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案例分析
【内容概要】
内容说明:本课通过对“目标制订与描述的一般方法”、“教学目标描述的常见问题”、“教学目标的描述方法”、“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学习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老师发现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能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描述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描述
关键词:教学目标
【学习要求】
采用听讲解,看案例,仔细研究三维目标的制定与编写,能分析当前教学目标编写中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撰写出一份准确、适切、具体的教学目标。
【讲义】
目前,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订课堂教学目标。但是相当部分教师对三维目标还缺乏深刻的理解,三个维度不能很好区分开来,也不能较好地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相匹配。下面将介绍三维目标的相关知识,制定的方法,然后结合一些实例一起来探讨如何恰当地描述三维目标。
一、目标制订与描述的一般方法
1、目标制订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最后还是制订教学评价的根据。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没有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会缺少依托而显得不具实效;没有具体明了的教学目标,也会使教学评价缺少章法而不具可评性。
2.目标描述的一般方法
制定三维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只有对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作出客观分析后,才能完成三维目标的综合设计。
第一,吃透教学内容,确定知识技能目标。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所授内容,首先分析其在单元学习甚至整个年段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这些内容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当前内容所需的知识基础或经历,以及具有哪些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等,以确定教学起点与程度。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课内容和学习要求,选择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水平。如“资源管理器”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性操作有:文件与文件夹的新建、复制、移动、重命名等。
第二,组织学习过程,把握过程方法目标。
学生从知识技能目标到能力情感目标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所以在确定过程目标时应注意目标层次的组合。事实上许多能力情感目标都是在“过程”中形成的。比如,思维的发展、情感的体验、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升等等,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合作交流等过程中逐步积淀起来的。再如上述的“资源管理器”的内容,在分析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至于学生采用怎样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来完成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是不强求统一的,但结果应是不变的、唯一的,整个学习过程是灵活、动态的。
第三,挖掘育人功能,设计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终身所需的能力、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因此在提炼了知识与技能后,还要分析这些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能力发展方面的价值,挖掘育人的功能。如上述的“资源管理器”的内容,将能否使用资源管理器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保存与管理等作为能力目标。同时,还应将养成分类、整理、规范存放信息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要的情感目标。
综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在人格的塑造,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而“过程与方法”重在把握上述两个维度目标达成的途径与策略,同时也是提升智能和塑造人格的必由之路。知识技能是基础,过程方法是桥梁,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升华。目标的三个维度各有侧重,又互相贯通,构成一个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二、教学目标描述的常见问题
通过列出三维目标的形式来撰写教学目标,目的是能够清楚地看出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同时提醒教师在设计时需要从这三个维度去考虑,但这并不是指三个维度的目标要一个一个去完成,它应该是整合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一般教师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分析往往是不错的,但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确定往往出现偏差。
【案例一】 课题:快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并熟练掌握快捷访问网站的各种技能。
2、能将快捷访问网站的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中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项目:如何方便快捷的访问网站?让学生围绕这个项目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实践活动。
2、以学生交流自身实践经验和教师启发为教学主线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快捷访问网站的各种方法,并推荐选择一种最合理的方法应用于学生自己今后的网络实践中。
4、利用校园BBS上发表主题帖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汇总,便于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解决如何快捷访问网站方法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操作演示并讲解操作方法时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完成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
❷ 案例研究课堂教学应从哪些方面挖掘其一般规律
一、 什么是“案例”?什么是“教学案例”?什么是“教学案例分析”?
一般认回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答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教学案例是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教学某些内在的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和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困惑的真实记录。
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形成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教学案例分析。
二、 教学案例分析的目的
教学案例分析能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形成工作,
教学与研究一体化,它着眼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份学量的最终目标是调整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的实践智能。
三、 教学案例分析的意义
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时代性等特征。开展教学案例分析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
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
2、 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使教
师的专业成长。
❸ 关于课堂中教师采取不同教学行为策略的案例分析的列子有哪些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内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容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原故.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亏孔子的教育有方啊!
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子路坦率莽撞,可能属于胆汁质;而冉有谦虚谨慎,可能属于粘液、抑郁质混合型.班主任老师要能够同各种气质、不同性格的学生打交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❹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教学设计: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 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复习过渡
引入新知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建立模型
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
得出新知
巩固运用
及其推广
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2 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
3 三个条件: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
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
作,验证。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
较,得出结论: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
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
一定全等。
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
全等的判定。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
为40°、60°、80°,画出这
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
全等。
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
一下。
举例说明:如老师上课用的三
角尺与同学用的三角板三个角
分别对应 相等,但一个大一个
小,很显然不全等;再如同是
等边三角形,边长不等,两个
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
(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
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
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
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
边边”或“SSS”。
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❺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怎么写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案例
精品学习网触屏版 2012年10月08日 14:11:16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一年级语文《画》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
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案例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 一年级语文教案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