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德育课教学设计

小学德育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07 07:35:52

㈠ 小学德育课程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性课程,在教学设计上要凸显哪些不同

小学德育课程相较于英语,语文,数学,英语等知道课程在教学设计上要显示哪些不同,有好几个不同了

㈡ 勤劳方面的德育活动实践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参加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在家庭环境中活动版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权。
2、根据已有经验,在木偶表演中,发现他人活动的危险,并积极为他们提出安全建议。
活动准备:
1、事先与住在幼儿园附近的幼儿家长联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㈢ 求小学德育课详细教案,好的追加50.谢谢!!!

一、产生背景: 学校在成立之初,教师和学生都是由几个不同的学校聚集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校园面积大,在校生和住校生人数多,学生素质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各项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德育工作,更是困难重重。面对部分教师重教不重导,学生受外部影响难以管理,班主任工作难度加大,已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导致部分教师不愿承担班主任工作等困难,怎样才能形成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呢?学校领导在苦苦地思索。经过反复讨论,学校决定引入“德育导师制”。由班级任课教师担任学生的德育导师,与班主任一起组成班级“德育小组”,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纪律,以及疏导学生心理,共同做好思想工作,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到任课教师身上,着力改变班主任孤军奋战的单一德育模式,努力形成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同心协力、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1、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机构。为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政教处负责具体落实这项工作。并且,学校还成立了德育导师考核小组,负责对德育导师的监督、考核、评估工作。 2、完善“德育导师制”的制度建设。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学校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制度、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家校联络制度、个案分析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导师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每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一次思想、行为、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3)建立家校联络制度。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密切与家长联系。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3、建立德育导师的选聘和培训机制。德育导师的选聘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学校初步确定,征求学生意向,师生双向选择,学校适当协调。学校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4、明确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1)以身作则、人格熏陶。导师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对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心,对学生真心一片,与学生倾心交流,平等对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5、形成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德育导师制工作程序图如下: 宣传发动 教师动员 学生动员 选聘导师 选择受导学生 导师与受导学生双向选择 师生互动 档案制度 家访联络 谈心汇报 导师会诊 考核评估 6、建立德育导师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学校根据德育导师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办法,通过德育导师自评(10%)、互评(10%)、班主任评价(10%)、学生及家长评价(10%)、考核小组综合量化评价(检查德育导师工作记录本、检查受导学生的行为表现等60%)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德育导师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德育导师每年的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对于优秀导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推广普及: 2004年新学期初,“德育导师制” 开始在我校全面施行。按照实施方案中的实施步骤和工作流程,我们先是召开师生动员培训会,确定各班的德育导师,然后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均衡分组,分配给各任课教师,或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担任“导师”。受导关系确定后,德育导师们开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纪律,对学生进行长期全面的观察,确定问题,思考对策,施行心理疏导,或谈话,或暗示,或倾听……导师们感受着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各自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注重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求突破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学生自我调节,加强纪律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人生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除了对学生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如:掌握不良行为学生的思想和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督促鼓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其获取知识的能力;针对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开展合理的心理辅导;对缺乏家庭教育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生活上、经济上必要的帮助等。比如我校的历史教师杨耀升,针对受导学生的实际,提出了“转化角色”、“对症下药”、“鼓励到底”的育人思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如,语文教师毕红波,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对受导学生进行无偿的学习辅导,并经常在双休日将不能回家的住读生组织起来出去郊游,或领回家中,为他们做一些可口的饭菜,改善他们的生活,深受学生爱戴。 另外,我校德育导师对学生进行导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我们将每月第一周星期五下午第四节课,定为专门的德育导师与学生座谈交流时间,在这一时间,所有的德育导师都同时与自己所承包的学生进行交流谈心,地点的选择可以是教室、办公室,也可以是操场、文化长廊,每到这个时候,整个校园都会呈现出一幅师生共话衷肠的独特景象。其次,导师们还利用其他时间,或在办公室,或在教室内外,或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或在学生宿舍等不同的场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等。现在在我校,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导师与学生并肩交流、促膝相谈的动人画面。 四、基本成效: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德育导师制在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德育工作的压力也慢慢得到缓解,德育导师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德育的实效性得到了增强。德育导师制在我校实施以来,在全体德育导师的精心导育下,许多在学习等方面有不同程度困难的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健康成长,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提高了。 二是教书育人得以真正落实。教师担任德育导师后,明确了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德育工作具体的任务,工作中不仅关注自己所导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更是在自己的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德育。并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还能体验到一种为人师的快乐和责任。 三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实施德育导师制后,师生通过双向结对选择、平等对话交流,许多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自己的导师,“有心事找导师”已被学生普遍接受。 四是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正人先正己。德育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负有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个体心理、行为及指导的研究,从而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经过全体德育导师和学生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德育导师制已经成为我校一条重要的德育途径,而且在德育导师制度的带动下,全校业已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工作。

㈣ 求小学德育课的详细教案,好的追加50.谢谢!!!

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为载体,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和谐德育”。

二、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学期的德育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一是要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成立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以及年级组为德育领导核心小组,保障德育工作领导作用。二是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教育者,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说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本学期将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要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的开展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要开好班主任例会,每学期开展1-2次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推出一批优秀班主任。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从理论层次上提升班主任,促使他们科学管理班集体。

3、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加强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拿起表扬、赞美的武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4、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科德育功能。

深化以思品课为核心的德育教科研,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要抓好各级德育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力争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

5、抓好“三个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想方设法办好家长学校,并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要定期召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对部分学生建立家校联系卡,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严禁出现学生逃学、厌学、进网吧等不正当现象。要充分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祖国的腾飞。要继续深入探讨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通过教子有方经验交流、给家长的一封信、课堂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引导。

(二)、常规教育

1、德育工作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小公民教育”。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措施;落实“三制”:人人岗位责任制、卫生值日包干制、卫生天天检查评比制。坚持一日三查:查穿校服、戴校徽情况;查迟到早退情况。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要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2、抓好学校的各项常规,创建优良校风。以教导处、少先队管理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升国旗、卫生、纪律、两操、自行车排放、校门口值勤等常规方面的自觉意识,抓好文明礼仪教育,使全体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坚持文明班级的评比制,常规检查反馈、督促、落实制,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3、抓好“班队”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队课。

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队活动内容,设计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主题队会每学期3-4次,并列入班主任工作考核项目。德育处要严格检查班队教案,期未进行总结评比。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

5、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配合“小公民教育”活动,在学校中掀起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热潮。配合学校的德育系列活动,做好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

6、抓好德育宣传阵地建设,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班会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同时,利用学校宣传画廊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突出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7、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后进生转化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掉队。

8、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思品课、班会课、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学期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请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定人帮教、转化,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9、探索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2、体育工作

(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目的,按质量,按课程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

(2)、做好学校体育器材并做好各种体育器材的登记、保管和使用管理工作,购买欠缺的体育器材。

(3)、坚持传统项目的训练,特别是抓好广播操、队列操日常训练。

(4)、3、认真落实“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日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值日生及值日教师每日做好督导工作。

(5)、迎合本学期田径运动会,选拔好队员,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组织训练,务求创出较好的成绩。

(6)、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学校田径队、排球队等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力争在区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卫生工作

(1)、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监管力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校卫生监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督促学校整改,杜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学校群体性传染疾病的发生。

(2)、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通过开展培训及检查指导,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提高广大青少年学校体质健康水平。

(3)、抓好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督促学校按规定落实常见病及传染病防治教育、防艾教育、血防教育、人口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开设。

(4)、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教育好学生用眼卫生,降低学生近视率。

4、艺术工作

(1)、以培养合格毕业生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艺体学科考核。

(2)、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做好艺体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好各类艺体竞赛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艺体特长和竞技水平。

(3)、扎实地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艺术课堂教学改革,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法与学法的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组织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5、国防教育和交通安全工作

(1)、加强国防教育,开设好国防教育课,保证课时,教学质量。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国防知识普及活动。

三、具体时间安排:

三月份:

1、开展对流感、水痘等的预防宣传工作;

2、加强对学生用眼卫生,眼保健操的检查督促工作;

3、整理健康心理档案资料;

4、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文明公民”自制手抄报活动;

5、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救自护训练教育演习”活动;

6、开展“学习雷锋义务奉献 竹青精神进校园”主题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全校各班召开“小公民教育”主题班(团)队会;

2、结合世界地球日开展“绿色旋律”主题活动;

3、组织校内“千童之声”合唱比赛;

4、做好春季厕所、环境卫生、四害消杀工作。

五月份:

1、参加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

2、参加全区“千童之声”合唱比赛。

六月份:

1、加强对夏季常见病的预防宣传工作,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2、参加“文明小品”表演赛活动;

3、开展校内“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活动;

4、学校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七月、八月份:

开展假期“走进社区”实践活动。

九月份:

1、开展校内“人人讲红军故事”比赛;

2、整理健康心理档案资料;

3、参加全区中小学生“四球”赛。

十月份:

1、参加“守则”、“规范”、“养成教育”成果汇报演出;

2、开展校内“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十一月份:

1、组织参加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2、组织学生开展“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公民”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进行德育工作总结;

2、整理材料,迎接目标管理检查。

㈤ 对教师德育教案的评价

德育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作为德育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德育教学心得,欢迎查看。
德育教学心得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人们的思想道德及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育课堂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教学效
益差”的困境.
现行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对于引导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个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教材的局限
性,以往的德育课堂出现了一些弊端。

德育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作为德育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
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不同的学校学生的特点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德育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讲解难免会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
接受的东西却很少。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学习德育,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效率,这学期张主任带领我们进行了德育教学课改活动,虽然任务艰巨,备课量难度
加大,通过一学期对十二个专题的讲解,从学生那里得到证明我们进行的课改是很有成效的,为此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对于如何上好德育课有了更新更多的认识。

每个人对一节课的评价和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尺度。一堂好课有它自己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认为一堂德育课最起码的应
该让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得到一些感悟、引发一点思考。如果所教的学生能在德育课堂上有这三方面的变化,我们的德育课堂是成功的。

一、 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

这个道理包括做人的道理、处事的道理、科学道理、人生道理等等。德育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道德品质上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从小倍受溺爱及社
会环境的影响,致使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尊重他人及尊重他人的意义,进而不知尊重老师和课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每一堂课的前五分钟开展了对学生的习礼活动,这
一活动包括让学生提前一分钟静候老师的到来、迟到的同学要敲门向老师报告、准备好书本笔、上课下课时要起立问候老师、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上课
时不要接打手机等。通过这些规范,学生增加了对德育课堂和德育老师的重视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德育课的学习中,学生也会把在德育课堂上的好的行为习惯带到
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了全校的课堂教学效果。

除了让学生学习礼仪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在每个专题的讲解重都通过创设与学生贴近的情境,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如在讲生命教
育这个专题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
鱼。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拣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把它们仍回大
海。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仍?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讲完之后我让学生假设他们是这个散步的人,看了小男孩的举动并听了小男孩的回答后你会怎样做,很多同学都说他也会跟着小男孩一起把尽可能多的小鱼扔回大海,并知道了一切生物都有其生命,活着就是幸福的,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二、 让学生有所感悟

感悟包括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爱的感悟、心灵的感悟。学生只有自己有所感悟了,才是接受了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我们的课才是有意
义的课。我在讲宽容这个专题时,直接把这个专题的题目命名为感悟宽容,那么如何让学生感悟宽容,我首先是让学生理解宽容,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宽
容不仅要宽容你的亲人、朋友,更重要的是要宽容你的敌人。其次,是让学生懂得宽容的意义,我通过陶行知的“四块糖”、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及学生中的一些
典型事例,让学生感悟到了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博大的情怀的道理。最后让学生学会宽容即学会容人之长,容人之短等等。通过以上的设计让学生真正的感悟到了
宽容并在以后的生活重能做到宽容,

三、 让学生引发一点思考

课堂内容本身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老师的故事、课上即兴的事例,都能引发思考。包括自我的反省、对自己各种行为的思考等。无论是知识、道理、感悟和思
考,都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是可以延伸到课外的,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多和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
多提一些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如,讲习惯这个专题时,让学生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之后,就应及时让学生思考自己有那些好习惯以后应该注意培养哪些好习惯。

一堂课,一定要有一点、一个地方、一个细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学生每天要上的课很多,凭什么我们的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我们的课堂
上,就应该出现其他课堂、其他老师没能给学生的、又能让学生受益的东西。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具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的东西,能够使学
生茅塞顿开。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烦我们的课堂。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多年的教学和学习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仍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我会继续在教学岗位上探索和实践,让我的课堂更加精彩有意义。

德育教学心得二:

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常常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
动地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片面地把其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
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
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其结果,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
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
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
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
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现将我个人的观点陈述如下: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
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
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
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
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
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
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制订一个实现自己一定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
于众,在大家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
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
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
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
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
泄;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 是自愿选择。教师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二
是独立自主。教师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
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三
是实践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
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四
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
得以提高。

总之,在德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独创,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德育教学心得三:

学生朱进,本来成绩不错,操行尚可。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直线下降。在家中想方设法骗钱,同学中到处借钱。他虽然在班级中尽管只是极少数,却有着
不可忽视的坏影响。矫正他的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乃至长期、艰巨的努力工作。这种矫治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有难度并不是不能矫正,因为青少年学生的可塑
性很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完全可以矫正的。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一、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
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
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
信息。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
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
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
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应有"捧出
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
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
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
集体活动。

三、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
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
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
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
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
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
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
们表扬、鼓励。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
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
往都各有特点。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
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
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
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
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
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
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朱进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㈥ 小学德育活动课教案

http://121.22.9.230:8109/ReadNews.asp?NewsID=398
http://shaoling.blog.yte.cn/archives/2008/2008129101936.html

阅读全文

与小学德育课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