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1-01-28 10:57:51

『壹』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什么,具体操作过程是如何

一、要让学生喜欢“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认为阅读是一种乐趣,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一般说来,要让一堂阅读教学课堂成功进行,首先教师在教学导语的设置上是很讲究的,导入的方式很多,但如何在课文教学的开始因地制宜、清楚恰当地导入,同时又能吸引学生步入课文学习是很重要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开篇导入时,一位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大年三十,要过年了,同学们心情怎么样?你们在年三十都做些什么?(当然很高兴了,可以得到父母亲人给的压岁钱,可以吃许多鲜美的食物,可以玩得很开心…….)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做些什么呢?她跟你们一样过得开心幸福吗?(学生产生猜想)就让我们带着疑惑进入课文学习吧!”这两则导入,后面一则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教师的导语不单单只是课文开篇的导语,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的引导都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导语。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通过多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读的方式很多,可以默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学生对文本多读的重要性。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发展,阅读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不可盲目,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作者信息、同类文章等的相关资料书籍,丰富知识面,扩大阅读视野,以便在学习课文时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掌握良好的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不要只偏重知识能力的学习,更要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培养,一篇文章既要让学生从中学到基础的文本知识,又要从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二、要让学生学会“读”,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一些好奇、新颖的问题,有时这些问题老师都无从回答,当问及这些问题的来由时,往往听到的回答是从某某书上看到的,某某杂志上知道的之类。这些都是课外阅读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阅读量的明显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知识面的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在调动学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深入理解分析,交流反馈,汇报总结。我在教学《聪明的使者》一文时,一学生读后质疑到:陆东赞怎么会这么聪明?我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大家纷纷发言,认为陆东赞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知识面广……等等,的确,我们不能只在乎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三、要让学生学会“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阅读本身是对生活的积累,教材只是一种“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初读感知、再读加深理解、多读深化对内容的学习及延伸的方式去学习。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基础上的,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当谈到乌鸦喝到水的好法时,有学生说乌鸦可以推倒瓶子喝到水,有学生说可以用吸管喝到水,还有的说打砸破瓶子上半部分等,虽然有的想法在乌鸦本身无法做到,但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乌鸦想用自己的法去喝到水也未尝不可。曾有一位老师在上《狐狸和乌鸦》时,有学生就反馈到:这乌鸦是怎么变笨了,原来会想到用石子填满瓶子喝到水,现在连嘴里的肉被狐狸骗掉了都不知道,我不喜欢乌鸦了,我倒喜欢聪明的狐狸。面对学生无奇不有的思维,教师不能妄加否决,要站在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去合理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创造性思维。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要大力倡导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知识的融合与提升以及情感的碰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有哪些

有可能你正在为怎样提高小学阅读水平而觉得苦恼,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提高小学阅读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读,注重读书的方法和步骤。下面就带你了解小学阅读辅导提高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从小开始)以上的五次阅读法以及阅读的三个步骤都是非常实用的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够拿去实践,那么学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小学阅读辅导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对方法,学生就会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提高。

『叁』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肆』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有哪些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重视完善、高效的教学实施过程。下面,笔者从教学实施方面谈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2.1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指引着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更是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所体现。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主要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掌握自主思考等语文应用实践能力;在“过程和方法”层面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所体现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比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时,可以这样制定教学目标:
(1)查阅字典,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文章内容,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回报父母的爱。
2.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要求制定。在新课标下,语文的教学要遵循语言的应用规律,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方法要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去过,仅靠讲述与演示并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桂林山水的魅力,而是需要借助视频、图片和音乐等多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产生主观上的情感体验。另外,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课时情绪的新动向、新思路、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此外,阅读课文的内涵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只有让学生走进设定的教学情境,学生才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情境是,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审美发展现状。
2.3注重学生阅读学习体验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小学生往往好动,难以静下心来安静阅读,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心理发展情况,推荐适当的阅读刊物和书籍;
(2)学生阅读后,组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学会表达。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但又缺乏表达技巧,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也能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3)布置教室环境,如墙壁张贴卡通、自然画卷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伍』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1、带着疑问去阅读

在阅读语文课文时要带着疑问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索问题,做到课文基础性的理解为佳。

2、补充阅读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当前学期课文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是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

3、标注重点

在阅读课文时,学生们会遇到生字、生词是再正常不过的。可用标注的方法标记,并针对标记的生字、生词进行注音或注解,已达到提升记忆的作用。标注,不仅是标注生字生词,还可以标记词句重点、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欢的语句。必要时可将这些标记的语句进行记录,作为写作时的素材,还可以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

4、默读的方式更适合

默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优点:阅读速度快,不易疲劳;更便于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课文内容;在默读时做到边看边想,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课文都要看懂。读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么,然后将每段课文大意串连起来,总结全文体现的重要内容。

拓展资料:

如何科学阅读是复习应考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复习时只是抱着课本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到考试时仍然发现有太多的知识自己没有注意到,或是似曾相见却又似是而非。这是典型的复习时没有做到科学阅读的问题,而不像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是考生记忆力不好。

科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

『陆』 如何做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理念已经逐渐为广大教育者所接受并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换为具体的操作,便于教育工作者应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做好朗读,让课堂充满活力
近年来,语文课要上得“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课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读了起来,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烦琐的讲解分析上,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声情并茂的朗读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
二、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我们经常从古装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剧情:私塾先生手捋胡须,另一只手托着翻开的书,学生们和先生一起拉着长音调,摇头晃脑地读。可见,自古以来,读书就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的观点也是这样,想学好语文就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漫游。在阅读课上,应注意以下重点:
(一)与文本对话
例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
(二)与作者对话
例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
(三)与编者对话
例如,为什么将这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准备问题,在自主学习和与老师的合作中形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为了求证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确而主动向教师求教。但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习惯了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眼巴巴地等着老师将准备好的问题带给自己,并且老师在大家迷茫的眼神和状态下为学生呈现出答案,把结果给了学生,这就是仍然走着老套路的课堂,其效率也不会很高。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如下:
(一)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
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但不能死读,要在思考中前行,甚至要求学生做好注解和圈点,自己找出重点、难点。人手一本阅读笔记是必需的,并及时做好记录和总结。
(二)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相互交流,有质疑、有互动,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但不要固化模式,僵化学生的思维,也不要否定学生做出的大胆假设和想象,而是要鼓励这种敢于猜想的精神和放射性的思维方式。
(三)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
每个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创新不是凭空捏造和毫无根据地编造,而是要以原文为基本点,在弄懂原文的基础上合理生发的想象,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应注意的是,在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纵观全局,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纠正。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叶圣陶一贯的语文教育思想。他认为,语言文学的学习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这种习惯,才算是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把握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和外延。语文教师拿到一篇文章,不会第一步探讨其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而一定是想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把握课文整体的气势,深入了解文章。如果肢解了文章的完整性又怎么能真正懂得文章呢?其次,要精读、细读。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整体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然后才是学习基础知识,分析其局部的意义,如此便可以提高语言基础知识能力。细读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
五、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适当给学生发布任务,在一定时间段内,比如每个星期读两篇优秀文章,问题不限,要做到熟读并且有摘录;每个月读一本好书,尽可能做出眉批或者详解,有困难的可以自己通过工具书等查找解决;每学期至少写固定篇数的课堂以外的作文,做到用心写,像完成课堂作文一样认真对待。这些方法完全可以实施。教师也可以每周安排一两节阅读课,专门用来讲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并让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在探讨中共同进步和提高。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应充分利用起图书馆这个广阔的资源,不要让图书成为摆设,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充实自己。
六、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结合
适时、适度、适宜,就像盐融于水——这是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最高境界。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和热点、疑点的探究之中。应该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应该用录像的,应该用录音的,哪种手段最佳就用哪种。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柒』 浅谈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及方法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当今人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准确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经过辨析、判断,并及时作出反馈,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时也是对我们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给予更严峻的考验。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阅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达到教师想要的预期效果。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性

阅读者在每次阅读时都应带着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对于一般作品而言,重点就在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就内容上,我们可以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来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文学样式,结构形式安排,语言特色等来理解作品。《陋室铭》是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古文的名篇,阅读此文我们可以从铭文的特点读出它的音乐美,也可以从它写作方面体会托物言志的技巧美,还可以从内容上领悟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思想美。总之,目的性一明确,就能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使同一学生在每次阅读时都有新的不同感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

二、应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

应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即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大体的思路与布局,获得总的初步印象;例如: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文章时,较快的通读全文,只求大体了解而不做细致推敲,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而不作精确的归纳,然后以这个总的印象为出发点和依据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个局部、片断,直至词句关系、意义,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把各个局部、片断联接起来。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高屋建瓴的分析阅读材料,思维上由粗到细,视野上由大到小,从而快速而准确的把握住要点。先从整体去感知文章是为精读详析做准备,对进一步深入阅读,透彻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了确定方向的作用,从而使对文章的理解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掌握各种文体不同阅读要素

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除了了解共同的阅读规律外,还要懂得各种体裁作品各自的阅读规律,在阅读时能恰当的应用一定的阅读方法,比如: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体,阅读时应抓住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辩明记叙的顺序、寻找文章的线索。然后明确材料是通过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而抓住的文章的主旨。与记叙文相类似的散文应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来阅读,还有小说应从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这三要素来阅读。应用各种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不可忽视的两个重点。 而说明文在于说明事物的特点和阐明事理的文体,阅读时应先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而后理清说明的顺序,重点在于分析说明的方法,最后品味说明的语言这一方法来阅读。对于议论文,它主要是论述作者的见解或主张的,因此阅读时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张(论点),明白作者采用什么材料——事实或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还要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论点的(论证)……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好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充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以说带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阅读时,恰当的、充分的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即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录音磁带,范读,齐读等形式,特别是借助一些经典古诗词或美文(如朱自清的《春》,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来带动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的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4、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

『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阅读全文

与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