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巧妙地应用多媒体辅助工具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巧妙地应用多媒体辅助工具
现代基础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要求“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特别是针对当前传统生物教学存在的教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不高等缺点,大家都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实施高效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引起了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一系列的变革。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使教学领域产生一场质的革命。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学教学?下面浅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进化等知识的学科,生物教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单凭课本上的插图和挂图进行教学,效果往往不很理想。集文本、声音、录像、影视片、图片、动画等多种手段于一身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生物课堂教学创设了动态、逼真、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供给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传统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模式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主体的情感参与。计算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2.多媒体教学能够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并且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3.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内容具体化、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于突破难点 生物生理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尿的生成和ABO血型系统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4.多媒体教学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能模拟实践。 网络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共享,通过教学信息的共享,突破了教学的时空观,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家庭及社会都可成为“学校”。从而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教育,课堂学习扩展到课后学习。另一方面,有些自然现象,由于受到时令的限制,如在严寒的冬天,很难寻找到桃花;由于受地区的限制,在当地很难见的一些植物等,如热带的植物品种,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的限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对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离开课堂去参加的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媒体的辅助,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实践,将生物的理论知识,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滥用多媒体课件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即可以展示所已整理好的教学内容,将所有知识通过形象化的图片及动画展示给学生,虽然方便快捷,但这样会使师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整合不科学 前面讲过,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教学的全部。但通过观察,发现不少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完全摒弃了传统教学方法。这是不可取的。传统教学虽然有它的诸多弊端,但经过多年改进和提炼,有其精华,不可将其简单否定或随意取代。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把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但由于二者整合的科学性不够,课堂上常常手忙脚乱,使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混乱。 3.追求多媒体的形式,忽视多媒体的功能 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其重点在“辅助”二字,它和黑板、幻灯机、实物投影一样,属于“教具”,但实际教学中,常出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错位的现象,一些教师从组织教学到新授,从练习巩固到作业,从导入到评价,都由电脑包揽,对黑板、幻灯机等传统媒体不屑一顾。很多教师在课前设计好了上课的思路、步骤,上课时,电脑设计到的内容必须讲,电脑上未涉及的内容不能讲,全然不顾学生主体性及学生差异。教师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只要敲敲键盘、移动鼠标,一节课就可流水作业似的完成,计算机代替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强化了教师的主导性,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 4.“多媒体”成了“一媒体” 在一些课上教师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来教学,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易形成以电脑为中心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教学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让计算机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结合,“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三、怎样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 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也有弊,关键是要看我们怎样趋利避弊。在使用课件时,我们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信息化条件下,媒体则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情境创设,在形式、内容上,都应该有不同的安排。这需要我们广大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与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的真实意境。可以把真实的意境通过动画、图形、声音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知不觉中学到新的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规律及特点 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讨论,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3.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时间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 4.要重视教学效果,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不要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 要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步入课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提高认识,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硬件配置,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合理运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老师们的每一节课都越上越精彩,老师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高。
2. 新课标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内容摘要 插图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占有一定篇幅,加强插图的教学是教师能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扼要的介绍了在生物教学中是怎样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关键词 生物教学 读图能力 图的整合 新课标济南版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图非常多,几乎每页都有图。教材凡能用“图和图群”表示的内容都用“图和图群”表示,文字尽可能精炼。清晰的图片,逼真的色彩,读图能使人流连忘返,记忆深刻。“读图”将使生物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有艰辛但更有欢乐,有知识条文但更有思维过程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一、读图时注意图的顺序 插图是为了说明某一生物学知识,各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序,理清顺序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如对消化,呼吸等系统知识的识别,一般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记忆;对于眼球结构的识别则按从外到里、从左到右的顺序识别;对于根尖的结构示意图,是从下到上按序识别,对于较为复杂图还应配以挂图、板图、投影片、实物等予以讲解,以便学生明白。二、读图时抓住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能否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是读图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故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些学生考试时把反射弧模式图中的结构名称常常填错,把传入神经纤维写成传出神经纤维,把传出神经纤维写成传入神经纤维,把效应器写成感受器,把感受器写成效应器。实际上是学生没有抓住图中结构的主要特征。我们可指导学生抓住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神经节里,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前角这一知识点,把传入神经纤维与传出神经纤维区分开来,感受器与效应器也就好区分了。三、读图时注意进行比较 在教学中,把课本前后有关联的图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如通过比较教材中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学生就易掌握各自的特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则没有这些结构。又如通过比较“工程菌”培养过程图、克隆羊“多利”的培养过程图,学生就易掌握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特征,更好的区别这两种生物技术。四、读图时注意添加图注 有些插图没有图注,如何帮助识别此类图?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添加图注,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可在对应位置上注“感受器(膑骨下缘)”、“效应器(股四头肌)”。在大脑皮层各种神经中枢的功能示意图中,可注上“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五、读图时要注意图的整合 图的整合是指把几个相关知识的图集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表达某一知识的系列图,图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迁移和应用。如把桃花图、传粉示意图、受精过程示意图、核桃的果实图与种子示意图放在一块儿就可形成一个开花传粉受精结实图,学生就会从开花到果实种子的形成中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又如把玉米种子结构图与玉米幼苗图放在一起,把菜豆种子结构图与萌发的菜豆幼苗图整合在一起,并以连线方式把胚的各个部分与幼苗的各个部分连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清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及胚四部分(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的功能。六、读图时要注重绘图 有些插图能全面考核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能力,因此在读图的同时,要训练学生绘图。如讲完“根尖的结构”后,要求学生在白纸上画出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并在图上注明各部分名称,画图时可参看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同时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绘图,绘完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评价:看该同学是否绘出了根尖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各结构的位置与其比例是否恰当?各结构的细胞特点绘制是否正确?又如在讲完“细胞的结构”后,要求学生分别绘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等等。通过绘图练习,考察学生对插图观察是否仔细,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七、读图时注意图的拓展 特别是在复习时,通过对图的拓展,引导学生增加某些图的知识量,加大图的载负量,促进知识融合,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如在生物生态系统简图中,除了引导学生搞清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外,还可据图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图中有哪些食物链和食物网?此生态系统能否保持生态平衡?如果水体含N、P矿质元素过多,水体富营养化,会出现什么现象?像这样教学中以图为中心,向各个角度拓展,可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新课标生物教学除了必要的实验教学配合学生直观认知,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外,教材插图的正确合理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和辅助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掌握复杂而又抽象的生物知识。
3.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方向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它探究的是有生命的物体,让学生掌握的是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有关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多媒体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汇集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能创造出图文声像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的生物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形之有效的教具,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大为提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一、运用多媒体给生物教学带来的优势
(一)多媒体使教师更能灵活的驾驭课堂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备课环节中能充分挖掘教材深度,拓宽知识视野,又能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来设置课堂问题和练习。教师在预设计习方案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一定限度地布置学生网上查找资源知识,使学生能够从课本以外的视野中发现生物的奥秘,激发其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把课本知识、实践知识、网络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预习的效果肯定明显,课堂环节也必然流畅。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约了时间,课堂信息量也增大,课堂活动也能充分展开,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教学双边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围绕教师制定的方案展开有序的课堂活动,学生课堂中尽量是主人角色,教师适度指导,教学活动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跨越时空隧道。例如,在讲生物进化和生命起源问题时,受课本和大脑思维的限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怎么也讲不清,怎么也听不明白。使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使远古画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生动而好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起源如此漫长,进化过程如此曲折,从而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直观化。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作为教师都想尽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环境。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设计出某种“情境”。如在讲述《血管与心脏》时,利用媒体动画和视频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心脏的动态收缩图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随后画面进行动态分割,展示心脏的内容结构,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几个腔、房,室壁的薄厚,与心房、心室相连通的血管,瓣膜开放的方向,血液的流向等。从而高效地解决了“四腔、血管、瓣膜、血液流动方向相统一”的难点问题,同时还能清楚区别动、静脉、毛细血管的知识等。这样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多样的问题和及时的反馈,为学生创设了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求知的欲望,产生兴趣,提高效率。
(三 )精用多媒体,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具体化,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时,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便是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圆点分别表示有用的物质、没用的物质及细胞内部产生的废物,通过这三种圆点在细胞膜之间穿插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难点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使学生更易掌握重难点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事物直观展示
1.从微观到宏观。
初中生物课对于《种子的萌发》只从文字和静态的图片给予展示,好多学生无法理解种子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用实验演示的话,需要很长时间,又不易观察其生长的详细过程,教师对此无从下手。但使用多媒体后,将种子萌发的各个时期用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种子从萌芽到生长,种子中各部分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栩栩如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又能详细描述其变化过程。
2.从静态到动态。
在讲《血流———流动的组织》一节时,教师只能强调血液是一种组织且可以在血管内流动,学生不理解血液是如何流动的,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血液循环系统,则可直接观察到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准确长效。
3.可穿越时空界限。
课本讲爬行动物时,老师无法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又不能将大型的爬行动物拿到教室来展示,使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爬行动物,还可以展示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让学生领略当时爬行动物生存的环境和种类,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现在地球上爬行动物种类减少的原因。
(五)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信息量。
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赢得了大量时间,可以在同一屏幕容纳多个画面,或将多个画面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展示,用电脑下载或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图片,观看电视新闻或相关教学节目,可以扩展学生课外知识,了解当前社会现象和科技动态。同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使课堂40 分钟变得宽松,学生动手、动脑、辩论的机会增多,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充分落实,练习、课堂检测时间宽松,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能在有效时间内得到改正,教学思路也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升。用电脑制作复习课(特别是专题复习)、习题课或总结课等课件,或用实物投影把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题目、试卷等内容直接展示在屏幕上讲解,可以减少抄题、解答过程板书的时间,大大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有效地把握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但任何事物都有他的负面效应,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一柄“双刃剑”。如何使用这项工具,要用心思考,切不可盲目夸大其作用,随意排斥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最终本末倒置,使老师和学生走入误区,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注意,但同时心理学也表明,声、光、电、色等图像长时间运用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易疲劳,当然会降低效果。所以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与教师本身素质有很大关系,教师的合理引导,摆正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关系,不应付,不取巧,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也一定会使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灵活化。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要对多媒体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
教师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首先要“通读”有关多媒体教材(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碟、影片、录音等),充分了解这些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者意图。录像片、科教片必须多播放几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时才能全面考虑,精心设计教案。教师在考虑使用多媒体教材时,要根据教学的时机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同时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套媒体教材的时候,有的内容配套媒体教材中没有,这时教师可考虑在其它教学录像资料片中选择、剪辑,填补配套媒体教材的空白。现有的配套媒体教材,在内容选择、时间编排上不尽人意,同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剪辑为教学所用。教师在了解多媒体教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择或剪辑好教材后,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精心设计好教案,考虑最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电教媒体——音像教材与其它传统教学媒体如挂图、模型、标本等的有机组合运用,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特有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地发挥音像教材这种电教媒体的优势,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育观念,适度运用多媒体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在教学中就按照课件设计思路按部就班,鼠标轻轻点,图片张张过,层层推进,全然不顾学生所思所想,而传统教学媒体——黑板,一个字也没有或者只有标题,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结果反而使教师缺失了教学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中的机智、灵感闪而复失,教学过程浅入浅出,教学艺术的锤炼也便无从谈起。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要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所以,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以及使用哪种多媒体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择。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不能只重模拟轻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实验中动态微观的过程或周期较长的过程进行宏观连续的模拟。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是有利的。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而将一些可以通过课堂上实际动手做的实验用电脑动画展示了事,只让学生观察到模拟现象,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
总之,多媒体技术正在课堂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知识的生产方式和复制方式的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认知方式。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教科书中只能用从静态的图片、苍白的文字来说明,使活生生的生物好像失去生命力,而微观的现象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又无法看到,抽象的知识无法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使生物学知识突然间变得有趣味性,也拉近了生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性、娱乐性、新颖性结合在一起。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只有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把多媒体技术灵活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4.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演示教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有制作的针对性、必要性、科学性、可演示性。此外,教具还应当大小适当,要内让教室内容的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例如:模型、自制仪器模型等展示性教具要在7米之内让学生看清楚,不能太小。教学挂图要求80公分*60公分,教具的使用应该时机恰当,不用的时候不可以影响同学们的注意力。
5. 生物教学中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导入环节的原则:
(1)、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2)、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
(3)、导入的素材和内容要贴近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直观化。
(4)、教师对待课堂导入要灵活多变,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
2、导入环节的一些具体策略:
(1)、直观导入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
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
过渡到新课学习;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
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实验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实验也是生物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3)、旧知识导入“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这样就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
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4)、利用热门话题、新闻事件导入
在生物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能源危机、基因组计划、毒奶粉等热门话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
垫。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
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首先必须和课堂内容相
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
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开门见山法,习题演练法,讨论法等等,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选取,以求达到理想的效果。
6. 藏医成套挂图的内容有哪些
藏医成抄套挂图的内容很广,袭包括藏医理论、人体解剖结构、人体生理、胚胎发育、疾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方法、常用药物、医疗器械等等。人体方面有全身分部、骨骼肌肉、内脏器官许多内容。绘图精细,色彩鲜艳,历经200多年不褪色。彩色挂图对于继承保存古代医学遗产,普及藏医药知识有着重要作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成套教学挂图,是我们多民族祖国医药生物科学的瑰宝。
7.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识图能力
一、充分认识识图教学在生物课中的重要地位
在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生物图片,插图在教材中占有相当的篇幅和地位,内容也很多,有模式图、示意图等形态解剖图以及曲线、表格式的生理图。出现插图的地方往往也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所在。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吃透教材插图,提高学生识图、读图能力。重视课本图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空间和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识图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识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识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然而,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节约时间,往往采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时间,也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受到极大的限制。识图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从考试的角度看识图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观察、分析、思维能力;(2)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用图能很好地揭示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生物学与环境关系的统一性等;(3)从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用图还可化无形为有形,化隐蔽为直观,具有简单明了和形象的特点。因此,加强学生的识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一)看图识图法。所有的重点图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记忆。
(二)实物识图法。我拿出显微镜结构图和鸡卵结构图引导学生记忆。在大屏幕上打出两个结构图,两个学生一组用显微镜实物和鸡卵实物记图,并讨论对这两个图出作答题。通过思考如何出题,学生必然会对该图的知识点加以记忆,而且印象深刻。
(三)绘图识图法。我选取了两个比较适宜用这种方法的图,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关节结构图。教师首先在黑板上板画两幅图,引导学生边画边记,按层次画按层次记忆。鼓励每个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不要求多么美观,只要求层次结构对,并在纸上标出相应的结构名称。找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根据自己的图出一道题,让同学回答,这样记住了结构名称又记住了相应的知识点。
(四)模型识图法。根据学校实验室的情况,我选用了心脏和眼球模型帮助学生记忆这两个图。因为学校实验室模型数量有限,不能每人手中都有一个。所以我把学生分成12组,每4位同学研究一个模型,让4位同学去随意拆卸模型,互考互问,最终达到耳熟能详。
(五)手势比喻识图法。结合平时教学的经验,我选取了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和肾脏结构示意图。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采用双手记忆法,两手十指相对,血液由左手流向右手,左手臂为动脉,右手臂为静脉,十指相对为毛细血管。肾脏结构图除用手势之外,还借助毛线团帮助记忆。采用单手记忆法,手握毛线团,伸出毛线团的两端,一段游离,一端缠绕在胳膊上。手代表肾小囊,毛线团代表肾小球,游离的毛线团的一端表示入球小动脉,缠绕在胳膊上的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发出的毛细血管,胳膊代表肾小管。这样两个同学一组互相考,互相问,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三、生物识图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更能提高识图能力
对于不同的图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桃花的结构图”时,可指导学生从外到内了解桃花的结构,主要包括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等,在学习雌蕊时从上到下认识到雌蕊的组成包括柱头、花柱、子房,雄蕊又包括花药、花丝。还比如对“泌尿系统的组成”学习时,指导学生从上到下了解泌尿器官主要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这样按一定的顺序学习,学生记得准确,学得轻松,学习效果又好。
四、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使用挂图和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中,要注意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更好地为生活实践服务,并解决人们在正常的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学习“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组织”之后,我通过图片指导学生认识,人体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并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以及操作方法。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又得到了利用,并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丰富了智慧,提高了识图能力。(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4531199.htm)
8. 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继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的感觉,更好地促进他们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复习提问导入 古语道:“温故而知新。”“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初中生物知识面很广,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系统性强。如果在导入时利用旧知识作为铺垫,自然过渡到新知识,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做到有启而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人类的性别决定》这一节时,通过以下问题来复习旧知而又引出新知: 3、请谈谈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生活实际导入 《生物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物学。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生物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生物学问题。现实生活中处处是生物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如:在学习“人体的激素调节”时,我从学生们熟悉的一些侏儒症、呆小症引入:“你见过身高和正常人不一样的吗?”“他们为什么这么矮呢?”“能再长高吗?”由此引入新课。在讲“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时,问:“你认为在跑步时用鼻子呼吸好呢?还是用口呼吸好?为什么?”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生物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三、设置情境导入 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触发学生的愉快情绪,很快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把握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通过图画、播放歌曲或多媒体来设置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升华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教师设计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教材的内涵。例如在讲“生命的起源”时,先设置悬念:“地球上本来没有生命,只有一些小分子的物质,那么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对此,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并找到了相关的证据。”“你支持哪种观点呢?理由是什么?”随即播放一段《宇宙与人》的视频,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演变过程。 四、直观教具导入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实物、模型、标本、教学挂图、书中插图等直观教具,可以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这些直观教具一方面能消除学生的疲劳,也能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通过观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讲“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时,我手捧心脏模型,问:“同学们,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哇!这么大!是心脏吗?”“它为什么是红色的?”“上面密布的是什么?”……问题油然而生。“这是心脏解剖放大模型。它上面密布的是血管,血管里流动的是血液。”这样自然地引入到“血液循环系统”这一节。 五、实验导入 生物学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动手实验,而生物实验资源非常丰富。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指出:“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物和现象。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例如:在讲“探究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时,我事先把所需实验材料和用具都已摆在实验桌上,面对活蹦乱跳的金鱼,学生早已经按捺不住探究的欲望,等问题一呈现出来,就赶紧忙于小组合作。固定鱼鳍、拿纱布、拿皮筋……学生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 六、谚语、典故导入 巧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民俗、典故来引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如:通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来引入《遗传与变异》。通过“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来引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去精心设计,就一定会妙笔生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9.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转载)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了一些方法:首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求知欲,其次借助生活常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再就是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关键词:生物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求知欲 《新课标准》中指出:“生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生物,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生物,而不同的人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指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我做到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使每一位想说或想做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去说或做。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权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多样化,教学中不强加给学生某一种解题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我更强调的是我们要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才能主动的探究,自主的获取知识。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我们做老师的重点研究的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过程的有些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一、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求知欲, 求知欲在生物学学习中是指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知识和技能,对于解决与生物知识有关的问题的需要,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与此相关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1、在生物教学中设置恰当、多样的问题情景激发认知兴趣和求知欲。这常见于课的引入中。例如,在学习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类型时,我这样引入新课:(出示甘薯、马铃薯、藕的持图)提出问题:我们经常食用的这些物品,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学生大都会回答:是根。然后我指出只有甘薯是根,马铃薯和藕是茎时,学生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就会重新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此外,设置问题情景还常用故事法。如通过讲大板城姑娘都很漂亮的故事,引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通过讲青霉的发现的故事引入“微生物学”等。2、加强实验教学,丰富实验教学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在培养学习动机中的作用,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把挂图、标本与活体实物结合起来,将学生实验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采取边实验边讲的教学方法,尽量使学习变得直观、形象、轻松。如膝跳反射实验,这些实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老师只指导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自主探究,不拘形式。其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如讲“昆虫的呼吸”时,设计了蝗虫头部浸入水中却淹不死的实验。实验前,让学生亲自到野外捕捉蝗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教肓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实验时,学生亲自动手准备器材、做实验,当学生用放大镜在蝗虫的胸腹部找到了呼吸器官时,自己就找到了答案,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乐趣会使他们被学习的强大动力所吸引。另外,要特别重视课外实验的“魅力”。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第一册中就编入课外实验10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老师未能充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也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绝好机会。笔者就十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把“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根的向性”、“观察青蛙的变态发育”等设计为课外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采集、培养所需活体生物,认真观察,写好记录、做好报告,最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评估,老师做好指导。通过这些课外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热爱生命、爱护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同时使他们对生物这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设置丰富的活动情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重视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如对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微机教学等多种手段的合理应用;其次,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是轻松的、愉快的、有用的;此外,还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动物猜谜、花卉栽培、爱鸟月活动、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等。二、借助生活常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八年级的“鱼鳍在游泳中作用”时,课堂以开始,我就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充分的实验室资源,让学生对现有的鱼进行观察,看看和生活中我们常吃的鱼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把课堂当作室一个展示自己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加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三、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新课标力求开放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科知识及学习服务,可呈现多个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再如:教学《空中飞行的动物时》枯燥乏味的教学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我可以利用学生常玩的纸飞机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我让每组抽三个学生制作纸飞机,然后在教室中试飞,别的同学也参与到扔纸飞机的活动中,课堂就自然且活跃起来,这样学生通过玩纸飞机就可以知道为什么鸟类能在空中不断飞行而纸飞机很轻却扔在空中时就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原因是鸟类有发达的胸肌和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了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也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而这些是纸飞机没有的特点故其不能如鸟类一样能在空中飞行。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虽是简单的活动,但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同学们学得轻松、自然,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课改中强调不能让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观察和处理观察到的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张扬个性。教学中,我们要深挖教材内容,尽量的联系实际,让我们本来枯燥乏味的生物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得出知识,加深印象。这样的教学也正体现了课改后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1、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课堂上,让学生亲自体验事件发生,并注重去直观感受。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同时对课堂上新生成的教学点及时地引导,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在任教七年级时,要遵循低年级学生边学习边玩的规律,让学生学会玩,懂得怎么样去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在玩中思考,这样学生的个性也能够得到张扬,低年级的教学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玩的学具,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例:在教学七年级“膝跳反射”时,我让学生分组,每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同学坐再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搭在这条腿上,另一同学用手掌迅速扣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轮换进行实验,在玩的过程中观察腿发生的变化,从中思考膝跳反射受什么控制。这样学生从实践中有了印象,不受到要求的束缚教学他们也开拓了思维,勤于动手,知道了课堂上应该怎样去思考。2、合作中去探究创新思维 动手能增强学生收获,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亲自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思维,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课中小组合作前,先师生示范如何合作,“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实验中,让小组长先分工,一部分同学观察外表的羽毛,一部分同学观察鸟的肌肉,一部分同学观察鸟的骨骼及其内脏器官,然后在汇总总结,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总要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再向全班汇报有几个适于飞行的特点,知道能够飞行的鸟类和地上不能飞行的家禽有何不同等等,这样使抽象的教学,让各种细微的特点很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心中,也正是这样的开放教学,才使学生更有强烈的求知欲,想学、乐学。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并不是强制性的让学生去接受知识,而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多策略、多角度的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兴趣,怀着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会让我和学生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