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走班教学方案

走班教学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26 20:04:41

Ⅰ 选课走班教学,家长该做什么

选课走班教室,作为家长来讲应该配合学生,或者是根据老师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做。

因此不懂的,应该问问老师就会找到答案。

Ⅱ 实行走班教学的地区有哪些

目前,已有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实行走班教学模专式,除2014已经开属始执行新高考“3+3”政策的上海和浙江外,只有新疆与港、澳、台未公布具体改革时间,实行“3+3”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走班教学成趋势。具体实行时间及相应的地区如下:
2014年:上海、浙江
2017年:山东、北京、天津、海南
2018年:贵州、河北、安徽、内蒙、四川、广东、江苏、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福建、吉林、青海、西藏、黑龙江、辽宁
2019年:甘肃、广西、宁夏、陕西、云南
原定于2018年实行走班的部分地区未进行改革,估计会在2019年或循序渐进的实施改革,逐步过渡到走班教学模式。

Ⅲ 如何有效开展走班制教学模式

“走班制”典型案例赏析
1、分层,分出技术,留住情感
案例一:浙江省温岭中学
分层标准不以成绩而是按照学习特点将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依赖老师型和自主学习型
浙江省温岭中学现在是分科和分类走班,分层走班还未开始,为什么不急于分层走班?陈才锜告诉记者:“通过民意调查,学生500人希望分层,400人不愿意分层。我们想不要一次给学生和老师的变量太多,七选三先理清,如排课、教学、管理等,所以我们希望学生先确定科目,再认可这样的走班,待习惯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后,再开始分层。”
虽未分层走班,但陈才锜却有着清晰的思路:先分类走班后分层走班,根据每一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语数外三门课在未来将分成AB两个层次。不以成绩作为分层标准,而是按照学习特点创新地将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赖老师型,第二种是自主学习型,这样分层避免了给学生贴标签的嫌疑。
“大部分学校在做分层走班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学生都愿意到成绩好的班级去,成绩差的班级的学生心里就会有一种压抑感。家长也会有意见,凭什么我的小孩是B班,老师同样会有意见,我如何把握两层次的难度和课时?
根据陈才锜设想的以学生学习特点来分层的话,每门学科开课的课时也不一样了,比如依赖于老师型的班级,语文开四节课,依赖于自学型的班级,开三节课,给这类型的学生少掉一节,同理,数学、英语学科也一样。但学校会给出一个限制,学生三门课不能超出总课时。比如学生王静,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周总节数为11节,她只能选择两门每周4节一门每周3节的课。
要点总结:这种分层办法避开了按成绩分班的问题,避免了教师难以掌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我看了好几个分层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学校,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老师既上快班又上慢班,不知道怎么把握教学的难易度?有的学校怎么做呢?慢班少两个例题,到快班就加两个例题,实际上也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的,而是根据学生现有学习程度来分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来进行分层,从单一的分类走班再到混合的分层和分类走班,这样教学秩序会很正常。”
2、打破以成绩分层的“魔咒”,允许学生自由选层、分类
案例二:上海市大同中学
上海市大同中学将必修课分层分类、打破以成绩分层的“魔咒”,允许学生自由选层、选类。
大同中学在语文和英语等主学科上也设置了选修模块。以语文为例,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习,但不必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一样的语文。在大同中学,高一下学期至高二下学期里,除了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语文基础型课程需要按班级授课之外,实现“走班”的语文拓展型课程被分为8大选修模块:基础阅读、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现代诗歌阅读、时文阅读、写作指导、名著导读等。
要点总结: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学段中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每个学生限定选修4个模块、自主选修2个模块,其中“基础阅读”建议为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选择学习,不参加的同学可不选修。
对于“走班制”来说,学生可以在多层次的,并且适合自己发展需要、兴趣爱好、接受水平、步调节奏的课程中进行选择,走班才算是真正地“走起来”。
3、流动管理打消家长顾虑
案例三: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上海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如今有高二学生75名,高一学生120名。这些学生正常分班是5个班,但实施走班后,出现了38个不同的常规学科教学班。
为何班级数会多了6倍?原因在于学校不仅全员走班,而且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学科实施了分层教学,每门学科分为A、B、C三层。
A班一般为年级前50%左右的学生,每班人数一般不超过36人;C班为年级后25%以内的学生,通常人数在20人左右甚至更少;其余学生为B班。其他学科依据分层学科的班级结构配合实施,比如地理、历史的分班跟着物理走等。
确定学科后,如何给学生分层呢?学校的做法是:新生入学后先采用行政班级教学,半学期后再依据学生期中考成绩、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由实施分层教学的四门学科教师给出分层建议。
学校相关负责人解释,入学即分层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新生入学就分层走班,降低了学生之间的熟悉度;二是学校中考录取分数普遍较高,区分度小,很难作为学生分层的依据。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分层,高一新生和家长难免会产生“快班”“慢班”的想法,而且习惯只以中考成绩衡量学习水平,如果中考分数较高的学生未进入自己认定的高水平班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分层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情感问题。
要点总结:为了消除家长的顾虑,除了多次与家长沟通“尊重差异和运用差异”的观念之外,学校的四个分层科目采用流动管理,要求授课教师尽量采用同样的教学进度和考核难度,但教学难度和作业布置可以有所区别,而且每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一次班级变动申请。
4、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不那么容易,但也是可以做到的。
案例四:浙江省温岭中学
走班前预留试错、反悔、重新填志愿三次选科调整机会
在新高考改革政策出台几年前,温岭中学就开始尝试必修课选修化走班、大班小班化全员导师制、一年五学程制,以及建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的特色校本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校长陈才锜和温岭中学,无疑是新高考改革的探路者和风向标。
为充分满足理性选择的需求,温岭中学在学生真正走班之前,预留了试错、反悔、重新填志愿三次选科调整机会。
要点总结:第一次选科在第二学程之后,让学生填写意向表,目的是大致了解学生的选择意向;第二次在第三学程开始暑期结束后的第一周;第三次在第三学程结束确定选考科目,通过学程考试,学生会选择自己最好的三门课作为高考科目。第四次进行微调和正式确定,一小部分学生对一些学科了解不深的可以有一次再调换的机会。这次选科要求学生和家长签字,最终将科目定下来。“为既尊重学生选择,又兼顾学校师资和时空的限制,我们让学生给学校提供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两种选择,若只有一个选择则不要递交第二志愿,这也是一种尊重,由小班导师来指导和协调。”
5、管理:资源利用与方式创新
案例六:浙江省温岭中学
建立数学模型来设计排课程序
新高考方案实行以来,温岭中学的教师和管理层的工作十分紧张,有的老师已经开始跨年级上课了。走班制给学校的教学秩序、班级管理也带来新的挑战:单单排课就是一道技术难题。排课需要考虑很多复杂的因素,按照老办法用电脑排课基本瘫痪,找不到一款将选科、编班、排课三项功能合为一体的软件,只能人工编排,甚至要请大学教授来帮助建立数学模型来设计程序。
陈才锜亲自参与了整个排课过程。“我们首先使用计算机进行排课,把数学模型建立起来后,再根据选科组合一步一步往下推,提出语、数、外先排,把选课人数作为班级进行统一编号,编号竖直(一天的8节课排成一纵行)尽量数字一样(即尽量在同一个班级上课),横向(5天的某同一节课排成一横行)不能重复(即同一节课学生只能在一个班级上课),这些都要在手动编班排课时不停地调整。
比如理化技、政地技、史地技这三种组合有15个人是选通用技术的,我们马上就把这15人组成一教学班调到晚上上课。那剩下只有两门学科就好排了,再比如政史技组合的,我们只需考虑政史这两门课进行排课,这样就能很顺利地排下去了。我参与排课是想看看7选3的35种组合的课表能否排得出来,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发现一些问题便于决策。”
目前,温岭中学在每个教学班门口还放置了一个4层的书架,每层相应的位置贴上学科标签,学生将相应的作业放置在书架上。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书包,像大学上课一样,把书随身携带。后续学校将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书柜,用于放置教科书和学习用具。
对于考勤,基于温岭中学人数多,学生自律性相对比较高的现实情况,陈才锜决定换一种思维管理考勤,从反面去做,将考勤制度建立在所有人都遵守纪律的前提下推行,这样学校统计起来就更简单:把学生的座位定下来,比如A同学有行政班的座位,还有教学班的座位,哪一个位置缺了,老师就知道哪一个同学没到,通过短信平台通知班主任。
6、“导师制”学业辅导,“信箱式”收发作业
案例七:浙江省台州一中
针对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问题,浙江省台州一中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辅导管理,充分利用夜自修走班和作业辅导课,加大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夜自修时,要求学科老师要有大学科意识,只要是该学科的老师,学生都可以提问。再者,每天的第九节课是作业整理课,学校也要求老师进行下班辅导。”胡君磊说。
同时,台州一中对于作业的管理,实行信箱式收发作业。在行政班和教学班各设一个课代表,由行政班课代表收齐作业,按不同老师分发到各老师的信箱中,上该节课时,由教学班课代表发到学生手中。
7、班主任和导师双轨制管理
案例八: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走班后,教师授课的学生群体多变,班级结构趋向松散,这给学生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教师“找不到学生”“抓不住学生”。为此,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实施了班主任和导师的双轨制管理。
为便于日常管理,学校在行政体制上编制了7个班级,设置班主任,职责是组织相关主题教育和集体活动;而导师一人负责8~12名学生,按照学生寝室划分管理区间,主要职责是与学生“点对点”地进行学业指导、升学指导、生活辅导、家校联系。
学校目前有18位导师,他们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导师课,以及每两周一次在学生宿舍值晚班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罗芸芸谈到,她的导师课主要采用研究项目的形式,每次提出一个有社会性的讨论话题,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性思考力很有好处”。
理想状态下,导师和班主任应该由完全不同的教师担任,但目前学校部分教师同时担任了两个角色,原因是师资的不足——全职教师只有25人,而且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走班制对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副校长虞晓贞认为,目前大多数学校依据现有的资源状况,只能局部走班,如果要全员走班,则在空间资源和教师资源两者中至少有一种资源是非常充沛的。
浦东复旦附中分校能做到全员走班,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室资源的充足,其实学校的师资是不足的,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目前用外聘教师来解决问题,所以学校现有兼职教师15人,占了全体教师的近1/3。

结语与建议
“走班制”教学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空间,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设计应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应进一步尊重学生,因材施教,管理机制上应真正确保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加强对学生选课和生活的指导。
“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更有效的学习组织方式倍受人们推崇,成为高考改革下的一种大势所趋。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相互交流,更需要我们能够冷静、理智地认识“走班”,理解“走班”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变化,既需要创新思维,同时也需要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稳健推行,让“走班”成为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抓手,让师生真正享受到“走班”带来的实惠,让“走班”成为大教育实践的新常态。

Ⅳ 走班排课到底该如何进行

1、走班排课的实施,学生该如何选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互联网已经可以帮我们做许多的事情,在教学领域也是被广泛使用,如成绩的查询,中高考的志愿填写,大学选修课的抢课。因此当学校开展走班教学后,同样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可以像大学抢课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一个时间内进行课程的选择(当然这里就不是抢课了)。这样将大大增加操作的速度,提高选课效率,一个通知,一次选课,智能统计,精准分析,这将大大帮助学校教务人员的分类,同时也方便在指定的时间内方便学生进行选课的修改。

排课软件

3、排课前后关联

如果当排课教师在前期没有将班级分配好,那么还是不要进行排课的好,因为排课的前提已经不具备了,如果前面一切准备就绪,那么可以开始了,准备好几大文件:任课关系、课时、教学班学生名单、行政班学生名单、个别教师特殊要求,没写课程的特殊要求......,然后就是一堆堆的条件,如教学齐平,跨头检测,早读,合班......,相信大多数的排课软件已经已持这些繁琐的功能了,只要你将条件都罗列出来,其余的将无需在考虑,排课软件将根据罗列出来的条件合理的将课程排好。

Ⅳ 如何利用好“走班教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要适应当今知识经济,要改革、要发展,其中更新教育观念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处于核心地位。中共中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1],同时还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2]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使命,核心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核心。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必须掌握好的最基本工具。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综合性的,它包含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两大基本功能。特别是由于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语文学科发展创新思维的独特优势。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近几年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教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维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与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是学习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能够激发学生执着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会灵活多变,充满奇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
1、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是常用的方法。如教《黄山奇石》一文,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向往、神游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简介使学生听了个个都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向往,因急切想了解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从而产生阅读全文的强烈愿望。
而巧设问题则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8],比如“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没有照片的怪石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则能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借助自己的理解可说、可画、可做,也加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而激励学生大胆发问,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认识的差异,则可以使学生认识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比如《一分钟》一课,教材中李老师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有学生却提出“晚起的一分钟怎么会变成20分钟的?”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在班上展开了强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了解到了交通信号灯的变化规律,了解到了公共汽车的运行时间,最终找到了20分钟消耗在什么地方。

2、让学生的思维留有空间。激发学生的灵感教师要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深度,难度的问题一经提出,必须要时刻注意留有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机会。
3、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以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吸引着孩子,引发着孩子无穷的乐趣,也是孩子创作的原型。经常把孩子引入大自然,让孩子“读天读地读万物”这是启发孩子美的感受,带给孩子艺术享受的最好方法。也是萌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最好途径。
如带孩子在瀑布所在地观赏,不忘带领孩子们诵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春天与孩子们面对如丝的碧柳不失时机高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如美学理论家姚全兴所说“任何一个从事儿童美育和从事儿童艺术人才培养的人,都应该为了儿童想方设法利用周围的各种环境条件,即使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桥、一个荒草萋萋的废墟、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我们的语文教学如能注入这种思想,以美的大自然启发孩子读美的文学作品,孩子的学习过程将变得轻松、自由、充满乐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文学作品和大自然之间架设起一座心桥,产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兴趣、激情,甚至奇思妙想,创作的热望。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想象。
如《锄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图,画的是一个除草的农民,在烈日下擦着汗,抬头望着太阳。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这位农民当时又累又渴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这首古诗时,能够通过想象化难为易。
教学“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时,可以先准确,生动地描叙情景,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犹如亲眼看见,李白送好友后呆立江边不肯离去,若有所失的神情。学生展开想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了李白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三、教给阅读创新思维方法
如在课文《乌鸦喝水》教学中,就可以借助“乌鸦衔石子喝到水”的方法,启发学生观察插图寻找更多的喝水途径。或者联系生活,“假如你在野外遇到了类似情况,你要怎么做?”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也使孩子们不自觉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经验。
再如课文《司马光砸缸》中,对于救人的方法,孩子们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的说:“砸缸多危险,砸伤人也不好啊!”有的说:“找跟绳子拉上来比较安全。”虽然他们的想法很幼稚,但这不正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展示吗?
教师在《曹冲称象》一课教学中提出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本身就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是创新的表现。所以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或老师提出),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结合自己的思考,作出独到的回答,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这样,创新的火花才会越燃越旺。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美国教育虽然不尽100%成功,但他们的学校注重培养动脑动手和思考能力,让八九岁的孩子去“搞研究”“做科研”,出个题目让孩子自己到图书馆查资料,汇总,得出结论,这些本身和美国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东西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种”,培养学生敢于发问,勇于在老师的“旁敲侧击”下独辟蹊径,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毅力和勇气,只有这样,我们的“树人”工作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Ⅵ 新高考热点:走班教学的难点与挑战如何破解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走班制”成为了学校应对高考政策变化的最佳内教学方式。走班教学的特容点是文理不分科,一人一课表,无固定班级、同学、教室。当前,走班制的模式呈现了多样化的形式,有“全走班”“大走班”“小走班”“不走班”等多种模式 。其中,“全走班”模式是全部科目走班;“大走班”模式是除语数外 ,全部走班;“小走班”模式 是部分学生和科目走班;“不走班”模式 是选课数量有限,将三门选考一样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教室上课。正是基于复杂的学生选课组合,高中学校必须全面推广走班教学的方式,才能够适应新高考带来的新挑战。

Ⅶ 新高考走班教学,我好像明白了,又不知道怎么下手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生在学校除了要学习必修课程,还有总量超过必修课程的国家选修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方向和教师,安排自己的课堂学习。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因此不少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
蓝图藤生涯规划专家建议:新的高考政策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个性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而且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也能充分体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为此,宝爸宝妈们应着力思考和探讨如何让孩子的潜力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让孩子的发展得到肯定。

Ⅷ 近两年,很多中小学都在尝试走班制教学,那走班教学有哪些利弊呢

走班制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一种教育制度,国外试行的比国内早很多。专这种教学制度有属利有弊,有利的是它更加符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硬件、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学生心态的调整、学校的管理等等。不过这些问题总归有解决的办法,像Cassia提出的蓝牙路由器+智能手环的方案,就能解决部分管理问题,感知定位、通知、运动监测等等功能。个人认为,走班制利大于弊吧,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推进。

Ⅸ 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吗

是的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专愿望选择自身发展属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高考进行改革,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由高考变化导致的高中教学方式的变化就是其中一个焦点。

阅读全文

与走班教学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