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有效课堂
1、有效课堂是指尽可能多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内容。因此有效课堂应该包括如下含义: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优化,单位时间里教学效率高;关注学习者的参与度;组合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有效性。
2、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教学,掌握规定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
3、有效课堂要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任务的适切性;(2)教学模式的科学性;(3)教学组织的有序性;(4)教学过程的主体性;(5)教学结果的有效性;(6)教学氛围的民主、合作、宽松、和谐、进取。
4、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在平时施教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灵活选择。有时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几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达到扬长避短之功效。同时要方法灵活,不能生硬呆板,要注意语言风趣幽默这样也可以提高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这样就可以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做到低耗高效。
5、在教学中要充分营造有效课堂,作为教师不但“乐”教还要会“善”教,用老师的情感去感染孩子,这样学生也会“乐”学,真正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㈡ 判断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标准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判断一堂课是有效教学还是无效教学呢?这需要一个判断标准。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问题。
对于有效教学的评价,或者是侧重于对教师的评价;或者是侧重于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或者是侧重于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没有形成一套对于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这种侧重于某方面的评价对于有效教学的评价难免有所偏颇。对于有效教学要有个较完整的认识,就要把有效教学所涉及的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从而形成一套对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按照美国学者Dunkin&Biddle 的观点,预定变量、环境变量、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四个因素。[1]
因此,对于预定变量的评价、环境变量的评价、过程变量的评价和结果变量的评价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四个标准。
一、预定变量是评价有效教学的前提
预定变量是指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预定因素,这种预定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预定变量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一堂课的教学有效与否,首先要对预定变量—
——教师的素质进行评价。对于预定变量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师的品质特征。教师的品质特征包括个人的衣着、开放的性格、热情的态度、幽默的话语、善良的品行、亲
切的形象、对教学和学生的责任心等。(二)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有效教学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包括教师对于教育目的认识,即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是以学生为本,还是以知识为本;对于教学方法的认识,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认识;对于学生本身的认识,即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三)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师的教学知识包括三部分:一是教师的文化知识。作为教师来说,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文科教师不仅要了解文科方面的有关知识,还要了解理科方面的有关知识,同样,理科教师对于理科和文科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二是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师对于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的结构、广度和深度都要有较详细的了解和把握,对于学科知识的储备要跟得上本学科的发展。三是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
“教师对自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是对其能有效地做好工作和实施教学目标的信念,是对其能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知觉”
。[2]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有效教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高,有可能导致有效教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低,则有可能导致无效
5
3
教学。
二、环境变量是评价有效教学的条件
对于有效教学的评价,我们往往忽略环境变量因素的存在。其实,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学环境的支持。学校的教学环境是影响有效教学的条件。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教学设备、教学仪器、教学媒体、教学资料、教室的设计与布置等方面。这些硬件环境为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应有的条件。二是软件环境。软件环境包括整个学校的校风,一个学校具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不断创新、勤奋踏实的校风,这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营造了一个大环境;软件环境还包括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班上的同学能够相互团结、友好相处、勤奋好学、人人在学习上你追我赶,肯于提问题,积极思考和钻研,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积极配合,这些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有效教学创造了一个直接的环境。因此,对于有效教学的评价,我们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变量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
三、过程变量是评价有效教学的关键
只有通过过程变量才能把预定变量和环境变量这些潜在的因素转变为可能的因素,从而形成有效教学,所以说,过程变量是决定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过程变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虽然教师的教不能决定学生的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主动地优化教学要素,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引起、维持并促进学生成功学习,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过程变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个过程变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认知能力,即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适度把握和深刻理解的能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适度掌握的能力;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准确把握的能力。二是教学操作能力。即教师把教学目标分成可操作的小目标的能力;把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分解成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能力。三是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包括教师组织教学,营造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的能力;教师控制教学节奏,使教学节奏与学生的学习相合拍的能力;教师调控教学进度,使课堂上不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能力;教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使开小差的学生能专注于所教内容的能力。(二)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是教师根据教学情景的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如果教师不能迅速、果断、准确地判断和恰当地处理这些突发性事件,将会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影响有效教学的过程变量。(三)师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不能光看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没有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即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其职责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欲望;增加学生的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不断进步。
四、结果变量是评价有效教学的指标
鉴定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学的结果,即学生在上完一堂课之后的变化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结果变量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对于结果变量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行为这四个方面的评价。对于知识掌握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评价;对于学生在技能方面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知识的表象化、理解、记忆、运用和发现等方面的能力的评价。因此,对于结果变量的评价,我们可以借用美国学者霍恩斯坦(A.Dean-Hauenstein)的理论,把结果变量分成四个领域,并对每个领域所要达到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评价。认知领域包括:概念化(认出、定义、概括),理解(翻译、解释、推断),应用(澄清、解答),综合(假设、解决);情感领域包括:接受(觉察、愿意、注意),反应(默认、遵从、估价),价值评价(认可、更喜爱、确认),信奉(相信、信奉),举止(显示、改变);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知觉(感觉、辨认、观察、意向);模仿(激活、模仿、协调),整合(统整、标准化),创作(保持、调适),熟练(创始、完善化);行为领域包括:获取(接受、知觉、概念化),同化(反应、理解、模仿),适应(价值评价、应用、整合),施行(信奉、评价、创作),达成(举止、综合、熟练)。
㈢ 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包括
钟炜
1、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1.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有效果:只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活动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只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
1.2、有效教学的两个纬度.
对于有效教学,国内研究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纬度.
基础性:是否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发展性: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放的要求;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1.3、有效教学的评价标.
指标体系是 评价的内容规定,标准是对指标体系的程度规定.
确定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应关注四个主要变量.
教学主体具有复合性.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的角色与作用体现出来的。
教学内容具有发展性.能够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要有挑战性和开放性。
教学过程具有和谐性.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智慧的生成。
教学环境具有支持性.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必须创设一种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有效教学的五条评价标准.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民主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和谐就是师生、生生间要有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自由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权,能够舒展天性;安全就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成功。
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依据。教学目标要三维整合,要有挑战性,要有生成性,要问题化。
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让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设计的问题要有挑战性、开放性
㈣ 如何完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与有效教学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关于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的专研究是相对较少的属。而且在关于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中,理论研究的文章远远大于实证研究的文章。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应该注重现实性,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研究的价值。
㈤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支吾地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
㈥ 高效课堂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高效来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自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您的问题已经被解答~~(>^ω^<)喵
如果采纳的话,我是很开心的哟(~ o ~)~zZ
㈦ 高效课堂的标准是什么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而是要改变那种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三)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