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学评价量表是什么
中、小学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
学 校
学 科
教 者
时 间
班 级
课 题
一 级
指 标
二 级
指 标
具 体 内 容
分 值
得 分
小计
教师
行为
(40分)
教学目标(10分)
符合课程标准,体现新课程理念
5
目标科学、合理,达成度高
5
教学活动
(20分)
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学习氛围
5
善于创设情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交流
5
训练量适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5
使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教师素质
(10分)
教态自然,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准确、精炼
5
板书设计合理、美观,能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5
学生
发展
(60分)
个性情感
(10分)
注意力集中,能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5
受到尊重,充满自信,能展现个性、发挥特长
5
自主学习
(20分)
独立思考,思维活跃
5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5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10
教学效果
(30分)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
10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有所提高
10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10
总 体
评 价
总分 等第 评课人
注:总分在85分以上为优秀;74—84分为良好;60—74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Ⅱ 教育学问题,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
量性评价方法是根据数学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量表等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量化分析的一种评价方法。测验就是一种量性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取向在于对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评价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投入,并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评价的内容与结果。观察,访谈,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2)教学后评量扩展阅读
质性评价不追求适用于一切的普遍规律。它的目的在于把握课程质的规定性,通过对课程广泛细致地分析,深入理解,进而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描述课程的价值和特点。评价是为了增强课程规划的有效性,并使参与的每一个人受益。
知识是相对的,因而课程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能做大致描述和价值判断。评价要检验学生通过课程学到了哪些东西。在评价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学到他们不愿意学或者没让他们学的内容。
这可能意味着孩子们在课程内容学习上的失败,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学习的问题。然而若使用量化评价方法,会测不到这方面内容而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而质性评价把学习理解为促进评价的开展,会把它作为讨论、决策、行动的资料来源。
质性评价评价过程
质性评价不强调在评价开始就对评价问题进行理论假设,假设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也可以随着评价的进行而改变,因此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评价者把评价过程视为评价者发现课程潜在价值的过程。
这种评价过程增加了我们对教学本质以及师生关系、课程设计及性质、师生行为、建构知识的性质和结构等的理解。这种评价没有绝对严格的程序,带有很大的灵活性,前一步资料搜集的情况往往决定下一步的方向。课程评价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种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模式。
Ⅲ 教学效果评价评语
以下简述十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1、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但授课速度有点快,来不及记录。
2、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是各位老师学习的榜样。
3、老师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不过还是非常有教授风度的,不妨自己来听听嘛!大家很崇拜他哦!=
4、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半数认真工整,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最重要的是,段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总之,段老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教师。
5、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比较积极热烈。
6、课堂内容充实,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7、教学内容丰富有效,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有时还有些洋幽默,很受同学欢迎。
8、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9、一开始这门课的时候确实被教材的厚度吓了一跳,虽然现在已在老师的提纲挈领下掌握了重点,仍然对自己不是很有自信。我认为电子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把教材变薄了,把精华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更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大家学好这门课的信心。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作出了精美的课件,它对我们学习的帮助非常大。
10、老师上课诙谐有趣,他善于用凝练的语言将复杂难于理解的过程公式清晰、明确的`表达出来。讲课内容紧凑、丰富,并附有大量例题和练习题,十分有利于同学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堂内容。
Ⅳ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1.教学评价的含义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数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包含的工作
(1)教学评价必须对成绩测验数据所表明的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诊断;
(2)教学评价必须对教学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方向作出明确的规定。
3.教学评价的目的
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4.教学评价包括的步骤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二)教学测量与测验
1.测量的含义
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
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
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2测验的含义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
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
3.教学测量的含义
教学测量就是借助于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
(三)教学评价与测验测量的关系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以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
Ⅳ 讲完一节课后,怎样给别人评课应从哪几方面评
教师评课标准
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首先应该有一种质量标准。这就如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验收,在验收应有质量标准一样。什么是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因为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每次评课的目的任务不同,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
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新能力
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参考:http://www.rzgz.net/dongyl/tingkepingke/biaozhun.htm
Ⅵ 如何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和报告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它是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好有效的教学评价,本人就自己的一点见解谈谈设计过程:1、确定教学评价对象与主体。教学评价的对象,既包括教学的一切方面,又针对为学生。而对学生而言它涉及学生智力、体质、品德、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作为教学活动最终目标实现与否的体现者,当然在教学评价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因此,一般学校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对象主要放在学生身上。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教学活动及其成果更为理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究竟由谁来对这些对象进行评价呢?换句话说,究竟由谁来担当评价的主体呢?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以及现代教学评价的特点,一般来说,评价主体应能实现下列任务:(1)能亲自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对其目标的完成与否直接起作用的;(2)能对教学活动的结果直接承担责任的;(3)能根据评价结果,就教学活动的改善及时采取某些对策的。当然,还应拥有办学的决策权,能为办学创造各种条件的。根据上述要求,可以看出,能够直接成为评价主体的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以及教育行政机构。 2、确定教学评价的目标。教学评价思想认为,目标的判定是必不可少的,带有决定性意义,在研究“如何评价”之前,必须先 弄清要“评价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教学目标必须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这样,评价的结果和教学活动的效果就可统一,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效果的评价。而且,还能使评价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去,使评价真正发挥出调节教学活动的机能。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3、教学评价的范围。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个性各异的学生,一个班里的几十名学生,就有几十种独一无二的个性,由此就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因此只有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研究,才能对每个学生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为此,对学生的评价范围就必须扩大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整个学习、活动领域中,即德育方面、智育方面、体育保健方面、美育方面、智力方面、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等)方面、家庭环境方面,等等。4、教学评价的形式。教学评价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 和“家长评”3 种。在通常的情况下,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居多数。但是,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学校也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在评价的组织形式中应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系统的共同评价。因此,还需要动员家长也来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5、选择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教学评价的方法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为完成教学评价任务所采用的某些工作方法。而教学评价的工具,则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评价工作时常用的一种评价技术,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测定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既有数量化方法,也有非数量化方法,视评价的目的、内容而定;同时,在这两种方法下,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与要求适当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用的评价工具有:(1)教师自制的各科测验;(2)各类标准测验;(3)行为观察记录;(4)问卷法;(5)交谈法;(6)创作,作品分析;(7)技能实演;(8)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报告;(9)个案分析;(10)各类奖惩。 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从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目标出发,来考查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到达目标的程度。因此,设计好以上教学评价后,就得着手开展教学评价的工作,使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那么教学评价的实施工作主要有: 1、目标的追求与实现。教学是一种意图性很强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所期待的成长目标的工作。一旦教学目标具体确定后,就得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这种努力是双向的,既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是通过整个教育、学习过程来完成的,但两者的汇合点是一致的,最终的效果是明确的,这就是希望教学成果与评价成果相吻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一体化。教学效果应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三是学生的态度水平。 2、资料的收集。资料是评价的依据,如果资料不充足或者主观意识太强,那么评价的基础就不牢,信度就低。所以,为实施评价而收集资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3、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利用。在取得评价资料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评价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利用。 这中间包括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解释和利用。这项工作是从价值上对评价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即是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因此,它是评价本质之所在。
Ⅶ 怎样根据教师教学环节观察量表去总结评价
综合分析:
我们组负责观察的维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共设计了三个视角:提问、指导、教师理答。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在课程总目标上提
出了: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现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再是单纯地给出问题、提出问题,而是以创
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或主题图的形式出现的,这就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出了一个新要求,
就是从情境图或主题图中找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问题。根据这个要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需
要,在本节课中,苏老师的课堂提问共 25 次,其中,提问 A 层学生 9 次,B 层学生 5 次,C
层学生 11 次,占学生人数的 78.1%,从这些数据中看出,苏老师在每个环节面向全体,创
设恰当的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大面积关注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
流,问题的分配非常合理,并且苏老师的问题有效性较高,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 分调动学的行为和思维,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发现并提出
问题,体现了老师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策略。在教师提问过程中,教师的追问对
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例如在环节 3 有位学生画出两个 45°的
内错角而得到平行线时,老师追问“利用 30°的角能画出平行线吗?”让学生互相质疑,
在思维碰撞中引出问题。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合作交流,从而加深了对“内错角相等,两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