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学永远是具有教育性的思想是谁提出的 布鲁纳 赞科夫 赫尔巴特 巴班斯基 这四个的那一个
赫尔巴特
❷ 谁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由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提出。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形象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反映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
运用这一原则能促使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减少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难;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巩固。
(2)教学的教育性谁提出的扩展阅读: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注意事项:
1、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服务于最终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直观毕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教师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如何遵循直观性原则,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正确地选择。那种为了直观而直观,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而不顾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
遵循直观性原则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才能构成一堂优质课。如在直观教学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设问,安排学生讨论等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虑,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3、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正确选择直观性教学手段:
遵循直观性原则可采用的教学手段繁多,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电影片及CAI课件等等。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机械专业课程性质、教学的任务、内容和职高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不论使用哪种直观教学手段,都要坚持典型性、代表性、有利于发展职高生的观察与思维等综合能力。
4、遵循直观性原则更应注重教师的引导: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贯彻落实的,可见,教师是一堂课的“导演”,教师在教学中“导”得如何就决定了一堂课的走向。
因此,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规划,做出色的“导演”,才能使学生的“戏”演得更精彩。
❸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什么
“教学具有教育性”究竟是一种实然判断还是一种应然判断?我国的一些教育学著作和教科书对这个问题的均表述得比较含糊。有些教科书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实然判断,如全国中师统编教材《小学教育学教程》就指出:“教育活动向受教育者身心投射的影响引起的个体变化是全息性的……所谓单纯的传授知识、所谓‘教书不教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注: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从其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必然性,不管教育者的意图如何,教学总是具有教育性的。这是一个说明“事实如何”的描述性命题。有些教材则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应然判断,如全国师专统编教材《教育学》提出:“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要想转化为思想观点,形成调节行为的力量,也是有条件的。这要看教学内容中渗透的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教学的老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能不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思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能不能循循善诱,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的愿望并在行动中去产生道德行为,培养学生道德实践的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意志、性格。”(注:睢文龙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页。)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可能性,“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个指导教师“应该如何”的规范性命题。还有的教学论著作,一方面指出“从古至今,那种‘只教书不育人’的‘纯粹教学’是根本不存在的”(注:关霞编著:《教学论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页,144~145页。),将“教学具有教育性”作为一种具有必然性的实然判断;另一方面则强调又“既要反对‘教书不教人’,又要防止‘乱贴政治标签’式的思想教育”(注:关霞编著:《教学论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页,144~145页。),把“教学具有教育性”作为一种可能性的应然判断。
“教学具有教育性”究意是一种“描述事实如何”的实然判断,还是一种“规范教师应该如何”的应然判断?究竟是一种不以教育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还是一种通过教育者的意志努力才能实现的可能性?究竟是一种指称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具有教育性的全称陈述,还是一种说明在某些条件下某些特定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教育性的特称陈述?对以上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笔者拟作一些分析。
❹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谁的观点
问题1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问题2是:苏格拉底
问题3是: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❺ 教育性教学是谁提出的 其内涵是什么
赫尔巴特
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
❻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哪一位教育学家率先提出的
1.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2.苏格拉底3.布卢姆将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4.英国专的斯宾塞属5.关键期6.外界环境7.个人本位论8.教育目的9.实现“两基”10.1902年,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1.知识,智力,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智力,情感12.可接受性原则13.赞可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14.陶冶教育法1.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3.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长处,补救学生的缺陷。4.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可持续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❼ “教育性教学”的观念是如何提出和发展的
在赫尔巴特之复前,有一些教育家如夸美制纽斯、裴斯泰洛齐从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的观点,但大多数人都是将教育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分开来研究的。赫尔巴特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学。所以,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声称:“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将“教学”概念置于从属于“教育”概念的地位。在他看来,教育与教学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手段应该服从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则是“教育性教学”。
❽ 教育史上首次提出量力性教学原则的是谁
世界最早提出量力性原则思想的的中国的墨子:“知者必量其力所能版至而从事焉。”权
世界最早系统论述量力性原则的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各种教学原则及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
❾ 最早明确提出教学教育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注意贯彻教育性原则,也就是说,研究者进行研究要符合版学生身心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许的,这是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不容违背的原则,因此,在进行研究时不仅要考虑课题实际上的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整个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也要考虑对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教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