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结构,其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高质量的教师代表了学校的水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推动下,更要身先士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教师了解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后,才能够有的放矢的不断完善自己。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身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
1、 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就是教学的组织能力。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如果把上课比作打仗,那么教学准备就如同战前的运筹帷幄,谋划决策。以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基本就是教师自身备课工作,当今,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正使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发展变化。它使教师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2、 课堂控制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控制。 教师应该注重教案的动态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案是教员教学实施方法、实施策略、实施内容、实施对象等内容的基本遵循,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案。教案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而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做到及时小结、调整是优化教学的基本方略。
教师要始终扭住课堂授课这一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着重于理论知识与素养的传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员要能“进”得去“出”得来,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懂得“讲”与“授”的区别与渗透;要通过将知识“讲给”学员以达到“授予”学员的目的,最终物化为学员的内在素质。
3、 教书育人能力
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起来。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让学生做一个知识、能力都很健全的人,思想、行为都很健康的人。
4、 自我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坚固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涉猎其它领域的重要知识。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积极进取,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尤其是现代社会发展如此迅速,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科研能力
卓越的大学教师既是教书能手又是科研能手。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任务。教学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科研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要树立教学和研究同步同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观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把眼前的工作当作科研内容,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以科研促进教学,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道路。
1、 科研开发能力
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和大学教育的特点来看,大学教师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因为今天大学教学内容的流动性、变异性是最强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知识,对所教学科有透彻的了解,又要博采相关知识。科研是大学教师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最为直接、迅速、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成为学术的领路人,促进教学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展开。
2、 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跨世纪的教师要强化创新意识,富有改革精神,具有创造能力,要解放思想,不拘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一味固执于个人经验,敢于在科学技术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自身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更加有可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探索如何传授科学知识,创造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构建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
3、 团结协作能力
科研领域的开发过程,不可能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行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团队进行工作,团队中的人。
四、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闭门造车”、“近亲繁殖”、“纸上谈兵”等词汇在这些年里经常被用在某些高校中青年教师的身上,显然,大众对高校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之外还有更高的要求。
1、 学术交流能力
高校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影响其成长过程的因素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而学术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项工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都不是一两个专业所能完成的。一个团体往往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业。多学科的分工协作已成为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师仅凭自己的个人实力,单打独斗式的搞科研,闭门造车式的搞教学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利个人的成长。而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融人到适合于自己的特点的群体中,有助于拓开视野,加速信息的获取,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2、 工程实践能力
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最终目标是要转化为劳动力的,高校教师在攻克科技难题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要应用于实践。工程实践是科研的目标,也是科研人员希望得到的最终结果。
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工程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和工程实例融人到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丰富更新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五、 总结
高校教师在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后,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工程实践工程,不断的完善自己,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教育与科研双料学者。
『贰』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 难不难
1、笔复试:根据指定的教材、篇目制,在规定的时间内(30分钟),按照规定的格式,独立、书面设计教学方案,
2:说课:将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学活动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口头表述;
3、面试:主要采用问答形式。围绕说课,教案。教学大纲、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课程改革等方面内容
『叁』 试述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试述现代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飞速,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满足现代高校的教学要求,
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一、 引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结构,其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高质量的教师代表了学校的水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推动下,更要身先士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教师了解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后,才能够有的放矢的不断完善自己。
二、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身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
1、 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就是教学的组织能力。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如果把上课比作打仗,那么教学准备就如同战前的运筹帷幄,谋划决策。以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基本就是教师自身备课工作,当今,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正使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发展变化。它使教师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2、 课堂控制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控制。 教师应该注重教案的动态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案是教员教学实施方法、实施策略、实施内容、实施对象等内容的基本遵循,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案。教案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而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做到及时小结、调整是优化教学的基本方略。
教师要始终扭住课堂授课这一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着重于理论知识与素养的传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员要能“进”得去“出”得来,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懂得“讲”与“授”的区别与渗透;要通过将知识“讲给”学员以达到“授予”学员的目的,最终物化为学员的内在素质。
3、 教书育人能力
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起来。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让学生做一个知识、能力都很健全的人,思想、行为都很健康的人。
4、 自我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坚固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涉猎其它领域的重要知识。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积极进取,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尤其是现代社会发展如此迅速,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科研能力
卓越的大学教师既是教书能手又是科研能手。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任务。教学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科研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要树立教学和研究同步同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观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把眼前的工作当作科研内容,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以科研促进教学,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道路。
1、 科研开发能力
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和大学教育的特点来看,大学教师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因为今天大学教学内容的流动性、变异性是最强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知识,对所教学科有透彻的了解,又要博采相关知识。科研是大学教师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最为直接、迅速、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成为学术的领路人,促进教学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展开。
2、 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跨世纪的教师要强化创新意识,富有改革精神,具有创造能力,要解放思想,不拘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一味固执于个人经验,敢于在科学技术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自身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更加有可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探索如何传授科学知识,创造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构建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
3、 团结协作能力
科研领域的开发过程,不可能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行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团队进行工作,团队中的人员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团队中人际关系,整个科研项目会因为某人的不配合、不合作而停滞不前,这种情况下造成的伤害就是全体人员都不能更快速、有效的工作。所以团结协作能力是团队科研开发时必备的能力。
四、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闭门造车”、“近亲繁殖”、“纸上谈兵”等词汇在这些年里经常被用在某些高校中青年教师的身上,显然,大众对高校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之外还有更高的要求。
1、 学术交流能力
高校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影响其成长过程的因素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而学术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项工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都不是一两个专业所能完成的。一个团体往往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业。多学科的分工协作已成为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师仅凭自己的个人实力,单打独斗式的搞科研,闭门造车式的搞教学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利个人的成长。而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融人到适合于自己的特点的群体中,有助于拓开视野,加速信息的获取,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2、 工程实践能力
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最终目标是要转化为劳动力的,高校教师在攻克科技难题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要应用于实践。工程实践是科研的目标,也是科研人员希望得到的最终结果。
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工程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和工程实例融人到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丰富更新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五、 总结
高校教师在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后,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工程实践工程,不断的完善自己,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教育与科研双料学者。
『肆』 安徽高校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办法的测试指标及分值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主要以面试和试讲两种方式回进行,其测评答指标及分值规定如下:
面试:
1、仪表仪态:分值15分
2、行为举止:分值15分
3、思维能力:分值15分
4、语言表达能力:分值15分
5、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值40分
试讲:
1、教学态度:分值15分
2、教学目标:分值10分
3、教学内容:分值25分
4、教学方法:分值20分
5、教学技能:分值15分
6、教学效果:分值15分
具体测评指标及评分标准按《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评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执行。
『伍』 如何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教师编逐年扩招,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趋于正规化,规范化。教资、教招的面试环节中最让考生头痛的就是结构化问答环节,短短的5分钟时间,需要考生流利的表述一些教育相关问题的看法。这就要求考生不应该是依靠临阵磨枪,更应该是平时的积累,今天就分享一个关于我国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功能的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国外高等教育改革建议的不断引进,以及中国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高校的冲击,传统的高校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传统的教学在异化和改变,行政化的问题和政绩观的影响使得高校教学更加关注表面现象,而使受教育者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漠视。对此,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清醒的认识,严重的偏向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和改善。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建议:一是应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树立正确的高校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增强教育服务的意识,最核心目标的确立要指向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和质量,既有学术学习的维度,又有社会适应性、创造力、社会服务能力和意识等。二是应关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三是调整对教师“双肩挑”等要求的政策导向,使高校教师能用心教学,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发挥重要的作用。四是要从思想转变到制度完善,再到文化建设,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五是改善和优化高校本科教学的质量评价,增加学生、教师、社会和行业的参与,使教学评价工作的服务性、专业性、系统性、参与性、互动性、诊断性、建设性、可信性等均得到保证。六是鼓励高校因校制宜的教学创新探索,加强相关成功案例的研究与推广,特别应在提供经费、政策支持、培训教师、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更新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完善学籍管理、优化实习和就业指导、健全教学组织、改善评价、进行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方面给予导向性的支持,使高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有更开阔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在教师队伍中推行绩效评价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不被业界人士接受。二是评价量化标准难以确定,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人的发展是不能够或者不完全可以量化的。三是绩效工资改革中,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难以解决。四是难以保证教师最低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并不断提高。五是难以保证绩效评价不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依据。六是绩效评价不能减轻教师负担,反倒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对于改善和根治教师职业倦怠无益。七是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对于自身评价制度的设计以及是否应该实施绩效评价往往没有发言权,利益诉求没有表达的途径。这些均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陆』 安徽高校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办法的介绍
为做好全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工作,根据《安版徽省教师资格制权度实施细则》和《安徽省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实施办法》,结合我省高校实际,特制定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办法与标准。
『柒』 应用型高校教师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初期,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支持,需要建立理论层面的支撑体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由部分省属本科院校与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大型骨干联合试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