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雾凇教学实录

雾凇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21-01-13 10:44:44

1. 苏教版语23课雾凇课文郎读

1. 苏教版语23课雾凇课文郎读:第23课《雾凇》四年级上册语文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

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

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

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

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

都是银松雪柳了。

3. 课文解读

(1)《雾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

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这篇散文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却精练、优美。

(2)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两个成语交代了雾凇出现的季节,给人一种

凝练、厚重、大气磅礴之感, 接着以“松花江畔的十里长提----缀满枝头”告诉了我们雾凇的地点

和雾凇之壮观,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寥寥两词一语却再现了雾凇的美丽韵致,有惜墨如金之

妙。

(3)第二自然段层次清楚,条理有序。作者先简而言之,用科学的方式概括介绍雾凇的形成原因,

让读者对雾凇的成因心中有个概况,明白雾凇形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气和遇冷凝

结,然后作者用语文的方式具体描述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使人真实可感。

(4)首先,丰满水库的水排出时达到4摄氏度,流经市区时与市区的低气温造成温差而形成雾气,

这就满足了第一个条件——饱和的水汽。

(5)“弥漫、随风飘荡、涌、笼罩、淹没”这些诗意的词语写出了浓浓雾气随气流飘涌两岸的动态

奇观,读来如徜徉其中,深感大自然的神奇。

(6)吉林向来有“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说法,可见雾也是一景。夜幕降临时,气

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些飘散的雾气遇冷凝结,这就满足了第二个条件。

(7)作者运用了“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等人性化的语言,描写了由雾气变成雾凇

的美妙动人的过程。而其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最初、逐渐、最后”,又使这一诗情画意的朦胧动态

变得清晰,有章可循。读起来令人震撼的不仅是雾凇形成的奇妙景观,还有作者那诗化了的语言。

(8)第三自然段写早上人们漫步松花江畔观赏雾凇的感受。这是对上一段最后一句的承接,是人们

在了解了雾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之后的深情欣赏和尽情享受。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人们对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在一夜之间惊现的赞叹,

是奇美的视觉刺激后的自然流露,是对大自然神奇美妙的由衷抒怀。同时它也呼应了开头,首尾衔

接,浑然一体。

(10)整篇课文,简洁不失饱满,明快不乏韵致,三段看似独立又相融暗通,因此如何从三段的内

在联系中整体把握教学也是教师备课时需要思量的。

2. 雾凇课文怎分段分为几大段段义是什么

雾凇课文三个自来然自段,每一个自然段分为一段,一共是分为三大段。

第一自然段开头直接点明雾凇之美。

第二自然段接着写到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自然段最后作者对自己所见发出赞叹。

《雾凇》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文本中直接描写雾凇景色的句子并不多。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从文本的段落构成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寥寥数语感悟到吉林雾凇之美,而难点就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 22课课文雾凇内容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内,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容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 四年级三个字成语

《雾凇》教学设计执教:杨殷瑛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雾凇的美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好课文教学难点: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帮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受雾凇的美教具: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 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② 释词. ③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质疑四、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 堤( ) 俗( ) 模( ) 凝( )提( ) 浴( ) 摸( ) 疑(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教具: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看雾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板书:奇观(理解) 5、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 ),这雾气便( ),( ),笼罩着( ).树木( ).(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 ),( )、(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 ).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1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2 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3 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4 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五、指导赏背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六、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板书设计:遇冷严寒季节 雾气————雾凇 奇观(饱和)凝结

5. 23课雾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雾凇》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文本中直接描写雾凇景色的句子并不多。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开头直接点明雾凇之美;接着写到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作者对自己所见发出赞叹。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5)雾凇教学实录扩展阅读:

文本中直接描写雾凇景色的句子并不多。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开头直接点明雾凇之美;接着写到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作者对自己所见发出赞叹。从文本的段落构成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寥寥数语感悟到吉林雾凇之美,而难点就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因此雾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雾凇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物体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这就是树挂(又称雪挂)。

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部分在2.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一,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

6. 雾凇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雾滴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迎风面的疏松冻结层。雾凇之所以能称为北国风光中的一朵奇葩,
就是因为它的生成需要独特的环境。雾凇的生成,最主要因素是吉林市区上游的丰满发电厂在冬季里发电时,江水在流经水轮发电机时,温度受水轮机转速的作用,使接近O度的江水温度提升到零上2-3度左右。这样温度的江水,带着一定的热能从泻闸口喷涌而出。
一遇到零下20度的气温,立即形成大雾。雾气在相适应的低温中结成非常细小的晶体在空中扩散、蔓延,从丰满大坝开始一直流向下游六七十公里。
雾气笼罩着整个市区和沿江的山岭村屯。雾凇大多是在夜间产生的。有时在晚上八九点钟就开始起雾,雾大时,能见度很低,几米内就看不到物体,
用灯光向空中照射,会看见有非常细小的结晶体飘落,这预示着明天能看到好雾凇。
按正常的年份和天气算,每年11月下旬降雪开始,吉林市才算是进入冬季了。从这时起,雾凇也开始陆续登场亮相。尤其是降雪量大,
天气较寒冷的年份,雾凇出现的次数也就越多。从丰满大坝泻流的江水形成了松花江几十里不封冻的奇观,雾在江面上升腾、扩散。有时,
遇到特别大的雾天,竟整整一天都见不到太阳。在这样的天气里,挂在树上的雾凇是不会落的,并且夜里又会挂上一层。第二天,树上的
雾凇粗得像高粱头似的,见到这样的好雾凇,定会使你笑开了怀。

7. 雾凇的形成过程!!!格式如: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融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上成为雨。

雾凇: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回积物。

雾凇形成需要气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为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形成雾凇的苛刻条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

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

8.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一,导入1,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
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
“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
傻,笨,举止异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举止也有些异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想到了哪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为什么这时会鸟飞绝,人踪灭?
天太冷。
可以说是天寒地冻呀,作者还选择了哪个时辰前往看雪?
更定
更定?
晚上八点
天寒地冻时晚上8点,你会做些什么?
躲在空调房看电视,躺在被窝看书。
张岱却选择去湖心亭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有着与众不同情趣的人,是个孤独的人。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舟子。
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另外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是呀,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
(四)赏析雪景,体味白描
孤傲的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集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合作来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大家想想,为什么请男生读前句?
因为这句显得很有气势,而男生就很有气势。这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
很好。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气势来。
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浩大的气势来?
读好“上下一白”。
三个“与”也要读得舒缓点。男生再读一遍。
这次读得真好。不过,我发现了这句话中的一个问题。
(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
我认为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呢?
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品得多好啊!我真的很佩服。现在女生读一读后句,你们说说要读出什么意
味?
轻柔点、渺小的味道。
女同学读得很好,尤其是量词读得真好。只是这些量词用的妥当不妥当呢?我们一般会选择这样的量词来形容这些物呢?
(屏显:“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
不要改。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朦胧。
更好地表现了雾凇沆砀,天地苍茫的意境。
景物的渺小。
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渺小?
天地一片苍茫,显得很空旷、浩大。
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间,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
听到你们这样精彩的发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们描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描写?
我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
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
没有。
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
白描。
(屏显: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隐隐约约感到作者具有怎样的品性吗?
超凡脱俗、孤独
你已经触碰到了张岱的内心。我们看看张岱对自己的叙述,进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
经历国破家亡的重大变故,张岱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再追求繁华靡丽,因为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转而注重自身的内心世界了,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了。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天地苍茫,感受天人合一。
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学们让我们背起来吧!
(五)解读张岱之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独脱俗的张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谁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见到张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词表述:大喜。
同学们你们揣摩一下这个大喜,用朗读来表现大喜之情。
让学生朗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我听出了欣喜和激动啊。你现在可以把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吗?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
这样?怎样?文言文翻译中有时可以增添成分,让意思表达的更明确,现在就请你在这样的人间加上词语。
有此雅兴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脱俗之人!……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张岱,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张岱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
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字做什么解释?
尽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强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辞。
张岱为什么没有金陵人那份喜悦激动呢?
张岱是孤傲的,他选择这一特殊时间出行,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扰了清净。
另外,我们要学会“知人论文”,结合张岱的生平,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课文注释一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
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忆什么?忆前尘影事。
引用资料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陶庵梦忆〉自序》
是什么让张岱无法大喜?
思念故国的愁绪。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字里行间我们总能读到这种追念故国的情思。请默读全文,试着寻找作者表达对已逝明朝留恋的词、句。
崇祯五年十二月
这是什么纪年?明。文章写于明亡后清朝时。
实际上,张岱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诗的小品 小品的诗》
张岱就是这样痴迷于他的故国。
(五)小结课文
老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找“痴行”、品“痴景”、议“痴心”,已经体会到了张岱的痴,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用“好个______________的张岱”的句式评点张岱其人。
好个孤独的张岱。好个清高的张岱。好个痴人张岱。好个超凡脱俗的张岱。好个痴迷自然的张岱。好个思恋故国的张岱。好个内心孤独的张岱。
(六)配乐朗读,读出情味。
最后让我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读着文字,走进西湖雪景,走进张岱。
结束语:
和张岱同时代有一位文人叫张潮,他曾经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湖心亭看雪》一定还有更多的滋味,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感悟吧。

9. 23.雾凇这一课该怎么预习急!急!急!明天就要上公开课了!

先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画出重点的字词,就行了!
给你一份教案,参考一下吧
雾凇》教学设计
执教:杨殷瑛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帮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 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② 释词。
③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质疑
四、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
堤( ) 俗( ) 模( ) 凝( )
提( ) 浴( ) 摸( ) 疑(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教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看雾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板书:奇观(理解)
5、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 ),这雾气便( ),( ),笼罩着( )。树木( )。(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 ),( )、(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 )。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1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2 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3 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4 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板书设计:
遇冷
严寒季节 雾气————雾凇 奇观
(饱和)凝结
希望能帮到你!

10. 关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2课《雾凇》的预习

《雾凇》教学设计
执教:杨殷瑛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帮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 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② 释词。
③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质疑
四、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
堤( ) 俗( ) 模( ) 凝( )
提( ) 浴( ) 摸( ) 疑(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教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看雾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板书:奇观(理解)
5、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 ),这雾气便( ),( ),笼罩着( )。树木( )。(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 ),( )、(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 )。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1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2 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3 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4 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板书设计:
遇冷
严寒季节 雾气————雾凇 奇观
(饱和)凝结

阅读全文

与雾凇教学实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