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口技表演教学

口技表演教学

发布时间:2021-01-24 09:38:54

『壹』 谁有口技新手教学的视频要国语的,谢谢了, 最好再给点口诀拜托了各位 谢谢

口技起源很长的时间了,古人的口技表演起来是看不见人的!当时的人只是用耳朵去听,去感受,也许大家学过<口技>这篇文章吧!而今的口技表演风格有所改变,它要借与我们的音响,等一些辅助设备,才能达到有目共享的效果,下面我说说我的一些经验,有但于大家不妨试一下! 1;添加一台有话筒调节的高低音的功放,话筒一定要带有线的,这样不会失真,无线的灵敏度会差一点,除非高档的无线话筒! 2;没有条件的朋友,要找个有回音的地方来练习,比如,澡堂,没有家具的空房里,卫生间里,或者,摩托车的头盔里,这些地方练习起来也能达到效果, 尤其模仿架子鼓,小号,枪炮声等,就看自己怎么去发现了! 3;在模仿一些动物的时候,可以利用话筒的远近,表现出动物离我们的远近.比如,夜里的狗叫,早晨的公鸡打鸣,鸟鸣,这些动物都有个特点,好象是情报员,你不叫它也不叫,你叫了,它也叫,然后会越传越远,反之,远的声音也可以慢慢的把话筒拉近,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口技不是看的,是听的! 4;在表演乐器,或鼓声,把话筒的低音打高点,这样你就不怎么吃力,同样,火车的启动你就可以实现了,不过,现在表演的火车声音,还是以前的蒸汽车,现在的火车注重于行车声音,这个以后我会慢慢向大家解释的~,不过,在模仿这些声音的时候,尽量把话筒用手捂住,这样的你的气流不会因此而分散,也许,大家在一些视频里也都看见了,老外就是这样表演的

『贰』 《口技》教学视频

http://v.ku6.com/show/YKzTzYtgGeFKATak.html

『叁』 《口技》的译文,苏教版教学参考书的!!!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善:擅长。
会:集合。
于厅事之东北角:的。
但闻:只。
乳:喂奶。
当是时:这。
众妙毕备:全部。
妙绝:极点。
意少舒:稍微。
间:夹杂。
虽:即使。
名其一处:说出,动词。
凡欲先走:几乎,差点儿。跑。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肆』 请问下谁有口技教学的视频

你到抄这个教学网吧
有教学视频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6584931/

『伍』 <<口技>>这篇文章的概括

[推荐]《口技》说课
[ 2006-12-7 20:16:00 | By: hjjboyqs1126 ]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的确立:

本文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第三册以教读说明文为主,而这篇文章既可以作为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而初中学习文言文,有两个方面的任务,除了像阅读现代文那样要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外,还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特别是字词句的翻译与理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较好的基础是本课主要的目的。

2、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学习提出的要求是掌握字词意思为主,古汉语和现代汉有不少地方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少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主要是在词语和句式两个方面,这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也是重点之一。

(2)本课的阅读提示也提出课文的重点 之是的作者真切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声响、听众反应进行生动描绘,所以学习作者生动的场景描写是本文重点之一,而为了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把这篇文章作为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同时掌握说明文中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艺术者的聪明才智和高度的艺术创造力。

(2)、掌握文中生动的描写方法。

(3)、了解古今词义的区别,学习文言文表时间的词语。

(4)、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对表演者摹拟的各种声响和对听众反应的描写。

(2)、难点:掌握几个古今异义的词语和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说明: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从教学目的要求与教材特点出,紧扣课堂教学“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八字要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采用以下教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突破学习文言文的的语言障碍。

1、串讲法: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如果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想象,学生一定把这场口坂表演复述得很生动,但复述前要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所以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我用串讲法,让学生直译课文,在把握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阅读,同时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几个古今异义的词语和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朗读、提问、讨论: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就是对课文语言的把握,所以教学的第一步应以朗读领起,在充分朗读培养语感的同时,让学生直译课文,并针对性地提出学生翻译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得出一个适当的答案,从中让学生逐步摸索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3、创设情境:在教学活动中,紧抓课文中作者对口技者的的表演场面的生动真实的描绘,特别是对声音的描摹,在串讲之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展开联想、进行表演,让学生融入课文,如临其境。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导语,引入新课。

导语:本文以《口技》为题,很明显是一篇介绍说明口技艺术的文章,从这上点来讲,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本文由于故事性较强,描绘了表演者整个表演过程,因而又可以说是一篇记叙文。那么,我就把《口技》作为一篇记叙来分析。

说到口技,令我们会想起“鸡鸣狗盗“的故事,可见口技这一技艺在我国是历史渊久的,上溯至春秋中国已有了,那么本文是选自哪一朝代哪一本书呢?原来是《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随笔式的叙事文体,那么本文是否是张潮写的呢?当然不是,是清朝进士林嗣环写的,请大家看一下课本72页的阅读提示及注释(1),把相关内容划下来。

2、初读课文,整体理解。

(1)齐读课文,正音正字。

(2)学生口头复述课文大概内容,让学生讨论,了解大概内容。

析:老师在复述后,强调 记叙文的六个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引出全文以时间先后序。

(3)在前面讨论朗读的基础上,讨论文章的段落结构。

(一)(第1自然段)介绍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情况及演出时的气氛。

(二)(2--4自然段)逼真地描述口技艺人的整个表演过程。

(三)(最后一段)表演结束,呼应开头。

3、解字释句,直译课文,讨论分析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1)古今异义:

会:会宾客大宴(古:适逢;今:会议)

但:但闻抚尺一下(古:只;今:表转折,然而)

施:施八尺屏障(古:设置;今:设施)

是:当是时(古:代词,这;今:判断动词,是)

虽:虽人有百手(古:即使;今:虽然)

奋:奋袖出臂(古:扬起;今:兴奋)

走:几欲先走(古:逃跑,跑;今:行走)

战:两股战战(古:大腿;今:屁股)

闻: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听见;今:听说)

(2)词性活用:

宴:会宾客大宴(名作动,摆酒宴)

目:侧目(名作动,看)

乳:妇抚儿乳(名作动,喂)

(3)表时间的副词:

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两事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4)难字难句:

A.“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字与现代词语中的“善良”、“慈善”同义吗?“口技者“又为何义?

析:善---擅长 口技者---表演口技的人

B.“会宾客大宴”是一个倒装句,原句应是怎样的?“宴”是名词还是动词?

析:原句应为“应大宴宾客”,“宴”是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的意思。

C.“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中的“但”怎样理解?“抚”是什么意思?

析:但---只 抚---拍

D.“满坐寂然”中的“坐”怎样理解?

析:坐---通假字,通“座”,“满坐”指全场的人。

E.“妇抚儿乳”中的“抚”意思一样吗?“乳”是什么意思?

析:“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F.“当是时”怎样理解?

析“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H.“夫叱大儿声”中的“叱”何解?

析:“叱”---大声呵斥

G.“以为妙绝”中的“绝”如何理解?

析“绝”---极,十分

H.“宾客意少舒”中的“意”和“少”如何解释?

析:“意”---心情 “少”---稍微

4、逐部分深入,分析课文,掌握作者描摹手法。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A.文章篇首有一个字,充分概括了口技者的表演技艺的特点,请找出来。说一说,它在全文之首,起了个途径作用?

析:篇首点题---“善”(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所谓“善”即擅长之意,指口技艺术表演者技艺之高超或精湛。从文章结构上是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

B.课文第一部分除了这一字外,没有语句能具体表现口技者的高超技术及艺术魅力?

析:一方面,用四个“一”,列数道具,暗示“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术。另一方面,用“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反衬肃静而紧张的气氛。一个“满”一个“无”字,点宾客对位名噪京城的者向往礼宾司,反衬出他那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营造了表演前静谧的气氛,为下文表演千奇百怪惊险万状响埋下伏笔。

(2)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二、三自然段)。

A.“遥闻深巷前犬吠”一句,为什么口技用“犬吠”声开场??为什么把这种声音放在远处?“深巷中”的犬吠有什么特点?

析:“遥闻”说明声音之远;“欠伸呓语”是后面近处声音,说明声音由远及近,由处而内,由小到大的特点,“犬吠”烘托深夜的环境气氛。

B.那么夜深犬吠引起了这一家人一连串怎样的反应呢?

析:夜深犬吠引起妇人“惊觉”,妇人打呵欠、伸懒腰的员声,丈夫的“呓语”,小儿子醒来的大哭、哺乳、含乳声、大儿子“絮絮不止”声,“夫叱大儿声”等等连锁瓜。此时“一时齐发”,掀起文章波澜。

正面:写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外到内、由少到多)

C.对响声的描写作者用了一个“众妙毕备”的评语来评价,那么后面,作者的描写又如何体现这一“妙”字?

析:在叙述的基础上,作者继用听众的观感神态。“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从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篇虽是状写全场观众,实则侧面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

D.这时口技者的表演到达高潮了吗?

析:没有,室惊闹过后,四口人旋即酣然入睡。

E.这时声响由闹而静,由大及小,真的寂然静下,毫无声响了吗?

析:这里的静,不是寂然无声,而是以“声”写静,这里面,“夫鼾声起”,点明由动转静,妇人拍儿中的两个“渐”字,细致酷肖地表现“拍儿”动作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更烘托了静的境界。而老鼠“作作索索”,撞倒盆器之“倾倒”声又是静中见动,另外“妇梦中咳嗽”则又动中静,在短短这几句话中,作者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动静的变化,突出了静的情景。

F.而此时,节奏随着表演而舒缓了焉,途径双是如何在这舒纭的节奏中刻画口技者的高超技术魅力的?

析:用“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写听众的情绪神志随表演的起伏而变化,再一次表现口技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或艺术感染力。这个场面既是上文的余波,又是下节高潮的前奏。

5、概括小结,理解作者创作手法。

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介绍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情况及演出时的气氛。

而文章第二、三自然段,运用正面描写同侧面烘托相结合。着力描写表演者的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这是正描写;着力描绘听众的神态,这是侧面烘托。两者结合着写,是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突出表演口技之“善”。

文章至此,作者完成了口技者表演前的交代,并在高潮前作好了铺垫与渲染,下文忽然波澜突变则顺其自然。而文中作者不断通过正侧面的衬托烘托表现了口技者的高超技术,围绕一个善字作文章,同时也表现自己高超 的描写手法。

『陆』 大连有没有Bbox(口技)教学的地方

没有吧,BBOX现在在中国还没成为一种商业性的东西。你可以找广东bbox协会的飞机等人一对一视频教学~

阅读全文

与口技表演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