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体育教学原则中的区别对待原则
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含义
(一)体育教学原则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原则的含义
从体育教学原则的上述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体育教学原则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1)体育教学原则是众多体育教学要求中的那些最基本的内容;
(2)这些要求是最具有体育教学特征的那些性质;
(3)实施体育教学时首先必须遵循这些要求,如果不能遵循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条就不能称为好的体
育教学,甚至不能称为体育教学。
(三)体育教学原则的形成
1.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自从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后,人们一直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提高体
育教学质量而进行不断的探索。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
训,并探究其中的规律,久而久之,就形成今天我们提出的一系列体育教学原则。
2.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
体育教学原则虽然都是人们制定的,但却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无论是什么类型的
体育教学,无论是国内国外的体育教学,都有一些共同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
就是依据这些客观规律来进行体育教学实践的。
3.体育教学原则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体育教学原则是根据人们对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出来的,人们对于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受
到人们认识水平的制约,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全面,体育教学原则将会不断
发展完善,我们不能把体育教学原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应与时俱进地不断探讨和研究它。
教师问:体育教学对环境的要求能成为教学原则吗?可以讨论再回答。
二、一般教学原则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一般教学原则
一般教学原则是一般的教学条件下各门学科教学都应遵守的基本教学要求。一般教学原则指导着
体育教学原则,但是,一般教学原则又不能代替体育教学原则,因为体育教学有它特殊的教学条件
和教学要求。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活动。这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的相同点。由于每个学科
在教育中担负不同的任务,因此,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之间还存在着区别。与其他学科相比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如下:
1.教学活动主要在身体活动中进行
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是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学
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身体活动进行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因此身体活动性是体育教学的最
主要特点。
2.体育教学具有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性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环节,还担负着锻炼学生身体并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这是与其他
学科所不同的,也是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之一。
3.教学经常在相对自由的集体活动中展开
体育教学是围绕着运动技能的传授来展开的,运动技能在相对较开阔的空间和特殊的体育器械上
进行,有的运动项目还是小群体组合的运动(如篮球、排球等),这使得一部分运动技能的教学不能
全班一起进行,需要在小组这样的比较自由的群体条件中进行;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动相对
自由,运动技能学习还经常要依赖学生之间的相互观察、交流以及保护与帮助等。因此体育教学在
人际交流和合作方面与其他在教室中全班进行学习的学科有很大不同。
4.体育教学组织更加复杂
体育教学主要在体育场馆进行,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较大,需要实施控制的因素较多,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运动技能,以及季节、气候、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等各种不
同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因此体育教学比教室内的教学组织更为复杂。
对体育教学特点具有明确的认识,是合理制定体育教学原则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对体育教
学特点认识得全面、深刻,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体育教学规律,进而构建出科学的、能够对体育教
学发挥指导作用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
教师问:你认为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的特点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三、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原则是更加明确的教学要求
体育教学原则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体育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是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最
核心的要求,因为以体育教学原则来体现的教学要求具有很强的概括性、集约性,也更加生动和准
确,所以体育教学原则也是更加明确的教学要求,各级教学指导单位可以依据体育教学原则向教学
的实施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说,体育教学原则是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师进行
体育教学所不能破的底线要求。
教师问:请举一项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说明明确的教学要求?
(二)体育教学原则是进行教学的工作思路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涉及的教学工作很多,有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有对学生的调动
与管理,有对教学条件的准备与优化,有对教学情景的组织与设计等等,方方面面,千头万绪。但
只要教师把体育教学原则铭记在心,就会有明确的工作准则和思路。教师只要遵循了体育教学原则
,他的教学工作就是正确的,就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反之,他的工作违背了体育教学原则就会降
低体育教学效果,就会劳而无功。
教师问:你们辅导其他系科的广播操有何思路?
(三)体育教学原则是观察体育教学的视角
由于体育教学原则是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遵循体育教学原则的教学是满足教学
要求的状态,会呈现出合理的外部特征,而不遵循体育教学原则的教学是不满足教学要求的状态,
会呈现出不合理的外部特征。因此,我们用各个体育教学原则作为“视角”和“焦点”,可以观察
该教学的外部特征,从而来观察和评价体育教学的合理性。换句话说,体育教学原则的贯彻与否是
可以从外观上进行观察的。可以观察的和评价的教学要求可以作为体育教学原则,否则就不适合作
为体育教学原则。
(四)体育教学原则是评价体育教学的标准
评价体育教学也牵涉到方方面面,也有千头万绪,在实践中还经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
理”的现象。但只要我们用公认的“体育教学原则”,来评价体育教学时,我们就会有清晰和简明
的标准。
四、体育教学原则的体系
无论是一般教学原则,还是体育教学原则,一般都是由几个或十几个原则来构成的,教学原则的
作用发挥也不是某个单一的教学原则所能完成的,这是因为教学涉及的因素和内容较多,归纳有困
难所致。但教学原则大概都是由以下五个主要的大因素来构成的,即政治因素与要求、学科体系因
素与要求、学生发展因素与要求、教法学理因素与要求、教学工作因素与要求等。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概括完整、词义准确、意义明确、相互交叉少、指导性强、数量适当和
便于记忆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才能发挥体育教学原则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以及体育教学活动各个
环节的指导作用。
2. 幼儿教师如何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在词典中的意思是: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由此看来,我们教学相长的时候还真不少呢!下面无忧考网的小编就中班教育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解,欢迎关注。 教学《恐龙的灭绝》,虽然我们班的“芳香爱心社团”也曾经到“鸵鸟园”参观过“恐龙”,但是我对恐龙的了解还是比学生少得多。如,有关恐龙的知识,学生就教给我了细颚龙是恐龙是体型最小的,这种恐龙只有两个可以弯曲的手指,68枚尖锐、小巧玲珑的牙齿,而且边缘弯曲。再如,“翼龙”,顾名思义就是有翅膀的恐龙,或者会飞翔的恐龙。这是我认为的。学生告诉我,翼龙是一种爬行类动物,有很多品种。有的翼龙与一般鸟禽的大小无异,有的翼龙,其翼长十几米。翼龙中一种翼手龙,它们几乎没有牙齿,尾巴也短,头上还长有头冠。另外,翼龙大都会飞行,它们的翅膀不是羽翼,而是由皮膜形成翼面,皮肤、肌肉、与其它软组织构成的膜。的恐龙为震龙,身长能达到50多米,身高近20米,体重达130吨左右。因为,它们体型庞大又很重,走起路来就像地震一样,使地面颤抖,所以叫震龙。 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时,由于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又是举世闻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学生都说爱迪生是中国人。其实,这也是学生们的爱国的情愫,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我还是不无遗憾地告诉他们——爱迪生是美国人。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当丑小鸭知道自己原来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的发言让我受益匪浅,对他们刮目相看。如,丑小鸭会想:我赶快回到鸭妈妈家,把这一消息告诉鸭妈妈。丑小鸭会说:“鸭哥哥、鸭姐姐,我们以后要友好相处,一同帮鸭妈妈分担家务、一同孝敬鸭妈妈……学生们的回答中,不计前嫌,愿意与欺负自己的鸭哥哥、姐姐们重拾兄弟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为此,我们也应该像学生一样,与家人、与朋友、与同事友好相处,即便是有分歧、闹矛盾,也应该像学生一样一阵风似的,矛盾、误会就消除了、解开了,重新欢欢喜喜地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耍。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师生教学相长,是常常有的。为此,我们要蹲下身子、弯下腰来,仔细聆听学生的发言,接受学生的建议,学习学生学做真人、学做简单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3. 如何实施本校双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上海师范…
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双语教学实验是一个全新领域,是教育国际化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重要体现。对双语教学的思考,一般认为是用英语进行非母语语言学科教学的一种探索,是在充分关注我国的文化背景与母语交往环境的条件支持下,稳妥地在一定学科及相应内容范围内实施的学科教学,其价值追求是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汉语、英语进行学科思维,用双语开展学科学习与交流。双语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目前在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校进行着尝试性实践,并力图使其成为新时期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有效载体。但双语教学究竟在怎样的信念与条件支撑下,才能实现其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这就涉及到双语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事实上“教学行为要有效,就必须把握好‘适合’两个字,它必须适合环境、学科、建筑、设施中的众多条件,适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种种考虑,适合学生能力、需要、学习风格的极大差异,还要适合教师自身个性、态度和技能” ,否则就失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信念与条件
(一)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信念
由于中小学双语教学正处在探索阶段,对其实验必须有相应的信念作支撑才不至于迷失方向,盲目实施。我们认为双语教学是建立在以下信念基础上的:
(1)强化英语语言能力和增进学生国际理解意识,是中国特色“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2)语言能力不能仅仅靠一门外语语言课程来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会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3)在我国牢固的本土语言背景下,运用外语进行一定学科内容的教学,不会削弱汉语作为母语的主导地位;
(4)所有学生都需要强化外语学习的能力,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具体需求和接受基础存在很大差异;
(5)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里开展双语教学,只要注意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能在不同程度上达成双语教学目标;只不过达到的目标是多元的、分层的,如培养标准的双语人才或对别国文化深刻的理解;对别国文化的初步理解;或增强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等不同水平的分层目标。
这些双语教学的信念,是基于多方面的理论依据。首先是语言学方面的依据。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看,它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与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该认识到,真正成功的双语教学必将超越语言的范畴,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体验产生重大影响,是构成现代国际人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社会文化学方面的依据。我们应该理解双语教学不是针对哪个社会、经济群体的教学,而是一种公众素养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为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再次是教育学方面的依据。由于经济、政治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维持生存与发展就需要拓展全球视野,增进国际理解。这一切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双语教学跨越单纯的语言教学,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双语教学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自身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参与社会竞争。
(二)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条件
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研究,应具备基本条件。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中,开展双语教学要切实分析与把握基础保障因素,这样才能稳妥地取得实际效果。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1)实施双语教学需要一个开放的社会与教育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接纳态势。尤其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与国外交流频繁地区的人们已经对外来先进文化具有吸纳学习的心理,并且家长愿意让子女接受双语教育。这些地区已经具备了实施双语教学的较好的社会与教育环境。
(2)实施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应扎实的应用外语教学的能力。双语教师应以学科教师为主,英语教师为辅,能较熟练地将外语整合进学科教学,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网络外语教学资源,从而体现出较强的地道的外语文化底蕴。
(3)实施双语教学要学生有相应的自我需求。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双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再好的双语教学也不能收到效果。双语教学必须在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规律,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双语学习,自觉地投入到双语教学活动中去。
(4)实施双语教学要因地制宜地选用与开发课程与教材、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选择一定的学科作为双语教学试点。
(5)实施双语教学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一定的办学条件作支撑。学校要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安排相应的资金、设备投入双语教学。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来确定开展双语教学的层次目标。并在学校总体布置上强化英语化校园环境。不能没条件就盲目地开展,那样,势必导致夭折与负面影响。提倡创造条件上,但不能没有条件仓促上。目前一些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条件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条件相对成熟,有的学校条件还远远不够,需谨慎实施双语教学。从中小学双语教学实施的总体环境而言,要争鸣、不要轰鸣;要理解,不要误解;要扬弃,不要遗弃;要满意,不要失意。
二、双语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
当中小学双语教学的信念确立和条件具备后,要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有效地组织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实施有效的监控,使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都符合有效性要求。因教学过程的结构主要由确立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与方法、评价教学效果几部分组成,所以对双语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确立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所谓确立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指双语教学目标的形成要遵循双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在具体表述时应做到明确而清晰。明确了双语教学目标,就有了双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定位。对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解释,应从发展学生的语言、学科专业要求和社会文化理解三方面阐述。双语教学在学生语言发展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
(1)掌握学科英语词汇,通过阅读一定量的外文原版资料提高专业外语阅读水平与表达水平。
(2)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科英语口语操练,了解与适应外语应用习惯。在从事学科双语教学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时,会使学生遇到的文字方面障碍增多,从而需要更多的利用身体语言和母语进行文字障碍的疏通。另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周课时量是固定的,且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从短期看双语教学的学科专业目标达成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从双语教师进行优化教学过程的长期努力来看,学科专业目标与学生的语言目标发展应该是并行不悖的。
双语教学的学科专业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让学生用两种语言强化该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让学生形成对某一学科发展价值的双语判断。
(3)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使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愿意深入研究的学生获得学科专业方面的长足发展。
(4)在定位双语教学的学科专业目标时,双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社区、家庭的文化背景和学生个人需求而有所调整。
双语教学的社会文化理解方面的目标是在树立学生对母语文化自豪感的同时,增进对外语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促进学科传授时双语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社会文化理解方面的目标最终是形成受教育者对双语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今后在不同文化情境中的交流,形成尊重外语文化的习惯。
(二)组织双语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所谓双语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是指双语教学知识选择与安排要为实现双语教学目标服务,尽可能与双语教学目标相符合,避免“失真”而产生偏向,主要涉及双语教学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校选择哪些内容作为双语教学知识,应首先考虑有效的双语教学知识量,“有效教学知识量,就是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实在有益(新的或具有新意)的观点材料、方法,学生学了之后有所感、有所获,真正理解的内容”。
如果有效的双语教学知识量为零,学生的双语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双语教育者必须注意双语课程教材编写的有效性。双语教学的课程,目前小学多在音乐、美术、体育、数学、自然学科中进行,多数渗透有较强的活动成分;中学则多在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中开设,大量以拓展型课程、选修课程出现,少量在必修课部分章节展开。在教材编写方面,因我国的双语教学的定位与国外双语教学有差异,所以不能照搬外国的双语教材,双语教师应根据我国学生的特点进行选编、改编或重编。在编写过程中应把握三个原则:
(1)按照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双语教学的正确定位进行;
(2)以原版资料进行编选;
(3)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双语教材的立体性和直观性。
从目前双语教学实际进展情况看,大多数双语教学并未达到“课程标准”水平,仅是“学科教学”实践,因而注重微型双语课程教材研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开发双语微型课程,更确切地讲,开发一些微型资料包,供师生在双语学科教学中灵活、多样、适时使用。这种资料包研发聚焦于当前热点科学话题,以一个主题形式组合原版资料,如密切联系生活的“健康与营养”,强调各类营养对健康的影响;如贴近社会现实的高科技运用典型,磁悬浮列车;如探索科学分类方法,以“元素周期表”为例;如科学前沿,基因、纳米技术等。
开发双语微型资料包的原则包括:选材坚持用英文原版;注重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图文并茂,活泼多样;课题的小型化;照顾不同层次学习需求,编制相应辅导材料;有利于教学安排。在收集资料时,强调专家、一线教师的充分互动。既有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还精心编选教师参考资料,从而根据学生、班级实际情况,调节确定相对自由的课时(5—8学时为主)。一般来看,效果都比较显著,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科知识、语言、思维目标的达成度都较高。
(三)双语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双语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的有效性是指双语教学为确保双语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通过对双语课程教材的学习获得有效知识量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与途径。双语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必须遵循双语教学的认知、情感和语言学原理采取相应的教学与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探索。
双语教学的认知原理是指教师应关注学生言语智力的发展,要求双语教师注重引发学生学习双语的自觉性,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给予恰当的激励,引发学生的内驱力和注重运用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认知原理给双语教学的实践启示是:
(1)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课堂双语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对外语形式系统(如语音、语法等)给予适当的关注,但以不要妨碍学生流畅交流为原则。
(2)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学习双语的耐心,不要过多地进行外语语法解释和抽象的用外语表达理论阐述,多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母语与外语新旧知识交互作用上产生联系。
(3)应注意发展学生学习双语的自主性,而不是依赖性,通过大量听、说、读、写等活动,充分的教学互动与参与,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双语的自我满足感,主动建构学科双语的知识框架,对学生用双语表达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
双语教学的情感原理是指双语教师应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习者获得学习好学科与语言的自信心,勇于尝试用外语表达和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其对双语教学实践的启示是:
(1)对学生的双语学习行为保持一以贯之的热情关注,给予双语学习者丰富的口头或非口头的肯定信息,增强学生学习双语的自信心。
(2)在学科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用具体得当的教学措施,有区别、分层次地让学生从困惑中解脱出来,通过生动的活动来学习语言,用形象活泼有趣的课程设计调动外语思维,增进学科学习。
(3)在双语教学中,双语教师要创设一种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用双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双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不同文化背景间的差异,同时强调没有哪一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优越”,学好双语的目的是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从而陶冶现代国际人的完美人格。
双语教学的语言学原理是充分发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减少妨碍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的目的,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
(1)双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母语的价值,并不总是让其对学生的学科外语学习引发错误;
(2)引导学生尝试用外语思考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翻译成母语加以理解;
(3)尝试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教师在纠错时,应不妨碍学生进一步开口表达的努力尝试,确保学生有机会获取交流外语的流畅性,不必过多注意语言中的细微错误;
(4)尝试运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双语语言,提高学生的双语书面与口头交际的能力。
双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要注重适合学生外语学习水平的差异和学校实际,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探索,而且由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差异,先前经验的差异,学科性质的差异,主题内容的差异,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空间。素质教育提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可能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大的突破。就中小学音乐双语教学而言,不同教师的演绎方式迥异,风格也不一样。有的寓双语教学于多样的活动中,如在观摩录象,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感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舞特征;有的则强调从小奠定音乐的基本功,更多地侧重音乐节奏、情调的体验,合唱的基本要求,选取合适的英文歌曲作为载体。而在小学数学综合活动课中,则融数学、计算机、美术、手工学科的若干活动于一体,教师充分发挥变通、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双语教学。所有这些探索,其基本特征是在学科知识、技能目标与语言目标的设定都很清晰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差异与学校实际所作出的选择。有效的双语教学形式多样,体悟、动手、动口、动脑结合,活动充分,情绪饱满。在双语教学探索中,小学的双语教学较之中学的双语教学而言,因其教学容量相对较小,而在活动形式上具有更大的拓展伸缩性;而中学双语教学较之小学双语教学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要更精细化,强调选择的余地,在教学目标、形式、方法的整合上更讲究严密性、适切性。提倡教学的个性化,要重视语言的使用与沟通,注重产生实际效果,在对多元目标达成度上具有操作性,一切为了学生双语能力的成长与发展。
(四)双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双语教学评价是对双语教学的质与量做出价值判断,有效的双语教学评价切忌外在的、机械的评价,要求激发师生在双语教学评价中的创造性,注重师生的自我内在性评价,即“关注的是师生自我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各自的教与学的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师生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形成师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双语教学的学生评价既注重对学生学习双语的语言目标、学科目标和社会文化理解目标的达成度的终结性评价,也注重学生在双语学习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时间观念、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多元文化交流情境、深入课堂观察,安排适当的教学测试等进行测评。
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要注重教师对双语教学实践的反思性评价。双语教师为挑战双语教学中的误区,改变现状,必须反省自身的教学实践,这样会帮助其成为有效的双语教师获得更多的洞察力。只有通过不断反省教学实践,按照双语教学定位及目的认真思考,才能找出自己在双语教学中的失误与长处,从而积极参加职后培训或自学,发展自己的双语教学能力。、借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都要关注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只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然后采取适当措施使自己的双语教学能力向“最近发展区”靠近。同样,学生也在不断地动态提升双语学习能力。在反思自身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双语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的价值,尤其是接受一些带有哲理性的内容(如双语教学定位、目的),以促进双语教师的专业内涵。当然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实际能力主要是在校本培训、教学实践中发展。
同时,双语教学中如何界定母语与外语相互支持的比例问题?学生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关系如何?学科内容与语言的整合怎样才是最合理的?如何有效把握双语教学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特征?采取怎样的双语教学策略才是高效的?这些都有待于在双语教学的丰富实践中发展。因此,鼓励双语教师积极进行反思性评价能促进其以后的双语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没有开展过双语教师个体或集体的批判性教学实践的反省,双语教学系统中有关教学知识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就不会出现。那些没有学会去聆听学生实际要求和没有把学生当作文化促进者和适应国际竞争者的教师,就不可能对有抵触双语学习的学生产生任何帮助,更不能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的价值。
4. 如何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
答--每个教师在讲课之前都要按照教学大纲来备课的,所以按着教科书的内容来选择题目更加的充实更加的充分的。
5. 素质教育与考试心理中有哪些学习方法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银付同志曾经指出:“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有灵魂的,它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这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最关键要求。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会不断变化,但素质教育的灵魂将永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目前学科教学的实际来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操作。
一、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现行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没有目的要求,也不能说背离了目标,但在目的要求的先进性、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在目标的实现策略和具体操作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现行的课堂教学,对知识教学、思维开发、能力培养也有比较明确而又全面的目标体系,但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重在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科学的历史与发展、科学与真善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学与个人等方面的认识的科学观的教育,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经济、科技兴国和科学意识教育,追求科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名利,善于与人合作、有高度责任心等科学态度教育,客观精神、实证精神等科学精神教育,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不断进取、求异创新的科学作风教育,也要有具体的要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正,也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环节,这不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实现,首要的应取决于教学内容。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是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一件大事。
以往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过多的考虑了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过分地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而忽视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科学与人、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广泛而又紧密的联系。
针对以往教材内容的缺陷,新的国家课程改革意见就明确指出,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内容体系着力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
例如,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数学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落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等学习方式的熏陶,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书本知识和运算、推理技能的关注较多,而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因此,建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改革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诸如储蓄、债券、保险、股票、住房、旅游、乃至家庭开支等,数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必将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
再有,自然科学学科与能源和交通、环境和保护,人口与优生优育,营养和健康,资源和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都是极其丰富的面向社会和生活的教学内容。
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新世纪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不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影响教学质量较深层次问题的有力揭示。
但时至今日,一些学校和教师依然囿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嘴上喊着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不能抛开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以知识教育灌输学生,给学生加负,加压,加班,加点,学生的书包沉重,心理负担和压力更沉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常常有些孩子行为逆反、心理压抑,其结果导致教者失望、学者沮丧;也有一些孩子上进心很强,学习非常用功,整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即使假日,也是闭门苦读,学得很辛苦,可是其成绩却总是一般,有的甚至被同学嘲笑为“书呆子”,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离群索居,成了真的“书呆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科学地理解和掌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脑疲劳状态下,大脑血管收缩,血液粘稠不畅,供氧不足,脑细胞活力下降。人会感到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顿,思维等心智活动难以正常发挥,严重影响到智力潜能的开发。这样的情况下迫使学生学习,只能事倍功半,又谈何良性循环。
更为严重的是,脑疲劳会诱发多种心理疾病,尤其是青少年,长期脑疲劳,导致失去自信,情绪低落,精神忧郁等心智障碍,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导致学生行为怪异、荒诞,甚至出现严重后果。这方面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赞成,几乎所有的教学都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虽然我国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偏深偏难偏多,但我国的教改实验和教学实践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学生不仅能够达到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而且还会学得很好,有些内容还可提前学,提前教。而目前在我国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所谓“差生困难生”,并不在于他们没有这种潜能,而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参与教学的机会少,不能“平等地”像其他学生一样同教师交往。据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提问、答复、要求和评价这四种交往行为中,选择交往对象时,均在成绩的好坏、地位的高低、角色的不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比较愿意与学生中的干部、地位高者、优等生交往。这种实际情况,只会使“差生”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另外,虽然“差生”在记忆、注意、问题解决、知识背景、认知能力等方面与中等生、优等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要得到教师的有意关注和科学的教育,这种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此外,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能力。
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当前我国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教师素质低下,对教育教学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十分突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励每一位教师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新的教育观念应该包括素质教育的整体观和整体改革的方法观。整体观即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质量观,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而非单一的某一种素质教育;方法观即方法论,整体改革方法观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整体思维观与正确的整体行为观,处理改革的“一与多”的关系、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教育教学的整体出发,认真研究教育课题本体结构在全部教育结构中的结构地位及其结构功能作用,对教育课题进行设计与整体实施,实现最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
其次,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师德与观念同样具有对教师教育行为导向的机制作用。正是这一点,决定着师德对实施整体改革、实施对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等优良品质。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是决定教育工作成与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教师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与品格。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高度的敬业、爱岗精神,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用自身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
另外,还要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教师能动性的基础上,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还在于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体系。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微观层次上,可以有知识掌握与传授模式,技能形成与训练模式,能力获得与培养模式,行为规范的认同与示范模式,态度改变与教化模式等等;从内容来考虑,可以有概念教学模式,例题教学模式,思想方法教学模式等等。宏观层次上,比如说可以有:学习——教授模式,发现——指导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等。对这些教学模式的理解,不能仅仅认为它是教师的操作步骤,只含有教师行为,而应该这样来认识它:既包括学生的行为,又包括教师的行为;既体现学的规律,又要体现教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体现教与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充分反映教依赖于学、学受制于教的学与教的有机统一。另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来说,有其特殊意义。其一,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促使学生个体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使学生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其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组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系统,有其社会学层面,可作社会学分析;其三,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成员,虽然进入课堂之后,其角色要发生变化,但作为社会系统的课堂,教师和学生仍将要保持许多原有社会角色特性。所以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就要从社会学层面来看待教学,提倡、重视并建立教学的社会学模式。
6. 教育学 第八章 第五节 什么是知识
普通专升本《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涵盖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内容,偏重研究幼儿教育一般活动规律及指导理论等问题,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和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参考书目:朱宗顺、陈文华主编,《学前教育学》(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考核内容:
绪论
考核要点:1、学前教育学的含义。2、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含义、要素、类型与发展趋势
考核要点:1、学前教育的含义。2、学前教育的三个组成要素。3、学前教育的类型。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和任务
考核要点:1、学前教育的特点。2、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
第一节 学前教育和儿童关系概述
考核要点:1、儿童发展的含义和特征。2、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3、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儿童观的演变与建构
考核要点:1、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
第一节 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考核要点:1、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3、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核要点:1、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幼儿园教师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概述
考核要点:1、幼儿园教师的含义。2、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考核要点:1、幼儿园教师素质概述。2、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3、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4、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5、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目的
考核要点:1、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含义。2、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内容与特点。3、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实施。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内容
考核要点:1、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2、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第六章 幼儿园生活活动
第一节 幼儿园生活活动概述
考核要点:1、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含义。2、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指导
考核要点:1、入园与离园的指导。2、餐饮指导。3、盥洗的组织与指导。4、睡眠的组织与指导。5、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指导原则。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一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
考核要点: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2、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与常用方法。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
考核要点: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导策略。2、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的指导。
第八章 幼儿园游戏
第一节 游戏概述
考核要点:1、游戏的基本特征。2、游戏的功能。3、游戏的类型。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考核要点:1、角色游戏的指导。2、表演游戏的指导。3、结构游戏的指导。4、规则游戏的指导。
第九章 幼儿园环境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概述
考核要点:1、幼儿园环境的含义与类型。2、幼儿园环境的作用。
第二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
考核要点:1、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2、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
第十章 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的合作
第一节 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
考核要点:1、家园合作的内涵。2、家园合作的意义。3、家园合作的策略。
第二节 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
考核要点:1、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意义。2、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一章 幼小衔接
第一节 幼小衔接概述
考核要点:1、幼小衔接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节 幼小衔接的策略
考核要点:1、幼小衔接的策略。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普通专升本《学前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年2月修订)
课程性质:《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心理学、教育学为该课程的学习提供专业基础,而学前心理学又为后续课程如学前游戏指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课程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相关理论和专业指导。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参考书目:刘新学、唐雪梅主编,《学前心理学》(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考核内容: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考核要点:1、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4、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6、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7、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8、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要点:1、观察法。2、实验法。3、问卷法。4、测验法。
第四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考核要点:1、生物因素。2、社会因素。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考核要点:1、注意的概念。2、注意的外部表现。3、注意的种类。
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考核要点:1、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2、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3、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防止。2、慎重处理幼儿多动现象。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考核要点:1、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2、形状知觉、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深度知觉。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的视觉、听觉、深度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和时间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2、“视崖”实验。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考核要点:1、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2、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考核要点:1、记忆概念。2、记忆种类。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考核要点:1、幼儿期健忘。2、习惯化。3、客体永久性。4、3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5、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第三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方法。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想象
第一节 想象概述
考核要点:1、想象的概念与特点。2、想象的种类。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考核要点:1、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地位。2、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年龄特征。3、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考核要点:1、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考核要点:1、思维概念。2、思维分类。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措施。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
第一节 语言概述
考核要点:1、语言的概念。2、语言的分类。3、语言的获得理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语言发展特点。2、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3、学前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培养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语言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语言培养的措施。3、如何防止和矫正幼儿口吃。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考核要点:1、情绪与情感的概述与分类。2、情绪的功能。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考核要点:1、3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2、3-6岁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途径与方法。2、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防止途径与方法。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第一节 意志概述
考核要点:1、意志的概念。2、意志的品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2、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2、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力。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与师幼交往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2、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3、依恋类型。4、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2、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
考核要点:1、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2、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3、学前儿童良好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措施。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考核要点:1、个性的概念。2、个性的心理结构。3、个性的特征。4、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考核要点:1、自我意识的概念。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能力
考核要点:1、能力的概念。2、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
考核要点:1、气质概念。2、婴儿的气质类型。
第五节 学前儿童的性格
考核要点:1、性格概念。2、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的游戏
第一节 游戏的概述
考核要点:1、游戏的概念。2、游戏的理论。3、游戏的分类。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特点。2、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考核要点:1、教师在学前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2、学前儿童游戏培养原则。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考核要点:1、性别角色的概念。2、性别角色的获得。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考核要点:1、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2、性别刻板印象。3、性别角色认同障碍发生的原因。
综合文科考试大纲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综合文科包括:《英语》和《大学语文》。其中《英语》占40%,《大学语文》占60%。
一、英语部分
英语考试以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为依据,测试考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包括一般性语言内容和涉外业务有关的内容。考试形式为笔试,采用主客观混合题型,以保证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考试内容包括五个部分:1.词汇和语法结构:参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所规定的词汇和语法项目;2.完形填空:考查考生在所要求的词汇和语法项目的范围内,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如推理、判断、猜测、常识等;3.阅读理解:在所要求的词汇和语法项目范围内,考查考生的篇章理解能力,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能力以及阅读速度;4.翻译(英译汉):考查考生对英语句子及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英汉思维方式的转换能力;5.写作(汉译英):考查考生的英语句子、篇章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对英语应用文格式的掌握程度。
二.大学语文部分
(一)文学、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字号)、生活年代、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名篇的作者、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以及篇中的名言警句;著名作品集的成书年代、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中国文学史上重要流派的主要成员、创作特征、艺术成就与影响。
文体常识:诗、词、赋、戏曲、小说,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它应用类文体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二)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常用汉字的读音,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关联词、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识别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通感等)。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
侧重考查考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句意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文言实词:把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特别是古今意义的不同、词类的活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文言虚词: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其、而、以、于、乎、者、乃、则、为、所、易、则、何、诸、焉”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句式:辨识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
句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和表述,具有综合性特点。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古代文学作品篇目: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庄子《逍遥游》、《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战国策•唐且不辱使命》、屈原《渔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魏其武安侯列传》、王粲《登楼赋》、李密《陈情表》、江淹《别赋》、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韩愈《答李翊书》、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欧阳修《朋党论》、欧阳修《醉翁亭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前赤壁赋》、归有光《项脊轩志》、宗臣《报刘一丈书》、侯方域《马伶传》、张岱《西湖七月半》、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方苞《狱中杂记》、梁启超《论毅力》,《诗经•蒹葭》、《楚辞•湘夫人》、《陌上桑》(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曹操《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天门山》、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蜀相》、白居易《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李商隐《锦瑟》、孟郊《游子吟》、杜牧《江南春》、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陆游《书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睢景臣《高祖还乡》。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
考查范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及其它文学类文本。文本材料不限于教材和所附篇目。
考查内容:把握文本材料所属文体类别,归纳内容要点并概括主旨,把握结构特点和行文思路,分析主要写作特色,识别所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语境中的作用,理解、把握关键性词、句的含义和在结构、表达上的作用。
【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作品篇目: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郁达夫《故都的秋》、梁实秋《谈时间》、鲁迅《伤逝》、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余秋雨《道士塔》、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培根《论学问》、梭罗《湖光水色》、爱因斯坦《我的信仰》、R.卡逊《大自然在反抗》、东山魁夷《听泉》、霍金《我们的宇宙图像》。
(五)作文
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写作论述类、应用类、文学类文章。要求符合题意和文体要求(包括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和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情感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标点恰当;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普通专升本面试要求
项目:音乐、舞蹈、美术、语言等四项,考生任选一项。
时间:4分钟(其中1分钟自我介绍)。
等级:合格、不合格
要求:
1.音乐:包括声乐或器乐(自带伴奏)。
考试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声乐要求——自选并完整演唱一首中外声乐作品,曲目内容健康,要求有表情演唱,音准、节奏、节拍准确。
器乐要求——器乐类型不限,除钢琴外其它乐器考生自备,要求能够熟练、完整演奏一段歌曲,节奏、节拍准确并富有感情。
主要测试考生:
(1)演唱、演奏方法是否正确以及运用的熟练程度。
(2)音准、节奏、吐字及歌曲内容、风格的表达是否准确。
(3)演唱中呼吸是否自如及音色甜美清脆。
2.舞蹈:包括舞蹈表演或幼儿舞蹈创编,测试考生舞蹈基本素质和基本功。
考试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舞蹈表演体裁包括民族舞、古典舞、幼儿舞蹈等,音乐自备,要求身体协调性灵活,能通过舞蹈表达一定情感与内容。
主要测试考生:
(1)动作的协调性、韵律感;
(2)舞蹈动作连贯,服装适宜;
(3)表演能否体现出舞蹈风格,是否具有表现力。
3.美术:包括素描、简笔画或手工等,要求当场完成、自备材料。
主要测试考生:
(1)作品生动形象;
(2)解读作品内涵。
4.语言:包括有表情地讲述儿童故事、声情并茂地朗诵儿童诗歌等。
主要测试考生:
(1)故事讲述的完整性;
(2)讲述时生动有趣的语言、起伏变化的语气以及神态表情的变化;
(3)讲述时注意语速、停顿;
(4)讲述时按照故事情节带有相应的肢体语言和动作表演。
7. 如何在小学低段美术欣赏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是检验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就像一面镜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直观地反映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效果究竟如何等。正确的评价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错误的评价将造成教师对目标感到迷茫,导致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正确的教学行为,促进小学美术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提出一些初浅的个人看法。
一、重视自我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评价方式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在学习美术中探索知识的过程及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时形成的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在上课中,经常有老师这样引导学生:“你认为你画的怎么样呢?”教师试图让学生用质性语言对自我表现做一个叙述性的点评,然后学生会大声告诉你“老师,我画的很漂亮”。如果说自我评价到此为止,可以说这只是自我评价的一个简单的框架形式,不能体现出自我评价的真正意义,离“自我评价”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完善自我都是十分有利的。长期以来,从来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因为教师掌握着知识,掌握着评价的标准。现在却要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教师要形成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的意识,明确自我评价的标准,确定自我评价的内容,尊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知,鼓励引导他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方式去寻求答案,获取知识。通过自评,不但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才华,闪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更能在展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但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完全把评价的目的抛到脑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加强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把握住评价的目的,熟悉评价的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客观全面地评价。
二、注重美术活动表现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指的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对于各种教学情景和创作时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以及与同学交流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等。在现行课程条件下,许多美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时,只注重作业的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作画,从而就淡化、忽略了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情意、审美、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样一味的、单一的评价,相对忽略了学生在整个美术课堂发展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美术的活动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去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我们就要主动及时地调整学习的方向。学生上课能否做到认真听讲,学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能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考虑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否能清晰地讲述自己的观点,明确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表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思路,能不能较好地了解他人意见并做积极的反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否有探究思考的过程。这些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有利于检验我们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是我们对教学工作的自评。我们应该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完成美术作业的习惯和同学相互合作的精神。了解学生个体进步的程度和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改变只用学习结果的优劣这一把尺子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做法,有些学生虽未完成好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要求,但他们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态度认真,表现积极主动,我们也要给予充分赞许和认可。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之前的美术课堂教学,由于大多时间不够,老师想给学生多点画画的时间,所以就简化了这一环节,评价方式趋于单一,评价语言也过于简单。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或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这些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因为这些并非评价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针对学生的作业,我们可以采用分数或等级,采用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或座谈等方式,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用细腻、成熟、完整、华丽是美,粗犷、幼稚、残缺、朴实也是美的现代审美观去评价学生作业,促进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自然发展。在《变废为宝》一课中,有用绘画进行表现、创作的;也有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最后的作业展示环节,我要求学生先对自己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有的从材料的功能进行讲解,有的从创意上进行介绍,还有的从制作上进行展示……,接着再是同学互评,有学到更多知识的,也有提出改进意见的,我在一旁听着,有时候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我还注意了评价用语的改变,现在我多用“选出你最喜欢的画”,“你能改进他的创造吗”,让学生能有自己的个性审美取向,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我们应专门设计“评价手册”。设置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表,记录学生在整堂课中的活动。建立美术档案袋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美术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我们还可以通过问卷式自我评价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进行即时评价等等。我们应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评价的方法及技法上看,它不是定量的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新的课程评价鼓励个人思考,运用学生成长档案、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另外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其自我评价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是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不断完善。
美术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我们的美术课堂将会是一片晴空。
8.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素质教育新——试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银付同志曾经指出:“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有灵魂的,它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这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最关键要求。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会不断变化,但素质教育的灵魂将永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目前学科教学的实际来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操作。
一、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现行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没有目的要求,也不能说背离了目标,但在目的要求的先进性、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在目标的实现策略和具体操作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现行的课堂教学,对知识教学、思维开发、能力培养也有比较明确而又全面的目标体系,但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重在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科学的历史与发展、科学与真善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学与个人等方面的认识的科学观的教育,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经济、科技兴国和科学意识教育,追求科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名利,善于与人合作、有高度责任心等科学态度教育,客观精神、实证精神等科学精神教育,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不断进取、求异创新的科学作风教育,也要有具体的要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正,也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环节,这不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实现,首要的应取决于教学内容。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是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一件大事。
以往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过多的考虑了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过分地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而忽视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科学与人、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广泛而又紧密的联系。
针对以往教材内容的缺陷,新的国家课程改革意见就明确指出,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内容体系着力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
例如,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数学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落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等学习方式的熏陶,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书本知识和运算、推理技能的关注较多,而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因此,建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改革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诸如储蓄、债券、保险、股票、住房、旅游、乃至家庭开支等,数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必将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
再有,自然科学学科与能源和交通、环境和保护,人口与优生优育,营养和健康,资源和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都是极其丰富的面向社会和生活的教学内容。
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新世纪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不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影响教学质量较深层次问题的有力揭示。
但时至今日,一些学校和教师依然囿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嘴上喊着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不能抛开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以知识教育灌输学生,给学生加负,加压,加班,加点,学生的书包沉重,心理负担和压力更沉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常常有些孩子行为逆反、心理压抑,其结果导致教者失望、学者沮丧;也有一些孩子上进心很强,学习非常用功,整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即使假日,也是闭门苦读,学得很辛苦,可是其成绩却总是一般,有的甚至被同学嘲笑为“书呆子”,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离群索居,成了真的“书呆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科学地理解和掌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脑疲劳状态下,大脑血管收缩,血液粘稠不畅,供氧不足,脑细胞活力下降。人会感到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顿,思维等心智活动难以正常发挥,严重影响到智力潜能的开发。这样的情况下迫使学生学习,只能事倍功半,又谈何良性循环。
更为严重的是,脑疲劳会诱发多种心理疾病,尤其是青少年,长期脑疲劳,导致失去自信,情绪低落,精神忧郁等心智障碍,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导致学生行为怪异、荒诞,甚至出现严重后果。这方面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赞成,几乎所有的教学都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虽然我国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偏深偏难偏多,但我国的教改实验和教学实践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学生不仅能够达到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而且还会学得很好,有些内容还可提前学,提前教。而目前在我国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所谓“差生困难生”,并不在于他们没有这种潜能,而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参与教学的机会少,不能“平等地”像其他学生一样同教师交往。据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提问、答复、要求和评价这四种交往行为中,选择交往对象时,均在成绩的好坏、地位的高低、角色的不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比较愿意与学生中的干部、地位高者、优等生交往。这种实际情况,只会使“差生”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另外,虽然“差生”在记忆、注意、问题解决、知识背景、认知能力等方面与中等生、优等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要得到教师的有意关注和科学的教育,这种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此外,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能力。
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当前我国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教师素质低下,对教育教学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十分突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励每一位教师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新的教育观念应该包括素质教育的整体观和整体改革的方法观。整体观即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质量观,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而非单一的某一种素质教育;方法观即方法论,整体改革方法观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整体思维观与正确的整体行为观,处理改革的“一与多”的关系、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教育教学的整体出发,认真研究教育课题本体结构在全部教育结构中的结构地位及其结构功能作用,对教育课题进行设计与整体实施,实现最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
其次,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师德与观念同样具有对教师教育行为导向的机制作用。正是这一点,决定着师德对实施整体改革、实施对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等优良品质。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是决定教育工作成与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教师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与品格。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高度的敬业、爱岗精神,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用自身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
另外,还要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教师能动性的基础上,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还在于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体系。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微观层次上,可以有知识掌握与传授模式,技能形成与训练模式,能力获得与培养模式,行为规范的认同与示范模式,态度改变与教化模式等等;从内容来考虑,可以有概念教学模式,例题教学模式,思想方法教学模式等等。宏观层次上,比如说可以有:学习——教授模式,发现——指导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等。对这些教学模式的理解,不能仅仅认为它是教师的操作步骤,只含有教师行为,而应该这样来认识它:既包括学生的行为,又包括教师的行为;既体现学的规律,又要体现教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体现教与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充分反映教依赖于学、学受制于教的学与教的有机统一。另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来说,有其特殊意义。其一,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促使学生个体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使学生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其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组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系统,有其社会学层面,可作社会学分析;其三,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成员,虽然进入课堂之后,其角色要发生变化,但作为社会系统的课堂,教师和学生仍将要保持许多原有社会角色特性。所以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就要从社会学层面来看待教学,提倡、重视并建立教学的社会学模式。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杨善德王实伦章惠中编著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
《新大纲新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新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徐州市教育学 会 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9. 小学数学说课要注意什么
说课是一项活动,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用“说”的方式,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预设于特定的教学程序,并用充足的理论作支撑,“说”给同行、专家听。说课既要说操作,更要说操作的理由,是从理论层面上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解析与阐述。因而,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说课不是备课,所以不能把说课当做变通的教案解说。有些缺乏说课经验的教师,把说课视为教案,按照教案中的教学流程把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说给评委听,没有说明任何的理论依据。备课,是以具体教学准备为主,是为施行教学的过程做好按部就班的准备工作,备课者是施工员。而说课,是在理论层面上的预设,是用充分的理论依据来解说自己的教学设计,不一定需要进行教学的实施准备,说课者是设计师。
2.说课不是上课,不能把听众的身份搞错。台下坐着的是和你一直研究这课该怎么教的同行或者评判你教学研究能力水平的专家、评委,他们要听的不是你对他们进行知识传授,而是听你阐述用什么理论教、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过程。有的老师把说课视为“上一节小课”,把评委当做学生,在说课中不断对评委使用“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之类平时上课使用的问句、口头禅语言等等。在评比性说课中,如果出现这样的说课,那么可以这样说:说课虽然才开始,但是已经结束了。
3.说课不是读课或背课,不能在现场一字一句地读或背事先准备好的说课稿。说课时,眼睛不要盯在说课稿上,思维不要停在说课稿中,而要围绕着“说”这个字,通过向评委阐述,自如地展现你的学识、经验、观点、理论水平和思维状况,以求与台下的听众进行经验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获得预想的说课成效。
4.说课不是平均用力,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说课过程中,虽然涉及教材、学情、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法、教学程序的分析、理论解析等等,点多面广,但是依然有单核的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在说请“教什么”“怎么教”的前提下,重点说好“为什么这样教”,在说清各个环节的基础上,重点说好教学程序实施环节,做到环环相扣,以理服人。
5.说课不是随意发挥,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说课的时间一般在十几到二十几分钟,说课涉及的内容通过较多较杂,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要注意掌握好说课的节奏,尤其的评比性说课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控制好节奏,语速要前后一致。说课前,针对规定的说课时间进行练习,以便心中有底。在说课中,避免出现“拖课”、“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等现象,做到整个说课过程节奏统一、不慌乱、不紧张,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说完课的全部内容。
6.说课不是进行教学理论堆砌,说课要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具体的教学阐述。说课,是说课的“理”,它强调运用正确的理论去支撑自己的教学设计,但绝不 将教育理论简单地“搬”到自己的说课稿中。在数学说课活动中,说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安排时,这类现象尤其严重,不少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法、学法罗列、堆砌于“说教法学法”的环节之中,而不做任何理由阐述。
7.说课不是简单的模仿,说课要把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创新思维呈现于人。只有特色才是无价的,只有个性才是闪光的,只有创新才是最可贵的,简单地寻找一个可供套用的说课模板去说课,正如“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言,多数并不能获得最好的成效。
8.说课不是顾头不顾尾,说课要注意所说内容的前后照应。教材的特色解读和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安排等内容在教学程序的阐述中应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有的教师说课,往往前面各个内容的安排、组织都说得不错,但是当说课进入教学程序环节时,原来所说的教材、目标、教法、学法等等,此时或者没了踪影,或者与原来毫无联系。
9.说课不是拉家常或者演讲,说课用语要语气得体、简练准确、有感染力。在小学数学说课中,准确、精炼、自信、激情的语言不但能使听课者获得说课内容的具体信息,还能使听课者感受到说课者的自信和能力,从而获得感染,激起听的兴趣,引起听的共鸣,集中听的注意力,甚至使听课者从你的语言中推测你的课堂语言吸引、引导学生的程度。数学说课,不是激情演讲,而是教师教学思维的展现过程,因此说课的语言应简练干脆,以富于逻辑性的语言阐述为主,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做到语调灵活多变,语气连贯紧凑,语言过渡自然,符合所说内容的需要,如教材、教法、学法等用略慢的语速说,教学目标、重难点用重音强调等。
10.说课不是才艺表演,除了严谨的语言表达和简洁书写之外的其他基本功,在说课中都只能谨慎展现。教师的才艺是使教学走向更高层次的基础,是教学的的基本功,但不是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11.说课不是时装展示,应该风度翩翩、仪态大方、微笑自信地投入其中。在评比性说课中,教师走上讲台的过程、站立说课的姿态也是竞争的一个因素。精神抖擞、庄重大方、文明礼貌的第一印象,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说课者应的风度。
12.说课不是纯粹的独角戏,说课应该善于同听课者进行交流,增加征服听众的筹码。说课者与听课者的交流,主要是眼神的交流。面带微笑的说课,能够给自己紧张的说课心理减压,同时也给听课老师个轻松的心境。结合说阐述的进展,少量、得体的姿态、表情、手势等的变换,也是一种交流的形式。
10. 单元教学设计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哪些不同
单元教学重在设计一个单元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一节课就要分解单元的重点,难点,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一些合理的环节达成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