一层,一步一步,由缓到急,由弛到张,把情节推向了高潮。先是写武松惊人的酒量,一下喝了十八碗;又写他三次看到县府通告冈上有虎的榜文,但他对这些均若无其事。

思文:我知道,作者写这些,都是为以后武松打虎的高潮作烘托和铺垫。

老师:对!聪明!当他上到山冈时,也未写到老虎,及至老虎真的出现时,武松虽仓惶应战,但也没有写他如何打老虎,而是写他一躲再躲,在退却之后,才用棒打去,恰在这时,偏偏把棒打在松树上,将哨棒断作两截,真是险上加险,这样,武松只得徒手与老虎搏斗,这才更显出了武松的勇猛。但在写搏斗时,笔也未放在武松身上,而是集中写了老虎的凶猛,写它如何扑、掀、翦、咆哮、挣扎等,尽管如此厉害,老虎最后还是被武松用拳头打死了,这就反衬了武松的勇猛。作者在这里用了欲张先驰的笔法,在高潮到来之前,作了种种烘托和铺垫,为高潮“蓄势”,然后由远及近,由缓到急,一步一步把武松带入高潮。这不仅有力地塑造和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而且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

思语:这样看来,文章写得曲折,就要勇于创新。

老师:对!你非常有悟性。

思文:那第二个方面呢?

老师:第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巧设伏笔、摇曳多姿。

板书:第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巧设伏笔、摇曳多姿。

老师:你们俩谁来说说四大名著中带“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带“九”字的故事?

思文:我先说!有“三打祝家庄”、“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三请诸葛亮”……

(手舞足蹈,一幅得胜者的神情)

思语:还有“三气周瑜”、“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用手示意思文不要说完,不甘示弱)

老师:对!你们真不错,还有“五关斩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等等,这些精彩的故事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甚至要到九呢?作者是不是单纯为追求奇特的情节呢?恰恰相反,曲折的情节,正反映了曲折的生活,

思文:老师。第三点呢?

老师:第三是要做到:抑扬顿挫,迂回曲折;有张有驰,节奏分明。

板书:第三、抑扬顿挫,迂回曲折;有张有驰,节奏分明。

思文:老师,你再举个有趣的例子!

老师:好!让我想想!

从前,有一个大财主。他的祖母九十大寿时,他决心张罗个大场面好好地为老太太庆祝一番。因此在亲朋好友满座后,又请来本村一位很有文墨的私塾先生来为老太太撰一对联。老先生将墨蘸饱,对老太太上下量了一番,见她鹤发童颜、正襟危坐、顾盼生辉,犹如仙人。于是低头略一深思,写出了一联:“这个婆娘不是人。”老财主及其儿孙一见,不禁勃然大怒,有的抡起拳头就要揍老先生。就在拳头尚未落下去之际,老行先生又写出了第二联:“九天仙女下凡尘。”举座皆惊、皆喜,老财主及其儿孙更是乐不可支。正当大家高兴的时候,第三联又出来了:“儿孙个个都是贼。”举座哗然,老财主和儿孙们又怒上心头,有的又要采取行动。转眼间,老先生写出了最后一联:“偷得蟠桃奉至亲。”大家又都转怒为喜。

思文:这个私塾先生真够有意思,他好说夕说,最后还是把财主逗乐了。

老师:第一、三联的确是够“坏”的,但正是因为这两联坏、糟,二、四联才显得那么美、好:“这个婆娘不是人”,——原来是“九天仙女”;“儿孙个个都是贼”——能上天宫瑶池蟠桃园里偷来蟠桃为老太太祝寿,这个本事谁有?

思文:老师,老先生使用的是文学手法中的“先抑后扬”的手法吧!

老师:作为“抑”,如果没有很“坏”、“很糟”的东西去抑,那么,后面想“扬”也“扬”不起来,或“扬”而不“高”。当然,如果根本不用“坏”东西“抑”,而一开始就用“好”东西夸,那么不论如何夸,也显得很平,比如“这位老太太不平常,就是天仙也比不上;儿孙个个有本事,胜过当年孙猴子……

思文:那最后一个方面呢?

老师:要注意写得峰回路转,交错变化,巧设误会,引人入胜。

板书:第四、峰回路转,交错变化,巧设误会,引人入胜。

可以运用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

老师:对!还可以运用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2. 《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写出秋天树叶的形状、色彩,《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2、指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周围树叶,能抓住特点,想象丰富,清楚明白、有条理地介绍。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出秋天树叶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做到有序观察,抓住特点,加强体验和想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秋天的树叶(枫树、银杏、冬青、龙爪槐、樟树、红花继木、芭蕉、铁树、松树等)PPT课件、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民族音乐《秋思》、下水文。
2、提前一周组织学生课前观察校园、村庄周围和学校旁金桥大道人行道边的树叶,采集自己喜爱的树叶。
3、学生搜集并积累描写秋天树叶的相关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 欣赏秋天的树叶,拨动情感的心弦。
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动机,乐于表达。

作用:引发学生对课前观察秋天树叶的回忆与感受,整体把握秋天树叶的特点,产生喜爱之情,使秋天的树叶成为学生由内向外,自己想倾吐的内容,产生习作的内驱力。

注意点:课件中的图片要是学生所熟悉的,既要有整棵树的全景展示,更要有树叶的特写。观赏树叶,提醒学生注意留心各种树叶的色彩、形状。

1、师述:现在正是金秋时节。课前,同学们已经在校园内、上学路上以及村庄周围注意观察过秋天的树叶(板书:秋天的树叶),现在请同学们简要交流你们看到的秋天的树叶,从树叶的颜色、形状或感受等方面说一说。
2、学生简要汇报。

(过渡)秋天的树叶,颜色美,形状美。老师觉得秋天的树叶就是一幅幅画,色彩斑斓,多彩多姿。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校园里和学校附近老师拍摄的一组秋天的树叶。
4、学生欣赏秋叶。(出示课件)
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欣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树叶,激发学生对树叶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5、激发习作的内驱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秋天的树叶。同学们习作完成后,老师将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在学校为我们班举办一个习作展览,优秀的习作还将被推荐到学校网站。

二、指导观察秋天的枫叶。
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清楚介绍,有序表达。
作用:指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树叶,大胆想象,渗透表达的顺序。

注意点:提醒学生不必拘泥于老师提供的句式,可以按照自己的表达习惯与方法,组织好介绍的语言,主动观察,自由表达。同时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要只停留在一片叶子上,要注意发现同是一种树叶的不同的地方。
一)、观察“枫树叶”,学会由整体到部分进行有序介绍。
● 观察一树枫叶:
1、 师述:首先看一树的枫叶。(出示——金黄的、红中透黄的、火红的三幅图)
2、 学生观察,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小学生作文《《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师出示下列句式:
颜色:

)的叶子,就像(
)。
形状:

)的枫树,仿佛(
)。阳光下,犹如(
)。
动态:

风乍起,树叶摇动,枫树好似(
)。
2、交流、点评。指导学生从抓住特点、叙述顺序、表达方法几方面点评。
(板书:颜色 形状 )
过渡:同学们对一棵枫树的观察与介绍,抓住了特点,想象丰富。下面请看一片枫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察与介绍。
● 观察一片枫叶:
出示(火红的枫叶特写图)或学生拿出自己采摘的枫叶观察,同桌相互介绍。
1、自主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想象风儿吹过的情景。
2、指名口述;指导学会由整体到部分,有序观察,想像丰富,叙述具体。
颜色——
形状—— 叶柄、叶片、叶边缘、叶脉
动态——微风吹过 ……
⑴ 学生口述风中的枫叶。
⑵ 指导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

小结:我们在介绍秋天的树叶时,抓住树叶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做到动静结合,秋天的树叶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板书:静态 动态)
● 阅读教师下水文, 在体会与比较中习得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1、学生阅读《秋天的枫叶》。
秋天的枫叶
牡丹虽然雍容华贵,桂花尽管芳香扑鼻,我却更爱秋天的枫叶。
阳光下,远远望去,火红的枫树分外耀眼,如同烧着的晚霞。

走近观赏,枫叶长在树梢,疏密有致。它们有的红得鲜,有的红得艳。一片片叶子,精神抖擞地平展着,绝无低垂。淡红的叶柄和鲜红的叶片组成了可爱的枫叶。每一片叶子分为七片中间宽末端细的小叶子。它们长短不同、大小各异。长的,像一根根美丽的羽毛;短的,似一枚枚漂亮的发卡。它们组合得又是那样的自然、妥帖,充满韵味,仿佛小金鱼美丽的大尾巴,又似惹人喜爱的蝴蝶……再瞧,一根根叶脉清晰可见,伸向叶子的四周。摸一摸,叶片正面软软的,滑滑的,就像绒布;手指滑过叶片边缘,感到痒痒的,原来那儿分布着许多有规则排列的“小锯齿”。

一阵微风吹来,枫叶在树枝上不停地颤动着,似乎兴奋不已。叶片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那是在悄悄地告诉我:“看!我们红艳艳的,多么漂亮……

哦,秋天的枫叶,红似火,美如画。
2、交流,体会观察与表达的方法。(抓住特点,动静结合,大胆想象,有序观察与描写。)
3、介绍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例:秋天到了,许多树叶无声无息地脱下自己绿色的外衣,穿上了艳丽的礼服。)

作比较(例:牡丹虽然雍容华贵,桂花尽管芳香扑鼻,我却更爱秋天五彩斑斓的树叶。)
名言警句引入(例:“一叶知秋”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抒发感受 (例:秋天的树叶,美不胜收,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结尾方法

首尾呼应 (例:秋天的树叶,绚丽多姿,是一幅画,是一首诗。)

抒发情感
(例:多么迷人的秋叶啊!或我真想做一片秋天的树叶。
二)、学生观察自带的树叶,自主习作。

目标:清楚明白地写出树叶的特点,动静结合,想象丰富。
作用:运用习得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自主观察,乐于表达。

注意点:教师要维持好教室的纪律,帮助个别学生观察时抓住树叶的特点,指导学生遣词造句。同时,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快,使习作一气呵成。
1、
学生回想观察树叶的情景,观察、描写自己喜爱的两种树叶。

预设:银杏叶
樟树叶
桂树叶
冬青叶 芭蕉叶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树叶,先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注意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等会儿请你为大家介绍。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遣词造句,做好个别辅导。同时,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快,使习作一气呵成。
四、示范评改。
目标:在示范评改中明确习作的要求和方法,抓住特点,想象合理,动静结合,有序介绍,学会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
作用:发挥学生中典型习作的指导作用,优秀的给予鼓励,不足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要求,为下一环节——学生自改,提供示范。
注意点:评改以教师为主,突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少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修改。

挑选3——5篇学生典型习作,指名朗读,教师进行评点。优秀的给予鼓励,不足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要求,为下一环节——学生自改,提供示范。
五、自改习作
目标:在自主评改的实践中,将树叶的特点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有条理地表达,做到想象丰富,表达明白具体。
作用:让学生在评改的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注意点:评改需要反复地读,敢于出声地读,要仅仅围绕本次习作的要求,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教师重点对个别学生给予修改的辅导。
六、展示交流
目标:在交流中,享受书面表达带来的精神愉悦。
作用:通过交流,展示书面表达的成果,相互学习和激励。
注意点:重在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面向全体,给予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

七、板书设计。

颜色
形状

秋 天 的 树 叶

静态
动态

〔《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3. 三月三的三月三活动

“三月三”庙会
正所谓“三月三,盘古山”,所以农历三月初三是盘古山朝圣的日子。
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说之一。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城南15公里处的盘古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地方。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神话流传久远,据历史资料显示,泌阳至少从南北朝时期就兴起了盛大的拜祭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盘古庙会,都有数十万之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人根之祖---盘古、并藉此机会为亲朋祈福。
自2003年以来,泌阳县大力弘扬盘古文化,将这一传统庙会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寻根拜祖、展示泌阳形象为一体的盘古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0届。
在中国“盘古圣地”不在少数,而在河南省,唯有泌阳县盘古山被称为“中国盘古圣地”,此盘古山不以山高而名,因为盘古山主峰海拔也才459米,在群山之中可谓“娇小”,但她却在中原诸多名山秀峰中夺得“盘古圣地”之美名,自是有其不凡之处。
而盘古山山巅之上立有盘古神庙。 盘古庙始建于五代。传言当年盘古山上时有神光显现,更有蜃楼仙境为乡民官士亲见。每奇景临世不过半日即没,其中有仙楼宫阙,井然杼比;麒麟、彩凤、青鸾、仙鹤、白螭、神龙戏于其间;琼草玉树,遍地可见;灵果珍品,望而垂涎。仙人飞相来往于瑶宫紫阙,且有彩裳宫娥、童子相随而行。仙气氤氲,自在非凡。
其中有一大殿其势最伟,殿前正门上有一青玉大匾,上书“盘古神殿”四大錾金字迹,气势恢宏,庄严非常。 殿外庭中有一高逾百丈的玉雕,周身不见半点瑕疵,通体莹光润透,更不显丝毫雕琢之工迹,纯朴自然,浑然天成。此玉雕所绘乃一神人,但见此人,虬髯浓眉,金刚怒目,方口大耳,上身赤膊,肌肉虬结,下身槲叶围裙,不失庄严。手执一利刃巨斧,挥天斥地,慑泣鬼神,正是有开天辟地之功的盘古大神。
此事传至京都,明告圣听。帝命钦天监卜占,告之乃神迹,瑞兆也。帝亲身移驾,周车而至,恰逢蜃现。甚喜,净身、斋戒、焚香,祷神祈天。望上达天听,永保社稷。后,遣能匠巧工于山顶造殿立社,树碑以传。命僧道代帝世相守司,以求国安。
世传盘古氏九月初九圣诞,三月初三升天。于是在每年阳春三月花开农闲时,行起庙会,以念盘古开天之功善。
值此之时,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贾小贩,鸿儒白丁,尽皆云集于此。或论道说法,或攀比奢华,或藉此营生,或寻墨梦笔,以生妙花。
三教九流,走卒艺人,不绝其间,山上山下,人烟阜盛。叫卖声,讨价声,欢笑声,吟哦声,祈祷声,诵经声,诸般声语不绝于耳。山下车马、云轿、简棚、华盖,赁地而卧,占地而居。山道侧径有林荫歇脚者,有烹茶煮茗者,有沽酒独酌者,有行令聚饮者,有沾汗而行者,有摇扇拄竹者,有踊跃跳行者,有裙带相帮者,有步履匆匆者,有驻足而望者,世间百态,不一而足。 山顶之上,喷火、变脸、变戏法儿、吞剑、碎石、耍刀、舞枪、打鞭、履纤、舞狮、舞龙、斗鸡、戏猴等,更有灯谜、对联、赋诗、作词等文墨之巧,骚客鸿儒,尽来附足,一展才华。其中更是成全了不少才子佳人之良缘!
碧玉名媛,自是钟爱一些小巧精奇的物什,珠钗、发卡、玉佩、束发丝结、开光护符,必不会少。
各地之风味小吃、冷饮、布偶、纸鸢、木质刀剑、竹箫短哨,皆为垂髫小儿之最好。
又有外地客商携锦帛、雾茗、书画、美玉,藉此易物,换取黄白。 不少善男信女携家中眷属,虔诚朝拜,以求多福。
总之,盘古庙会乃一年一度之盛会,不往则定当抱憾遗恨终生!
2005年12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河南省泌阳县为“中国盘古圣地”。
“三月三”庙会也是江都古镇仙女庙的传统“节目”。
农历三月初三,正值“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的时节,这一天,当街西斑带河上一弯纤细的月牙儿悄悄落下,镇东那株苍老的榆树梢上慢慢地透出一抹红晕,此时,小镇此起彼落地响起欢快的爆竹声,整个小镇开始沸腾地热闹起来。
太阳渐渐升起,居高临下观望:身着吉服的人群,像彩蝶游移,从四面八方向镇上汇拢,继而如春潮般地涌向庙场。大街小巷,爆竹纷飞,锣鼓喧闹,到处是节日的欢声……
据说,此会始于汉代。相传西汉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乱,三月初三,汉高祖第九代孙刘秀被王莽追逃到仙女庙(当时称蔡家庄)一带,为一渔夫所救。后来,庄民感念刘秀的福泽,特建一金龙王庙(乡民以为皇帝是金龙化身),以后每年三月三,都有四乡八镇的村民前来烧香朝拜,渐而演化成庙会。也有人说这“三月三”与农事有关。农忙开始,乡民总是祈求风调雨顺,所以,这一天先祭奠一下龙王,以求一年五谷丰登。此说,似更可信些。
传说总归是传说,对于身居乡间,辛苦的人们来说,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的来源并不重要,但这一自娱性的节日倒是令人向往。庙会那天,镇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请外地的亲友赴庙会。于是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云集镇上,甚至扬州、南京一带的人,也有乘车赶来的,那场面煞是壮观。
这一日,龙王庙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庙场四周,商贩云集,各种小吃遍布街中,诸种土产杂陈其间。耍猴的,舞刀枪玩棍棒的,打莲花落唱道情的……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还有孩子手里的小嗽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二三里外也听得见。庙前有一处平地,但见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诚,烧香的、烧纸锭的,火光熊熊,浓烟升腾。庙堂内灯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馨聒耳,一片伽蓝香气。
行香开始,浩浩荡荡的队伍起程了。只听锣鼓喧天,鞭炮震响。“马匹”(充神马的人)赤着上身,穿红裤,脸涂花纹,口中横衔一枝长铁签(代马嚼口),手执四五尺长的铁棍,在神前跪拜踊跃,挥舞开道。其后是香火队,信徒们背着香袋,手执香火,排成4 行,徐徐而行。只见烟雾缭绕,缥缈弥漫,如入仙境一般。紧随香火队之后是鼓乐队,乐师身穿青衫,腰束黄带,手执鼓、拔、笙、箫、弦子、二胡等乐器,演奏乐曲。接下来,是人数最多的化妆的歌舞队,各种歌舞争奇斗胜,美不胜收。
耍木头人戏的则靠一根扁担,扛着一个小台子,周围有布挡,上面挂有一排排尺把长的小木偶,台前挂有一个小布帘,艺人在布挡下面一手牵引线,一手敲大锣,嘴里唱着台词,台上的小木偶就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什么《猪八戒招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净、末、丑和文场、武场于一身,其景令人陶醉。
走在行香队伍最后的,是那些逢大难不死的劫后余生者,他们身穿大红囚衣,口里喃喃念语,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谢神明恩宠,祈祷保佑平安。行香队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行一程停一阵,停一阵行一程,缓缓地绕镇一周后再折回龙王庙,这时已是红日偏西……
“三月三”是庙会也是集场,十里方圆,处处是货摊,吃、穿、用、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从正月起,外地商贾和手工业者,即分水陆两路,或肩挑驴驮,或推车乘船,从四乡八镇涌向仙女庙,其中有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农具和一些小商品。
最多的是“窑货”和“水鲜”,窑货即宜兴一带的大缸、砂锅、绿瓮、锅碗瓢盆等,水鲜则是宝应一带的藕、荸荠,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称为窑货集和水鲜集。而通州大布,本地的家机布,也倍受欢迎。赶集的人几乎个个都拿着购来的物件,尤其是农民,扛着买来的崭新农具,眉飞色舞,喜气洋洋。
“三月三”龙王庙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精心组织、规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庙会。其时,南京的、苏州的、上海的、扬州的、江都本县的商贾、群众云集江都镇十几条大街上,有来卖货的,有来买物的,有来看热闹的,有来采风的,还有来谈对象相亲的,真是万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前后延续三天。
集市上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入口的粮油、糕点、水果、土产;穿着的裙衫、衣裤;农用的,抽水机,拖拉机、化肥、农药;家用的,家具、炊具、电器、化妆品……不怕买不到,只怕想不到,五花八门货,样样能买到。
入夜,节日的江都镇别是一番风景。所有的文化场所灯彩通明,锣鼓喧天,茶座、剧场、舞场、溜冰场、游乐场、公园到处是;扬剧、淮剧、黄梅戏,有名的剧团、红的角儿纷纷登台,联袂演出。
这些文化娱乐场所已成为人们交流信息、洽谈生意、联系感情的好地方。可以说每次庙会都使江都人开拓了眼界,都使江都人结交了朋友,都使江都这个千年古镇名声远播。
三月三情人节
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垂柳无端馈赠别”。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今天我们虽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结情的场面,但是却有着无数的情诗和情歌,足以让我们享用不尽。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月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黎族“孚念孚”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为了庆祝三月三,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猎物和粽粑作为祭品,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若出猎无所获,则杀鸡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
宜丰牛嘘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龙岗邹氏发祖公的诞生日,要唱戏三天,以示祭祖。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潭山镇一带都要举行传统“三月三”物资交流大会(当地方言称牛嘘,即传统牛交易会),来自上海、湖南、湖北、南昌、上高等省内外二百余商家共万余人参加了有着三百多年历史传统物资盛会。每次物资大会都会有商品、土特产、种子、耕牛、花卉、书画、娱乐等七大交易市场。
“三月三”物资交流大会起源于清朝初期潭山镇龙岗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当时邹氏村民为了方便十里八乡乡民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而举行的以土特产、种子、耕牛为主的物资交易。几百年来,参加交流的商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丰富多。
三月三鬼节
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湖北红安县、河南省光山县,也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鬼节,光山自古便有“三月三,小鬼撂青砖”的童谣,传说在这天夜晚是鬼魂出没的日子,家里的大人都会早早的关上大门,并在门口摆放一些大蒜,蒜字与算谐音,意思就是说当鬼魂从门前经过,就说算了,不去这家了。

4. 中班手工《秋天的树》的教案怎样写

《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写一篇以内《秋天的树叶》为题容的习作,写出秋天树叶的形状、色彩,《秋天的树叶》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2、指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周围树叶,能抓住特点,想象丰富,清楚明白、有条理地介绍.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出秋天树叶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做到有序观察,抓住特点,加强体验和想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秋天的树叶(枫树、银杏、冬青、龙爪槐、樟树、红花继木、芭蕉、铁树、松树等)PPT课件、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民族音乐《秋思》、下水文.
2、提前一周组织学生课前观察校园、村庄周围和学校旁金桥大道人行道边的树叶,采集自己喜爱的树叶.
3、学生搜集并积累描写秋天树叶的相关语言材料.

5. 班会课 我能为班级做什么增强班级凝聚力

增强班级凝聚力主题班会
“凝聚班心,营造欢乐大家庭”
【教育目的】
1. 让学生通过本节班会活动课,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为建立深厚的班级情谊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了解的过程中,同时,能够感受到班级成员自信积极的一面,从而建立班级的自豪感。
2. 通过共同参与的游戏,在欢乐的气氛中,使学生享受班级的温暖,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活动形式】
寓教育于游戏娱乐当中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地点】 教室
【活动设备、用品】
多媒体、生日礼物、奖状 【活动过程】
一、 导入以及班级风采展示(5分钟)
同学们,在这个小小的教室里,聚集的是XX个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同学是从出生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们素未谋面的,在这十几年的过去当中,我们可能都擦身而过,但是,因为一次的偶然,高一(XX)班,却把我们这些陌生人聚集在了一起,佛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如果按佛祖的说法,那么我们的相聚,这可真是缘分中的缘分啊。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好好地珍惜这种缘分,好好地爱惜我们这个班集体。
同学们,你们都已经相处了一段日子了,但是,你们知道吗?我们当中,有学习成绩优秀的,有多才多艺的,有体能超棒的,我相信,我们当中的每一个都是精彩绝伦的,下面,请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我们班级的独特风采吧!

班级风采的展示环节:屏幕显示有关的短片或相册,配以音乐。(事先要收集好同学们的电子图片,最好能体现他们特长、风采的,还有是同学们对班级要说的一些话。倘若条件有所限制,没有拍摄的条件或者收集不到学生的图片,可用mp3录下学生对班级的寄语,同时,可以让有才艺的学生上台表演,展现特长!)

二、 默契大考验(15分钟)
老师或主持人:为了让我们这个班级更加的融洽,更加的团结,下面,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好好地享受游戏的快乐,好好地彼此了解。

在进行本次班会课之前,先让学生找好一个比较熟悉自己的拍档组好队。 玩法:主持人先抽出三个学生以及他们事先已经找好的拍档,三名学生面对全班同学,他们的拍档要求面对黑板。然后主持人发问,三位学生作为问题设置的对象,他们的拍档要根据对该访问对象的了解,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待主持人要求停止答题时,三名学生要分别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与自己的拍档给出的答案相对照,答案完全一致或者基本相似可以得分,每一轮游戏将会设置三个问题,最后选出最有默契的组合,颁发奖状。
本游戏计划进行4轮,可按游戏的进度有所增减。
为保证游戏的公正性,每一轮的问题都不得重复,以下是游戏问题:
1. 他/她的是生日是几月几号?
2. 他/她的绰号是什么?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写“无”。 3. 他/她的口头禅是什么?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写“无”。 4. 他/她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写“无”。 5. 他/她有没有最喜欢的歌手呢?有的请直接写出歌手的名字,没有的可以写“无”。
6. 他/她是坐在教室的第几列,第几排呢?以黑板为正前方,从左到右开始数。
7. 他/她的家庭电话是多少呢? 8. 他/她的优点是什么? 9. 他/她的缺点是什么?

10.他/她最喜欢的科目是? 11.他/她最不喜欢的科目是? 12.他/她哪一科的成绩比较好? 13.他/她有什么特长?
14.他/她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15.他/她平时喜欢什么运动?
(通过对这个游戏,有助于这些来自各校、初来乍到的学生加深彼此的了解与沟通,为建立深厚的情谊先打下一个基础。)

三、 蒙罗丽莎芭蕉树游戏(10分钟)
玩法:这个游戏适合多人参与,越多人玩就会越刺激,气氛越活跃。先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由于课室的大小的限制,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可以考虑十人一组。
“蒙罗 丽莎 芭蕉树”是三个不同的口令,其相对应的也是不同的动作。 被喊道“蒙罗”的人,不用做任何动作,直接可以对着另外一个人喊任何的口令。
被喊道“丽莎”的人,要侧身微笑,两手相合,而他左右两边的人就需要张开两手,围着“丽莎”作出画框的动作。
被喊道“芭蕉树”的人,两手相合摆在头的上方,左右两人,也要两手相合,分别伸向左、右两方,扮成向左右伸展的树枝。
过程:首先每一组学生A向学生B喊“蒙罗”,B向C喊“丽莎”,C和左右的同学作出相应的动作以后,向D喊“芭蕉树”,D做出相应的动作,继续向其他同学喊出其他的指令。凡有人做错动作,游戏就要重新开始。
(通过这个游戏,有助于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合作,同时在游戏中发展友谊,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班级是一个快乐的团队,从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 生日大派对(事前必须保密)(5分钟)
为10月或11月生日的学生举行一个集体生日派对,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小小的生日礼物,集体唱生日歌。

五、 结束(5分钟)
以大合唱《我们的纪念册》或《朋友》《友共情》的形式结束本次的主题班会。
老师寄语:通过这次的班会活动,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感受到班集体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以及温暖,希望大家都能够用心地去对待这个班集体!希望在往后我们将会一起走过的日子里,高一(XX)班能够更加地团结,更加地强大!!

6. 如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植物

本月我们带孩子进入的是《伞花儿朵朵开》这个单元,在本月中,我们不仅带孩子们观察、寻找身边有关像伞的植物,还让幼儿在活动中观察秋天的树。如:我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带孩子们到校园里去找校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孩子们找到了芭蕉树、黄杨,枇杷树、垂柳,桂花树、无花果树、刺柏、龙柏、葡萄树、樱花树、茶花树、肉桂树……,并知道了樱花树、无花果树、垂柳是落叶树,桂花树,松树,枇杷树、广玉兰、刺柏、龙柏是常绿树。结合平时孩子们认识的各种树,梧桐树、松树、柏树,使孩子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了更好的认识。有好多的问题,我都让幼儿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经验,孩子们记忆深刻。 在我们新开辟的植物园地里,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一些菊花、小盆景,另外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种植了一些玉米和花生,引导幼儿每天观察种子在土中的变化,泥土裂开了吗?种子发芽了吗?这不,今天的区域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菊花的花瓣,看看、比比,各种颜色的菊花,它们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从孩子们的观察来看,他们还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植物。对此,我在组织孩子们观察“种子发芽了”的活动中,选择了一些发芽期较短的植物。种子种下以后,孩子们都盼望种子快快发芽。于是我们让幼儿观察记录,“不同的种子发芽各需要多少天”,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其中。如:我让幼儿每天贴一个小红心,小红心的个数就是种子发芽需要的天数,最后统计天数,记录种子发芽期的长短。 综上所述,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与帮助,当然我们老师也会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发展水平的不同,来决定幼儿科学活动记录内容、工具材料、方式方法及组织形式。我们还会认真分析幼儿的心理认知特点,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使幼儿的科学活动记录留下科学探究的足迹,成为幼儿自我学习、自主学习的有利工具。

7. 要写一篇琴艺茶道活动简讯,急求

扯淡

8. 幼儿师范学院的老师如何讲授幼儿教学法的教案

一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关键是看幼儿园教师怎么教。那么,如何上好一节活动课呢?以下为幼儿园教师列举了“上好幼儿园活动课”的一些小技巧,幼师们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哦! 一、一节好课也是有标准的 同样一节课,幼师们组织的方式却五花八门,你说你上得好,我说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说自己上得好,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以下为你逐一道来,希望幼师们能给幼儿一个真实、自然、简单的课堂。 (一)从教师方面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生动简练、适中、不啰嗦,并注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交流。 2、多运用并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 3、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不放纵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巧妙地进行制止。 4、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 ①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学重难点 充分准备教学具; ③充分准备教学具,制作实用的教具。 (二)从幼儿方面 一节好课,离不开幼儿园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幼儿园教师要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进来,不要有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三)从课堂设计方面 一节好课,常常依赖于课堂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得新颖、独特、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幼师们在设计活动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课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部分,并合理分配各部分时间,把握重点,注意目标达成度。 2、导入新颖,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可采用直接、间接、情景表演、图片导入、实物或谜语等等与课程有关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但时间要把握在2分钟以内,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 3、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 4、教学过程,各环节联系紧密,语言连贯,流程清晰。符合教学的大纲要求。 5、有游戏的环节。幼儿园的课程多数是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一定是为辅助教学内容而准备的,我们要为目标而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可以通过游戏或分组游戏的方式检测孩子掌握的程度,从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小班幼儿一般是10-15分钟,中班幼儿一般20-25分钟,大班和学前班孩子是30分钟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状态,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7、上好一节幼儿园活动课,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教具,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局限性,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生活实际中,搜集与课程有关的材料作为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儿园课堂组织,要紧凑,不拖沓;教学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要有主线,要一气呵成。 上好课,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好的课堂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内容,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或者走马观花……由于幼师们过于做作,影响了课的质量。在课堂设计方面,幼师们除了要考虑课堂教学思路要清晰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少一点“堆砌型”,多一点“放射型”—— “放射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围绕一个点展开,各环节的设置都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 如:《和时间赛跑》 教学点: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和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环节一:早上7点和8点之间你做了哪些事?(洗脸、刷牙、去幼儿园、锻炼……,感知一下时间与做事情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活动做下铺垫) 环节二:一分钟里面插雪花片。先是无意识地插——这时幼儿自身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还没有把自身的努力放进去;然后比较谁插得多与少,有意识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时间还是一分钟。(通过这个前后两次插雪花片的比较让幼儿体验时间的价值和自身努力的关系) 环节三:创设活动情景:一分钟抛接球、一分钟抛接沙包、一分钟把呼啦圈从脚套到头,并记录。(体验:抓紧时间一分钟里也能做很多事) 环节四:讨论: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 这个活动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得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内容太多,有些相关的内容全部凑合在一起,重点较多,容量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环节:分组起名,讲规则。 第二环节:认识蔬菜(10种左右),多数是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然后看图片的。 第三环节:游戏“找蔬菜”,按图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后对应放在图片上。 第四环节:蔬菜分类,把找来的蔬菜排队,分成瓜类、菜类、豆类、萝卜类等等。 第五环节:蔬菜可以怎么吃?介绍蔬菜的营养。 (时间很长,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点来组织活动,可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这样每个点都能深入地了解与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蔬菜的分类、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过类似的一节课: 第一环节:树叶的名称(芭蕉叶、银杏叶……) 第二环节:感知树叶的不同(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 第三环节:游戏树叶找朋友(找相同特征进行分类) 第四环节:树叶的作用(做药……) 第五环节:树叶粘贴画。 这其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点来组织教学,容量之大与没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儿产生了思维的疲劳,活动时间的过多延长幼儿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听了,教师好的出发点未必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少想一点“怎么教”,多想一点“怎么学”。 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老想着“怎么教”,那就会只想着教案,只顾着赶环节,而忽视了课堂中现场幼儿学习时的一种动态的表现,老想着“怎么教”的老师不愿意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甚至恼火幼儿与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师随堂课中班音乐《拍手唱歌笑呵呵》 设计的教学流程是:问好练声——完整听录音歌曲——教师清唱示范——随音乐节奏朗读歌词——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绍新的唱法(领唱)——自编动作围成圆圈表演唱。 当教师逐句教唱时,有几个幼儿情不自禁站了起来,边唱边做动作(这首歌曲表演性很强,易唱易做动作)这时,老师也看到了,她让幼儿坐了下来,因为她设计的动作表演在最后一个环节呢,幼儿坐了下来,继续一句一句地跟学,按原定计划一环一环地进行着…… 例2:小班《可爱的兔子》 思考几个现象: 20人左右上课,只提供一只小兔给观察; 喂兔子环节:教师发给每人一根青菜或一个胡萝卜,每个幼儿拿一样东西去喂小兔子,让幼儿去观察兔子喜欢吃什么。 幼儿座位:坐在教室中间的一块垫子上,面积很小,幼儿挤得很紧。回答问题时要站起来,每次活动都要再爬起来。 分析:教师更多的是考虑“怎么教”,考虑这个教的过程怎么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如果她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学,就会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够会引起秩序的混乱,有很多幼儿都不能就近观察,只能在边上推来挤去。 2、那么多东西喂一只小兔子太不科学,结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吗) 3、幼儿爬起来回答问题、去观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较费力,而且人为的挤来挤去使得幼儿注意力转移,不利于良好学习常规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的课的特点:环节分明,但较为生硬、机械。 3、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都得做一定的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等,但这准备不能过度。几年前,有阵风刮得挺盛的:公开上的课或比赛课内容事先让幼儿知道

9. 我想要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九单元多媒体作品制作“苏州园林”的授课课件或者是说课课件。

《苏州园林》教案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第一中学 张占营文本解读苏州园林以其诗情画意的独创性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诗文、绘画、影集,各种体裁的版本大量问世。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叶老在75岁高龄,为香港一家出版社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后来摄影集没有出版,这篇序文被《网络全书》杂志社发表在刊物上。题目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后来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题目也改成了《苏州园林》。从“寄深眷”的标题来看,文中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眷恋,单纯按说明文的思路去理解显然是不足的,在阅读中不要忽视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既然是“谈苏州园林”,那么就要涉及到园林鉴赏问题,我认为引领学生赏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让他们懂得一点鉴赏园林方法也应该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按叶老的话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是“胸中有丘壑”的人,能诗善画,所以造园之时多以画为本,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在园林中游玩,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徜徉其中,可得到美的享受。那么,在叶老的《苏州园林》中,到底体现出中国园林的那些艺术美呢?1.和谐之美。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2.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有别于“图案美”。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调。3.层次之美:花墙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游览者领略到了移步换景的乐趣,可以获得深长的审美享受。除此之外,苏州园林还体现出细节方面的“角落构图之美”“色彩搭配之美”等多种美趣,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另外,《苏州园林》还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叶老曾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苏州园林》写作思路清晰:第1自然段先总写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第2—9自然段先总说后分说,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特征;第10段告诉人们苏州园林的特点不仅仅是文中所说的这些话,使人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在结构上,首括段、首括句的运用,使文章结构显得条理清楚,顺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因此,感悟文章的结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也应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学情分析1.《苏州园林》一文所写的内容,是介绍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景观的,我们班的学生,经调查,没有一个人去过苏州园林。我备课时查找到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制作成课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要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园林文化方面的知识。这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苏州园林》是八年级学生所学习的第三篇说明文。前两课的学习主要引领学生把握事物的特征、理解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很讲究分寸的语言、说明文表达的多样性等。基于以上两课的学习,《苏州园林》的教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行走”,自己去习得知识,巩固、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听说读写思的训练。3.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诸如这些活动:各小组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在品读时,原则上采用先读后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先感后悟,让同学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做出自己的阐释。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顺序。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感受园林文化的艺术美。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2.理清说明的顺序,体会严谨的结构层次。3.揣摩、体会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教与学的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好!今天咱们学习《苏州园林》,这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出示课件)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几幅图片——根据图片教师穿插解说词: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苏州园林尤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东周起,历代官僚名人都在此建宅居住,他们建造园林以供享乐。这是宋代的沧浪亭,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这是元代的狮子林,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这是明代的拙政园。这是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的留园。以上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苏州“四大名园”。苏州园林占地不广,有一步一景,观之不尽的感觉。又由于园林修建时有诗人画家参与其事,那园中的景致配合,都体现出高雅的艺术境界。苏州园林在古代是供私人享乐的。为了争奇斗胜,修园者常请文人画士参谋规划,把名山胜景缩小尺寸布于园中。历史积淀使园林成为一种文化,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一支,相传至今,更见辉煌。其精神博大精深,融诸子思想、诗词墨画、建筑艺术、彩绘艺术等于一体,其成就不但影响了全国园林建筑,也影响了日本和欧洲的园林建筑。苏州园林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好!刚才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苏州园林,我们还是要进入课文。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开始——学生读书。各小组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二、进行读书活动。说明文的学习要注意文体特点。今天,我们一起做四个读书活动来学习这篇说明文。读书活动之一:摘选关键句。这个活动要求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每段中摘选出一个关键句,可以是总说句,中心句或归纳句。然后,我们把课文中的关键句组合起来,就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内容了。下面,请速读课文,思考并提取出各段的关键句。学生发言,师评议、点拨。教师逐一点击出示课件中的文字:①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②它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它绝不讲究对称。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⑦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⑧它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师:我们看,这么长的一篇课文,通过摘选关键句并加以组合,就非常准确而全面地表达了全文的内容。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学生读。大家看,组合起来的这一段文字中哪句话是课文重点要说明的?说说理由。生答。(它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师:这个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是什么?说说理由。生答。(图画)读书活动之二:理解图画美。1.教师质疑:作者是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的? 学生讨论。明确:为了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个特征,文中多次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2.学生寻读:请找出几处把图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的句子,来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图画美。学生默读、圈画有关句子。学生交流,师生评议、点拨。学生很有可能找出下面的语句来交流,试作参考:①“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②“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⑤“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穿插评点:上面语句中的画指的是中国画。①③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②④⑤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小景。3.教师小结:作者站在游览者的角度,由个别到一般加以归纳,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总的印象——“图画美”去抓,然后分类具体加以说明。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读书活动之三:编拟结构图在认识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之后,我们再来研究这篇文章的结构,理清说明的顺序。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认真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及文章的段落层次。编写一个文章的结构图,让人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说明的层次和顺序。学生思考,教师巡视。2.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画结构图,并解说这样编写结构图的理由。3.教师点评,小结:本文采用总——分的逻辑顺序(同时出示老师画的结构图),文章是按照人们逐步深入地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的。试作参考的结构图如下: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主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逻辑顺序)图画美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美门窗美 次色调美 总 ——→ 分三、课堂小结微型讲座: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和人文美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①和谐之美。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②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有别于“图案美”。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调。③层次之美:花墙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游览者领略到了移步换景的乐趣,可以获得深长的审美享受。苏州园林的人文之美:隐居在这样的园林中,在桃红柳绿夹堤的小径中徘徊,在烂然若雪的梅林中穿梭,自由地读书吟诗,泠泠然只听得风声悦耳。在宽敞的楼阁展开宣纸作水墨画,不经意间抬头,稀疏的遑竹翠色逼目而来。在幽雅轩窗下一边吃着坚果品茶,一边谈人生,聊世事,多么惬意而舒畅的事情。更让人赏心悦目的,莫过于在听昆曲,听着嘤嘤缠绵、柔曼悠远的昆曲弥散在清新的园子里,似笼上了一层迷蒙的烟雾。亭槛台榭,临水而筑,女孩划拉着古筝,男孩以笛声应和,悠扬婉转而绵长,远处还传来了竹橹轻摇荡起水波的声音。登上小亭或走在假山洞里,与朋友下棋,一举手,一投足,放下和举起的是自己那颗淡然仕途的心啊。那精致的门窗和墙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窗户的图案是镂空的,一扇窗,看到的是变幻多姿的景象,令人心生感慨,移步换景,加深的还有心的层次啊,不知观园者透过镂窗无数的景致,是否看到了扑朔迷离的人生呢?在这片寂静的家园里,古代的文人雅士们在经历一番宦海沉浮后,终于沉淀下内心,把自己交给了一座幽静曲致的园林。当我们在苏州园林中寻找到古人的踪迹后,苏州园林因此而有了生命力,那里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亘古不变。第二课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州园林》。一、提炼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回顾上节课,我们的几项读书活动,其实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理清说明的顺序。请大家再看课本11课课后的知识框,说一说怎样理清说明顺序,也就是理清说明顺序要做哪些事。学生读书,提炼:1. 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划分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2. 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出文章的结构;3. 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就把握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了。二、继续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活动之四:评析美词句这个活动,我们来研究课文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严密。只有语言准确、严密,才能准确地说明事物及其特征。这篇文章除了准确外,也很生动。请你找出一两个词句来加以评析。1.先看老师的示例:示例(1)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示例(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教师讲解:(1)句中“往往” 表示大都是这样,但又不全是如此。表达很有分寸,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2)句中“珠光宝气”描绘出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开花时的苏州园林显得显得典雅风韵。说明文中运用这一描写,可以更具体、清晰地显示事物的特征。2.学生读书思考,发言。教师相机提炼、深化、丰富学生的发言。除了课后第二题三个例句之外,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也值得同学们去品析一下:①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欠伤的败笔。②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③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⑤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⑥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阅读全文

与芭蕉树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