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树有多粗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合适的工具测量树干的粗细,喜欢测量活动。 2、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数学绳子、毛线、吸管、铅笔、各种尺若干;水彩笔、记录表若干。 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在幼儿园内先确定10棵待测量的树,并分别在树干上编上1—10的号码。 重点与难点活动过程(预设)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② 幼儿园大班教案高矮测量反思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 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标 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 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 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③ 幼儿园大班 有趣的测量 教案
《有趣的测量》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 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 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桌子有多长
大班数学活动:桌子有多长 一、活动由来 区域游戏时,小朋友发现班里的桌垫撕坏了,正在用胶条粘,孟祥义说:“这桌垫都粘了好几回了,是不是能换个新的呀!”于是,我们找到后勤的刘老师,刘老师问:“你们班的桌子多长啊?桌垫裁多大合适啊?”我并没有用尺子直接测量,而是引导小朋友们回班后讨论如何告诉刘老师桌垫的长度。结合《纲要细则》中提出的:教师要利用和创设各种条件,鼓励幼儿通过测量发现和比较物体的异同和变化,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由此开展了自然测量系列教育活动,桌子有多长是其中的一次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初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二)引导幼儿充分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成功感。 三、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提前一周在活动区投放多种测量材料,幼儿有初步的测量和记录的经验。 (二)物质资料准备:积木、曲别针、数学小棍、纸条等各种自然测量物;记录单、笔。 四、重难点 (一)活动重点:初步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二)活动难点: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寻找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1.重点提问: (1) 咱们班要换新桌垫,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桌子的长度?(量一量) (2)用什么东西可以测出桌子的长度? 2.出示并介绍测量记录表,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各组想要用的工具画在记录表上,然后到活动区去找,收集测量工具。 (二)基本部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交流测量结果。 1.选择测量工具,自由进行探索活动。 (1)以组为单位,选用计划好的工具测量,并记录结果。 (2)幼儿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幼儿重新寻找相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重点提问: ①我们用的桌子一样吗?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测出的结果不一样?(使用工具不同) ②你用什么方法证明你测量的结果是对的?怎样使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 2.规范测量工具,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为什么使用相同的工具测量结果还不同呢? (2)放录像,请幼儿比较三个人的测量方法,哪一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3)教师帮幼儿梳理经验:测量时要找准起点,与桌边对齐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测量结果记录的是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次数。 3.选取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进行再次测量,并记录,发现测量工具与策略结果之间的关系。 (1)重点提问: 三种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数字越来越大)长条积木、水彩笔和小棍这三种测量工具有什么不同?(长短不同)从测量工具和结果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2)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量的次数越多。 (三)结束部分:请小朋友们送测量结果,活动自然结束。 我们一起将测量结果告诉刘老师,请她选取一种测量工具的结果帮我们裁桌垫。 六、活动反思 此次数学活动开展前期,在区域游戏中投放了相应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并进行记录。 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测量活动从始至终以小组为单位,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开始部分让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进行测量,然后画在记录表上,体现了大班幼儿的计划性和合作化学习的特点,在测量过程中幼儿能按计划好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我是通过先让幼儿自己尝试,观察比较测量结果发现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再通过录像形式,请幼儿进行对比,找出正确的测量方法,特别是最后给幼儿统一测量工具——水彩笔后,幼儿再用已掌握的测量方法重新测量,突出了重点。难点是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即测量工具越长,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量的次数越多。从材料上只选用了长积木、水彩笔和小棍,幼儿通过反复操作,练习,通过先比较测量结果,发现数字越来越大,再比较测量工具长短的不同,自己发现规律。 活动评析 数学活动“桌子有多长”产生于教师对教育的敏感和成熟的教育机智,当发现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需求时,由于心中有数学教育的目标意识,提前和后勤老师进行了交流,自然的促成了此次测量活动。 数学教育的重心是数学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 1.本次数学活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幼儿自己找测量物进行随意测量;录像比较,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统一测量物进行测量;对比不同长度的测量物的测量结果。充分体现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去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2. 教师通过前期在区域游戏中的观察,能够把握幼儿在测量活动中容易出现测量起点不准确、测量物不能收尾相连等问题,提前设计并录制了3段不同的测量录像,引导幼儿进行比较,直观的找出问题,帮助幼儿归纳、梳理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3. 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充分的感知、观察,通过分层次,逐步深入的有效提问,如:三种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数字越来越大)长条积木、水彩笔和小棍这三种测量工具有什么不同?(长短不同)从测量工具和结果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在讨论中澄清思想达成共识,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⑤ 幼儿园大班教案野外挖土反思
设计背景经过一个暑假,大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活动目标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重点难点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活动准备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活动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2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3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4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5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⑥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 粗粗细细的树 教案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合适的工具测量树干的粗细,喜欢测量活动。 2、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 数学绳子、毛线、吸管、铅笔、各种尺若干;水彩笔、记录表若干。 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在幼儿园内先确定10棵待测量的树,并分别在树干上编上1—10的号码。 重点与难点活动过程(预设)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⑦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活动 量一量操场有多长
教学目标: 1.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 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 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估计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提问: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用手势表示一下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它们有多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出示媒体 1) 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千米有多长”(板书)。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教学: 1. 体验1千米的长度 学生活动: (1)用测步的方法感知10米、100米各有多长。 组织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观察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要数清需要几个人,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并做好记录。(大约16步) 请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想一想)够不够100米,若要够100米,则需要多少人呢?要数清人数,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数一数100米要走多少步,要用多少时间,做好记录。(大约160步) (2)估计1000米有多少步 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学生结合刚才的亲身体验(10米、100米大约要多少人和走了多少步),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长,需要走多少步?(大约1600步) (3)体验感知1千米有多长 让学生思考1000米大约有多长?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学生在体验1000米有多长时有一定的难度,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再组织学生汇报。
⑧ 幼儿大班数学量一量操场有多长的教案
《量一量》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⑨ 幼儿园测量脉搏科学课教案
如何给小学生测量脉搏与体温教学设计问:如何给小学生测量脉搏与体温教学设计 答: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人的身体的体温与脉搏是怎样形成的,学会体温、脉搏常用的测量方法,如何给小学生测量脉搏与体温教学设计。 二.教学重点 人的身体温与脉搏的测量方法。 三.课前筹办 什物投影仪、图片、体温计、秒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伸脱手来摸摸额头或摸摸脖子,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 么? 同学们都感到手凉一些,额头或脖子热一些,这说明我们人的身体是有体温的,今天这节健康教育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体温与脉搏》一课。(板书课题) 齐读一遍课题 (二)初步感知深切学习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身阅读课文的1― 4自然段,看看书中 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常识? (读书后)请大家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你刚才了解到的常识,然后分小组汇报给大家。 (交流后)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们小组了解到哪些常识? 1.体温是人的身体内的温度。 2.没事了人相对恒定的体温是37。c左右。(你能帮老师写在黑板上吗?学生板书―体温37。c左右) 3.没事了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你知道为何没事了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吗?) 因为人的身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比较均匀的分布在全身各个部分,同时人的身体又把多余的热量通过皮肤、呼吸道等器官排除体外,正因为这样,人的体温才保持相对恒定。比如在炎热的夏季或剧烈运动后人的身体会大量出汗,这就是人的身体维持体温恒定的一种生理现象。 4.为何要测量体温?(为何要测量体温呢?) 因为没事了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有些疾病会使体温发生改变,学会正确的测量体温,就能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变化,判断身体是不是生病。 5.用体温表测量体温的方法有腋表、口表、肛表三种测量方法。(你知道这三种方法的测量部位别离是哪里吗?) 腋表测量法的测量部位是腋窝;口表测量法的测量部位是口腔;肛表测量法的测量部位是直肠。 6.测量体温最简单、最常用的是腋表测量法。 (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腋表吗?) 银色(学生用手指着,将体温表放在什物投影仪上。)这一端是汞柱端,银色的线是汞柱。体温表上还有刻度,这一大格是1。c,一小格是0.1。c。 老师这里也有一支体温表,谁能告诉大家体温表上的温度是多少? 7.用腋表测量体温的方法。(你能向大家一边介绍一边演示测量体温的方法吗?) (教师出示图片)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测量一次体温。 先将体温表上的温度甩到35。C以下,再将汞柱端放在腋窝的顶部,夹紧5分钟。 学生一边测量体温,一边做1个小练习。(学生坐着口答) 填空: 1.近视是一种看近处物体清楚,而看远处物体不清楚的(屈光异常)现象。 2.没事了人的体温维持在(37。C)左右。 3.人的身体的骨骼共有(206)块。 4.体温测量的一般方法是用体温表,有(腋表)、(口表)、(肛表)三种测量方法。 贫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在小童少年中尤以(缺铁性贫血)发并率最高。 6.国度规定,小学生天天要睡足(10)小时。 7.牙齿分为(乳牙)以及(恒牙),如果牙齿出了弊端就会影响咀嚼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 8.看电视要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连续看电视不得超过(1)小时,教案《如何给小学生测量脉搏与体温教学设计》。 判断对错: 1.使人的生活病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 2.睡眠是最好的休息形式。 3.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不能使人的身体代谢落空平衡引起疾病。 4.王强感冒了,打喷嚏时总是用手绢儿捂住口鼻。 5.所有的球菌对人类都有害。 6.王艳小朋友喜欢穿高跟鞋。 7.夏天天气再热,吃冷饮也不能太多。 8.体育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但要讲究锻炼卫生。 (测完体温后)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读一读本身测量体温的汞柱刻度。 请同学(2人)将体温表放在什物投影仪上并告诉大家本身测量的体温是多少度。 二.在我们起居中,每个人都有可能生病,生病后就要去看病,哪些同学看过中医?中医是怎么给你看病的?对。中医先给把脉,也就是测量脉搏。那么什么是脉搏?为何要测量脉搏呢?请同学们本身阅读课文的5-8自然段寻找答案。 1.(读书后)谁知道什么是脉搏? 脉搏是血管的跳动,这里的血管主要指动脉。每当心脏收缩一次,动脉就跳动一次,心脏的跳动以及动脉的跳动是相符的。 2.为何要测量脉搏? 因为没事了人的脉搏是相对恒定的,有些疾病会造成脉搏的改变。如发烧会使心跳提速,心脏功效不完全会使脉搏减慢,这种脉搏的过快或太卡都是不没事了的。学会了测量脉搏,就能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变化,判断身体是不是生病。 3.没事了人相对恒定的脉搏是每分钟多少次? 没事了人相对恒定的脉搏是每分钟60-80次。(板书) 4.谁能来介绍一下测量脉搏的方法呢?要求边解说边演示,其他同学注重观察,看看他解说、演示得对不对。 (演示后)问大家对不对?(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同位两个互相找找脉搏。(教师出示图片) 谁愿意去给听课的老师测测脉搏,让老师检查一下你测量的方法对不对。(4人) 其他同学两人一组,一人当医生,一人当病人。我们来测量一次脉搏。(测量后)谁来告诉大家你测量的老师或同学的脉搏是每分钟多少次?(5-6人) 我们这个年龄的少年小童脉搏每分钟100次以内都是没事了的。 我们测量脉搏通常为测量桡动脉的搏动,我们的前臂是由两块骨头构成的,里面的叫尺骨,外面的叫桡骨,所以这里的动脉称为桡动脉,在有些情况下,也可检查其他动脉的搏动。比如:在体育运动锻炼中,要同学们自测脉搏时,也可以检查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指这里,同学们可以感觉一下。―教师演示) 下面我们来做一下实验,我们来做一组高抬腿,看看运动先后脉搏有没有变化,谁愿意来做这个实验?(4人) (高抬腿后)请给这几位同学测量脉搏的同学再来给他们测量一次脉搏,其他同学互相交换,病人变医生,医生变病人,我们再测量一次脉搏。 请做高抬腿的这几位同学告诉大家你们运动先后的脉搏别离是多少次?(运动后的脉搏次数较着高于运动前。) 同学们,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对,说明运动后脉搏可以提速,不仅如此,饮食、运动后、情绪紧张或精神愉快,脉搏都可提速,而且脉搏的个体差异很大,成年女子的脉搏要高于成年男子的脉搏,经常运动的人脉搏缓慢有力,而缺乏锻炼的人脉弱而快,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三)行为训练 出示图片填空: 1.常人相对恒定的体温是(37。C左右)。 2.没事了人的脉搏一般每分钟(60-80次)。 3.测量体温的方法有:(腋表)测量法、(口表)测量法、(肛表)测量法。 4.腋表测量法是,将体温表(汞柱端)放在被测者(腋窝的顶部),并将体温表夹紧(5-10)分钟,取出体温表观察汞柱刻度。 5.测量脉搏的方法是:测量者的(食指)、(中指)、(四拇指)并拢,用三个手指的第一指节放在被测者的腕关节上(测动脉搏动处),然后统计一分钟动脉跳动的次数。 (四)全文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正确测量体温与脉搏的方法,此后就能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变化,判断身体是不是健康,以提高我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备用:温度计以及听诊器
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计量用的器具》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算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二、教学准备: 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直尺、树叶、水杯等。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学生仔细观察P66左上的一幅图,说说图上的两条线直吗? (2)学生用尺子测量。 (3)学生谈感受。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将叶子放在有方格的纸上,数一数这片叶子占了几格,不满一格算半格。 3.测量容积。 (1)教师出示两个杯子,一粗一细,粗杯中水位底,细杯中水位高,请学生猜一猜哪杯水多。 (2)认识量杯和量筒。 (3)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4)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4.测量质量。 (1)认识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数率。 (2)学习使用小天平。 A.调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测量物价的质量。 (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5.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6.测量时间。 (1)认识秒表的使用方法。 (2)利用秒表测量100米的短跑时间。 (3)用秒表测量一楼到四楼的时间。 7.认识各种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