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旅夜书怀教案,急用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 ②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细节质疑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一、 导入: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领略到李白诗歌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与《登岳阳楼》。
我们先来看《旅夜书怀》,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同学们觉得自己读的好不好?(生答好)很有自信,那我们暂且不下定论,等我们学了这首诗,再来说你们诵读的感情把握得是否到位。
二、教学过程
一《旅夜书怀》
1、 初看《旅夜书怀》这题目,觉得它写的是什么呢?(生答)
师:大家回答的都不错,旅,旅行、居旅,夜表示时间,书怀就是抒发情怀。“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那大家先来看看“旅夜”,旅行,旅居,诗人为何会旅居?大家说说看
明确: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即764年的春天携家人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旅夜书怀》就是在途经渝州、忠州时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他在2年前,安史之乱初时,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集中体现他这种心情。
①“旅夜书怀”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发自己的情怀,那为什么引发情怀呢?由什么触动了他的情怀?
明确:在行旅的夜里见到的景引发他的情怀
②对景的描写有哪些?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③这两联的写景中包含哪些意象?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④先看首联,从诗中找一个词来概括其意象特点,为什么这个字最形象?
明确:“独”,因为在阔大的江岸删哪个,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摇摆不定,漫漫长夜里只有孤立突出的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这番景象无不显出“独”
⑤再来看颔联,刚刚说了意象有 “星、平野、月、江流”这些意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意象特点的话你会选什么?
明确:低垂的星空,显得原野更加辽阔无边,更加荒凉,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月似乎不堪滚滚东流的大江的压迫一下子涌了出来。写出了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淼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那样的宏伟壮观。用“阔”来概括意象特点。
⑥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是人到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
明确:孤独,用了对比,反衬手法,阔岸、平野,大奖中的孤舟是何等孤单、何等渺小,这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小结:分析完前两联,现在请同学来诵读,首联我们说写出的是诗人的孤寂,那情感应是怎样?(悲凉)那颔联呢?写的是一幅阔大景象,我们要读得昂扬一些,好,现在大家齐读前两联。
2、 分析颈联与尾联
① 面对着景,触发了诗人的情怀,说说诗人想借这景抒发怎样的情怀?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② 怎么样理解这一联?分别从手法、内容、情感去分析。
明确: “我哪里是因为文字好而有名声,官职倒是由于我衰老而罢退了。”可是杜甫的名声真的不是因为文章好而显扬吗?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见杜甫的文章名气非常大。可诗人却说“名岂文章著”那诗人的志向是什么?他希望因为什么而声名远扬?是他的政治抱负,他想要官场得意,为名谋利。明显的“名岂文章著”是一句反话。
“官应老病休”呢?是否也是反话?官休的原因应该是老且病,可杜甫是因为这原因吗?没错,不是,是因为自己的不得志,不受皇帝重用,又遭排挤,所以才“官休”,与“名岂文章著”一样,都是反语。
③这一联的感情基调应是怎样?从哪些字眼可以体现诗人的这种情感?
明确:悲愤、愤懑。从“岂”“应”可以看出来,“岂”岂能,怎么能,“应”应当那样,可自己却不是,显出诗人的悲愤。
④面对这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诗人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天地间所依存的一只沙鸥,即诗中所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诗人的自况,这样写有何效果?
明确:“飘飘何所似”写出了诗人的漂泊无依。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相比(衬托),就更显得孤独,凄凉,以形象比武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与“独夜舟”相照应,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小结:书怀这两联,抒的是诗人漂泊四方,居无定所的无所依托的自伤之情,所以感情应该是压抑的,全班齐读。
二《登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建筑精巧雄伟,与江南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初中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样的句子,这里的千人就包含了杜甫,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杜甫的《登岳阳楼》
①我们已经学过了《旅夜书怀》知道了赏析方法,现在这首《登岳阳楼》由同学们来解决。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赏析?(请同学根据前面学习情况进行归纳)
明确:知人论世、标题、意象、语言点、情感及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请同学自选你们找出的角度认真分析。小组讨论后进行发言。
提示: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辽阔雄伟、开阔博大、孤单漂泊。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语言点:昔、今对比,坼、浮
小结: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感,通过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三诵读两首诗,注意重音、停顿,体味杜诗“沉郁顿挫”风格
结语:
通过这几首诗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杜诗及杜甫的了解又有更深一层的了解。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对大家今后的诗歌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