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儿园自主游戏有哪些及活动目标
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好课堂,孩子可以玩很多东西,并通过游戏学习不少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户外场地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游戏地,使幼儿的生活更贴近大自然。如:沙池及玩水设备等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设施,利用率极高,因为这类游戏活动可使幼儿自由地操作,无拘无束地参与,更能启发他们的幻想力。另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的材料,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用废旧报纸做成纸球,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一些旧轮胎供幼儿滚动、码叠等。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
『贰』 幼儿园小班区角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年龄段4-5岁,喜欢提问,喜欢解决问题,但不知道团结,想通过这样的区角游戏方式,让幼儿知道团结合作,才能完成。还有幼儿在整理物品上稍有欠缺,不太喜欢整理,想利用这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整理物品,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区角,与活动伙伴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并获得成功的情感。 2、能专注、认真地进行活动,善于探索材料的玩法。 3、不乱拿乱放,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体验和伙伴团结解决困难,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在活动过程中不打闹,活动结束后能收拾好各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益智区:找瓶盖、迷宫、数圈圈、 建构区:建构示意图、各种积木、小瓶子、牛奶盒 美工区:彩纸、皱纹纸、剪刀、胶水、手工纸、水彩笔 、蜡笔 语言区:给字找朋友、图书、儿歌的卡片、故事录音 、 数学区:数字卡片、图形配对、量一量、称一称 、比一比、数一数 表演区:小话筒、表演头饰、各种乐器、节奏卡、各种服饰 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实践操作——分享快乐 一、 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今天我们要去奇幻王国,那里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看谁能玩得最好,玩得开心! 二、 实践操作 1、 幼儿按意愿自选活动区和玩伴。 2、 师观察幼儿与投入材料的互动性,加以引导。 3、 重点观察:益智区,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寻找答案。 三、 分享快乐 1、 幼儿说一说,今天在哪里玩?玩了什么?怎么玩的?玩的时候有没碰到困难?怎么解决的? 2、 请幼儿当小老师评一评。你觉得他今天做的好吗?什么地方做的最好?(为什么没做好?你觉得可以怎么做?) 3、教师对孩子的闪光点再次肯定,引发他们再次探索的兴趣。 4、教师带领幼儿排好队,回到自己的班级 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的不足: 1、区角的内容过多,幼儿自选区角游戏反而让幼儿在这种自由的趋势下,让幼儿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很多幼儿都是这个区角玩会那个区角玩会,少数幼儿不知道解决困难,遇到困难闹后幼儿就放弃了游戏,又进入下个游戏。 2、活动前的要求没提到位,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打闹的,有抢玩具的,也有坐着不玩的。 3、教师只是在旁观看幼儿玩让孩子自由玩耍,没有实践的帮助幼儿,和幼儿一起互动,孩子们即使完成了,也没有被老师注意到,导致幼儿兴趣不够浓厚。 今后应完善的地方: 1,区角应减少,分次玩每个区角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不专心,东玩会西玩会 2、活动的要求应在游戏前就应该提出来,并且要抓住重点提,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现象也可以在次提出,让幼儿有规矩的玩区角。 3、教师应该和孩子互动,和幼儿一起做有戏,帮助个别幼儿引导完成,幼儿有完成的很好的就可以立即表扬,让其他幼儿有信息继续完成。 反思:在次,上这堂课时,应该准备充分,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要考虑周全,面面俱到,结合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叁』 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自主,有效的游戏活动
建构一个幼儿自主的游戏空间是每个教育者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只有保证幼儿游戏的权力,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和发展。
『肆』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内容及目标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游戏是童年期一种有的快乐活动,而且它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一种活动,但传统的游戏存在不小弊端:
1、提供游戏类型或活动形式单调,大部分以积塑拼插游戏为主。
2、统一安排,硬性规定活动内容形式即玩什么。怎样玩不是由幼儿自己做主的,而是由教师统一安排规定的。指导也较程式化,特别是游戏条件与环境创设不利。
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
活动。而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活动家区可设娃娃家及亲亲宝贝(幼儿从家中带入园的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可以使幼儿感到亲切适宜,从而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积木区材料大,同类材料数量较多(图书等一样),这样不容易争抢等根据这一系列特点本班设了5—6个区,其中有些区功能一样,但分散设置便于指导。
操作区
在使用图钉、撕纸、粘贴活动中,在摆弄皱纸、树叶、图纸等多种物品、材料过程中,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促进、发展,感觉运动技能。
皱纸、图钉、各种彩色瓶,及各种模具、(在皱纸粘贴和图钉按画模型)、浆糊
帮助孩子认识要用图钉塑造的是什么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再运用材料来塑造。
重点在粘贴时注意卫生。在运用图钉时要注意安全。
语言区
1、色彩缤纷的画面,主动有趣的情节,使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并喜欢阅读。
2、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页一页地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块色彩缤纷的.地毯、一张小小的桌子(不同于教室的一个个小靠垫、小桌),设置充分展现图书封面的书架。保持图书区安静有氛围。
1、指导孩子如何取放图书。
2、如何一页页地翻。
3、在图书区要保持安静。
建构区
1、在搬运、取放、堆叠平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在把积木时而堆高,时而围合的过程中,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1、木制积木、各种易拉罐、纸盒等替代积木。
2、动物模型等。
1、在幼儿进入积木区不知搭建什么的时候,可运用动物模型引发搭建内容。
2、教师要理解幼儿,无论幼儿如何堆砌,那没有对或错,教师材料使用上放开视角。
美工区
通过尝试将压扁、搓长、团圆,进行平面或立体造型与变化,醉心于对材料的探究,体会创作乐趣。
1、彩泥、垫板。
2、一些塑好的水果,可供幼儿参考。
3、辅助的模型、小刀等。
在塑造过程中能介绍工具材料,在操作中可充分运用材料来帮助自己造型。
益智区
运用饼干的不同图形,通过给小动物喂食,进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进而逐渐意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分类,形成概念。
1、不同形状的饼干。
2、不同小动物及不同形状的盘子。
1、区分不同形状。
2、不同形状间的相互联系,再学习归类。
娃娃家
扩展游戏内容,丰富主题情节,在召开乐中激发幼儿良好情绪,训练幼儿动作技能,培养其爱心和协调合作能力。
娃娃、家具、电话、厨房用具。
1、逐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
2、学习模仿成人对自己
『伍』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有哪些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计划
主指导区:
美工区
1、折纸:提供彩色手工纸、剪刀等
2、玩泥:提供橡皮泥、泥工板等
3、粘贴:废纸、色纸、香糊、湿巾等
4、装饰画:提供钩线笔、油画棒、图画纸等
5、吹画:提供广告颜料、墨水、图画纸等。
训练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初步学习用正方形的折叠方法。
初步学习吹画的技能,能选用颜色来进行装饰。
引导幼儿运用搓、团、压、印的塑造技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科学区:
1、好玩的磁铁:磁铁、各种含铁的和不含铁的物品等
2、好玩的水:水枪、注射器、有孔瓶子、小水桶等
3、颜色变幻:主色颜料水、玻璃瓶、棉签等
4、溶解现象:盐、沙子、果冻、食用油、洗发水等
5、虹吸现象:玻璃杯、塑料卡纸等。
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感知探索磁铁的特性。
能运用多种工具了解水的特性,探索玩水的多种玩法,体验玩水的快乐。
激发幼儿对色感的兴趣,尝试用主色调配变成另一种颜色。
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益智区:
1、图形分类:分类盒、不同形状的图形等
2、数字分类:数字分类盒、写有数字的汽车若干
3、图形排序:排序卡、图形粘贴纸等
4、图形拼图:七巧板等。
学习不受大小和颜色干扰,要求幼儿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
培养幼儿学习根据数字投放相对应物体的数量。
学习有规律的图形排序。
语言区:
1、看图讲述:提供语言图书等
2、故事拼图:提供拼图等
3、表演讲述:提供指偶表演台、小指偶等
4、双语认读:字卡、英文字母卡等;
培养幼儿喜欢看图书,初步学习按顺序翻阅图书并能边看边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教育幼儿爱护图书。
初步学习用小指偶来进行表演,并能讲出简单的故事内容。
激发幼儿对文字、英语的兴趣。
建构区:
提供自制的大型纸箱积木、小型积木;提供中型、小型塑料花片以及一些辅助材料。
在模拟结构中学习各种基本的建构技能和建构物体的基本特征。
能根据意感或命题进行有目的建构活动。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育幼儿懂得爱护玩具和与同伴友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区:
提供:录音机、音乐磁带、各种打击乐器、节奏卡、头饰、纸制服饰等;
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学习用不同打击乐器演奏2/4拍的歌曲,体验合作的乐趣。
培养幼儿大胆表现,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家乡的美好情感。
『陆』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 课题学习资料
一、为区域活动创设物质环境
我们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领域、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逐步设立了“娃娃家”、“理发店”、“医院”、“农家小院”、“美工区”、“图书区”、“语言区”、“建筑区”。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我们将建筑区、图书角、娃娃家、小医院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二、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主活动的,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都独立地参与,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活动指导中,要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如:在玩“钓鱼”的游戏时,将钓来的鱼送到娃娃家,做菜,然后再送到数学区,引导幼儿有规则的排序,还可以送到小超市。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相应的知识。
三、在做做、玩玩中,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过程是适应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做做、玩玩的活动,适应幼儿求知、愉快、探究、体验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被激发,便使幼儿的主动活动有了可能。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幼儿充分地投入到活动中,如:在探索区内,学习“沉与浮”的小实验,当幼儿发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能浮在水面上,有的东西放在水里能沉下去,孩子对这一现象感到非常好奇,不同材料的物品,猜猜将这些物品放在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进行实验。给幼儿一张记录卡,让他们给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打“√”,给沉入水中物品打“×”。幼儿打得非常认真,当幼儿将空瓶子放在水里是浮的,灌满了水就沉下去时,他们更加激动、兴奋,后来,他们又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水中会沉下去,而把它做成―艘小船时,就能浮在水面上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很快就掌握了沉与浮的道理。
四、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
教育是特殊的社会环境,是―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外部动力。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将教育环境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促进身心的发展。陈鹅琴先生倡导: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引导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扩大思路,培养学习兴趣。
五、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的需要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中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1.空间的安全性
虽然中班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处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个孩子,减少和清除环境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2.空间的方便性
提起卫生人们就会与干净、整洁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幼儿的活动环境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光。光线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视力,增设的区域空间必须光线充足。
3.空间的动态性
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增设的空间必须方便幼儿进出。
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要将完成新活动自主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教师不作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继续未完成的探索…开放的区域活动,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实现,又满足小幼儿探索的愿望和独立的需要。
重视幼儿自主性,特别要强调调动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次教师要更新观念,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加以改进,要深入到幼儿中去,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了解和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