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2. 职业教育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质量涉及“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学员管理”等诸多方面。教学方法是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和谐、统一。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仅20多年的历史。大多职业学校(院校)基本上从原有的中专、大专改名而成,仍沿用以往学历教育体制,虽然一直在尝试教育改革,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远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难获得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的满意。
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同,存在以下突出的弊病:
1.未“以学生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2.未“以能力为重点”,“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较为普遍,强调灌输忽视交流,虽然灌输了一些知识,但学生能力增长幅度小、增长速度慢。显然不能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是生产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生产力”的步伐。
3.未“以内因为驱动”,强调外因忽视内因,强调制约忽视创新,既违背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基本规律,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
显然,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3. 好的教学方法是怎样的
个人认来为杜威的“从做中学”是自比较好的。虽然这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利用它来培养学生。
现阶段,中国的教育主导还是延续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这种教育方法只能培育出更多的中庸之才,而不能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国崇尚杜威的“从做中学”,这在他们的课堂中可以发现,例如:计算10-6,教师会拿出很多长度不一的小木棍,学生的任务就是拿出10厘米和6厘米的小木棍摆好,然后找出一根小木棍,使之与6厘米的那根小木棍连接,长度正好等于10厘米的小木棍。这样就能计算得出10-6=4。虽然速度是慢了点儿,但是学生掌握了方法,知道了10-6为什么会等于4,而不是如我们的纯粹背诵,而不知道其意义。
做中学,孩子不仅能够学会知识,还能更好的理解知识,更能让孩子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兴趣,对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孔子还提出了哪些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孔子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宝库里的一块瑰宝。
孔子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学而时习”、“温故而知新”、“学思并重”、“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这些都值得我们结合今天教学改革的实际,认真学习、继承、借鉴和创新。
一、教学相长原则
《学记》明确提出“教学相长”,它源于孔子。孔子对教与学、师与生关系的认识是深刻的,辨证的。他认为只有很好地当学生,才能更好地当先生。他不但提倡学生要向老师学习,而且提倡老师要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他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相长是一条教育规律,它反映了教学双主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因果必然联系。《学记》有这么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相长”对于教师的要求,应该是明确教也要学习,教也是一种学习,这是至理名言,只有勤奋刻苦学习,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才能对教学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对学生来说,应是刻苦学习,从“知不足”而激励“自反”,能从教师的“教”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学习迁移,培养自学能力。
二、启发式原则
孔于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认为教学应该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比古希腊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提出引导学生自己学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主张要早几十年。
孔子认为,不论是培养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掌握知识,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以现在的话说叫做有学习需要才能有学习动机;必须使学生自己对问题能加以深入思考,获得切实的体验和感受,才是有效和可靠的。为了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孔于反对注入式的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
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是这样表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学生,先让他苦心思索,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再去启发他;当学生经过思考,有所体会,但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开导他。比如对一个方的东西,教师已指出一个角的样子,如果学生不能由此类推其余三个角的样子,教师就不必再告诉他了,因为他不肯动脑筋思考。“愤”与“悱”是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在外表面容和言语上的表现。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解释的:“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 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学生经过相当时间还想不通时,就可以去启发;学生虽然经过思考,又有所体会,但却不能用恰当的言辞表述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去开导他。开导之后,让学生再深入思考,以求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如今启发式已成为广大教师“授人以渔”,教学生“会学”的重要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必须注意创设愤悱学习情境,必须启发学生感悟自得,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经过自己反复训练形成能力,用《学记》上的话说,教师只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通过设疑,鼓励和启发学生求异探新,感悟自得。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领会到开动脑筋、探求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劳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温故而知新原则
孔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第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复习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这是孔子从自己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仍然有指导意义。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温故”,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思考,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就能够自动地“知新”。为什么“温故”可以“知新“?这是因为在“新”与“故”知识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必须的逻辑联系,两者组成了连续的、不间断的知识序列。因此,“温故”的结果才导致自动地“知新”。如果“新”与“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不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关、相互衔接,那么,“温故而知新”是不可能实现的。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认知策略。例如,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计算长方形面积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然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如学习“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它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再计算。
四、学思并重,学思结合原则
孔子有句论述学习方法的名言,叫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它精辟地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在学习活动中,学和思是一个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学中有思,思中有学的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是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正确方法之一。例如,小学语文《罗盛教》一课,通过“摸”、“托”、“顶”三个动词,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三次潜入水中抢救朝鲜儿童的经过,生动感人地表现了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和国际主义精神。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是通过学习课文获得的。但是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动词?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紧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深入思考才能领悟。
以上教例说明,学生通过学、思的过程,仔细品味、揣摩三个动词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思想感情,不仅学习了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而且学习了如何准确地选用词语,具体形象地描写人物行为动作,揭示人物内心的道理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思维。
五、因材施教原则
孔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其经验十分丰富。他认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知人,即了解学生,“不可以不知人”。怎样了解学生?孔子认为应“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通过观察和谈话的方法,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等,因而对学生的了解较为全面、准确、深刻。这是孔子因材施教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楷模。他十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恰恰是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就得注意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应当继承和创新。
不少教师、家长往往忽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人与人之间在志趣、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现实中,早慧与大器晚成的例子不胜枚举。国外有一项有趣的统计发现,在大有作为的科学家、发明家中,小时候学习就特别突出的只占5%,而不突出的竟然占55%。有的学生虽然学业上暂时后进,其实智力潜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是由于没有得到适当机会来表 现自己的才华,或者没有符合自己兴趣的对象而不愿意学习,或者没有良好的教育时机来发展其智力而已。假如我们无视个别差异的客观存在,一味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和划一的教学方法,就难以取得教育的成功。
实践证明,教学只有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因材施教原则正在创造性地被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北京市十一学校大面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验,实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的因材施教。据介绍,该校分层次教学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实施的。不允许按成绩分层次,而是把ABC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要求、方法、进度和授课教师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目标保底不封顶,学生管理分层不分班,做到面向全体,有选择而无淘汰,努力创造一种尽量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是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创新。
据报载,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1981年发表的一个宣言中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 年,以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是什么?这是很难用几段文字就能表述清楚的。但是,从教学的角度说,孔子教育教学思想中的许多方面,对于我们思考和实施今天的素质教育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5. 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若说“有法”,应是指教学原则下的一些具体操作。这些具体操作的角度很多,如从教师的角度,要善于演讲,语言幽默风趣;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要能调动情绪,合作学习;从教材的角度,要因材施教,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等。每个人的风格不一,套路不同,但成功之处,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当前,课堂教学流传着各种各样形式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学习借鉴,但不可照搬照抄。教学还要考虑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6. 老师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
法国思想家笛卡尔曾经说过一句话:“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之所以对于学生在电子商务学习中的困惑和要求,还是来自教学第一线教师最了解。且
7. 形容“老师教学方法好”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老师教学方法好”的成语有: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孜孜不倦、教导有方
1、循循善诱
读音:xún xún shàn yòu
释义: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译文:老师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句: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所以我们都有着好成绩。
2、谆谆教导
读音:zhūn zhūn jiàodǎo
释义:深情教诲、耐心引导的样子、耐心地教导。恳切、耐心地教导。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译文: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周恩来同志的谆谆教导,永远牢记在我们心中。
3、诲人不倦
读音:huì rén bú juàn
释义: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用法:含褒义。用来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例句: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4、孜孜不倦
读音:zī zī bù juàn
释义:指工作或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译文:鲁丕性格沉稳爱学习,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勤奋;褒义词。
例句:他总在孜孜不倦地宣传太空探索,把他的想象详尽地告诉大众。
5、教导有方
读音:jiào dǎo yǒu fāng
释义: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译文:就是像这样,虽然是他叔祖父教育引导很有办法,也是他人运气来了,心也变得灵巧了,官星显露,才能一下变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用法: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我少年时候接受过的大师教导,教导有方,方是方针方向,也是有棱有角。
8. 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内的时间,将容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翻转课堂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步调,学习能力强的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学习,从而去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发展个性;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时,相比优秀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样他们可以拥有足够的时间,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制定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接受新信息;翻转课堂是在课内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有教师和同学帮助,不再是孤军奋战。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与课堂内的作业、检测、活动习习相关,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导向和教师科学的指引,因此学习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是必须的,学生刚开始可能是被动的,但渐渐的,当他发现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掌握新知后,有了成就感,学习热情就会被点燃,真正用心用脑去学习,学习的参与度和投入程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