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经济大危机教案

经济大危机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04 02:07:21

⑴ 培养乐思好学的什么心,加强思想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尤其是历史课的课时较少,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爱学,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 以图激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鉴赏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我们现行的历史课本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板块,如“动脑筋”、“议一议”、“比一比”、“找一找”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尤其是现行历史教材大量使用插图,图文并茂,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它包含了许多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成为了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既可以具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2. 2.灵活采用历史资料,突出情景,活跃教学。历史的思维能力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引入历史材料,随着一节课内容的展开,在必要的地方插入恰当的历史材料,依托材料给出的情景对问题进行设置。当然,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肤浅,也不能太难而让学生头痛,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经济大危机》一课时,就展示了这样的材料:材料一: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扔到河里活活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材料二:在英国、法国、荷兰、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依据所学内容,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①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什么情况?②材料中的农场主为什么要销毁大量产品,而不是转送或廉价出售给农民呢?这反映了资本家的什么本性?依据材料和问题,学生不仅对经济危机加深了理解,也锻炼了分析、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

  3. 3.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巩固、小结。一节课的最后15分钟,学生已感到有所疲劳,注意力开始下降。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的最后时刻是教学的“收获季节”,一个好的结尾,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好的结束语如同撞钟,响亮、警醒而又“余音绕梁”,它能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到课后,直至课外。比如,学完《难忘九一八》后,我们就可以用“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来小结。既撼动了学生的心灵,又便于理解记忆。当然,我们还要精心研究适合教材、适合学生、促进教学的结课方式,灵活运用实践,使结束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潜在功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4. 4.采用现代、诙谐的语言重新包装课堂,使学生喜听、乐思、好学、乐学。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既可以吸引学生,调动学习气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幽默既要有愉悦性,又要有启迪性和教育性,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不单单是调动课堂气氛。

  5. “快乐学习是登上智慧之峰的云梯”,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快乐教学法,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⑵ 初三二次世界大战复习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复习导学案)
课前准备:基础回顾: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俄历)
1、二月革命: 年3月,俄国资产阶级推翻了 ,建立了 。
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① 年11月6日,爆发 武装起义。
②领导人: 。 ③指挥部: 。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 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的诞生。
第二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①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②新经济政策: 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 政策。
2、苏联的建立: 底, 成立。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 、第 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 国变成了强盛的 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农业:完成了 。
③斯大林模式: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 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签订了《 》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 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华盛顿会议:
① 年,参加 九国代表签署关于 问题的《 》。
②内容: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
的“ ”、“ ”的原则。
③实质:为 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
了“ 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第四课、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危机的爆发: 年—— 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 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罗斯福新政:①时间: 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在 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 的调整。制定的法律是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1929年爆发的 沉重打击了德国,激
发了社会阶级矛盾。以 为首的法西斯组织 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1933年, 上台,成为国家元首。世界大战 形成。
3、法西斯措施:①纳粹党利用“ ”,打击德国共产党。 ② 狂潮
5、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不同方式:美国通过 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德国建立了 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
1、慕尼黑阴谋:①时间: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
的 签订协定。
②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 等地割让给美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阴谋”
③实质
④影响:把 推向了顶峰,
2、二战的爆发和扩大:① 年9月1日,德国对 发动突然进攻,美法
被迫对德宣战, 全面爆发。
②1941年6月,德国对 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战争规模扩大
③ 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 ,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七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华盛顿会议:①时间: 年1月1日。
②国家: 、 、 、 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 举行会议。 ③内容: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 》,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 的成立。
2、雅尔塔会议及其影响:
①雅尔塔会议:a、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 、 、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
3、二战的转折点: 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4、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a、时间: 年6月6日, 盟军组织了 登陆,
影响:在欧洲开辟了 , ,是德军陷入
5、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① 年 月 日,德国投降, 月 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战争结束。
② 年 月 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月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
第八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①占据了广阔的 ;
②大力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
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2、新经济的出现:①时间:20世纪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 时代。
②主要特征: 化和 化。
第九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①欧盟的成立: 年,西欧国家在 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②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③统一货币: 。
二、日本的崛起
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 政策;
b、20世纪50年代, 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c、日本制定了适当的 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②日本崛起为世界第 号经济大国。
③80年代,日本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实行了“ ”的政策。
第十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赫鲁晓夫的改革:① 年,斯大林逝世后, 上台。
②影响: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 体制。反而加剧了苏联的社会矛盾。
2、苏联解体: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把 改革作为重点,80
年代后期,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 领域。
第十一课、东欧剧变:①时间:从 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②表现: 一分为五, 一分为二, 德国和 德国合并。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爆发的根本原因一样 B.都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C.德国都是发动战争的核心国家 D.日本都是战败国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的国家是
A. 塞尔维亚 B.德国 C. 奥匈帝国 D.意大利
3. 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 B.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C.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D.战争的残酷性
4.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的根本原因是
A 遏制因俄国退出“一战”给协约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B 利用“中立”地位同各交战国做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C 抵制日本鼓励中国参战。
D 争夺世界霸权,抢夺胜利果实。
5.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摧垮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 沙皇俄国 B 奥匈帝国 C 土耳其 D 德国
6.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德国希特勒上台 B诺曼底登陆 C德国空袭波兰D苏联卫国战争
7.被纳粹德国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 A 奥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法国
8.戈林于1942年在庆贺希特勒生日的午餐会上曾说:“唯一熟悉国会的人,就是我;是我放火把它点着了!”可见“国会纵火案”是纳粹党蓄意谋划的,它是为了
A.使纳粹党夺取国家政权 B.驱散国会
C.让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D.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9.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只是由于‘不明智、麻痹大意……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才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你认为和这段话没有关系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慕尼黑阴谋 C.拿破仑 D.绥靖政策
10.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协约国联军司令福煦脱口而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果然,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
A.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B.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
11.依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历史事实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基本建立 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③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④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A.③②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C.珍珠港事变 D.百团大战
13.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影响最大的会议的
A.巴黎和会 B.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1942年华盛顿会议
14.猖狂一时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在二战中先后投降,说明了
A.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B.世界格局是多极化发展的
C.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D.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太弱
1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①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 ②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 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6.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是
A、意大利背信弃义 B、协约国一方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C、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D、同盟国内部不稳定
17.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18.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切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二、问答题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
材料二: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战争,直到把笼罩阴云于大地的一切敌人消灭为止……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哪个国家?
⑵张伯伦和丘吉尔发表演讲的背景分别是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

⑶ 浅析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课堂教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出现,犹如一夜春风,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无论是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或所谓的模式,都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因为无论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还是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史料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好史料,尤其是面对连史料的概念,都不是很了解的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教学就显得更难开展,然而没有史料的历史教学,肯定是空洞的、无力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要重视史料的作用,以及史料的运用和技巧。如何在初中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弱水三千”,现仅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谈一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方式方法也变化多样,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使课堂绚丽多彩,听者目不暇接。然而无论怎样运用史料,必须要有一个宗旨,那就是史料教学的运用必须紧扣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如果是教师带领学生行驶的一艘木船的话,那么它最终航行的目的就是到达核心素养的彼岸,教学方法的春风再温暖舒适,也不能脱离核心素养这个目的,纵然风再大,也只能在“芦花浅水边”。所以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必须体现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如果史料教学中体现不了这些素养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再绚丽,也只是“绣花的小船”,行之不远。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的运用史料教学,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第四课《经济大危机》这一课中,要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就需要合理恰当的运用史料教学。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利用图片史料,展示“美国汽车长龙” 、“交易所前的拥挤人群”等图片史料,让学生了解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前的社会状况,用图片史料让学生感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美国社会的状况,利用直观的图片史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然后教师结合这些史料分析,得出所谓“繁荣”的背后蕴藏的危机,在此基础上,展示“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图表史料和“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的照片史料,让学生讨论思考,从这些史料中分析危机爆发前,那种所谓的“繁荣”其实是虚假繁荣,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在此基础上再次展示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母女的“对话史料”以及1920—1929年美国贫富分化,以及各阶层工资比例的两段文字史料,然后同学生一同探讨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而让学生利用历史情境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现象,同时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当然除了这些素养外,要让本课主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就需要利用史料渗透历史价值观核心素养,所以这一课,可以展示罗斯福的生平史料,以及他面对经济危机所应对的措施,让学生意识到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让学生们意识到只有把个人的价值同祖国民族的利益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让学生们对历史事实、人物的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从而在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史料教学的运用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必须有的放矢,始终要围绕着历史核心素养这个目的,只有这样,在“芦花浅水边”的这艘课堂教学的木船才会行的稳,驶的远。
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都知道,史料教学的运用必须围绕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我们就需要慎重的选择史料了,可以说史料选择的类型和角度,直接关系到一堂历史课教学的成败,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我们如何选择,如何把选择的史料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有扎实专业的素养,和敏锐的史料意识。而这种素养和意识不仅来自专业的学习,更源自于实际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历史教师同仁都会感到,往往一堂课的知识点,都会有大家最熟悉的史料,我们一上某一课,要用史料教学时,第一时间也会想到这些“经典”的史料,可以说在这些
“经典”史料运用后,往往课堂教学效率高、气氛好,事半功倍,让其他史料黯然失色,教师会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再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第四课《经济大危机》为例,如果让你用史料表现经济大危机下,资本主义国家的表现,那么课本上的“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的照片、“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片、“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图表,这些史料虽然直接来自课本,但它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反应出经济大危机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真正表现出的危机。相信只要上这一节课的教师,运用到史料教学,都绕不开这三个史料,它们就是《经济大危机》这一课的经典史料,所以一堂历史课史料的运用,不在于史料多么与众不同、多么标新立异,而在于是否符合一堂课的主旨和教学目的最佳完成,从一节的实际出发,这些史料就在我们身边,它往往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沧海”和“巫山”。关键我们要学会选择,这个选择,这个“曾经”和“除却”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学经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
三、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正确合理的选择了史料后,不意味着就一劳永逸了,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他们的基础、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都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利用史料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面对班级全体学生,采取不同的史料教学方法。而这个目的的实现,可以通过不同类型史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实现。再以《经济大危机》一课为例,面对“后进生”,我们可以用“浅种稻”的方式,展示经济大危机下的图片史料,让他们回答经济大危机下,究竟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既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参与其中和其他同学一起探究后面的历史知识。面对“中等生”,我们可以用“不深不浅种荷花”方式,出示有关经济大危机原因方面的史料,让他们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经济爆发的原因,既可以把他们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又可以利用“中等生”这一班级最大的群体,中间带两头,活跃整个班级的课堂气氛。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用“深处种菱”的方式了,展示罗斯福本人以及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有关史料,让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并让他们学会评价罗斯福,这种史料的运用,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有余力”学生真正的“余力”,同时也能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通过不同史料的运用,以及史料角度的不同运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在课堂的“湖面”上茁壮的成长。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法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慎重的选择史料,并注意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最大限度的把所有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让史料教学的方法发挥到最大的限度。让教师和学生经过“种菱、种稻、种荷花”的耕耘后,经历了“沧海”和“巫山”,能在“芦花浅水边”欣赏课堂最美的风景!

⑷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思想

初中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尤其是历史课的课时较少,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爱学,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以图激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鉴赏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我们现行的历史课本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板块,如“动脑筋”、“议一议”、“比一比”、“找一找”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尤其是现行历史教材大量使用插图,图文并茂,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它包含了许多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成为了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既可以具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2.灵活采用历史资料,突出情景,活跃教学。历史的思维能力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引入历史材料,随着一节课内容的展开,在必要的地方插入恰当的历史材料,依托材料给出的情景对问题进行设置。当然,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肤浅,也不能太难而让学生头痛,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经济大危机》一课时,就展示了这样的材料:材料一: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扔到河里活活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材料二:在英国、法国、荷兰、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依据所学内容,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①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什么情况?②材料中的农场主为什么要销毁大量产品,而不是转送或廉价出售给农民呢?这反映了资本家的什么本性?依据材料和问题,学生不仅对经济危机加深了理解,也锻炼了分析、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
3.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巩固、小结。一节课的最后15分钟,学生已感到有所疲劳,注意力开始下降。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的最后时刻是教学的“收获季节”,一个好的结尾,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好的结束语如同撞钟,响亮、警醒而又“余音绕梁”,它能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到课后,直至课外。比如,学完《难忘九一八》后,我们就可以用“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来小结。既撼动了学生的心灵,又便于理解记忆。当然,我们还要精心研究适合教材、适合学生、促进教学的结课方式,灵活运用实践,使结束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潜在功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4.采用现代、诙谐的语言重新包装课堂,使学生喜听、乐思、好学、乐学。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既可以吸引学生,调动学习气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幽默既要有愉悦性,又要有启迪性和教育性,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不单单是调动课堂气氛。
“快乐学习是登上智慧之峰的云梯”,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快乐教学法,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⑸ 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效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要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专那么属应如何根据历史与社会学科特点,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合理恰当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当中,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交流思想、文化、情感的活动,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现就本人所上的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⑹ 1929---1933经济大危机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A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回,即资本主义答各国的社会危机和世界1.各国为摆脱困境,在经济上打起贸易战关税战,原有的世界市场四分五裂,各国之间矛盾尖锐
2.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加紧殖民掠夺,加剧各列强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局势的紧张;
B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化,即由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转变为国家全面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企业干涉的先河;
C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性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当时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得以集中充足资金进行工业化建设,在经历危机的阴影下,苏联得以得到较大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后,西方各国纷纷效仿苏联实行国家干预经历。但是苏联在此段时期发展是片面的经历,农业和第三产业长期以来较为落后,导致其发展不平衡,最后斯大林模式的僵硬体制导致了苏联解体,是根本原因。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学业进步0(∩_∩)0

阅读全文

与经济大危机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