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什么是暗示教学法

什么是暗示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1-01-28 00:58:54

⑴ 暗示教学的暗示教学法的原理与方法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出发点有三个:1、愉快:在心理上的放松和没有紧张的状态下(如害怕、紧张、疲劳、厌烦或激动)学习;2、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以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浅皮层和深皮层活动、生理和心理作用、理性与情感等结合的方式;3、暗示作用:通过消除学习障碍的暗示和激发学习潜能的暗示达到师生之间相互影响。
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暗示源,通过消除和避免所有可能抑制学习(即去暗示)的因素(即抗暗示的因素),在有意识,但大多数是在无意识交流的情况下(即暗示),综合各种促进学习的因素(即暗示的因素),使学生能够获得高水平学习的一种方法。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在一种无意识的水平上强化对学生的相互影响,例如,利用古典和巴罗克音乐刺激学生从主动的状态变为放松警觉的状态。
在暗示教学中,教师中心的角色是很明显的。正是教师能够通过营造友好的学习气氛,通过运用所设计的消除学习障碍和激活新的学习潜能和储备的技术来从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上影响学生,才能实现洛扎诺夫的教学原理。洛扎诺夫常常把这种影响学生无意识的手段称为“安慰剂”,它对于扩大学生的认知潜能和学习效率意义重大。 1、期望效应
在洛扎诺夫的暗示理论中,非常重视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暗示、无意识影响,从而间接地使学生相信他们在这种方法下学习能够收获比以往都多,其理论基础来源就是1968年罗森塔尔和杰克逊的“教师期望效应”实验,或者这种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与自我实现预言”的成果支持了洛扎诺夫的假设,这就是为什么暗示教学时要树立教师权威的原因。
2、音乐背景
洛扎诺夫根据一些对大脑的研究成果,认为音乐对右脑的开发和调动人无意识的潜能非常有帮助,它能帮助人们把接受的信息在无意之中送进学习者大脑的长时记忆系统,又能使大脑开启长时记忆的大门,从而形成新旧知识的沟通、联系。但是,洛扎诺夫认为,并非所有的音乐都能做到这一点。只有那种抒情、缓慢的古典音乐或巴罗克音乐(一般是50 — 75拍/分,最好是60拍/分)才能激发左右大脑两半球最大的功能,增加和延长大脑的活性,尤其是右脑的兴奋对学习外语非常有利。因为在外语教学时,如果只有无音乐背景激活的左脑工作,它负责说话、使用语言的效率是不高的。据美国学者舒斯特(SCHUSTER, 1985年)调查,当信息进入左脑或右脑时,左脑优势的人和右脑优势的人对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是不同的。而如果通过音乐发挥右脑的功能,外语学习的过程会因为音乐的参与,再加上姿势、“心象”(心理表像)对大脑的积极影响,使教学的效果大大增强。帕维奥(PAIVIO, 1979年)也证明,左脑优势的人学习时,容易被记住的语言和词语所激活;而右脑优势者则同时需要语言内容的视觉形象。因为左脑半球更多地负责精确、形式性的语言学习和逻辑、分析性思维;而右脑半球则加工更加形象、联想性的直觉和韵律性语言学习以及具体的、整体的、综合的思维。还有一些研究(STUDDERT & KENNEDY, 1970年)认为,在语言学习上,辅音是由左脑加工的,而元音是由左右脑两半球共同处理的。因此,洛扎诺夫在此基础上提出全大脑学习的思想。
当然,对新内容和旧内容,对不同的课型,洛扎诺夫选择的音乐是不同的,他把音乐分为两类,一类用的是主动性音乐背景,一种用的是被动性音乐背景。前者一般用于教师主导的新课时,节奏比较轻快、活泼些,如贝多芬的“钢琴和管弦乐队降B大调第5号协奏曲”、海顿的“G大调小提琴和管弦乐队协奏曲”等;后者一般用于练习和复习的阶段,音乐比较缓慢、悠扬些,如莫扎特的“G小调交响曲第40号”、巴赫的“C小调幻想曲”等。洛扎诺夫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利用音乐不仅使学生的大脑放松并处于准备接受信息的状态,而且使新学到的知识进入他们巨大的记忆系统中。
3、非语言暗示研究
洛扎诺夫认为,教师上课时的面部表情、姿势、态度、讲话方式以及环境变化,都会在潜意识的层面上影响学生,向他们传递某种课堂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其理论依据就是1972年心理学家克纳普研究成果,即学生上课时注意教师姿态的情形是:7%是言词,38%是语调,55%是面部表情。
4、信息板块理论
在洛扎诺夫暗示教学中,听力教材在编排上有些特殊,就是外语与母语对照写在一页上,而外语每一行根据难度的大小安排不同的字数,但一般不超过7个词。这是根据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的“板块学说”原理。米勒从他瞬时记忆的实验结果证明,人在5 —10秒之间注意的广度只有7+2或7-2个信息板块,超过这个范围,人就无法在瞬间记忆下来。
除此之外,洛扎诺夫的理论依据还有记忆术、呼吸技术、身体语言研究等等。 暗示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在介绍新材料之前,教师先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气氛,如老师要以沉着、期待的姿态、满怀热情的讲话,目的是通过教师权威、有感染力、诚实坦率的形象进行积极的暗示,克服去暗示性的障碍,唤醒学生的潜意识。这种去暗示性的障碍主要包括三方面:①批评的逻辑的障碍,如认为学习是不简单的,不可能会有轻松而有趣地学习学习;②情绪的障碍,如认为自己很笨,所以无法完成任务;③批评的伦理(道德)的障碍,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自己最好埋头苦学。
而学生则做几种练习:①身体放松练习,如做体操、用手轻轻地按摩自己的脸、胸、手、膝盖、肌肉等;②大脑镇静练习,如闭目想象阳光灿烂的风景、沙滩、草坪……,将自己融入其间,伴随着适当的背景音乐,进行“梦游”,回顾以往学习的乐趣;③自生训练,类似于“过电影”,如学习之前,先自己设想双脚踩着地板,紧靠椅背,手眉轻垂,手放在自己大腿上,闭上眼睛,有“坐在驾驶室”的感觉。
上课开始可以先唱艺术性的教学歌曲,每首歌与一个语法点联系起来,起联结的作用。有时还可以用画有花、风景等背景的图画来展现其他语法点。
2、讲授阶段(即实质性暗示阶段)
这阶段包括主动性暗示(或称主动音乐课)和被动性暗示(虚拟音乐课或被动音乐课)。
(1)主动性暗示:在外语课里,教师把新单词设计成象一台戏,并附有图片,或者将语言教学的课文以“幕”的形式写成,外语与母语并排写着,行行对应,学生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听着伴随的音乐,在内心把这些单词的内容串起来,或读外语部分的内容,心里想着翻译;然后学生看着课文,教师打开选择好的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用清晰、饱满的声音朗读课文,使学生感觉其中夸张、戏剧的成份,音乐起到了把信息带进大脑深处的载体作用。课文每行的句子都不超过7个单词,这样的“节拍”原则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内容。
为了控制节奏,教师先柔和地朗读句子某部分或整句,然后再大声读,然后再强调语法或词汇的特点。教师把课文呈现完毕,音乐也跟着消失,整个主动性音乐课的时间不超过45或50分钟。
(2)被动性暗示:用巴赫、亨得尔等人节奏较慢的巴罗克音乐(每分钟约60拍)作背景。教师安静地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尽可能放松,直到所有的学生坐好为止。然后播放音乐直到教师认为学生已经进入上课心理状态并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呈放松的状态。接着,教师开始以平和、自然的声调朗读新的或复习学过的课文,只有在音乐变化的地方才提高声音。中间没有长时间的暂停,完全由学生决定注意老师朗读的课文还是音乐。在这段时间,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把课本放在一边,然后想象在他们学习的内容及其背景,如一个乡村、自己身处的剧院、有人在舞台上表演某个剧目,等等。学生在睡觉之前,脑中会有可能掠过白天学过的内容情景,教师也要求他们对白天学习的东西“过电影”。
洛扎诺夫并不要求每节课都要用到这两种“音乐课”,开始要求外语教学一周只能进行三节“音乐课”,占总课程的1/3,后来减少到1/5。所有其他有关教学的重要原理则可以在其余时间使用。
3、练习阶段
教师复述课文之后,进行一些问答、讨论活动或游戏活动。因此,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富有交际性的语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有些语法现象教师可以用母语来解释,促进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迁移(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闻一知十等)、对话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自愿上台表演,夸张地表达课文的内容。课后学生没有作业,老师只要求他们在睡觉前和睡醒后各复读一次课文,而且每次不超过15 — 20 分钟。 按照洛扎诺夫本人的说法,作为运用暗示教学的教师,他们必须参加至少240学时的训练课程方可真正掌握暗示教学技术。但其中有些非传统的法则,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借鉴,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包括:
1、教师权威:老师在教学时对所教的专题要象专家一样精通,并且熟练地使用教学方法,课堂上表现出有威望、自信心,但不是冷嘲热讽、盛气凌人或消极地批评学生。
2、学生幼稚化:让学生以孩子般天真烂漫的、无拘无束的态度进行学习,采用轻松、充满乐趣、自然新奇的方式而非稚气十足的方式活动,如比赛、游戏、身体运动、有节奏的练习等,目的让学生有发挥表演的机会。具体的活动方式有教学歌曲、猜谜、读课文画主题、小组速读竞赛、抽签组词游戏、课文重组游戏等等。
3、双层面:即教师同时在有(自觉)意识和无(潜)意识两个层面上传递信息,如利用面部表情、姿势、态度、活动方式、环境等变化去达到这个目的。因此,教师应该表现出愉快、自豪、热情、精神饱满的神色,不要愁云满面、怒形于色。
4、教师说话语调:教师应该生气勃勃、精神焕发、有声有色地讲授课程,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保持他们的兴趣。如利用喜剧的手法表演历史的片段,象艺术家那样夸张地扮演角色,用抑扬顿挫的声音使自己兴奋,使讲授的内容趣味横生,改良学生的精神状态。
5、节奏:教师以巴罗克等古典音乐为背景,轻柔、平静而有节奏地复述课文,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所选择的背景音乐比较缓慢、一般是4/4拍,50 – 75拍/分,教师伴随着这种音乐讲课,做热情奔放、毫无拘束的游戏,将使学生毫不困难地记牢所学的内容。因为这种音乐作用于正在理解问题的大脑部分,不仅对理解无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放松感官,驱使大脑能够考虑那些可能枯燥、单调、难懂的学习内容,减轻思考的烦恼。

⑵ 暗示教学是什么

暗示教学是在批复判传统教学缺陷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不断促进学生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⑶ 暗示教学法是什么

教学中运用人的无意识记忆,把人的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轻回松、愉快的环境答中不知不觉得到学生到知识的一种方法。暗示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组织和创造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彩用一系列的暗示手段,如,优美的学习环境,轻松舒缓的音乐、节拍、抑扬顿挫的配乐朗读、逼真的情景的创设,演生动有趣的短剧,让学生参与到活泼的游戏中,这样,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适于引发学生无意识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全部的身心活动,把把有注意力诱导和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造成一个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超强记忆能力,最有效地掌握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如教学《孔明灯》一课,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欣赏图画,学生都是故事谜,特别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仿佛看到了1000多年前诸葛亮发明孔明灯,利用孔明灯的情景,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有关孔明灯的一些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研究孔明灯的兴趣。

⑷ 暗示教学法的核心是什么

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或启示法。是保加利亚教育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可以比传统方法进度快5—50倍。

⑸ 暗示教学法的系统论述

暗示教学法
出自MBA智库网络(http://wiki.mbalib.com/)
暗示教学法(Suggestivo Teaching)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暗示教学法
2 暗示教学法的发明
3 暗示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
4 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编辑]什么是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它是保加利亚暗示学专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在60年代中期创造的,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

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它认为,参与学习过程的不仅有大脑,还有身体;不仅有大脑左半球,还有大脑右半球;不仅有有意识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不仅有理智活动,还有情感活动。而人们在通常情况下的学习,总是把自己分成几部分:身体、大脑两半球、有意识和无意识、情感和理智等,它们总是不能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大大削弱了人的学习能力。暗示教学法就是把这几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发挥整体的功能,而整体的功能大干部分的组合。

[编辑]暗示教学法的发明
在医学上,暗示是指一个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作用。暗示疗法是指通过医生向患者暗示某种观念,使患者在接受这些观念的过程中解除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从而使疾病症状得以减轻和逐渐根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20世纪50年代中期,洛扎诺夫正是受到一起心理暗示疗法成功案例的启发,开始把全部精力转向暗示教学的研究。9年后,他以充足的实验根据证实了“暗示超常记忆力” 的存在。

同时,洛扎诺夫还有感于传统教学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现实,看到了改革的必要。他认为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在于:

①低估了人类学习的潜力;

②只强调刻苦,不讲究方法,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

③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

1965年,他领导成立了暗示法教学小组,第二年扩展为暗示法研究所,开始在16所实验学校对五千多名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良好的学习气氖能使外语学习效果成倍提高。l971年,在保加利亚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暗示法讨论会,从此,暗示教学法迅速在许多国家被尝试运用,并成为教育界纷纷探讨研究的课题。

[编辑]暗示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
暗示教学法有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神经生理学理论、精神治疗学理论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心理学理论。洛扎诺夫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应成为一种趣事,应当在无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作为人,其思维是在自觉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意识层面上进行的;暗示是利用通常不用的大脑储备的手段,目的在于加快学习。后来人们把它归纳为四条心理学上的依据:

1.人的可暗示性

即人的可意会性、可启示性、可影响性,“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人虽都具有可暗示性,但接受暗示的能力各不相同。它受制于发出暗示和接受暗示双方各自的体力、智力、职业能力、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如果前者在这些方面都优于后者,那么就可产生较强的暗示能力,反之则可能使暗示受到抵制以至失去作用。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但同时也具有反暗示的能力,这种反暗示的防线通常有三道:①逻辑防线,“对于它印象上认为不合逻辑动因的,一概挡驾”;②感情防线,“对于不能达到创造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一律挡驾”;③伦理防线,“凡与个人的道德原则相矛盾的暗示,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这三道防线为人所共有。在使用暗示教学法时,决不是要去强行突破这三道防线,而是相反,要取得与这三道防线的协调,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克服它。

2.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

无意识活动又称非理性活动,是与有意识和理性活动相对的概念。人在进行理性活动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伴有非理性活动的存在。暗示学的研究认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相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相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相结合,并且和他的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记忆要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能产生暗示效果的。”

3.人的非注意心理反应(又称为非特定心理反应)

这是一种人未注意到的心理反应,如一个人听另一个人说话,听者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说者所说的内容上,这是一种注意的心理反应,也称为特定的心理反应。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表情以及伴随而来的动作、手势、姿态等,也时不时地引起听者的部分注意,这是听者没有意识到的注意,即模糊的注意。这种听者没有意识到的注意,就是非注意心理反应。

4.人的潜力

是指潜藏在人的大脑里和身体里的还未发挥出来的能力,也就是人深藏着还未动用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古往今来,世界上一切成功的科学发明、文学创作,无不是作家、科学家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发挥了自己的潜力而做出来的。人的潜力的挖掘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它都潜藏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深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即特定的环境压迫下,在某种强烈的动机、愿望、目的及需要的促使下,才会显露出来。人的潜力一旦挖掘出来,就可以使人产生超常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暗示教学法正是用各种方式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情境,迫使人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各种能力。

暗示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根据都来自科学实践,符合人的客观实际。它所依据的人的可暗示性、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人的非注意心理反应、人的潜力,总括起来,都是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的感情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这些也可理解为包含着人的情感和认知、人的直觉和创造性、人的个性与发展、人的潜能等因素。

[编辑]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愉快而不紧张原则

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因此,暗示教学法要求教学不应带有任何紧张气氛,要使学生在愉快、自然、轻松的情境中学习。在暗示教学中,愉快情绪不是来自要求学生掌握繁多的知识,而是来自学生主动索取知识的愿望。因此要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紧张、恐惧等感觉和情绪。

2.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

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人们能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之上。“个人的见解、动机和记忆都受感情、想象以及其它无意识活动的影响”。只有当有意识与无意识和谐统一时,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洛扎诺夫认为,如果教学过分相信理性的力量,不顾及感情调节理智,无意识节有意识,最终只能造成理智和情感、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矛盾,加剧彼此间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3.师生互相暗示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

上述三条原则之间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条,都不能称其为暗示教学法。

⑹ 暗示教学法到底是怎样的呢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专等各种综合属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其理论依据的要点有:

(1)环境是暗示住处的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

(2)人的可暗示性;

(3)人脑活动的整体观;

(4)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最易增强记忆,扩大知识,发展智力;

(5)充分的自我发展,是人最根本的固有需要之一;

(6)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

(6)什么是暗示教学法扩展阅读:

基本原则

(1)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

(2)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

(3)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教材;

(4)借助母语翻译对比外语;

(5)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基本步骤

首先是呈现新的教学材料,教师借助手势、表情介绍要教的内容,然后,在优美的音乐中,和着音乐的节奏,带着生动的表情和情感朗读课文,学生看着课文,可以模仿;然后是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听教师的配乐朗诵,这样可以产生有意和无意的认识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不知不觉地记忆所学的材料了。

⑺ 暗示教学法基本特点

暗示教学法抄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此方法从1966年开始为人们采用,已经推广到十多个国家,而且在非语言学科的效果也很好。
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原理。他认为,参与学习过程的不仅有大脑,还有身体;不仅有大脑左半球,还有大脑右半球;不仅有有意识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不仅有理智活动,还有情感活动。而人们在通常情况下的学习,总是把自己分成几部分:身体、大脑两半球、有意识和无意识、情感和理智等,它们总是不能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大大削弱了人的学习能力。暗示教学法就是把这几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发挥整体的功能,而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组合。

⑻ 暗示教学法有什么意义

这样运用暗示教学法,把知识教学融入故事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儿童的好奇、好动、好玩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引导到对科学知识的热爱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⑼ 情境教学法和暗示教学法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作用和意义不同、方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二、作用和意义不同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三、方法不同

1、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的途径一般为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六种。

2、情景教学法

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⑽ 暗示教学法的创建及原理

暗示教学法有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神经生理学理论、精神治疗学理论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心理学理论。洛扎诺夫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应成为一种趣事,应当在无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作为人,其思维是在自觉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意识层面上进行的;暗示是利用通常不用的大脑储备的手段,目的在于加快学习。后来人们把它归纳为四条心理学上的依据:
1.人的可暗示性 。即人的可意会性、可启示性、可影响性,“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人虽都具有可暗示性,但接受暗示的能力各不相同。它受制于发出暗示和接受暗示双方各自的体力、智力、职业能力、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如果前者在这些方面都优于后者,那么就可产生较强的暗示能力,反之则可能使暗示受到抵制以至失去作用。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但同时也具有反暗示的能力,这种反暗示的防线通常有三道:①逻辑防线,“对于它印象上认为不合逻辑动因的,一概挡驾”;②感情防线,“对于不能达到创造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一律挡驾”;③伦理防线,“凡与个人的道德原则相矛盾的暗示,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这三道防线为人所共有。在使用暗示教学法时,决不是要去强行突破这三道防线,而是相反,要取得与这三道防线的协调,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克服它。
2.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 。无意识活动又称非理性活动,是与有意识和理性活动相对的概念。人在进行理性活动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伴有非理性活动的存在。暗示学的研究认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相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相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相结合,并且和他的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记忆要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能产生暗示效果的。”
3.人的非注意心理反应(又称为非特定心理反应) 。这是一种人未注意到的心理反应,如一个人听另一个人说话,听者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说者所说的内容上,这是一种注意的心理反应,也称为特定的心理反应。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表情以及伴随而来的动作、手势、姿态等,也时不时地引起听者的部分注意,这是听者没有意识到的注意,即模糊的注意。这种听者没有意识到的注意,就是非注意心理反应。
4.人的潜力 。是指潜藏在人的大脑里和身体里的还未发挥出来的能力,也就是人深藏着还未动用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古往今来,世界上一切成功的科学发明、文学创作,无不是作家、科学家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发挥了自己的潜力而做出来的。人的潜力的挖掘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它都潜藏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深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即特定的环境压迫下,在某种强烈的动机、愿望、目的及需要的促使下,才会显露出来。人的潜力一旦挖掘出来,就可以使人产生超常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暗示教学法正是用各种方式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情境,迫使人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各种能力。
暗示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根据都来自科学实践,符合人的客观实际。它所依据的人的可暗示性、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人的非注意心理反应、人的潜力,总括起来,都是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的感情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这些也可理解为包含着人的情感和认知、人的直觉和创造性、人的个性与发展、人的潜能等因素。 (1)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
(2)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
(3)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教材;
(4)借助母语翻译对比外语;
(5)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1)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化 。这里讲的权威(authority)是指某些人物、观念或教材,经过时间考验后取得人们尊重、崇敬的信任感。运用这种权威的影响力,使人能乐于受教,易于接受暗示,增强学习能力。教师的权威无疑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还要关心爱护,平等相待;不仅专业知识精深,且知识结构广博;不仅要动作技术优美娴熟,还要具有健美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特征。在使用权威这一技术时还应注意,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权威的作用不能太明显,因为当学生不知道教师使用的技术时,反暗示防线更容易被突破。
(2)稚化 。稚化(infantilization)这一技术针对成人教学而言。稚化并非消除或弱化成人的生活体验和智力,而是使成人在学习中利用儿童的某些特点,如自发性、自信、好奇心、记忆能力。稚化技术能够帮助(高年级)学生消除暗示,即将他们从过去受到限制的、不利的暗示中解脱出来。比如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可能因某种来自成年人的观念而束缚了自我表现的欲望,对于在众人面前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术表现出明显的畏怯、退缩或矜持,这一点在女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而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则没有这样的压力或有意识的努力,意识的被动和身体的放松状态使得体育教学更容易进行。因此,通过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来达到稚化,对于引发轻松的学习气氛,消除压力和恐惧具有重要的意义。
(3)双重交流 。双重交流(double-planeness)指来自环境的无意识刺激(如教室的装饰)和教师的教学特色(表情、手势等)对学生无意识心理的刺激。这些边缘刺激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暗示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布置,同时教师应保持愉快、热情、自豪、饱满的精神状态。此外,在运用双重交流技术时,教师还应经常性地向学生渗透高期望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的期望效应,激发学习的自信。
(4)高超的教育艺术 。运用暗示教学,并非简单地做几个手势,放几段音乐,说几句鼓励的话那么简单。真正的暗示,是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暗示技巧的,比如如何把握有效的暗示时机,如何有效突破学生的反暗示防线,如何不留痕迹地达到暗示的效果等等,都是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因此,运用暗示教学法之前,教师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培训。 事实上,暗示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局限性,如在大规模的群体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施加的暗示,常常难以保证预期的效果。洛扎诺夫最初进行的实验主要是针对语言教学中记忆力的提高,因此暗示教学在其它能力的协同培养和发展方面的效果是否显著还有待科学验证,加之人们对其实验本身的科学价值尚存质疑,因此我们在移植和借鉴暗示教学法时,也应持慎重态度,既不能过分夸大暗示教学的效果,也不必一概否定。但是,从心理学依据的角度而言,暗示教学所倡导的关注学生无意识心理倾向,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动机,关注学生非理性因素在教学中的意义等,对于克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恐惧心理,提升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期望,发掘身体运动潜力等方面,还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可以说,心理暗示是体育教学中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性教学策略,如果可以和其它教学策略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动机,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暗示教学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