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片段设计包括哪些

教学片段设计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21-01-15 22:56:21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有哪些步骤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学生试验,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的意见反馈.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小组是用水来做的的试验;有的是用沙来做的试验.你们都能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V(圆锥)=1/3V(圆柱).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别具一格,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两个与第一个圆锥大小一样的圆锥,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圆锥,也得到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提出表扬!
3、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训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选择题.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米
2、东东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水桶,装满水是30千克,需要几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容器来装?
3、书上的一些题目.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因为旧知是新知的的基础,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达到知识的共享.我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转换,在练习题的的设计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出现不一样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根据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❷ 片段教学设计怎么写

语文教学设计可以分详案和大纲,如果你只是为了让自己记住教学内容,可以直接内写大纲容.如果要上交你的讲课内容,我认为还是要详案.把你的教学环节写的详细些,包括你设计的导入语,你需要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可以写出学生将要回答的内容),过程(写出你每个段落的详细讲解过程,需要提出的问题),板书设计.
如果你要选择一个段落来讲的话,也是要写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来讲,要讲一个段落,也是本课的重点段落,你的教学设计也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讲解,抓住本课的重难点详细讲解,其他的段落略讲.一般来说,讲课也要遵循总分总,即使是讲课文的一个段落,也要把课文其他的内容带一带.详略得当.

❸ 请大家帮忙设计一个小学数学的教学片段,很急啊。 要求如下:

如何对待课堂上的“未教先知”
——读《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感
执教: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侯新慧
评析: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 王培培
【背景】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研究学生。不同的学习个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由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干扰”教师正常教学设计的突发事件,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未教先知”现象。在教师发问伊始,学生却将文本结论一语道破,使课堂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出现这种情景,教师该如何处理,在整理新世纪小学数学09说课与课堂展示大赛中“《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课时,学生的“未教先知”引起了网友和我的思考。
【案例判断一】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片段:新课伊始,教师出示果园图以及4篮桃子,每篮10个以及8个桃子和2只猴子,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师:怎样列式?
学生:48÷2
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
生1:老师,我会计算,不用研究,48除以2等于24。
生2:我还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说着,在自己练习本上写出了正确的竖式计算。
点评:“未教先知”现象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的问题,也值得大家一起来研究。个人感觉,学生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知道什么?到什么程度?也就说,学生知道会用竖式计算48除以2,那么用竖式记录48除以2的每一步计算过程所表示的意义,学生明白吗?这是我们作为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读懂学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吧!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一句:你能讲解48除以2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吗?这时,我们会发现“会竖式计算”的孩子仅仅停留在会算的程度,给学生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考,也牵引其他孩子去思考,这样一追问,又把学生引导到探索48除以2的算理上来了。
思维火花:课堂中遇到学生未教先知,最好的方法就是继续追问,合理利用生成。
这里出现的情况实际就是课堂中的“生成”的问题,怎样应对这样的生成呢?这样的生成是我们课前可以预测到的,这也说明了课前“反思”的重要性。每节课前,我们都想几个“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我应该怎么办?”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
网友支招:
一:进行前测,做到知己知彼,合理进行预设。
网友: 在预设本节课时,我曾经用一个班的学生做过前测。我的前测内容是这样的: 1、小朋友,你知道69除以3的结果吗? 2、你是怎样解决的?(口算、画图或者其他) 3、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如果会,请写出你的竖式计算过程。 因为第一个单元植树这节课刚刚学完,所有的孩子都会计算69除以3,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所有的孩子都说用口算解决的。口算方法是:60除以3等于20,9除以3等于3,20+3=23.对于第三个问题, 93%的孩子写了会。48%的孩子写出了方法。方法是我教学设计中出现的两种,也有残缺不全的。有2个孩子正确地把竖式的书写过程写清楚了。我询问了这两个孩子,是家长教的,在用竖式计算时,要从十位算起(植树这节课重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十位上的商乘除数,得数写在十位的下面。孩子的每一步说的都很清楚。我明白,这两个孩子已经会“算”了。
二:在课堂中遇到这样的“生成”,要合理运用它,让“会”的学生把自己的计算过程说出来,教师根据“会”的学生的讲解,随时调整教学思路。
课堂中,出现几个会用竖式计算48除以2 的学生,这不能代表整体,而且现在家长所教的都是一个“结果”,就是计算的方法。孩子对于算理的理解以及竖式每一步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清楚,处于模仿形成技能的阶段。如果这节课上,在我刚出示情境图就出现了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竖式来解决,我会说:孩子,你真了不起,已经能用竖式解决了。能用你的竖式给同学们说说它的每一步所代表的分桃子的过程吗?
【案例判断二】
接上一片段:
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你喜欢的图形代替桃子画一画,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方法1: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两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
方法2: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2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24个。
方法3:用口算的方法,40÷2=20,8÷2=4,20+4=24
方法4:用竖式来算……
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演示分“实物图”的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结合起来进行了讲解。学生能够更形象的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而这个过程也正是“数形结合”的过程,是数学思想在本节课中的重要体现,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如果加入“分小棒”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操作体验这一过程效果就更好了。在这里环节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形象直观的操作与抽象的竖式计算建立联系,使竖式计算形象直观化。
思维火花:学生“未教先知”会计算了,我们还是有必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的。
学生列出了48÷2这个算式之后,就一口说出了得数,这时,作为教师,进行了灵活的引导后,还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呢?回答是肯定的,教师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理解算理。因为“未教先知”学生能用除法竖式计算结果,那也只是一种“照葫芦画瓢”的效果,只是一种模仿性的计算,对于竖式计算的算理,学生根本就不明白。理解算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数形结合,把实物操作与算理结合起来。所以,对于“未教先知”的学生,智慧性的引导操作理解算理,是必要的。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面对种种未教先知现象,这就需要发挥我们的智慧,去了解未教之前有多少学生知道?要要了解一下是真会了还是假会了?有多少人会?知道了些什么?知道的程度有多深?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预设,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式,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读懂课堂,首先从读懂学生做起。

❹ 设计教学片段

看你选哪一个环节写,如果是写创设情境,就要先谢出你的情境内容,再写你为什么使用这个情境,即情境的作用,如果你写的是新授,就先写具体的过程,然后再写你是怎样突破教学重难点的。

❺ 选择恰当内容,设计一个体现数学思想渗透的教学片段,并对教学片段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学片段设计 (一)

片段一:数学四上 P48 例题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出示情境图,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小结:手帕和夹子间隔排列,兔子和蘑菇间隔排列,篱笆和木桩间隔排列。
2.仔细看一看、数一数,再回答。
(1)兔子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
(2)有几个蘑菇?有几只兔子?
(3)有多少块篱笆?有多少根木桩?
根据回答,整理成表
手帕 9块 夹子 10个
蘑菇 7个 兔子 8只
篱笆 12片 木桩 13根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二、同桌操作,体验规律
1.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2.任意拿几个圆,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个圆中间摆1根小棒。数数圆的个数与小棒的根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三、深化认知,归纳规律
我们把夹子、兔子、木桩等叫两端物体,手帕、蘑菇、篱笆等叫中间物体。
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个,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个。
四、拓展应用,印证规律
你还能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事情吗?说给大家听。

教学片段设计(二)

片段二:数学四上 P4 第4题的学习(主要体现了“函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 王大伯准备围一块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种植树苗。请你帮他想一想,该怎么围?
小结:只知道面积不能操作,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 怎样确定长方形的长和宽呢?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长×宽 = 360
二、分组探究,策略多样
1.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
长(米) 360 180 120 90 72 60 45 40 36 30 24 20
宽(米) 1 2 3 4 5 6 8 9 10 12 15 18
2. 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长×宽 = 360
从左往右看,长越来越小,宽越来越大。
从右往左看,长越来越大,宽越来越小。
三、引领提升,深化认知
1.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也就是长和宽的乘积一定。
长越大,宽越小;长越小,宽越大。
2. 你还能想到什么?
积一定时,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越小。

❻ 教学片段设计包括哪些

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回分析和学习环境答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人员都是由教师直接担任的,但实际上,教学设计人员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专业的教学设计师。教师主要是思考如何确保他的每个学生能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学到尽可能多的课程知识,而教学设计者则常常考虑如何确保提供给学习者的特定课程尽可能相似,尽管这些课程是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教师提供给不同地点的学习者的,他关注的更多的是教学的标准化问题。 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他需要系统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的任务包括:
学习需要分析: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社会等对学习者的要求,分析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与所应当达到的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为确定学习目标等提供依据。一般认为,这一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的基本环节,并将影响后续各环节。

❼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具体的片段设计)

《西门豹治邺》片来段教学设计
研读课自文第三部分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人祸”是解决了,那么“天灾”呢?他还做了什么?
齐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1、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种照应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了西门豹治邺有功。
2、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❽ 教学设计片段与微课有什么不同

.“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教育教容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见图1)。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❾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有哪些步骤

研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内容。提起学生们,进行诵读。分析课文内容及积累好词好句。传授课文主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阅读全文

与教学片段设计包括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