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为民族独立而战教案

为民族独立而战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29 16:12:10

1. 求一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和说课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这两本书里。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精采,其中对于老师、同学充满着热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相约当中华民族独立、繁荣的时刻再相见言欢。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畅谈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周恩来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2. 如何在世界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世界史教学中,注重挖掘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教材、对比中外同类历史事件,会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启迪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观点,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永恒主题获得进一步升华。
一、通过中外历史对比,使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产生认同感。
在讲到世界古代史时,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至今日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四千年之久,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灿烂的文化,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就应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知道今天的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而且,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全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开辟了世界先进文明的先河,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人民所学习。另外,通过对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进行忠于祖国,维护祖国独立和统一的爱国教育。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也一直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从古到今都为这一主流和不受外来侵略,进行着长期的英勇卓绝的斗争。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是相通的。
在讲到世界近代史第四课《为民族独立而战》中,通过北美人民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从而取得民族独立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自然而然联系到中国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
再如讲到世界近代史第十五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时,通过对美国内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对一个国家发展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联系台湾问题,激发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进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发奋图强的决心。
三、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竞争和忧患意识教育。
读史使人明智。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世界现代史第十九课《机遇与挑战》的学习中也提到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和平与发展是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是潮流,还有当今人类面临的几大问题,如不具备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肯定受到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遭到淘汰呢?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可见,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合作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更谈不上如何理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观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自然就知道爱国了。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多地是结合中华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同时,我们还应借助世界历史让学生了解世界形势。知道我国现在所处的世界地位:发展中国家。从而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系祖国,荣辱与共。
总之,利用历史这一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途径把它渗透到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3.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其结果如何

以蔡复锷、孙中山、蒋介石制为核心的民主革命,基本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蒋介石基本利用军阀统一了中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为了民族独立、解放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和人民最终从旧民主革命得到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得到的社会主义社会两者之间,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

4. 最后一课教案

有关尊严的名●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高尔基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纸包不住火,错误是隐瞒不了的。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言有关尊严的名言

5.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的教案

教学目标:

00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00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00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00教学重点:

00(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00(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00教学难点:

00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00活动准备:

00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等,可以是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

00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

003、收集民族友好往来的故事。

004、分小组以调查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阅、收看新闻等渠道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准备交流。

00教学时间:四课时

00第一课时

00一、活动主题: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00二、活动过程:

00(一)“劳动结晶”展示

00导语: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感受中华大家庭的团结。

001、吃穿用的:问:我们现在吃穿用的实物,有哪些是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结晶?

00(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

00(2)教师补充。

00(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4、85页了解。

002、文学作品:有哪些民族儿女曾经在文学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00(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

00(2)教师补充。

003、音乐绘画:有哪些民族儿女曾经在音乐绘画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00(1)现在我们使用的哪些乐器是由少数民族乐器演变来的?

00(2)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004、你还知道哪些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

00分小组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实物、文字、音像资料等,根据需要边展示边介绍。

00过渡:各族人民不仅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而且在不同时期在不同战线上也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00(二)各族儿女的贡献

001、祖国成立时期:

002、祖国发展时期:(1)采用学生介绍与教师介绍和阅读教材相结合。

00(2)学生课后进一步去调查了解类似事例。

00第二课时

00活动主题:优秀的中华儿女

00活动准备:(1)分小组收集查找“民族之星”及他们的光辉业绩。

00(2)整理成果资料。 (3)准备好交流方式。

00活动过程:

00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00在我们祖国大家庭里,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有英雄豪杰、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地质学家……,他们取得过许多光辉业绩,如:诗歌、小说、歌曲等。今天,让我们在这里尽情地歌颂这些“民族之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和崇敬吧!0
二、分小组以各种方式交流。

00(1)展示照片并介绍。 (2)简介文学作品。

00(3)演唱歌曲歌颂。 (4)小品表演赞颂。

00(5)诗歌朗诵赞颂。 (6)手抄报展示并介绍。

00(7)播放他们的影片片段。 ……

00三、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00是啊, 我们的祖国辉煌灿烂,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一个个优秀儿女的奋斗,离不开他们创造的成绩,让我们再一次展开歌喉高声赞颂他们吧!

00全班唱歌结束。

00第三课时

00活动主题:“民族团结”故事会

00活动准备:收集民族友好往来的故事。

00活动过程:

00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00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始终致力于名族见的相互理解,共同维护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民族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开个故事会,讲一讲民族团结的故事。

00二、四人小组各自讲述自己了解的故事。

00三、各小组代表上台讲故事。

00四、阅读教材资料介绍。

00五、学生谈感受。

00听了这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00六、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00是啊,在我们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儿女是亲密的一家人,大家手拉手、心连心,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创造着、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00齐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00第四课时

00活动主题:尊重•关爱

00活动准备:1、分小组以调查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阅、收看新闻等渠道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2、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准备交流。

00活动过程:

00一、课前谈话。

00为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障少数民族与汉族享有同样的参政议政的权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今天,我们一起了解。

00二、师生观看“了望台”

00三、展示交流自己的调查报告。

001、小组内交流展示。

002、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00四、小论坛:

00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力度?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001、小组讨论。 2、全班汇报。

00五、课外延伸。

001、小组同学之间相互磋商,把自己认为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待改进和发展的问题写出来,整理成切实可行的建议。

002、课后反映给相关部门。

6. 最后一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课堂设计: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①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②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③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发现“——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写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辉煌的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3.教师: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学生发现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②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教后记:结合美国同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导入课文。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来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的。让学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识。

7.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其结果如何,历史和人民最后做出了怎样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而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得了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执政地位,是在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经过反复检验、比较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我们党确立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确立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和毫不动摇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党的根本问题,并由此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为民族独立而战教案扩展阅读:

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在认识和对待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错误时,必须注意:

一、分清主流和支流。

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从总体上讲,错误和挫折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并不是它的本质和主流、主题和主线。即使对历史上某个犯严重错误的时期,也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

二、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看待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和曲折。

应当着重于分析当时的环境,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此类错误重犯的办法;而不应当单纯地着眼于个人的功过。

三、正视错误,是为了汲取教训,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们不仅要总结犯错误的教训,还要切实反映党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现错误、制止错误、纠正错误的历史过程,以期帮助人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不谋任何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是具有很强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

四、唯物主义历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进行党史、国史研究和宣传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

历史学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指导思想不同,历史观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结合起来。

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历史观,科学客观地评价和研究历史,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8.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教案

第 14 课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备课教师:徐长城 章国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正确理解以印度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战后初期获得独立的原因.认识东亚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认识和总结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为此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教学重点应从阐述独立前的解放斗争转到独立后的民族振兴上来.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 难点:印巴分治.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今天,我们来学习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 (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组织学生讨论.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3)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 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重点理清印度历史发展的以下线索: (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2)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战后,二次大战后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 (3)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4)印巴之争的历史根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曾在南亚次大陆共同生活了十几个世纪,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并由此开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 (5)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发展,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 然后教师强调:中国,朝鲜,越南等国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新加坡和韩国的工业化 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你对目前新加坡和韩国的印象怎样 南了解市场上有哪些韩国产品 目前新加坡和韩国以是工业化国家,教材讲了它们哪些方面的成就 新加坡和韩国发展经济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措施有哪些不同之处 对我国有何借鉴作用 (三),西亚经济的发展 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你了解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吗 海湾周边有哪些国家 该地区的石油资源储藏情况怎样 海湾地区国家在独立后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四),中国经济的腾飞 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1,中国内地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在哪个时期,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中国内地经济起飞是在什么时期 起飞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香港地区经济的繁荣 香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 香港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为什么会出现和保持经济的繁荣 3,中国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 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台湾地区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 亚洲"四小龙"是指哪四个国家和地区 六,本课小结: 讨论作结:有人说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地区.你能否结合历史说明这个观点 七,板书设计:按以上逐条板书. 八,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

阅读全文

与为民族独立而战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