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实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思想家、哲学家、曾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作品《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个设问句,运用设问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生:运用设问句为题,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设问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
师:是的,设问类文题,确实有像你们说的这些好处。你们还见过类似的文题吗?
生: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师:一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就要我们先作一思考,激发我们阅读文章的兴趣。像我们的《语文读本》中就有这样的一些题目。如摩罗《巨人何以成为巨人》宗春山《男女分班有必要吗?》贺仲明《阿Q为什么是农民》。在高考作文中,好多考生也用设问式的命题来提高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如《既生亮,何生关张?》《谁偷了玉坠?》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通读文本,明确“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问题。
(学生通读课文,教师巡视)
生:寻求爱情。
生:寻求知识。
生:同情心。
师:刚才三位同学说出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原因?但我发现,前面两点的表述在结构上是一致的,同学们能否把第三点也改为结构一致的短语呢?
生:富有同情心。
生:同情人类苦难。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这样就使这三个原因,在语言结构上保持一致,都是动宾结构。同学们,你们从这三个原因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三个分论点都处在每段文字的开头。
生:虽然都处于开头,但在表述上有所变化。第二个分论点加上了“以同样的热情”,第三个分论点加上了“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
师:分论点处于开头,观点鲜明醒目。但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述呢?不如用结构一致的短语表达更为简洁吗?
(学生思考,相互讨论)
生:这样表达是为了使各个分论点之间,在结构上衔接紧密,逻辑性强。同时也说明这三个分论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有一定的层进关系。
师:是的,这三个分论点是一种层进式的关系。“对爱情的渴望”是就个体自我而言,是人类最原始的感情;“对知识的追求”是就自然与社会而言,是提高自己素养必须的精神活动;“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就整个人类或宇宙而言,是最高的情感。刚才我们说了,主体内容不是并列式结构,是层进式结构。那么你们还知道,议论文的结构方式还有哪些呢?
生:对照式和总分式。如本文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上看,就是总分总结构。第一段总起,提出人生的追求三个方面;接着的三段分述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同情人类苦难的理由;最后总结,再次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议论文另外两种结构方式。且举了本文的例子,说明是总分式结构。那么哪位同学能举出对照式结构的例子?
生:我们高一学过的韩愈的《师说》中就用了对照式的结构方式。文章在引论中明确提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中心之后,一正一反地展开文章。第二段段首提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分论后点,后面列举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种种现象做说明。第三段段首提出“圣人无常师”的分论点后,以孔子的言行来证明。这里,二三段就构成了正反对照。
师:对的,这位同学对课文的理解非常深刻,高一的内容现在还记忆犹新,真是了不起。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下发的爱尔兰巴克莱的《幸福》一文。认真阅读,请从行文结构和论证方法上与《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进行比较。
(学生先自学《幸福》,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班里交流)
生:这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呈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幸福》一文在整体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总说幸福的生活有希望、有事做和能爱人的三个因素,提出总的观点;接着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而《我为什么而活着》则是总分总的结构。
生:我觉得两文不光在整体结构上有所不同,在文章主体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幸福》的主体是并列式结构,这三个分论点有希望、有事做和能爱人是可以变换次序的。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主体分论点是不能变换的,它是层进式结构。
生:两文主体部分的分论点所处的位置都在开头,《幸福》一文比较清楚,结构也一致;但与《我为什么而活着》相比,显得逻辑性不够严密,过渡性不好,缺少富有变化的特点。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比较的很到位。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在表述上各有特点,各显异彩。下面请同学们再从论证的方法上看看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我还觉得这两篇文章在论证方法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论据的使用上。《幸福》一文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先用了亚历山大和英国老妇人作事实论证,论证前两个分论点,最后用诗人白朗宁的话论证最后一个分论点。论证方法呈现出多样性。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显得单一。
生:《幸福》一文在分论点论述中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每个论据的后面,还加上一些精要的分析。
师:同学们比较分析非常精当。尤其是最后一个同学比较得更为细切。好的议论文写作,我们不光要找出论据,更要有自己的分析,打通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使文章充分体现出论证严密性。刚才同学们说了《幸福》一文,议论文的论据体现了多样性,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既有例证又有引证。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论据的使用极为单一。同学们是否可以把其中某一个分论点的论据丰富一下。
(学生思考,组内讨论交流)
生:对爱情的渴望这个分论点,可以增加一些事实论据,进行摆事实论证。《边城》中的翠翠对傩送的爱的执著、《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爱的坚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的坚贞;《长亭送别》中莺莺对张生的爱的痴情。都可以用来论证对爱情的渴望的分论点。
生:对爱情的渴望这个分论点,我们还可以用莎士比亚等一些名人名言加以论证:
①莎士比亚说: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
②张爱玲说: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中得到快乐。
③摩路瓦说:爱一个人原来就是在冰箱里为她留一个苹果,并且等她归来;爱一个人就是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她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自己心底的一根弦。
④席慕容说: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
生:对知识的渴求这个分论点,可以用这样的一些名言加以论证:
斯特恩: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财富的追求,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苏霍姆林斯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
生:对人类富有同情心的这个分论点,可以用这样的一些名言加以论证:
①德国尼采说: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准。
②美国马尔登说:同情是你所能给别人的最佳礼物。
③意大利薄加丘说:对不幸的人寄予同情,是一种德行。
……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可以说人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希望各位同学既要明白“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的道理,还要学会议论文写作的常见结构以及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反思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两个命题,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引发了一些争论。我认为这两个教学命题,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对立中的统一。“教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用教材教”是对“教教材”的拓展、延伸、扩充和深化。其实说白了,“教教材”就是走进教材;“用教材教”就是走出教材。而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认识到“走出教材”与“走进教材”是有机联系着的,是达到两相宜的,不是随意衍生的,是相互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的。“走出教材”绝不走出课时教学目标,是从教材文本自然地“走出”,而不是虚假、生硬地强行安插。为了做好这两个命题的有机结合,我以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作一教学尝试,通过实践我有下面一些启示:
1.教学目标确立要准确。《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文章主旨比较清晰,学生从文章标志性语词,就可以看出,此文表明了“我”为了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和富有同情心而活着的这一主旨。同时文章结构也非常明朗,总分总式的结构,层次清楚。但由于是哲理性散文,且是外国作家的作品,所以语句比较艰深,学生比较难懂,即使教师加以点拨,恐怕也是理解不透彻。鉴于此,我作了这样的设想,干脆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对文章结构的学习和论据的使用上,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架构以及论据的积累和组织,把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教学要求。高二学生作文训练是议论文为主,同时单元“写作指导”是《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是就议论文的论述深刻性的指导。再者,我们的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结构凌乱,论据不会使用上。
2.教学内容选择要妥当。为了体现“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也就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机结合的特点,我首先立足课本,让学生走进教材,选取了文题、结构以及论据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大胆地放弃了文句内容的分析,这体现了“教教材”的要求,为学生走出教材打了基础、作了铺垫。同时这样选取也符合“用教材教”的思想,一篇文章可学习的内容很多,关键要选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光让学生走进教材,最好还应该让学生走出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延伸、扩充、丰富。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引导学生研讨设问性的题目妙处,学生通过回溯以前学过的篇什以及了解高考作文拟题,提高学生对设问性题目的认识。“走出教材”这一点,我在在学习文章结构时,适时的选取了爱尔兰巴克莱《幸福》一文,引导学生作了比较性的阅读。由于此文在文章结构和论据的使用上与《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有一定的异同点,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帮助了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议论文的结构以及论据的种类。
3.教学方法选取要科学。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课堂教学更是如此,给学生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投入文本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明晰文题的精妙和结构的清晰。为了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论据相关知识,选取了《幸福》一文,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学生更好地指出两篇文章在结构和论据上的异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丰富课文的论据,也比较好的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要学会多角度地运用论据和论证方法。
❷ 如何开展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若开展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看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话,那么就要分小组然后学习才。
❸ 科学节约用水好习惯教育反思
篇一: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地球上的水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后一节课,本课是在前面认识了解“水的各种性质”之后,来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过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现状.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优点: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广泛,感受到水体的美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而且 通过课件,把一些抽象的数据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并 通过学生动手活动,再进一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球上水资源虽丰富但可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却少之又少.利用课件 、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在教学中以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研究、学生动手活动等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
不足:1、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净化水的实验 ,比较简单,可以尝试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 动手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2、节约用水的措施 因为时间关系,学生谈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业、农业方面没有涉及 .如果涉及,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科学改变生活的意识.
篇二: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已经意识到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学设计中都力图创设最能打动学生的体验活动.
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体验活动:
第一个是在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这个环节,让学生用杯子装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汤匙舀一汤匙的水代表淡水的总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总量.这样的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平时到处可见的淡水,怎么就这一点呢?这一点水放在手心中“一会儿就不见了”.(学生的话)
第二个体验活动是在课堂上“用饮料瓶接20秒水流”的实验.这个实验来源于“人们洗手往往开着水龙头,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浪费”.可是在课堂中的这个体验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约600毫升!学生震惊了,当老师连续的追问:一次洗手浪费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个学校?……这样联想式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深化,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学生的心确实被打动了,他们强烈地意识到浪费水是可怕的,这种浪费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于是学生自发地产生了制止浪费的想法,从而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课后学生帮教师整理器材的时候,学生问:“老师,杯子里的水怎么办?”当时我随口说了句:“倒掉吧.”“哪不是浪费水了吗?”多好的学生呀,学到的知识立马就能用上.“去浇花吧.”学生们高兴的端着杯子去浇花坛里的花去了.看来这节课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学生有了比较强的节水意识.
从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体验活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想:
1、亲历式体验必须在学生现实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师虚设.
2、要抓住儿童常见却被忽视的活动引导体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关注生活,(www.fwsir.com)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3、体验活动中教师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要起到点睛之用.
4、联想式体验要适时适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体验基础之上.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认识了淡水资源的珍贵,知道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宣传爱水、护水的重要性.
篇三: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从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体验活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想:
一、让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亲身体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二、要利用儿童常见而在现实生活中被忽视的活动引导体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关心生活.
三、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及环保知识
在收获的同时,也有失败,我在教学之后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
一、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让学生课前去观察,收集信息,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好.比如,在这课教学之前,我如果让学生去调查一下家乡的引用水情况,也许就会有学生发现有的水源被污染了,意识到要保护水,让孩子亲身体验,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在导入设计时,不但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要的是教师的设计要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应对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教学.
❹ 小学品德与社会今天我进步了吗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生活教学,提升情感。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对于这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很努力的去体现小学品生课的生活性这一基本特点,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素材。例如课上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学时我采用了课前调查、课上讲故事、师生对话、小组交流、榜样激励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首先由《幸福拍手歌》引入课题,接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课本13页上的“今天又有新发现”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秘密,感受学习的快乐。然后,通过游戏来体会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在第二个主题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故事去领悟我们每天只要付出努力,就会进步一点点。随后让孩子交流分享进步的快乐,并布置课后填写学习档案,让孩子逐步形成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同唱《进步拍手歌》,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课堂。这些活动设计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也在愉悦的活动中有了自信心、上进心;同时发展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情境教学,提升情感。
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节,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也只有精心创设情景,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我在教学《今天你进步了吗》这一课时,注重心情体验,让学生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课前,我准备了《幸福拍手歌》,结束时我准备了《进步拍手歌》,让学生去听、去唱、去演,把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快乐心情始终围绕着学生。情景教学,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净化了心灵!
三、出现的问题:
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不缺少来自各方的爱,缺少的是情感的体验,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我在教学《今天我进步了吗》一课中能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效果就会比较好。
总之,品德教育应关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活动的真实进程不断丰富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以丰富的活动赋德育以情境、情感,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涌动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❺ 中班幼儿教学《水的意义》活动反思
随着夏季高温的到来,幼儿接触水的机会很多,近段时间我们发现幼儿经常以喝水或洗手为由,长时间的在玩水逗留,有的在用香皂搓泡泡,有的用小杯子反复倒水,有的甚至忘乎所以的玩起了打水仗的游戏,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水的热爱,借此,我们抓住了孩子的兴趣,开展了关于“水”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引导幼儿了解水的性质、作用,激发幼儿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教育幼儿养成讲卫生、爱清洁、多喝水的良好习惯。活动中激发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初,我们请家长帮我们搜集了有关水的书籍、图片、及光盘,通过多种形式使幼儿对水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于是对水的性质展开了探索,通过实验,运用幼儿的感官,孩子们发现水是无色、无味、无形能流动的液体。(我们在科学发现区放置了水、醋、奶等不同液体,幼儿在看看、尝尝、闻闻、倒倒的过程中,明白了水的性质。) 有一次洛洛提出了“透明水是干净的”观点,引起了争议。卓雅说:“我妈妈说,透明水不一定是干净的,里面有许多细菌。”于是我们进行了“为什么不能喝生水”的讨论。通过看有关光碟,幼儿知道了显微镜下一杯水中有许多细菌,孩子们终于信服了卓雅的观点。 由于自来水厂不适合孩子们实地参观,我们就请了在自来水上班的黄一辰的妈妈做起了“妈妈老师”,由于我班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所以仅靠语言描述他们很难听懂,于是我和一辰的妈妈商量最好用浅显易懂语言,而且具有演示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一辰的妈妈准备很充分。在讲解的过程中,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是过滤环节,为了进一步让幼儿认识水的过滤过程,我们准备了不同材料的过滤网, 幼儿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污水要经过好几次过滤才变成清水,使用不同材料过滤效果是不一样的。 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水和感受水的乐趣,我们请家长帮我们准备了玩水玩具,去了游泳池,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回来后我们请孩子们记录了“快乐戏水”这一活动。“老师,我画的是我和刘小龙一起在玩游泳圈,刘小龙把游泳圈借给我一起玩,瞧!我们玩得多高兴啊!” “老师,我画的是小刘叔叔在教我们游泳,小朋友学得好认真,我一定要学会游泳。”崔如佳非常高兴得说。 在出通知玩水时,苛璇的妈妈非常细心,为苛璇准备了一件漂亮的泳衣,这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和羡慕,有的孩子嘟哝着回家让妈妈买,为了给孩子们一点安慰,在孩子们充分的感知和认识泳衣后我们一起装饰了《漂亮的泳衣》。 玩水过程中,锡雪的一声尖叫,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我们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青蛙,这下洛洛神气的说:“胆小鬼,怕什么?不就是一只青蛙吗,又不是大鲨鱼,水里的大鲨鱼会吃掉你的”。尚英进也附和的说:“水里的蛇也很吓人”。孩子们议论开了,借此,我们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兴趣点,对《水里有什么?》进行了讨论并记录。 接着我们又提出了《什么需要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借着园内服务人员浇花和喂鸽子的机会,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实地观察,从而让幼儿知道了植物和动物都需要水。 幼儿在《什么需要水?》这一活动中记录的非常好,于是我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水》幼儿进行了大胆想像。 黄佳奇:“假如没有水的话,我想整个世界太可怕了,那可能有怪兽的”。 王诗雨:“假如没有水的话,我想到处会变成一个大的垃圾厂,那可怎么办呢?” 曲宗洛:“老师你瞧,小草都死了,小朋友们也哭了,快救救他们吧”。 《假如没有水》幼儿想象中非常可怕,那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吗?通过谈话,孩子们想的办法非常的多,于是生成活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老师,我要节约用水,随时关好水龙头,我还要看着我们班的小朋友,如果他们不知道节约水的话,我要批评他们”。韩思鉴小朋友认真的说。 “老师,在家我要帮着妈妈一起打扫卫生,教育妈妈一块保护环境,还有告诉我爸爸以后不能吸烟了。”纪孜源告诉我。…… 孩子们记录的多数是围绕自己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我们生成了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请幼儿讲述了在家和在幼儿园所能自己做的事情,幼儿讲的非常好,其中在幼儿园能做的有叠自己的被子、叠自己的手绢、自己收拾所用的彩笔、洗手绢、、、、、、多数的事情平时孩子们已经做的很好,可是洗手帕平时是老师洗,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让幼儿体验一次,在洗的过程中,几个小朋友在争论着谁的手帕漂亮,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手帕,我们开展了活动《方方得手帕》这一活动,活动初,请家长帮我们搜集了料子、大小、图案不一的手帕制作了手帕展,在孩子们有了充分的认知后并添画了手帕。 “老师,我不喜欢方形的手帕,我想要一块三角形的,方形的不时髦”郭弘义说 王莅芊说:“我想要一块圆圆的和太阳一样漂亮的手帕”。 我发现仅仅装饰画已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愿望,于是我又请孩子们制作了自己喜欢的手帕,孩子们制作的各具特色,什么样的都有,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还有许多很奇特的形状,幼儿展出并讲述了自己的制作品。 张晓晨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她告诉我们“瞧,我制的手帕会变魔术”,说着随手一折,一块方方得手帕变成了三角形的手帕了,孩子们非常好奇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们生成了活动《按规律排序》和《会变的图形》,把材料投放在区角活动中,供幼儿学习和探索。 多数幼儿在游泳池戏水时只顾玩,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的了解水,我们特设了玩水的区角供幼儿探索发现。 “老师,你说怎么办?”郭弘毅非常着急的问我 “怎么了?你慢慢的说”我反问 “瞧,这只小鸭子它一点儿也不听话,我想让它下水去捉条鱼,它却不肯。” 噢!我明白了孩子们的意思,由此,我们一起探索了物体的沉浮现象,孩子们并进行记录。 “我画了一条鱼”曲宗洛大声的喊了起来。小朋友凑了过来,原来,洛洛在玩水的过程中不小心水撒在了外面,洛洛借此用手画了一条鱼,这可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也画了起来。有的小朋友甚至干脆把水倒在了地下,用手描绘了起来。看到孩子们对此有如此的兴趣,于是,我请家长帮助我们用各种材料做了用水写字的笔,有的用布做成、有的有毛线做成、有的用海绵做成、、、、、、然后,我们带着笔和水一起去了旱冰场,在旱冰场孩子们毫无拘束的挥画了起来。 对水的三兄弟的认识我们以幼儿熟悉的《雪糕》、《夏天的雷雨》、及《水蒸气》为题材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在《雪糕》的学习中,幼儿讨论了雪糕的种类及用途,并制作了雪糕。在雪糕用途的讨论中孩子们一致认为雪糕有制冷作用,我们提出还有什么有制冷作用,孩子们说的非常好。 盖苛璇说:“空调和冰箱都有制冷作用。” 李锡雪说:“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也有制冷作用。” 李彦姝说:“我热的时候,我奶奶用小扇子,给我扇扇,我就凉快了。” 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漂亮的扇子》。 《夏天的雷雨》这一活动中,我们请孩子们观察了下雨,然后,记录了下雨的样子。 岳瑞浩说:“老师,你看我的雨下的真大,小草小树、小花在快乐的洗澡,它们好幸福呀”。 韩思鉴说:“老师,打雷是非常美的音乐,瞧!我的小草在音乐下快乐的跳舞,多好呀”。 在水的秘密的探索中,我们通过实验的方式,泡在水中的芹菜快乐的在生长,反之,芹菜却白白的干死掉,从而引导幼儿认识水的流失现象,教育幼儿多喝水。 我们班开展了活动《好朋友俱乐部》,在我们的好朋友俱乐部里,孩子们之间得到了快乐的交流,家长之间也有了更好的沟通学习。 我们班还举办了《阳光贝贝》壁报,内容有教子
❻ 化学反思总结
一、观念引导
要教给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形成一个对化学学科的具体观内念,还要容尽快建立学生对试题、听课、作业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内容
1、 每堂课要落实重点,课结束前五分钟要总结。
2、 教清楚难点,希望能把一个单元的难点一周搞一次突破。
3、 教学内容要适量。
4、 要强化课堂教学的思路。例如,有些学生说,做题的时候,总是想不清楚,会搞混水的净化步骤。
三、教学方式
1、 重点知识重点突破,反复强调,要让自己和学生了如指掌。
2、 把握好速度,强化学生当堂消化吸收。
3、 注重教学细节,重点知识要力图让学生有明晰和牢固的认识和记忆。
四、疑难解答
征询疑难,专题解答。
例如学生反映,冷凝管上为出水口,下为进水口的原因没有搞明白。不能用分子的性质知识准确地解释物质的变化现象等。
五、习题处理
1、 每周安排适量的有难度的题目,活题目。
2、 作业和教学进度要一致。
3、 练习题讲解要强化,清楚,讲实在。
4、 不要仅仅默写一些基础知识,好要注重对难点重点的检查。
六、对学生的要求
要优化学生笔记的方式。明确笔记的内容、笔记的时间、笔记的形式。
❼ 紧急!!求一篇关于反思的演讲稿
伴花成长
《伴花成长》是我的一本反思集的名字,用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们常将花喻作学生,将老师喻作园丁。也就是说只有做了这辛勤的园丁之后,才有机会,倾听花之语、欣赏花之美……伴花成长,我学到了许多,在玫瑰般的孩子身上,我学到了热情、奔放;在百合花般的孩子身上,感受到淡淡的纯真与质朴。在牵牛花般的孩子身上,学到了坚强和执着……伴花成长,和花一起成长!每一次成长的过程仿佛是一次蜕变,有迷茫时的不知所措、成功后的欣喜若狂!我常会随手把他们记录下来,没想到就这样不到三年:不善于写作的我,居然已有上万字的个人反思集!与其说是反思集,不如说是我的成长档案。
第一本反思集《蜕变》
2006年暑假,在金水区和郑东新区之间,我选择了东区这块热土。来不及欣赏东区的美景,便开始了紧张的培训。俗话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几天的培训让我已经尝到了这种“福利”的甜头,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的技巧与方法。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听说“教学反思”。我们每天上午集中培训,中午不回家,甚至不休息就开始在机房整理自己的学习心得。印象最深一篇反思《细节决定成败》,是听马校长报告的一篇学习心得。因为感触较多,所以我一气呵成。正当准备保存时,电脑的系统突然出现问题。辛辛苦苦的写出来第一篇文章,就这样丢失。重新开始写,再也写不出刚才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当自己有灵感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赶快记下来,以免追悔莫及。如今再看当时自己写的反思有些幼稚、甚至可笑。但那的确是自己由一名学生向老师转变,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就像我在《蜕变》的结束语中写道:
几天的培训,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惊叹!惊叹自己由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蜕变成一位满腔热血的青年教师;惊叹的是自己理念的更新,从教学机制变更到教育理念的转变,从学科体系的更新到教学方法的重建,我的认识被提升了,思想被洗礼了。
第二本反思集《伴花成长》
初为人师,便从事郑东的基础教育工作,自豪之余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次走上小学的讲台做课,才知道小学课堂管理和教学是门大学问。作为青年教师仅靠年轻人的那点儿激情是不够的,要想进步成长还要做个有心人,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于是我在讲完自己第一节公开课之后写在《激情与智慧》;当我第一次认识到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就是能把难以消化的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让学生去消化,最后再串成一串。而至关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如何掰开”才算是“揉碎”,于是我写下了《怎样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
《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机会》记录了我最失败的一节课,失败之处不在于课的设计。而是,我对学生统一、缺乏发展性的评价。课的《搭配中的学问》。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我创设了“淘气配菜”、“笑笑配衣”、“搭配路线”、“巧寻密码”四个情境。在讲“淘气配菜”情境中菜谱二的时候,我问满足“一荤一素”搭配条件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因为是公开课,孩子们都非常积极,我就找了小手举的最高的夏妹来回答。她高兴地站起来用响亮的声音答道:“牛排和豆腐搭配、鱼和油菜搭配。”有四种搭配她却只说出来两种,我就随口让她坐下,又找别的孩子来回答。在其他孩子完整地回答中,该环节在的我预设中似乎圆满的结束了。课后,想到夏妹那失落的表情,我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她那高举的小手,灿烂的笑脸,自信的表情似乎在渴望我的一句表扬,哪怕只是一个肯定的眼神!而追求某一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我,完全忽略了她的感受。当她下课后仰着脸问我他们的表现好不好时,我的心里深深地自责:我眼前的孩子们是那样天真可爱又富有思想,我怎么可以如此大意忽视他们细腻的情感。要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才,都有值得赏识之处,而我是那样的吝啬了,偶而一次表扬也是轻描淡写的。有时候感觉自己充满激情甚至夸张的表扬,也只是提高声音而已,表扬的内容却是单调乏味。如果像王校长评课时说得那样:激励中带着指点,赏识中蕴涵委婉的批评,这样动听的语言犹如一丝春风拂过心田,又有哪个孩子会不爱学习? 与其灌输给孩子一堆数学的知识,倒不如用一句真诚的鼓励,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再去学好它。“吃一堑、长一智”,因为记录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听课学习时,我特别关注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慢慢地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
《班有“爱迪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读懂学生的乐趣。主人公赵琪是一个可爱纯真、追求真理的小姑娘,她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像什么是小白鼠呀,1千克为什么等于1000克,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问什么用一个点隔开等等,开始我难以招架,甚至有些害怕与反感。与同事常老师、郭老师一起把这些问题记录整理进行反思,才发现其中不少问题很有数学价值。让我认识到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数学。然后去思考、缺解决问题。很庆幸,及时的反思,没有让我很情绪化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好的思维习惯得以延续。如今文中的主人公已经成为五年级的学生,还是那样的执着好问。《给教材“添油加醋”》是我在讲小数意义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年轻的我第一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给了我们很多的处理空间。对于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很多时候会摸不着头脑。只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仔细体会编者的意图,再将自己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不断的反思与积累,渐渐的感觉教材不那么空洞了,驾驭起来就轻松不少……
其实这一篇篇的反思,都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就成了反思点。我把它们记录下来,请教同事、查阅资料、自己尝试、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积累了我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第一次被专家指点,我受宠若惊;第一次失败,我学会批判自我;第一次读懂孩子,我学会勤于思考;第一次改变教材,我体会着思考与实践的乐趣……这些让人刻骨铭心的第一次感悟与反思,促进了我和学生的成长!写反思影响着我的学生。我的思维习惯与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他们开始学会思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比如,杨心怡、郭上元的数学日记《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数字市场》就是他们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例子。其次,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被提高了,这就是反思带给我的最大满足。在反思中,和学生们一起成长!我经历了反复思考、实践的艰辛,也体会了成功后的喜悦!
第三本反思集《2009告诉我……》
2009告诉我: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让自己的思想走的更远。2009年可以说是我们的学习之年,在这一年,各种各样的培训与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向最近的人学习,无疑是成长的一条捷径。打开聚源路小学网站,忍不住要看的是老师们反思。一篇篇风格迥异的反思,折射了同事们教育教学生活的点滴:有班主任的忙碌、有师生其乐融融的温馨;还有忙里偷闲的读书学习,以及由此带了的快乐与收获。每读一篇反思我的内心都沉甸甸的,有沉甸甸的收获,还有沉甸甸的感动。感动同事们的敬业,收获这同事们的经验。
如:兰婷老师的《这个“空”帮孩子填不填?》,让我领悟了一节好课,就如同一副好的山水画,要注意 “留白”的重要性以及技巧;王俊明老师的《给课堂“调调味儿”》,分析了如何让数学课堂上的富有情趣,在课堂调控方面给我启发不小;田娜老师的《追逐阳光》,让我理解了“做阳光型教师”的真正含义。麻白娟老师的《爱孩子,就让他“半饥不饱”》,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精辟的教育观点。王春玲老师的《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些》、李兰香老师的《课,怎样上得大气》,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课堂中缺乏的东西。看到《讲课中的“慢一些”》时,我真是感到惭愧,文中几点注意事项,仿佛就是为我改正缺点而量身打造。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更是佩服刘萃老师——这位年轻班主任的胸怀与抱负。李金锦老师的《<清凉菩提>有感》、张慧老师的《寻找清净的记忆》,品味起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如果说,经典名著是一道“豪华菜”。那么,同行的反思就是一道“家常菜”。细品“聚源反思”这道“家常菜”,丝毫不比“豪华餐”逊色!自己炒制,自己品味,真是回味无穷!读完后,我感慨万千写下了《好一道家常菜》!
如今翻看自己的反思,有点儿成就同时夹杂着一些后悔!后悔很多时候,自己以太过匆忙为由,错失很多美好的灵感;因浮躁的情绪的影响,让思考如蜻蜓点水般过于肤浅。有惊叹、又懊悔、有回忆的甜蜜、有往事的再现……
我感谢反思,让我可以有理由不抱怨自己的过去,更让我对明天充满激情与希望!
与大家交流的一篇反思:
借鉴“教育博客”管理“班级博客”
本学期我除了担任五一五二两班数学以外,还担任五一班的班主任。为了提高学生的读书和写作水平,我们班也建立了校信通班级博客。因为我是数学老师,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样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水平。因为自己的原因,刚开始,我们的班级博客,几乎天天是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忙碌于纪律、卫生、学习的我们,似乎淡忘了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我打开博客,无意中发现:我们班已经倒退到全校倒数第二名。这对于一个坚持写自己博客,却荒废了班级博客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讽刺!学生们同时也少了一个提高阅读和写作的平台。
我静下心来做了谈话调查,并做了简单的分析。1、学生们不写博客,不是因为没有时间或是电脑,而是缺乏动力。2、学生并非没有一人参与,小虫懒、博客王等,几位同学一直坚持很好。3、写博客的同学,多发自己的文章,很少欣赏别人的作品。分析过后,我就先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进行班级博星评选制度,开始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的激励方法。9月,我们的博客开始稍有起色。10月,我们的博客异常热闹,涌现出一批以写作为乐的小作家。像“风中丝雨、阁楼上的公主、虎赢天下、元宝贝、秋子……”,他们或是记录自己的读书体会,或是书写自己的每天心情。一个月下来,博文近400篇。我们班的排名也由原来的倒数第二,排到了正数第六。不仅提高了名次,更主要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就拿10总结来说,月优秀博星的评选,让我苦恼不已。因为同学们发的日志数量多,给我的统计带来了不便,但我却高兴的忙碌着!
在这次的评选过程中,问题随之而来。比如,我们的标准是以日志数、老师推荐次数、校信通推荐次数,三者综合评比的方式。日志数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个别同学出现了大量转载或摘抄的情况。如果还按着开始的标准来评比,对那些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思考了一个中午,苦无良策的时候,我想到教育博客的管理模式,我想何不借鉴一下。于是,我仔细的看看了我们班级博客中的文章,决定像博客大赛那样,把我们的参赛日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作家摇篮,即同学们的原创作品;第二类为:它山之石,即同学们的转载或摘抄作品;第三类为:读书感悟,即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和随手感悟。以后我们分类评选出优秀博星,在下午第一节课,我公布了评选结果和班级博客改革的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努力方向,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借用教育博客的评比细节,我又对同学们发表的博文,提了更高、更细的要求。
自我感觉良好后不久,我发现问题三依然存在。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发自己的文章,从来不去读同伴的文章。不去读别人的文章,那么自己的文章就不会被别人理睬。没有同伴们的评价与认可,时间一长恐怕又会冷落下来。于是,我想为什么不把把更多的评价空间留给学生呢?于是,从本月开始,我从月优秀博星中选出几名同学,聘任他们做各类的编辑。让他们阅读评价推荐自己所在类别的优秀文章,我从中择优推荐。这样无论是优秀的同学,还是刚刚开始写博的同学都能得到合理的评价以及集体同伴的认可。学生们忙着发博文和写评价,我自己就轻松了不少。
想想我们的班级博客,从无人管理时的一潭死水,到无方法时的一片慌乱,再到巧借鉴时的井然有序。真的感谢教育博客的专家和编辑们!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信我们的班级博客,在教育博客的带动下会越来越好!同学们在这里的收获越来越多!
以上是“反思促我成长”的一点体会与收获,谢谢大家!
❽ 大班科学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篇一: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地球上的水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后一节课,本课是在前面认识了解“水的各种性质”之后,来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过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现状。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优点: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广泛,感受到水体的美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而且 通过课件,把一些抽象的数据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并 通过学生动手活动,再进一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球上水资源虽丰富但可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却少之又少。利用课件 、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在教学中以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研究、学生动手活动等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
不足:1、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净化水的实验 ,比较简单,可以尝试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 动手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2、节约用水的措施 因为时间关系,学生谈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业、农业方面没有涉及 。如果涉及,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科学改变生活的意识。
篇二: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已经意识到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学设计中都力图创设最能打动学生的体验活动。
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体验活动:
第一个是在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这个环节,让学生用杯子装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汤匙舀一汤匙的水代表淡水的总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总量。这样的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平时到处可见的淡水,怎么就这一点呢?这一点水放在手心中“一会儿就不见了”。(学生的话)
第二个体验活动是在课堂上“用饮料瓶接20秒水流”的实验。这个实验来源于“人们洗手往往开着水龙头,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浪费”。可是在课堂中的这个体验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约600毫升!学生震惊了,当老师连续的追问:一次洗手浪费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个学校?……这样联想式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深化,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学生的心确实被打动了,他们强烈地意识到浪费水是可怕的,这种浪费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于是学生自发地产生了制止浪费的想法,从而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课后学生帮教师整理器材的时候,学生问:“老师,杯子里的水怎么办?”当时我随口说了句:“倒掉吧。”“哪不是浪费水了吗?”多好的学生呀,学到的知识立马就能用上。“去浇花吧。”学生们高兴的端着杯子去浇花坛里的花去了。看来这节课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学生有了比较强的节水意识。
从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体验活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想:
1、亲历式体验必须在学生现实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师虚设。
2、要抓住儿童常见却被忽视的活动引导体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关注生活,(www.fwsir.com)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3、体验活动中教师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要起到点睛之用。
4、联想式体验要适时适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体验基础之上。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认识了淡水资源的珍贵,知道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宣传爱水、护水的重要性。
篇三: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从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体验活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想:
一、让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亲身体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二、要利用儿童常见而在现实生活中被忽视的活动引导体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关心生活。
三、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及环保知识
在收获的同时,也有失败,我在教学之后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
一、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让学生课前去观察,收集信息,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好。比如,在这课教学之前,我如果让学生去调查一下家乡的引用水情况,也许就会有学生发现有的水源被污染了,意识到要保护水,让孩子亲身体验,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在导入设计时,不但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要的是教师的设计要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应对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吃透教材,以便更好地教学。
❾ 污水操作工价值反思范文
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水污染的有关问题。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
学生汇报
4、讲述: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三、污染源的讨论
1、提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
学生汇报,完成网状图。
2、小结: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那么,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呢?建造污水处理厂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四、污水的处理
1、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污水处理图。
2、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汇报
3、
归纳,小结: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种叫“格栅“的装置分离水中的杂物和
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
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在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回去调查家里一天产生多少污水,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污水情况取得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汇报数据并提供晋江市一天产生的污水资料,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污水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教
学初,我从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短视频。在课堂上,将这些资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从而引入新课。课前,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2杯
水:一杯生活污水,一杯自来水。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并给学生提供实验表格,分别从颜色、气味、沉淀
物、透明度等方面去比较。在实验中,有些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还补充了浑浊度等其他几点不同。实验后,基本能达成共识:生活污水中不仅有泥沙,还存在油污
等其他杂质。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想到两种处理污水的方法:沉淀和过滤法对污水进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