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生日记:预防登革热(100字),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根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可以这样做:
一、防治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伊蚊的生长周期约15日,分四个阶段。其中,卵、幼虫、蛹3各阶段大约7—10天,一旦离开水,伊蚊的生命链被打破,无法繁殖后代。因此,清理户内外积水、消除孳生地,是防蚊、灭蚊的重要环节。
1、定期清清洗富贵竹等阴生水样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的根部。
2、饮用水缸或其他饮用水容器要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水井要加盖。
3、冰箱底部的水盘应每星期清理一次。
4、卫生间储水桶、缸等每5—7天清理换水一次。
5、花盆底盆要保持干爽。
6、贮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每5—7天清理换水一次,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7、废轮胎要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果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必须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并在轮胎内施放马拉硫磷、双硫磷等杀幼剂。
8、竹篱笆竹节顶端、树洞、竹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9、屋檐排水槽堵塞积水要定期疏通清理。
10、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要每天清理。
11、清除周围废弃的盆、罐、瓶等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12、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二、消灭成蚊。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行使用中的电器用品或有火焰地方直接使用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三、个人防护
1、窗户装防蚊网,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其他防蚊设备。
2、避免于“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3、到登革热流行区旅行或工作,应穿长袖上衣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喷蚊虫驱避药物。
❷ 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传染病的原理无非是那三种: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回。预防登革热也是一样答的,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条:
1.清理积水,因为积水是蚊子滋生的天堂。
2.搞好卫生,保持所处区域的清洁,防止蚊子活动。
3.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灭。
4.可以使当地使用驱蚊剂,防止蚊子叮咬。
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不要到比较潮湿或者是有积水的地方(蚊子的孳生地)去。
6.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7.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
8.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同时要快速隔离(安置区域尤其要注意灭蚊)。
9.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手,多开窗通风。
10.在平时多锻炼,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1.当自己出现登革热的症状时,及时检查、就诊。
❸ 求一篇幼儿园大班预防登革热教案,急急急
小明为什么生病了(预防登革热)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知道蚊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2、引导幼儿要讲卫生,爱清洁。 活动准备: 图片:小明生病了、挂图《蚊子叮人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明生病了引导幼儿思考:小明为什么生病了? 二、出示图片《蚊子叮人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被蚊子咬了会怎样? 教师介绍小明生病的情况。 三、启发幼儿讨论:蚊子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了解蚊子喜欢生活在脏、乱、臭的地方。如:垃圾堆里、地上、脏水中等 四、以竞赛的形式,让幼儿懂得怎样才能作健康娃娃? 1.不去脏、乱、臭的地方 2.每天出门要涂驱蚊的药水。 3.出门要穿长袖长裤。 4.家里要清洁,喷洒杀虫剂。 五、请小朋友一起总结,并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❹ 如何预防登革热小常识
一、蚊虫孳生地处理。
翻盆倒灌,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天-7天换水一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涮容器内壁,花盆垫盖不留积水,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积水等,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控制蚊虫孳生。
二、消灭成蚊。
在日出和日落前约半小时开展灭蚊效果最好,化学杀虫剂可选择高效低毒的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以每平方米15毫克-20毫克喷雾进行空间喷洒灭成蚊;室内用市售杀虫剂喷洒阴暗墙角、衣柜背面进行杀成蚊。
三、做好个人防护。
在室外工作时应穿长袖衣裤,或在皮肤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觉应挂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4)小班预防登革热教案扩展阅读:
登革热症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目前还没有疫苗可预防。
其潜伏期通常约5天-7天,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由于本病系由蚊子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突然起病、迅速高热(可达39℃-40℃,少数表现为双峰热);“三痛”(头、眼眶、肌肉关节)及疲乏等症状;“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出血倾向;白细胞明显下降或血小板减少。
❺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预防登革热主要有以下几条:
1.清理积水,因为积水是蚊子滋生的天堂。
2.搞好卫生,保持版所处区域的清洁,防止权蚊子活动。
3.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灭。
4.可以使当地使用驱蚊剂,防止蚊子叮咬。
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不要到比较潮湿或者是有积水的地方(蚊子的孳生地)去。
6.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7.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
8.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同时要快速隔离(安置区域尤其要注意灭蚊)。
9.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手,多开窗通风。
10.在平时多锻炼,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1.当自己出现登革热的症状时,及时检查、就诊。
❻ 小班《小明为什么生病了(预防登革热)》健康教育教案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内决这些问题容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❼ 幼儿园预防登革热和寨卡病教案
寨卡病毒出现在公众视线,主要是源于世界卫生组织2月1日宣布,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在巴西密集出现,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联系。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资料,它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寨卡病毒对普通人群威胁不大,感染者通常出现轻微发热、皮疹和结膜炎等温和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持续2至7天,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 不去疫区旅游是最安全的防范方法 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因此,不去疫区旅游是最安全的防范方法。 近期计划到境外旅游的市民,出行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信息,尽量避免进入寨卡病毒流行或发生的国家(地区)。如果前往,要避免蚊虫叮咬。如有发热、头痛、皮疹、关节痛及结膜炎等症状,入境时要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归国后两周内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科就诊,并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近期如有准备前往加勒比海和拉美国家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行的旅游者,可以向疾控中心及出入境部门咨询并做好防蚊等个人防护工作,建议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驱蚊剂,避免在丛林处逗留。 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扩散的风险极低。 在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后,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寨卡病毒在我市的流行可能性有多大?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目前气温较低,蚊子尚未进入活动期,因此即使有寨卡病毒病输入,也不会引起本地传播。 随着春季和夏季的到来,气温会越来越高,蚊子将进入活跃期,寨卡病毒 是否有继续扩散的可能性? 首先要看国际其他地区的疫情控制情况,其次还要看寨卡病毒病传播媒介也就是蚊子的控制情况。我市广泛分布有白纹伊蚊,想要避免本地传播的风险,首要的就是做好灭蚊,这还能避免感染登革热等其他传染病的本地传播。目前我们可以做的是,积极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尽量清除城市乡镇有适合伊蚊繁殖生长的各种容器积水、小型积水等,避免有阴暗潮湿的卫生死角。
❽ 登革热如何预防
病情分析: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版病急骤,高热,权全身肌肉、 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意见建议: 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当地一旦发现病例,灭蚊、防蚊是防止登革热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灭蚊主要是消灭孳生地,要清除室内外积水,填平洼地,疏通沟渠,使蚊子无产卵之地。可使用杀虫剂喷洒室内外,使成蚊密度降至最低水平。还可用蚊帐、门窗纱网防蚊,用蚊香、驱蚊器等驱蚊。要管好传染源,对登革热病人要隔离在有防蚊设施的病房内,隔离时间不应少于5天。对可疑病人也应进行医学观察,并尽快作出病原学检查。
❾ 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要对蚊虫孳生地处理;消灭成蚊;做好个人防护。
1、蚊虫孳生地处理:
翻盆倒灌,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天-7天换水一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涮容器内壁,花盆垫盖不留积水;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对其他不能清除的积水,例如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积水等,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控制蚊虫孳生。
2、消灭成蚊:
在日出和日落前约半小时开展灭蚊效果最好,化学杀虫剂可选择高效低毒的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以每平方米15毫克-20毫克喷雾进行空间喷洒灭成蚊;室内用市售杀虫剂喷洒阴暗墙角、衣柜背面进行杀成蚊。
3、做好个人防护:
在室外工作时应穿长袖衣裤,或在皮肤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觉应挂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9)小班预防登革热教案扩展阅读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
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其他: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