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所见古诗教案

所见古诗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08 11:38:15

『壹』 所见古诗带拼音

《suǒ jiàn 》

《所见》

zuò zhě :yuán méi

作者:袁枚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

牧童骑黄牛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

歌声振林樾。

yì yù bǔ míng chán ,

意欲捕鸣蝉,

hū rán bì kǒu lì 。

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1)所见古诗教案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小住仓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空灵流利,新奇眩目。此诗也即是诗人在生活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后停住歌声准备捕捉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而创作。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

同时此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

『贰』 所见古诗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思考

『叁』 古诗《所见》的原文带注音

《所见》

《suǒ jiàn 》

<清代:袁枚>

<qīng dài :yuán méi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yì yù bǔ míng chán ,hū rán bì kǒu lì 。

『肆』 古诗所见的教案怎么写

一、课文概述
《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是一首古诗,属于精读课文。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它简短的文字中蕴含着无穷的意境,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回味无穷。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与本单元 “快乐的夏天 ”主题相吻合。
二、教学理念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
三、学生认知基础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古诗词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也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二类字,能正确认读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通古诗。鼓励学生用动作,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生字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4、学习重、难点:学会生字,有感情的吟诵古诗。
五、教学方法
1、课前准备,搜集一些赞美夏天的小诗。
2、强调课前预习,了解古诗 ,认读生字 。
2、谈话法、合作交流法。
3、感悟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营造学诗氛围。
4、诵读法:多形式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4、想象法: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进入古诗意境。
5、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知道夏天是美好的,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从而热爱夏天,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设计
13、古诗《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组教材:《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诗、林”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1、强调课前预习,了解课文,认读生字,并学会组词。2、谈话法、合作交流法。3、阅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感悟课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4、学习探究法。5、想象法: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作者内心,产生情感共鸣。6、联系生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师:小朋友,你们会背有关春天的古诗吗?谁来背背?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夏天的古诗。板书: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对再次学习古诗的兴趣)
2、(出示课文插图):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在一个夏日去树林里,树林里的画面吸引了他,于是他把他所看见的画面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板书课题)
(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齐来写课题《所见》,并齐读两次。)
(设计意图:揭题,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所见》的情境。)
二、初读古诗、识字
1、引导学生看课文情境朗读视频后说话:
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牧童 黄牛 林 蝉
2、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所见》。(播放音乐,师范读课文)
(多么有意思的一首小诗呀,你们想读吗?请小朋友打开13课,自由读课文《所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感受课文。)
3、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的生字多读几次,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在教学中,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着重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
4、(看到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生字宝宝也跑出来跟你们见面了。看,它们来了)
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
古诗、所见、林樾、牧童、黄牛、闭口、立正
自由拼读--看拼音个别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
(字词理解指导:“牧童”、“蝉”出示蝉的图片、“闭口”、“立正”用动作来表达)
5、学会了生字,那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生字记下来呢?
出示生字:诗、林、立、童、黄、闭)
让学生两人一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识记较难的生字。
(1)同桌说 (2)指名说
6、写一写:(出示课件:把我们写漂亮:诗、林、立、童、黄、闭)
(1)、 师重点范写“林”、“童”、“黄”三个生字,生书空。然后生在书上描1个。
(2)、同学间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尽量使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因此,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字、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在词语教学中,首先抓住课文中的新词和重点词让学生反复的认读,对难写的字给予适当的指导,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比较,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并辅之以认字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辨别、理解能力。)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师:生字学会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古诗读得更好。
1、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动情地)你们看,小牧童坐在黄牛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牧童忍不住地放声歌唱,响亮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出示第一、二行古诗:“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越”,引导学生读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 齐读)
师:牧童骑着黄牛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1)学生自由练读一到两次──(2)指名读后,师:“牧童的歌声响亮吗?他响亮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以振字要读得重些”。(出课件解释:传遍了树林)──(3)师范读──(4)齐读──(5)师:牧童骑着黄牛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6)(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么牧童骑在牛背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男生读 (7)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一、二行古诗,)有感情、配以动作齐读。
2、师:牧童唱歌这么高兴,他有没有一直唱下去?有没有,(引出课件古诗: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学生齐读
师:牧童唱着唱着,他的歌声突然停止,“嘘!他想干什么?”
(1)你从第三行诗哪一个词哪个看出来牧童很想捉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要的意思。并出示课件解释:“心里想要”)
(2)指导学生读好此句:意欲捕鸣蝉 师:要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3、师:我们读第四行时要小声点,千万不要惊动树上的蝉。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行古诗。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配动作齐读
4、师: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
看图,指名学生说说诗意--师再引导全体学生看诗句说说诗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5、想像说话:
牧童有没有捉到树上的蝉呢?
6、课件出示全诗 (师:你们喜欢这个小牧童吗?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把这首古诗读熟)
(1)师范读
(2)两人一组互读
(3)齐读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以读代讲、层层深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突出教学重点、抓准探究点,拓展教学深度,让学生经历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7、背诵古诗:
1、师:看来小朋友把古诗读懂了,现在你们能看着板书,老师读前一句,你们接后一句吗? (结合板书,师生合作背诗句)
2、引导看图,练习背诵。 引背--自由背--齐背
四、知识延伸:
1、为课文插图配上古诗。
2、学唱古诗。
(师:你们为插图配上了小诗,真了不起!那我们现在也来做一回快乐的小牧童,听着音乐做做动作吧!)播放课件音乐
3、搜索有关夏日的古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记忆古诗、深刻体会古诗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设拓展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伍』 古诗《所见》的内容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欲,专想要。捕,捉。鸣,属叫。

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当他就要捉到鸣蝉的时候,马上闭紧嘴巴站在这里,生怕惊动了蝉。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越,指道旁成阴的树。

『陆』 所见的古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柒』 所见古诗的意思

《所见》一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回园风光的喜爱之答情。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捌』 所见的古诗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作者简介
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袁枚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其《所见》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悠然自得的牧童形象,诗句连贯,简单易懂,这正是作者的创新之处。

『玖』 古诗《所见》的全文和意思。

所:处;地方

阅读全文

与所见古诗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