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什么感情,主人公什么事情
间。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品味】“租借”全部用引号,表现了对列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品味】笔锋陡转,昂扬有力,充满自豪。
画线句子指出中国历史上这最伟大的改变的动因是无数英雄人物的努力,并高度评价了这一巨变的历史意义。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的极大反差立刻体现出邓稼先的默默奉献精神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段析】在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乃至世界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在不平凡的一生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关系着民族崛起和腾飞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丰功伟绩。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品味】邓稼先担任研究原子弹之前的简历和求学生涯。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②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 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 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教具准备:
《祖国》录音带、小黑板(写六种方式、《祖国》歌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届艺术节中,我班荣获了第一名……这节课,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
2、 材料分析:
(1) 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3)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 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学生发言:中国,有着屈辱的历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邓稼先。
二、 初步理解课文。
1、 简要介绍邓稼先及作者。
华侨、华裔的含义。
2、 朗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三、 速读课文,深入内容。
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集中讨论:
举例:
1、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
既交待了邓稼先的成长背景,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
2、 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照起来写?
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 文言文的语段的意思是什么?
4、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四、 情感渗透:体会感人之处。
读了本文,你全面了解了邓稼先,请你对照插图,阅读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以“我心目中的邓稼先”为话题,举一个典型事例,说说你对邓稼先的评价。
五、 内容迁引:
学习本文,你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
1、 成语。
2、 名人名言。
3、 相仿事例。
4、 一首歌。
5、 一首诗。
6、 用一组排比句。
六、 小练笔:
我们的祖国,因这样的骄子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还不能向邓稼先博士那样为祖国去效力,但我们可以为王畈中学争光,为二(4)班争光。先前,那些同学可以说就是我们身边的“邓稼先”!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身边的“邓稼先”吧!
附:板书:
邓稼先
杨振宁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附: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拭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到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l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一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他临终前留不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助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捡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已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分:“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已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面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③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答案
给你推荐来个网站自:www.pep.com.cn
在这里自己找!!相信你一定能找到!
④ 语文教案 邓稼先
导学平台抄
[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袭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⑤ 《邓稼先》课文讲解,主要从文章的内容,重点等来讲,就是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两弹成功爆炸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学习本文要随着作者的叙述,一同去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5自然段)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36-40自然段)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6-14自然段),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15-25自然段),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26-29自然段),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30-35自然段),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人物形象 作者笔下的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描写方法 本文刻画人物采用了多种方法,主要有人物的行为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最有特色的是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巧妙地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邓稼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的那种奉献精神。
特色解读 人物形象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与众不同之处是,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一定的高度。如课文第一部分,文章叙述了一百年前后中华民族的耻辱,然后笔锋急转,镜头拉回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叙述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不平凡的引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场了,文章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其次,作者十分注意挖掘人物身上体现出来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文章写邓稼先的为人与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分不开,将人物的精神与民族精神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⑥ 如果你是一位小学老师,那么《邓稼先的人生之路》要上两节课80分钟,要怎么上,详细的最好是教案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积累和运用词语
2.了解邓稼先生平事迹,卓越贡献
3.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具:幻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初步感知课文
学习目标: 1.积累运用词语
2.了解邓稼先生平事迹,卓越贡献
3.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第二步:学习课文内容,达成目标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1.教师范读,学生听,对比.
说出情感变化:由悲愤-沉重-难过,转而兴奋-高 兴......
体验中国历史性的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进行对比,对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有一个总体认识.
板书:贡献巨大,鲜为人知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1.学习自读,讨论:1)邓稼先生平
2)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出原因
3)何为"两弹元勋"
体验:邓稼先所领导的事业为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转机
邓稼先做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高度的责任感
邓稼先先生一生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
2.幻灯片出示:张爱萍将军写给邓的诗
邓同事写的诗
学生读:缅怀忠魂
板书:两弹元勋---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学生自读,找出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各自的特点说一说,比一比,体会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高尚的人格.
对比词语:鲜为人知----家喻户晓
板书:最高奉献精神 理想党员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1.教师读标题
问: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句式,作用)
答:疑问句式,引人思考
2.学生思考作者结尾的话:"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情激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学生讨论得出:1.为民族而自豪
2.为稼先而骄傲
3.为祖国被误解,轻视而委屈,悲哀......
4........(充分发表意见)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学生读<<吊古战场文>>体会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
2.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我不能走"?(讨论)
1)困难面前
2)危险来了
3)......(充分发表见解)
3.齐读五四时代歌
问:把当年的歌用到这里,有什么用意?而且要做邓稼先传的背景音乐?
思考讨论:1.歌中表达了对中国男儿一奇丈夫的祈盼
2.邓稼先就是中国男儿中的奇丈夫
3.把歌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
4.赞美邓稼先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转变所做的巨大贡献
5.......(充分发表见解)
板书:中国男儿---奇丈夫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学生速读,出示幻灯,加深理解,完成目标
1.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感受,把句子补充完整:
( )永恒的骄傲
(把握邓稼先的品质,精神,人格魅力)
2.深化,通过学习邓稼先,联系你的生活完成句子.
( )永恒的骄傲
(学生根据自身向邓稼先学习,感情升华)
例:我要向邓稼先学习,成为祖国永恒的骄傲......
第三步:幻灯出示:
课文最后说:"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邓稼先庆幸."联系全文,就这句话写一则心得体会.
(写毕交流,互相学习,深化思想认识,适时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
贡献巨大,鲜为人知
邓 两弹元勋--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稼 中国男儿--奇丈夫
先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说课稿
一.说大纲
本册书共六个单元,所选<邓稼先>是第四单元传记体裁中的一篇,是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传记类文章的特点.3.学习杰出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奋斗精神.本篇在本单元中属典型人物,典型文章.1.邓稼先在中国历史性重大变化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本篇是传记类中的回忆性散文,形式灵活,感情充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3.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典型且感人,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式的人物.理解了邓稼先,才能很好地执行语文教科书的指导思想: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全人格,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步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即"导流"又"开源",即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又达到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的效果,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通过多方面努力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在这个精神指导下,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1.积累和运用词语
2.了解邓稼先先生生平事迹,卓越贡献
3.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材
这册书的学习重点是说明文,而说明文是相对枯燥的.安排这样一个人物传记单元是为了增强趣味性,同时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而本篇又是本单元中非常典型的.
<<邓稼先>>这篇回忆性散文,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做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在介绍另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时,通过多视角,多层面追述他所熟悉的人物的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内容,把读者带进往昔的岁月,从而使读者获得真切的感受.这不是一篇单纯的传记,而是一位友人写给另一位友人最深情的挽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但可以领悟到邓稼先伟大的人格魅力,而且还会被那充溢于文章行间的真情打动.作者并不是站在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来客观地为另一位已故科学家树碑立传,而是从一个朋友的角度来真挚地怀念自己已故的友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使"退去了所有头衔名号之后,普通而又真实的邓稼先."也正因为这份普通和真实,邓稼先的人格才愈见伟大.这些内容使学生在阅读当中需要体验把握的.
本课时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新授课.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之所以成为重点难点,
是因为那样大的一个科学家,--两弹元勋,却鲜为人知,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很难想象的和理解的,这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需要,更是特定的人们具有的,常人所无法比拟的崇高之所在.邓稼先的精神,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体会,应该理解和掌握,因为只有这种精神才是最可贵的财富,对于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在六年级因在小学校内上课,他们习惯的是小学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接受能力、习惯都处于一个”变”中,我在教学中注重交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思维的习惯.训练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学生具体情况不同、接受能力不等,好中差的比例基本是1:2:1,发展状况良好,学生有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能力正处于一个稳中上升的势头.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问题,使优等生再次提高,相对差生有所收益.
四.说教法
教师的教育行为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即实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我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采用启发与引导相结合,辅以学生自由讨论,在自主求知、主动向学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采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充分向着启发式、研讨式教学的方向,在启发质疑、启发解疑、启发运用中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训练
根据语文课程目标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要求”,紧密围绕听、说、读、写设计训练.训练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听、说的训练.
1.学生听教师读“任人宰割”和”站起来了”部分,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感觉及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对文章内容、人物精神的理解.
2.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因题目繁琐,不做详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组织语言的能力,从而逐步达到随意表达、灵活运用、实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读的训练
1.学生读<吊古战场文>体验文中人物工作的恶略环境,从而提高对人物品格、精神的认识.
2.学生读”五四时代的歌”体会邓稼先改写中华民族历史这一转变的卓越贡献,学生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责任感.
3.读张爱萍将军和邓稼先同事写给他的挽歌,共同缅怀英魂.
4.默读文中结尾段的重点句子,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写的训练
针对课后三题,写一则心得笔记,启发学生用心体会邓稼先之所以能够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根本原因,以领悟人生应当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引发学生人生观的思考,从而把学习邓稼先的精神真正落实的实处,以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动.
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整堂课,做到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有意识地安排训练内容,有目的进行训练,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从而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
六.说过程(具体流程)
--见教案
最后总结:此三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把一个立体的邓稼先展示在学生面前.邓稼先的精神深入人心,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结构紧凑,形式灵活,启发思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活跃.
⑦ 邓稼先 教案
邓稼先 教案
http://..com/question/4911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