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1-18 23:15:56

A.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及我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按照课程标准的分学段目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仍然是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指标是:1.阅读时能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学会叙事性作品、说明性作品和诗歌等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4.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同时还要求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阅读,在阅读交流和讨论中,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等。 可以看出,第二、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集中在“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阅读理解的层次有明显的差异:第二学段侧重读懂、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第三学段着重在领悟文本的表达方法,诸如学习各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揣摩各类文章的表达顺序、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对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进行评价,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汲取更丰富的语文营养。 我为了达成落实《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实施的教学策略有: 1、紧扣中心,板块推进 高年级的课文与中年级的课文相比,篇幅要长。不少高年级教师埋怨:课文长,来不及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从抓整体入手,做到长文短教。教学还是停留在逐段串讲分析上。可以采用“紧扣中心,板块推进”的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即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围绕课文中心,将课文内容重新组合成若干板块,引导学生分板块读议感悟。 比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篇幅较长,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围绕“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引导学生从想象中感受柳树的神奇(6、7自然段);从对比中感受柳树的神奇(8自然段);从品读中感受柳树的神奇(5自然段)。最后连起来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柳树身处逆境,不抱怨,不畏怯,顽强生存,坚持抗争的精神,联系实际感悟人生哲理,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2、走进文本,展开想象,体会句子的含义。 品味含义深刻句子意思的能力,是一种要求较高阅读能力,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这需要教师教给品句的方法。一般来说,凡是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与文章中心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如最后一句话“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联系6、7自然段体会柳树遇到的死亡之路,以及它如何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一片绿阴。”从而感悟柳树坚持与命运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学会联系课文具体内容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重点词句,反复朗读。 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中7自然段,“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但它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有一回起死回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从一次次的朗读中展开想象,加深理解,感悟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与环境坚持抗争的精神。 4、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青海高原一株柳》虚实结合,通过想象来突出柳树的顽强生命力学生容易发现,8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学生不易发现,因此我设计了问题引导边读边思: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雷电风雪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特别是作者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它们在干什么?既然陈忠实对高原上的这株柳崇拜到敬畏的境地,又为何对家乡的柳树用上这么多笔墨呢?学生能够读中比较,从而体会到作者的对比的方法。

B.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逼促下,显得先天不足。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手段,阅读能够开阔视野,使知识更具体、更充实,为理解新问题提供依据。有人说:语文教学中阅读就是一切。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就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1.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讲得太多,问得过杂。课上教师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非常狭小,他们用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用理性的分析代替学生感性的体验,讲得不厌其多,不厌其深。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是一个独立、主动的阅读者,而只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学生很难独立发现问题,即使偶尔发现了问题,课上也难得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教师成了“主演”,而学生只是一个“看客”。
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发现作品意义的过程。语文教学是靠作品的形象来感染、熏陶读者,引发其情感的共鸣。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它讲究的是一个“悟”字,表现为一种“自得”。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必须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
孔子成功的教学范例和宋代书院式的教学模式曾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倡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向老师质疑问难,老师则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个别启发与指导。而现代的教学理念更是反对“填鸭式”的讲解,如张志公先生就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多讲,给予指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玩索’,悟出文中道理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焉’。”古今许多教育家的实践和论述都得到了当前教育的普遍认同,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是把它当作是一句空话,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2.速读与精读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范围和信息量的日益增大,速读已成为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课内时间有限,且课文大多篇幅较长,所以课上老师也多以速读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课文,这样本是出于无奈。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文章进行精读、细读了。因为粗读、速读是建立在精读、细读和背诵能力之上的。正如快跑要建立在强壮的体魄基础之上一样,没有强壮的体魄就不可能跑得快、跑得远。
古人说:“读书切戒不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要想使学生全面理解文意,深刻把握核心,还需要让他们对课文中重点的内容精心阅读、仔细品味。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有时不止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要仔细吟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看来,文章要反复阅读,反复“吟味”,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这就出现了一个时间问题,我们要精读、细读,仅靠课上几十分钟不够用,怎么办?对此,吕叔湘先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上课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品味、鉴赏。这也正应了前文所述的观点: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留给学生。
3.阅读感受不可能千篇一律。文学教育中阅读对象的开放性决定了阅读感受的多样性。优秀文学作品往往蕴藏着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很难用单一的主题或中心来概括。再者,学生在阅读时的心理状态、生活感知、审美经验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也决定了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决不能将自己的感受强行灌输给学生。“读者是作品的最后完成者”,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地发现自己特殊的感悟,激发他们的联想、想象和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批评、质疑的精神。
例如,《宋定拨捉鬼》一文的阅读提示有云:此文表现了“人用智谋制服鬼”,“人能胜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学生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人鬼萍水相逢,鬼能坦诚相待,而宋定拨却以谎言骗他,欺负他,最后“得钱千五百乃去”,行为太可耻、太可憎了。这正是学生立足现实,具有积极意义的创造性体验。所谓创造性,就是阅读中不迷信于书本,不迷信于老师,敢于批判,敢于推陈出新。清代词论家谭献在《复堂词论》中说过:“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我们所要了解的不仅是文学作品写了什么或怎么写,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认识,领悟作品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入于书又出于书,学于书而不拘泥于书,才能在阅读中不断开发新思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看法。
4.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在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家张孝纯提出了“大语文”的主张。所谓“大语文”,是指语文教学范畴、领域的扩大化、宽泛化。语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要使学生学好语文,仅靠掌握课本的百余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阅读量的积累,语言例子的极大丰富,应当是形成语文能力的首要的前提条件。
美国教育家华特

C.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

ISDBT制式什么意思?
注重眼前的行动。要把整个生命凝聚在此时此刻。

D.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专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属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E. 确定阅读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哪些

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若干依据
——以小说《穷人》为例

就中小学的阅读教学的核心而言,主要有两大要素构成。一是“教什么”,即选择什么教学内容;二是“怎么教”,即选择什么方法或手段实施教学。“教什么”本来应该由两个层面,第一个是课程层面,即文本或其它教学内容的筛选,就是从林林总总的文本或其它内容中筛选若干个适合于本年级学生阅读的典范性教学材料;第二个是教材层面,即对已经选定的文本或材料所包含的众多内部要素进行再度选择,确定哪些要素该教,哪些要素不该教。由于当前大都采用统一教材,因而,对于一般老师而言,第一层面的选择基本上不存在,也就是说,教师们不必自己从课外去选择文本。由于第一层面的选择无须什么考虑,第二层面的选择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有些教师就这样认为:这些教材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只有老老实实教的份,用不着挑挑拣拣。正是存在着这样的心理,使得眼下的阅读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怎么教”的研究如火如荼,成为各种教研活动的主角,情景教学啦、先学后教啦、先练后问啦、多媒体组合啦等;而“教什么”的研究就显得冷冷清清,甚至于无人问津。这应该说是阅读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大误区,亟待厘清。
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地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专门研究“怎么教”,这便是本末倒置。从当前阅读教学的实际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重视设计而忽视教学内容的研究,为教学设计的精巧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而在内容的钻研上则轻描淡写;二是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研究教学内容,或者根据设计来寻找教学内容,有些教师“教什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却在反复思考“怎么教”。以上两种教学逻辑显然是不合科学常理的。因此,现在很有必要扭转这个局面,加强“教什么”的研究。本文试图以《穷人》(人教社第11册)为例,具体谈谈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问题。
语文文本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文本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许多文本涉及到其它学科。当然,从逻辑外延上说,主要有文本外部的和文本内部的两大方面。面对众多内容,选择什么来教,选择什么作为重点,可以看出执教者对课程性质的认识与教学的智慧。《穷人》是一篇外国小说,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属于精读课文。初步排列,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大致有如下几项内容。
1.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及四篇课文的大略情况介绍。
2.作者托尔斯泰及主要作品的介绍。(照片与书名呈现)
3.自由、快速阅读全文。
4.认读和理解下列词语:呼啸 汹涌澎湃 溅起浪花 搁板 寡妇 蜷缩 忐忑不安 嘎 撕破 黧黑 魁梧 挠
5.主要内容概括:小说主要是通过什么事件来表现人物的?
6.认识作品主人公: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各有什么特征?(桑娜与丈夫;善良)
7.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小说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
8.找出环境描写,并说说其意义。环境分两方面:A海上环境的恶劣;B屋内环境的舒适。
9.用视频展现暴风雨袭击海面的情景;利用插图说明室内环境的温暖与舒适。
10.找出有关桑娜的心理描写,并说说其含义。主要有四处:A想丈夫捕鱼的艰辛;B想寡妇西蒙生活的困难;C想抱来西蒙两个孩子后可能出现的后果;B想自己怎么向丈夫说明自己的举动。
11.比较心理描写前的提示语)
12.品读心理活动描写过程中的省略号。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3.找出人物对话,并体会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对话分两个层次:A互相询问情况;B关于西蒙的死与两个孩子。
1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15.深度理解:自己原有5个孩子,抱来西蒙留下的2个,共7个,桑娜一家以后怎么生活?
16.结尾探究:小说似完未完,嘎然而止,为什么这样写?
17.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18.把握情感基调:应该用什么感情基调来朗读本文?试着自读。
19.作品艺术探究:小说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为什么却以《穷人》为题?
20.学习启示:小说给我们写作上的启示是什么?
21.读写结合:写一个片断,写出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比如“急躁、温和、直爽、粗鲁”,但不要直接出现这个词。
22.拓展延伸:补充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对上述22项内容,全部品读或讲解,时间上肯定是不允许的,即使时间允许,结果肯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讲得糊里糊涂一大堆,没有重点。因此,只有抓住主线,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在这一部分中再选择若干项作为重点,一些作为次点,才能有的放矢。那么,确定内容的依据是什么呢?
依据之一: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切选择和设计都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第一依据。基于这种认识,对上述内容中的第2项“作者及作品介绍”,可以作简化处理。因为本文的教学对象毕竟是中国的小学生,而作者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时间和空间上都相当遥远,没有必要具体介绍。对第4项“认读和理解词语”,也可以灵活处理,一般不宜作为一个环节单独安排。对某些词语可以在品读或讲解过程中用板书形式强调一下即可。
依据之二:文本最显著的构思与语言个性。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依据。阅读教学,学的就是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它呈现出来的最显著的个性特色。一个文本,尤其是经典作品,总是有着强烈的个性,或者在立意上,或者在选材上,或者在构思上,或者在表达方式上,或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等。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充分认知文本个性的过程。《穷人》的个性有哪些呢?从内容上说,表现的是:至穷者之大善。从形式上说,最显著的是用形象说话。作品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真切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不是用判断的、定性的、给人物特征下结论的方式。根据这个特性,对照上面排列的22项,就可能够作出清晰的判断:第6、7、8、10、13、19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表示桑娜心理活动描写的第10项,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更应该重点品读。第13项是关于人物对话的,分两个层次,其中关于西蒙的死与两个孩子的B层次对话是主要的,应作为重点,它真切地表现出桑娜当时紧张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第19项是:小说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为什么却以《穷人》为题?这也是一个亮点。它值得学生在作文中借鉴,可以和第20、21项结合起来,一道理解和训练。
依据之三:《课程标准》对该年段的基本要求。
这是从普遍性的角度提出来的一个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年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是一道平行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性质的杠。虽然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是确定内容的第一依据,但也不能不考虑课程标准的指导意义。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时,要尽量体现《课程标准》对年段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在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中有“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对照这些要求,可以作出这样的选择:第3、5、18项内容都是需要的。《穷人》篇幅较长,解读之前,应该有自由快速阅读。阅读之后,有必要概述主要内容,既能检测阅读的效果,也能检测概括能力。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情感内敛,朗读时,应该用什么感情基调,这是比较难把握的,有必要通过训练加以强调。
以上三个是主要依据,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客观条件与特定的背景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为了清晰起见,对上述排列的22项内容,笔者在此再作梳理:应当重点讲解或品读的是:第3、5、6、7、10、18、19、20等项。应当讲解但不必作为重点的是:第1、2、4、8、13、15等项。可以不讲的是:第9、11、12、14、16、17、22等项。
为什么这7项可以不讲呢?有必要一一解释。第9项是:用视频展现暴风雨袭击海面的情景。可以不讲的原因有二;一是这篇课文表现的穷人的善良,而不是表现穷人生存的艰辛;二是许多学生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暴风雨袭击海面的情景。第11项是:比较心理描写前的提示语。文中心理活动描写前是有一些不同的提示语,比如“深思”、“想”、“忐忑不安地想”等,但没有特殊性,因而没有比较的价值。第12项是:品读心理活动描写过程中的省略号。例子中的一段心理描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里面有五个省略号,表明当时主人公内心极其紧张和复杂。但没有必要逐一解释每个省略的含义,否则就是抓芝麻丢西瓜。第14项是: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没有这种生活经历、不是夫妻关系,要分角色读好这些对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不伦不类地读,极有可能冲淡情感与气氛。因而不读为宜。第16项是关于结尾的。它可以和第19、20项结合起来讲解,没有必要单独强调。第17项是: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教材在课后“小练笔”也有这个要求,这使得许多教师都会顺理成章地这样安排。但笔者以为,完全没有必要续写。理由有:这篇小说不是以故事情节的曲折而取胜的,而是以人物性格的鲜明取胜的,也就是说,故事性并非一波三折或跌宕起伏。即使续写,不可能有合情合理而又有可读性故事,大多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想象,不如改为第21项训练。第22项是:补充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必须明白,不是每学一篇课文,就一定要把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介绍给学生去阅读,包括经典课文和著名作家。关键是看这个学段的学生有没有必要读这些作品。同第2项的理由一样,对十九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比如《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虽然也是世界名著,对当今中国的小学生而言,阅读为时过早。
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努力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一是教材内容误以为是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是教学内容,都要一一实施。作为教师,需要知道教材内容的全部,但作为教学,就不必都需要。它们的关系犹如“猪”与“猪肉”。教材是一只猪,全面而完整,但不是猪身上的所有东西都可以食用的,像猪毛、猪骨、趾甲等就不能吃。教学内容就是我们能够食用并有营养价值的那些猪肉。我们要选择的应该是最好的精肉之类。
二是把难点误认为就是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难点可能是教学重点,但不一定就是教学重点。教材中有些内容虽然比较难,但在教学时,可以简化甚至省略。比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对王熙凤衣着描写的一大段文字,非服饰专家难以理解。在解读时,只要让学生大略感受到王熙凤的华丽和富贵就行,不必每一个都讲出其来历。教学重点应该定位于最能反映文本个性的若干要素。
三是把知识点直接作为教学的关键。由于文本的综合性特点,每个文本通常都包含着许多学科知识,往往是语修逻文都有。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就以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或主要线索,以为这样就能学有所得,就比较扎实。这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选择。因为知识点通常属于文本形式方面的,作为阅读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内容的选择,其次再考虑能够体现文本个性的知识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认知与情感攻熏陶,它可以有知识教学,但绝对不能以知识教学作为主线。
四是把单元特点等同于文本个性。现在通用的教材,譬如人教社小学语文,是以思想内容为主题组成单元的。教材编写时,首先考虑的相同或相近的内容,然后再考虑文本形式。单元特点,主要通过内容来显现。譬如《穷人》所属的单元,主题就是讴歌心灵的善良与美好。而作为文本个性,它既有内容方面的,也有形式方面的。这就是说,单元特点并不能涵盖每一个文本的个性。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把单元特点作为文本个性来选取教学内容。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要优先于“怎么教”,这是有识之士的卓见,真诚期待今后的阅读教学多一些“教什么”的研究,既期待在教材层面上有“教什么”的研究,更期待在课程层面上的研究。

F.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版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权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第一读。
接下来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本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圈画出来,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
第三步,我们再回归到教师的角色,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从我们刚才发现的众多点中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来一番筛选,明确本课教学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去理解、积累好词佳句(中,理清课文的脉络我认为可以这样确版定教学目标,能用自己权的话去概括:课时1,尽量做到读流利):扫除阅读障碍(如,即;学习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根据课文的内容,生字新词的认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根据年级的教学要求、感悟重点段落。),能读通课文(应多读几遍课文:课文每部分的大意。课时2、高年级)

H.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情感价值观,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明确这一点,并在阅读教学时充分引导小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以小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雪孩子》时,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示范,其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读,最后齐读,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每个自然段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还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林海雪原》时,可以带领学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风景,然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后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三、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地学习。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全面地进行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

I.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核心

1、具有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

2、拥有一定的语文积累;

3、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4、在以上进程中,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

感受能力:能用普通话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拥有默读、略读、浏览的本领。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在300 字以上,并不断提高识记和概括的能力。

理解能力:拥有理解词、句、篇表达了什么和怎样表达的基本能力,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联想、想象的能力。

辅助要求:一是拥有快速、准确辨认音节的能力;二是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书;三是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二、一定的语文积累

1、累计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理解、熟记一定数量词语、成语、名言警句、格言俗语,认识基本的句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3、背诵诗文160篇(段)以上,其中低年级50篇;中年级50篇;高年级60篇。

三、一定的阅读量

小学六年累计的阅读总量在175万字以上( 课文总字数大约30万字左右;课外阅读的总量在145万字以上:其中低年级达到5万字以上;中年级在40万字以上;而高年级则应在100万字以上)。

将以上的四项综合,“ 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 ”当是阅读教学的归宿,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小学与初中阶段。
落实 “九字诀” 的七条建议

1.浓浓的读书氛围;

2.课内外紧密结合;

3.刚柔相济的制度;

4.基本的物质保证;

5.教师的示范引领;

6.多方的协调共管;

7.经常的读书活动。

四、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1.诵读感受:确保人人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朗读(诵读)课文;

2.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教学重点;

3.理解应用:了解词句的意思,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低年级理解的重点

4.熟读背诵:注意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丰富原始积累;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二.中年级段的三个加强点

1.感受识记:继续抓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注意边读边想(识记与概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2.理解应用:一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三是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内容复述 中年级理解重点

3.积累拓展:背诵优秀诗文50篇以上,课外阅读总量在40万字以上。

三.高年级段的三个延伸点 高年级理解重点

1.感受识记:继续提高朗读和诵读的水平,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1分钟在300字以上,并在此过程中强化边读边想的能力与要求;

2.理解应用:一是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敢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作出自己的判断;三是提高对记叙性、说明性、诗歌等文体的理解与把握。

3.积累拓展:形成初步的独立阅读的能力,背诵诗文60篇,课外阅读在100万字以上。

以上三个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重点,既突出学段不同要求,又前后联系、螺旋式上升的目标体系。

五、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建构本课的阅读话题;

2.把握本课的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提示:低年级暂不安排第4项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2、3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第二课时

1.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重在把握课文结构以及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高年级主要是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它的表达的方式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熟读课文,形成积累;

3.适当安排拓展性阅读以及读写结合的练习

J. 高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是什么如何达成教学目标

1.找准阅读教学的起点,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准阅读教学的起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从零起点开始。从审题到学习生字新词,从思想内容到制订表达方法完整地走一遍。哪些是学生能够自读自悟的,哪些需要老师引领提升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缺乏深入的思考。学生早已明白了的内容,教师还在没完没了的提问。甚至有的课上,学生明明预习过了,或者已经是第二课时,教师还在问:“看了为时不晚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然而,真正需要老师点拨引导的地方,却一笔带过。

那么,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呢?我认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检查、交流学生自学结果开始,从检查预习中了解学生哪些学会了,还有那些困惑的问题并根据学生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新课的教学,应该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开始,在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重点指导活宝学习新阅读方法,这就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与中年级阅读教学根本的区别所在。

2.探寻适合高段特点的教学策略。

要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落实到实处,必须探寻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⑴抓好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低、中年级四年的阅读训练,他们在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这为他们预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培养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预习工作。

预习分为课内预习和课外预习两种。开始训练预习,可以以课内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要以课外预习为主。从预习的要求来看,高年级要逐步做到:①能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②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③能提出疑难问题。此外,学生预习一定要在新课前进行检查,避免预习流于形式。

⑵整体入手,长文短教,提高实效。

高年级的课文与中年级的课文相比,篇幅要长。不少高年级教师埋怨:课文长,来不及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从抓整体入手,做到长文短教。教学还是停留在逐段串讲分析上。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是“紧扣中心,板块推进”。即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围绕课文中心,将课文内容重新组合成若干板块,引导学生分板块读议感悟。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为例子:

课文有20个自然段组成,篇幅较长,如果采用传统的逐段串讲的教法来教,恐怕三个课时也教不完。那么,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呢?

第一步:把握中心,组合板块。

课文的中心是: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根据这个中心,我们将教材重新组合成两大板块,第一板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课文第2、18、19自然段);第二板块:彭德怀更爱战士(从彭德怀坚持杀骡子中可以看出)(课文的第3—17自然段)。

第二步:紧扣中心,分块教学。

每个板块的教学,其操作程序为:先让学生自学,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重点词句,并写上阅读批注。然后组织课堂读议。课堂读议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词句、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地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实现修改化阅读;三是引导学生制订课文的表达顺序,落实篇章训练。

⑶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①学会品味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品味含义深刻句子意思的能力是一种要求较高阅读能力,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这需要教师教给品句的方法。一般来说,凡是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与文章中心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因此,应该让学生明白,在品味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时,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二是要弄清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之间的联系。例如:《船长》中有这么一句:“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要体会这一句话的含义,先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意志”和“伟大的灵魂”这两个词的意思,船长的“意志”在文中指的是尊重妇女爱护儿童。“伟大的灵魂”文中指的是船长。然后要联系本课的中心思想来体会这个句子的含义这课的中心思想是讴歌船长哈尔威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质。因此,这个句子的含义可理解为:船长哈尔威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人们。

②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学会制订文章的表达顺序,是小学高年级篇章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任何文章的表达顺序都是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同时,要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例如:《詹天佑》一课第2、3自然段写了一此帝国主义的国家对修筑京张铁路的要挟与嘲笑,第4-6自然写了詹天佑如何修筑京张铁路的。

阅读全文

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