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心脏疾病教案

心脏疾病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08 16:45:59

Ⅰ 两栖动物、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心脏 图

咱等级来不够啊~~~提供你本书吧,源《精英教案》上,脊椎动物的心脏部分总结非常全,心脏的对比图,以及动脉的衍化对比图。有兴趣可以看一珐罚粹核诔姑达太惮咖下。
鱼类一房一室,两栖两房一室,爬行两房一室不完整隔膜,鸟,哺乳两房两室

Ⅱ 运动起来会怎样 教学设计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能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教学重点】
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证明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一定的氧气,通过对实验的分析能发现“吸进的空气中氧气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较少”这一事实,从而懂得新鲜空气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呼吸汇总表、集气瓶,毛玻璃片,自制的插有3根蜡烛的金属架,打火机、水槽等。
学生:记录表(长纸条),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一堂竞赛课,后面做着的老师就是今天的评委,这些评委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我们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你会觉得紧张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深呼吸,来放松一下自己好吗?
刚才你是怎么呼吸的?(一吸一呼就是一次呼吸)(配合手势)
3、你又是用什么部位来呼吸的呢?
咱们用鼻子自由地再做几次深呼吸,同时数一数,当老师叫停的时候你做了几次,好吗?
你做了几次?(看来有的时候呼吸是可以控制的。)
4、但接下来我们要测量的是自然的呼吸,不能认为的去控制它。
二、测量“平静状态”和“运动一分钟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1、测量“平静状态”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2、测量“运动一分钟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3、各组反馈,随机抽取6组数据记录在呼吸汇总表上。
4、引导学生分析呼吸汇总表的数据,据此提出研究的问题:“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5、试着分析“运动后呼吸加快”的原因。
三、研究“呼吸为什么加快”
(一)、认识和呼吸有关的器官
1、呼吸时,相应的哪些地方有明显的感觉?这些地方有很多与我们的呼吸相关的器官。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空气经过了哪些地方到达肺部?呼出的气体又经过了哪些地方?最后去了哪里?
(二)、寻找气体发生变化的证据
1、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能否用实验证明?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3、交流自己的感受,试着解释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4、教师做演示实验:
①比较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区别。
②比较新鲜空气与呼吸过一次的气体、反复呼吸过的气体的区别。
③讨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④小结。
(三)出示: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表

气体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吸进人体的空气(100克)

78克

21克

0.03克

0.97克

呼出体外的气体(100克)

78克

16克

4克

2克

1、吸进的和呼出来的气体都有哪几种成分?
2、哪些气体没变化?哪些气体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3、从这些变化中可以发现: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4、运动后,我们对什么的需求量更大了?小结。
四、拓展与延伸
1、医学上,规定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为肺活量。出示测肺活量的装置。
2、两位同学分别上台测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3、小结。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兔子、鸽子从小就关进笼子里喂养。这些小动物长大以后看起来发育很正常。但是,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兔子跑不了多远,就会倒地,鸽子在空中飞了几圈便栽下来。解剖分析发现,兔子死于心脏破裂,鸽子则死于动脉撕裂。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小结:说的真好,所以说我们的生命在于运动。今天我们来研究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课件出示课题)
二、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
1、你参加过哪些运动?
2、那运动起来人体会有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师:心跳加快这只是我们的感受,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三、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1)为了更好的对比我们先测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
(2)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
(3)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4)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5)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2、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1)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2)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3)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5)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6)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跳加快)
(7)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
四、探究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脏。
1、认识心脏和心跳
(1)(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心跳。
(2)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3)(播放视频)讲解: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板书:血液循环)
2、模拟心脏的工作
(1)师述:现在我们来做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师介绍实验器材、实验要领(先慢慢挤压五次,再较快速度挤压五次)
(2)学生分组实验。
(3)师问:这个实验与心脏输送血液有什么相同?相同的地方各代表什么? (洗耳球相当于心脏的心房,心室,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输送的水相当于血液,手的捏力相当于心机收缩功能;)
(4)师问: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水流动加快、感觉手很酸……)
(5)师生共同小结:人运动所需要的氧气是靠血液的运送,而血液必须靠心脏的跳动来推动它前进,心脏好象一个泵,它把从肺部来含氧丰富的新鲜血液送到全身,同时它也把陈旧的血液送入肺部。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6)感受心脏一天的工作量:
师述:人每时每刻都要有氧气,并且必须依靠心脏的输送,那么心脏必须每时每刻进行跳动,我们现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脏要跳多少次呢?
(60次×60分×24小时﹦86400次)
(90次×60分×24小时﹦129600次)
师问:心脏的工作量怎样?(繁重)
五、保护我们的心脏
1、合理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
师问:心脏无时无刻的进行这样繁重的工作它会不会疲劳?齐读课本73页黑体字,再回答上面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疲劳,如果不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也会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2、运动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使我们身体更健康。
(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2)各组同学分别跳动一分钟,然后搭着脉搏休息1分钟,感受脉搏跳动有什么变化,休息一分钟后再测心跳数。
(3)交流汇报:四位同学休息一分钟后都基本恢复到平静时正常心跳数。如果有一位心跳数字还很大,说明这位同学运动后要恢复到正常心跳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这位同学与其他三位同学相比,谁得心脏功能更强呢?
(4)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5)讨论并交流。
(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
(7)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
六、回顾与反思
1、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氧气和血液必须依靠心脏来推动,心脏工作繁重)
2、我们应该怎样做?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经常参加锻炼,把心机锻炼得更强键)

Ⅲ 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有何异同

一、演示实验(一)演示实验的优缺点 演示实验在生物学试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能够紧扣课堂的教学环节,以它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试验方式有效地配合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对于其他实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具备以下明显的优势:1、能够紧扣教学主题,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在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之处,有效地利用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很形象直观的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2、现象明显、生动直观.这样便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便于学生进行理解.3便于教师操作示范,能够培养学生实验规范化的习惯,特别是教师能够边操作边进行讲解,更能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化.4、实验材料易于准备,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我设计的《心脏的结构》探究实验片段(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师: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一样,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血管.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问题:如何分清心脏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演示实验——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来,显示出对瓣膜的作用.(课堂分析)根据以上演示,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如果我们把水从心脏的肺静脉注入,水可能会从哪里流出?分别从连接心脏的不同血管注入水,水将从哪里流出?学生们将展开激烈的讨论:“会从主动脉流出”“我看不会,因为心脏只是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演示活动)由于新鲜心脏数量有限,只供课堂演示,在操作时,首先识别出相连的血管,预测活动结果,然后依次分别注水,观察是否和预想的结果一致,并分析其原因.有的学生向主动脉、肺动脉注水时,出现异常,就会问老师,可不直接回答,促其思考.师: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产生?(动动手)下面我们来解剖一个猪的新鲜心脏,看一看心脏的详细结构.首先观察心脏的外形,辨认出心房和心室的界限是房室沟,心室之间的界限是室间沟.然后解剖心脏,复习心脏的结构,仔细观察房室瓣、动脉瓣.辨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形状、开口方向等.注意:辅导学生正确进行解剖.师:我们把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房室瓣开口向心室方向.动脉瓣开口向动脉方向.这样的结构,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心脏是由心肌组成的,心肌的特点是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并流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回流到心脏.所以才有了上面的血液流动现象.(动画出示)放映动画,展示心脏收缩和舒张时的血液流动情况.提醒学生观察

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跳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及反思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跳动起来身体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研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得出除了呼吸加快外(上节课内容),心脏比平静时也加快。教学设计是以“探究、开放、自主、合作”为指导思想来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思想和方法。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生命科学以生命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为主旨,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自然,形成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跳动起来会怎样(二)》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的第四课。本单元属于生命世界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身体的结构”和“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中的作用、跳动起来呼吸加快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的意识,为后续学习“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当学生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密、和谐之美。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提出问题——推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表达与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还运用演示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游戏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将近一年半的科学学习,他们对科学课的实验很感兴趣,而且人体结构的奥秘也特别有好奇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表明:学生他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接触,已有感受,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前概念,但这种前概念往往是模糊的,与形成科学概念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根据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六、教学准备: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距离为42.193千米。这个比赛项目的距离为什么不是整数呢?这要从公元前490年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
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雅典人经过奋战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得斯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地上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菲迪皮得斯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所以说我们的生命在于运动。今天我们来研究《跳动起来会怎样(二)》(课件出示课题)
(二)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跳动起来呼吸会加快,回顾:跳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2.那跳动起来人体除了呼吸加快外,还会有哪些变化?(流汗、心跳加快等)
3.师:心跳加快这只是我们的感受,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三)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测试跳动前的心跳次数
(1)认识心脏和心跳
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② 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③(播放课件)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视频)讲解: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板书:血液循环)
(2)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3)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摸脉搏、摸颈动脉……)
(4)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5)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6)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2.测试跳动后的心跳次数
(1)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2)强调跳动时注意事项后,进行运动,测试跳动2分钟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跳动后的心跳次数。
(4)对比跳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5)发现:跳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跳动心跳加快)
(6)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
(四)探究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模拟心脏的工作
(1)现在我们来做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师介绍实验器材、实验要领(先慢慢挤压十次,再较快速度挤压十次)
(2)学生分组实验。
(3)师问:这个实验与心脏输送血液有什么相同?相同的地方各代表什么? (洗耳球相当于心脏的心房、心室,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输送的水相当于血液,手的捏力相当于心脏收缩。)
(4)师问:实验过程中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手感觉特别酸……)做了几次就会有劳累感?
(5)师生共同小结:人运动所需要的氧气是靠血液的运送,而血液必须靠心脏的跳动来推动它前进,心脏好像一个泵,它把含氧丰富的新鲜血液送到全身,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2.感受心脏一天的工作量:
师:人每时每刻都要有氧气,并且必须依靠心脏的输送,那么心脏必须每时每刻进行跳动,我们现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脏要跳多少次呢?
(70次×60分×24小时﹦100800次)
(90次×60分×24小时﹦129600次)
师:心脏的工作量怎样?(繁重)。实验时你们刚做了几次就劳累了,而心脏每天不停地跳动十几万次,心脏的工作辛苦吗?(非常辛苦)
(五)保护我们的心脏
1.合理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
心脏无时无刻地进行这样繁重的工作,它会不会疲劳呢?读课本73页黑体字,再回答上面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疲劳,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2.运动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使我们身体更健康。
(1)出示情境:春季运动会上400米赛跑,赛后有的同学气喘吁吁,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交流汇报:400米赛跑获得第一名的同学休息一会儿后基本恢复到平静时正常心跳。后几名的同学同样休息一会儿,心跳数字还很大,说明这几名同学要恢复到正常心跳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这几名同学与第一名的同学相比,谁的心脏功能更强呢?
(3)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4)讨论并交流。
(5)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
(6)你能分析今天上课时故事中的菲迪皮得斯的死因了吗?心跳和呼吸有关系吗?
(六)总结评价,体验收获
1.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知识?
(氧气和血液必须依靠心脏来推动,心脏工作繁重)
2.我们应该怎样做?说说你平时做得怎样?
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健,成为身心健康、学习优秀的好学生。
八、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回答问题答案进行评价,对小组的合作探究进行评价,在组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收集数据的认真程度进行评价及科学态度的评价,为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特别注重小组间的评价,生生评价,激励学生保护心脏的健康。
九、设计特色简介:
本课采用历史故事引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也体现历史与科学学科的整合。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由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证据或数据,通过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的比较,理解心跳为什么会加快,体验心脏的辛苦工作。课堂中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科学课上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具有科学课的学科特点,从人体的基本特征和需求出发,以最接近学生的感受或体验为基础,促使学生领悟到健康的重要。

阅读全文

与心脏疾病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