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基本程序

发布时间:2020-12-14 14:48:59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1)教学基本程序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是教学设计的主流。

不足: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五成分目标陈述理论等,对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目标的制成和如何备课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② 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实施课程的核心活动。只有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充分实现教育目标。要全面实现教育目标,必须认真研究教学过程,弄清它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和基本阶段,进而为科学地制定教学原则,确定教学方法,全面组织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认识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心理准备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如果学生头脑中的兴奋中心还没有向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转移或接近,或者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题毫无兴趣,似乎是强加于他的苦差使,则学生还没有作好心理准备,那么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故心理准备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的阶段。
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二)感知知识阶段
感知知识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事物(物体、现象等)进行观看、触摸等,从而获得必要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的基础。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尽量出示实物、呈现事情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有关现场,为学生感知创造机会与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1)直接途径。即让学生直接知觉和观察,如利用教学参观、做与实际条件相类似的实验,以及对从自然界中取回的材料进行直接感知。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使知觉活动成为自觉积极的心理过程,这不仅使感知更完善、确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间接途径。是指教师利用语言文字及各科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对学生所要学的教材进行生动的叙述和描绘,启发学生联想,使学的记忆表象得以重现,并按照语言的描绘加以改组,从而形成新事物的表象,这同样具有直观作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讲述,帮助学生阅读课本,获得语言感知,同时又使学生通过课本的文字和插图获得感知。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能提高感知效果。这种间接途径有它的作用,但毕竟不是对现实的知觉,因而所引起的表象不够真切、完整和稳定。所以,教学应该把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效果更好。
表象在学生意识中的发展不是单独进行的,常常与思维加工联系在一起,而且学生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需要上升到概念。
(三)理解知识阶段
学生怎样才能形成科学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展思维活动。进行思维活动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基本的是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分析就是将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区分,从而分出它的各个组成因素,加以认识;综合是对组成客体的各种因素之间联结成整体的各种关系的研究。概念的形成需要感性材料做基础,但也离不开过去已有的经验和概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精选典型材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旧经验,往往不科学,如“0”就是没有意义了,要注意改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个积极思维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巩固知识阶段
巩固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这是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易受遗忘规律所制约,因为巩固知识是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不断强化,如果不抓巩固工作,暂时联系得不到强化,就会产生遗忘。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不巩固,就不能进一步领会和掌握新知识,而且只有当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今后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巩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
(五)运用知识阶段
即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各种课业中,用实践检验知识,通过反复的练习活动使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这个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练习素材,练习题目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过难不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过易会使学生感到没意思。练习的数量也不要过大,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转化为技能,技巧,使其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加深对所学教材的理解和记忆。运用知识,也是认识上的一次更重要、更高一级的飞跃。因为这是在各种条件下,要求学生再现、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知识,特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获得反馈信息:(1)通过学生的表现获得反馈信息。教师的每一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的反应,通过他们的表情、精神状态或其他活动,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讲课的态度,判断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改进教学;(2)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反映他们对知识接受、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也是反馈的一种形式;(3)通过检查书面作业,测验和考试获得反馈信息。通过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能有效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和学习态度。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能坚持进行自我检查,获得反馈,反馈愈及时,反馈的信息愈多,就愈能使教和学及时得到改进。
评定,是以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为根据的,及时、公正的评定,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通过师生双方对学习效果的评定,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师生共同努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③ 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1、引起求知欲: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作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产生了知与不知矛盾,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

2、感知教材: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则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

3、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只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学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吸收新知识,自如运用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5、运用知识: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6、检查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7、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学过程的功能,是指参照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能收到的实际效果。

1.育人功能 :即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

2.发展功能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乃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

再次,教学过程也是教给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并内化为个人的经验、智慧和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慧和能力,而且发展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

(3)教学基本程序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中几种必然的联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倾向。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④ 什么是教学流程

就是教学过程。来

教学过程是指师源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中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是对学习过程最早的概括。

(4)教学基本程序扩展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逐渐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教学既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尽可能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同时,促进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

⑤ 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个体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间接经验,即由书本、课堂和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二是直接经验,指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
2、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①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因为:a、间接经验经过特殊的加工并且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它掌握知识便捷而有效;b、学生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间接经验,可以不受个体时空的限制,避免走前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从而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础知识接受过来,使个体的认识达到同人类认识水平一致的高度;c、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和改造世界,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②就教学中教学的任务而言,学生在教学中主要的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即书本知识。
3、也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决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因为学生的认识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通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学生的间接经验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以间接经验为主并不是不要直接经验。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掌握,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的偏面观念。

⑥ 一个完整的教学实施过程应包括几个基本环节

四个基本环节。

1、计划制定

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一环,应力争做到:

(1)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不应是个人行为。个别管理者闭门造车制定出来的计划往往脱离实际。在制定计划时应按着“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程序进行。这样可以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其起到“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作用。

(2)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教学目标管理体制一般应该是:学校工作目标管理→教务处工作目标管理→学科组工作目标管理→备课组工作目标管理→教师个人工作目标管理。

2、实施

实施是教学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这阶段应做如下四方面的管理工作:

(1)组织工作。

①建立有效的教学组织机构。即实行以年级组为基层行政组织,年级组和学科组交叉进行教学管理的体制,年级组对教育、教学实行全面管理,而学科组则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协调、评价教师的教研工作。

②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修定或制定有关教学方面的一些制度,如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标准及具体规定和要求等。这对规范教学人员的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可起到保证作用。

③明确规定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进程。

(2)培训工作。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综合活动课实验培训,课程设置改革实验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等。

(3)指导工作。即上一级教学管理者根据工作目标,管理计划,对下一级管理者进行指导、点拨、帮助。

(4)协调工作。即教学管理者在教学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本着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的原则,经常协调好教学管理系统内与外、组织与组织、组织和个人、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3、检查与评价

教学检查与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的中介环节。检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实施的进展和效果,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教学工作的质量分析,各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发挥管理职能作用的情况等等。

4、总结与处理

“总结”是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做出结论。总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表扬先进教师,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处理”就是把总结中得出的经验、教训运用于下一周期的管理活动中。

教学管理过程中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总结与处理四个基本环节是紧密联系、

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一环接一环,共同构成一个有序、统一的教学管理过程。这一过程年复一年、连续不断,周而复始。但新的教学管理周期不是对前一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意义上的一种发展--螺旋式上升。

⑦ 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阶段

(一)心理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如果学生头脑中的兴奋中心还没有向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转移或接近,或者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题毫无兴趣。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二)感知知识阶段:感知知识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事物(物体、现象等)进行观看、触摸等,从而获得必要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的基础。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尽量出示实物、呈现事情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有关现场,为学生感知创造机会与条件。

(三)理解知识阶段:学生怎样才能形成科学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展思维活动。

(四)巩固知识阶段:巩固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这是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易受遗忘规律所制约,因为巩固知识是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不断强化,如果不抓巩固工作,暂时联系得不到强化,就会产生遗忘。

(五)运用知识阶段:即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各种课业中,用实践检验知识,通过反复的练习活动使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这个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练习素材,练习题目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过难不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过易会使学生感到没意思。练习的数量也不要过大,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7)教学基本程序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也是心理活动过程、社会化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心理过程、社会化过程的复合整体。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⑧ 教学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课中:
1
导入
这是一节课的开始部分,时间在3-5分钟内,是一个预热的过版程,可以采用图权片,音乐,游戏等形式进行课堂的导入,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认真听讲。
2
讲解
在导入之后,就要对新知识进行讲解,时间大约在25-30分钟左右,需要对整个课堂的重难点进行把握,并讲解清楚。
3
提问
在讲解过程中,需要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时,需要采用提问技能,或者需要学生做出反馈时,也可以提问。
4
变化
变化包括教学过程中,语速语气的变化,神情的变化和教学方法的变化等。这样有利于课堂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
板书
虽然多媒体被广泛运用于当今的教学,但是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适当的板书,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6
课堂巩固
当新知识讲解完之后,需要对所讲述的知识及时巩固,一方面还可以看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巩固完之后,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
7
结束
课堂巩固之后,差不多一堂课也要结束了,教师采用布置课外作业,或其他的一些结束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下课。

⑨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⑩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 .
(一)备课
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但是,要上好课,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即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备好课又必须做好一下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
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参考书.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须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等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就是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了.
2.深入了解学生
不但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等做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3.合理选择教法
这就是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等.
(二)上课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的.它包括知识教学目标,也包括思想教育目的,还应当有启智与审美目的.一节课的目的,不仅应在教案中明确提出,而且应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说,师生的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全力以赴地实现目的而不偏离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科学性就是教师要正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和进行操作,及时而准确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种种差错.思想性就是要深入发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以饱满的热情讲解,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使他们深受教育.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使师生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尤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活动,只有调动起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积极性,才能上好一节课.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执行备课时制订的教学计划.但是课堂情况千变万化,即使原订计划在完善,也难免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未估计到的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想方设法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
5.组织好教学活动
整个课的进行,要有高度的计划性,严密地组织好教学活动.上课开始,要立即稳定情绪,引导他们作好停课的心理准备,随即积极投入学习活动.然后,按预定的教学进程,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等,都要组织的非常妥当、严密有序.
6.布置好课外作业
课堂教学结束前一分钟左右,要布置好预定的家庭作业,讲明作业的要求,完成的时限,并对较难的作业作必要的启示.
(三)课后的教导工作
课后的教导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及时复习当**功课,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提醒和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按时交作业;了解学生独立作业与自学的情况和学习条件;查明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家长联系,共同商定督促与教育的办法等.
2.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阅读全文

与教学基本程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