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预防禁毒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版事无巨细都罗列进权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Ⅱ 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禁毒预防教育
1、加强心理疏导。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学业、就业压力巨大,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机。而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多是出于好奇、赌气逆反、寻求刺激、选择逃避、从众心理以及无知。所以,要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
2、提高法律素养。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相关教育缺失或不足,导致他们法制观念较为淡薄,这也成为青少年涉足毒品的重要原因。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对于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端正人生目标、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引导规范行为。
在对青少年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中,教师、家长应是引路人,其中,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约束能力。要培养青少年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具有自我管理和塑造自我的能力。
4、培养社交能力。
青少年交友往往没有原则,没有一个辨别审视的过程,因而容易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让他们明白朋友之交,贵在知心,真正的友谊要靠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谅解去护理,原则去维护。
5、普及禁毒知识。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毒品常识的基础上,还要使他们清醒地认清毒品对个体的危害,使他们知晓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很大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兴奋,并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2)禁毒教学案例扩展阅读:
我们要让青少年了解毒品的危害:
1、摧残身心健康,会传染多种疾病。
吸毒会损伤吸毒者大脑、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等身体器官,会引发营养不良、呕吐、食欲下降、抑制胃、胆、胰消化腺体的分泌,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时间吸食后会造成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等多种疾病,严重者还会导致身亡。
2、易引发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
长时间的吸食毒品的吸毒者,到后来简单的吸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来满足自己。不消毒的静脉注射易引起皮下脓肿、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3、对青少年进行预防吸毒的全面教育。
加强对青少年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很多的案例是青少年在初次接触毒品的时候并不知道毒品为何物,不但没有远离而是对它充满好奇,就在好奇的推动下开始吸毒,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Ⅲ 禁毒文章
禁毒演讲稿--《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有所增加,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目前,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怕学生知道毒品。认为禁毒教育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冒险尝试;二是认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门的事,与学校无关。这些认识误区的一个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学生吸毒者罕见。事实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当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园时再来教育,则为时已晚。由此可见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是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出路。
自1997年国家教委规定把禁毒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大纲以来,六年来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青春期专题讲座”、“青年志愿者宣传队”、赴禁毒教育基地参观等多条渠道对家长、学生、社区居民广泛开展了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等宣传教育活动,还组织教师面向市、区专家开了一节“美丽的罂粟花”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学校对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家长、社区及区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学校优良的校风带动着周边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所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学校2001、2002年连续两次评为“石泉社区教育先进学校”、2002年被授予“创精神文明特殊贡献奖”。
至于如何搞好学校禁毒教育,还有待于大家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目前毒品虽尚未在学校出现,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方面,今后学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禁毒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展预防毒品犯罪宣传教育工作。
把禁毒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要做到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领导到位,加强对学校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
1、成立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任组长,政工教导任副组长,组员由年级组长、家长委员会代表、青保教师、校长助理等成员组成。
2、制定有关学校防毒、禁毒的制度和措施。领导小组指导学生开展禁毒知识宣传、自护教育、志愿帮教等工作,并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加强教育,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1)多层面、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可以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开展 “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主题班队会、演讲、征文等形式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100%的中小学生都能深刻认识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自觉抵制、远离毒品,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抓好“国际禁毒日”宣传。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学校可以通过升旗仪式,校班会课,及主题黑板报、电脑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剧目,开展禁毒教育知识竞赛,禁毒教育有奖征文,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禁毒卡通连环画口袋书,参观禁毒教育图片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学校的法制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从生活知识、生活规则、生活礼节这样一些初级生活准则的教育入手,来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的基础。这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青少年吸毒犯罪,并非都是有意要藐视法律,而主要是缺乏生活准则的修养,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乎生活准则的判断。第二层次,是加强青少年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修养的教育。这是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关键,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一道最直接的屏障。许多青少年在这方面的修养,大大低于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如果我们的学生不懂得和不遵守社会生活准则,没有和缺乏社会的公德修养,就会在客观行为上出现偏差。
学校将通过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识竞赛、通过请区公安分局负责禁毒教育的警官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自我互动教育、体验教育、亲子双向教育、集中授课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在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建立法律服务设施,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开展有所侧重、分层次的禁毒教育活动,使中小学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从小抓,重在防,确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在普遍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同时,把初中二年级学生作为毒品预防主题教育的重点。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探索适合于初二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典型带动全局,并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不断探求规律特点,推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帮助少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卫生老师结合“青春期专题讲座”等形式,分析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可以介绍“什么是毒品?”、“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吸毒的危害”等从医学角度,生理学角度使学生们认识到与“吸毒、贩毒”这一触犯刑律的错误行为作斗争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用积极健康的文化熏陶青少年,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使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精心选择、积极推荐一批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文化读物、影视作品、歌曲等,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讲一个好故事”、“看一部好电影”、“唱一首好歌曲”等活动,有计划、有主题地组织青少年开展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开展“青少年暑期禁毒自护教育” 活动,向青少年普及拒毒、防毒知识,教育他们自觉远离毒品,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免疫力。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业余爱好,通过广泛的禁毒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与社会压力,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禁毒的社会文化氛围。尤其在每年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要充分运用校刊、广播网、宣传栏等来宣传禁毒法律法规知识,揭露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自我保护意识。
Ⅳ 急!毒品案例!
失色的花季—透视青少年吸毒
http://www.scxxt.com.cn 2003-05-09 15:21:50
视点导读
16岁的男孩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纪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戏机房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当“哥们”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学会说谎,学也没心思上了,甚至骗起低年级同学的钱。
这个小小年纪的“瘾君子”让我们在叹息之余,更为他对毒品的不设防而痛心。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74.2%,16岁以下的超过1万人,在校学生约2000多人。
追求刺激“试试看”
“吸食毒品犹如玩火。”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门口张贴着这样一句宣传语。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个“玩火自焚”的青年,前一天刚刚入院,20出头的他已显出40多岁才有的苍老。“我是看见别人吸,出于好奇才沾上了海洛因。一开始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我发现离了这玩意,就浑身不舒服,上班也打不起精神。”因为频繁地吸掺有“白粉”的烟,他的手指变得蜡黄,“最近半年,每隔一个小时,我就忍不住要吸,否则没办法工作。”
戒毒中心的负责人赵敏医生告诉我们,小伙子刚入院的时候,眼泪鼻涕的,没个人模样。这样的年轻人,赵医生已经见得太多。中心历年来收治的戒毒者中,年轻人占了近八成,其中20%——30%的人第一次吸毒在18岁之前,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杜冷丁、摇头丸,毒瘾短的几个月,长的达十几年。赵医生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家庭悲剧——
这是一个“奇怪”的家庭,4年来,一家人都被“白粉”所支配,各奔东西,连过年也难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而他们的最终团聚却是在劳教所里。
这原本是一个富裕的三口之家,父母经营一家工厂,钱越挣越多,精神上却日渐空虚,5年前,为了追求“刺激”,一家之主找到了通往“极乐世界”的途径——“白粉”,后来,妻子也初尝“白粉”的“乐趣”,于是他们在吸毒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渐渐的,他们连钱都懒得去挣,所有的积蓄不到2年便挥霍一空,连女儿的学费都缴不出。16岁的女儿被迫辍学,失意至极,女儿投奔了自己的男友,哪想到男友也是个“瘾君子”,善良无知的她也慢慢被“白粉”吞噬了。为了享受毒品带来的感官刺激,她不惜出卖肉体、灵魂……最后就有了一家三口劳教所“重逢”的一幕。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吸毒者每个月起码耗费的毒资在1万元以上,而且一旦成瘾,剂量还会越来越大。吸毒者为购买毒品耗尽收入,继而变卖家产,甚至偷窃、抢劫、拐骗、卖淫、杀人,祸及家庭、危害社会。”从事戒毒工作多年的赵敏医生痛心不已。
无知好奇惹麻烦
我们从上海市禁毒办获悉,上海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占总数的50%以上。那么,是什么让青少年甘愿与毒品“亲密接触”?市禁毒办副主任周伟航为我们找出了“罪魁祸首”——
好奇无知是青少年接触“白色幽灵”的主因。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完全成熟,与此同时,他们又乐于探索一切新鲜事物,再加上不了解吸食毒品的危害性,毒品便顺势打开了缺口。“可悲的是,有的青少年觉得摇头丸之类的根本不是毒品,甚至把吸毒看成‘时尚’、‘有个性’,更有甚者,一些女孩子居然听信吸毒有助减肥、美容而‘毅然下水’,殊不知吸毒是违法行为,是在往绝路上走!”
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的陆光华医生治疗过不少青少年吸毒者,他告诉我们,有的年轻人自以为不会上瘾,或者认为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力,即使成瘾了与别人不一样,是能戒的。还有的抱着“你说危险我偏做”的逆反心理,不少人就这样成了毒品的俘虏。“谁又能绝对保证吸了第一口,就肯定没有第二口?”
上海某名牌大学的一个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然而在一次聚会中,他终究没能顶住朋友“这个东西抽了很舒服,要不要试试看”的诱惑,沾上了毒品。第一次,他吐得厉害,但朋友们“孜孜不倦”地劝导他,多吸几次就好了。当他终于找到那种“飘逸感”的时候,“白色幽灵”已牢牢擒住他。
周伟航指出,交友不慎也是不少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再者,不少年轻人精神空虚也让毒品找到了可趁之机。“成长的烦恼”谁都避免不了,成绩下降、家庭矛盾、早恋受挫……于是,为了寻找安慰、排遣烦恼,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毒品。此外,家教不当也在吸毒诱因中占有一席之地,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宽都可能引发悲剧。
蛛丝马迹早发现
小云从小聪明伶俐,4岁开始学钢琴,5岁学跳舞,并多次在市里比赛获奖。上学后,小云一直是班长、大队长、学生会主席,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大学毕业后,小云在一家外资企业获得了一个满意的职位,收入十分可观,成为街坊邻居眼里的楷模。
可是,有一阵子,父母发现小云的生活变得没有规律,有时经常不回家,有时又几天不上班。她还常带几个“朋友”回家,躲在房间里不知干些什么。父母问她几句,小云总是很不耐烦或敷衍几句,还常常发脾气,吃饭也没什么胃口。小云还经常跑到父亲的公司去问父亲要钱,说要买衣服首饰,每次都是上千元,但从没见她买什么东西。
一次,小云说要出差一段时间,问家里要了些钱。一个星期过去了,小云没回来;一个月过去了,小云还是没回来。2个月后,小云回来了,但父母几乎不认识她了,面色灰暗,嘴唇发紫,衣着邋遢,身体消瘦,双目无神。小云称去了深圳与朋友开公司,结果公司倒闭了,这趟回来小云还学会了抽烟。第二天,小云又向父母要钱说要去旅游散散心,此后又是一去十多天没有音信。直到有一天,小云的一个好朋友告诉小云父母小云在吸毒的事情,他们难以置信,乖乖女竟会走上这条路。
“三好学生”的蜕变也让我们产生警惕:远离毒品,预防为先。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的赵敏医生提醒家长,吸毒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行为。从开始接触到被旁人发现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但如果仔细观察,家长也能发现青少年“瘾君子”种种异常的地方。
“吸毒者爱犯困、食欲不振,身体往往会明显消瘦,金钱支出也会有突然增大的迹象。如果孩子总爱长时间关在自己房里,或者突然学会抽烟,家长们都应该提高警惕,仔细看看家里有没有可疑的锡箔纸,或者孩子手臂上是否出现以往不曾有的针眼。另外,一旦吸毒,人的性格也会发生改变,比如暴躁、爱发脾气、动不动砸东西。”
禁毒教育不容忽视
“以往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打击贩毒者。现在则更多地放到了预防上。”市禁毒办副主任周伟航说。
去年12月,国家禁毒委发通知,要求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开展系统的禁毒教育。以往仅在思想课、历史课上“点到即止”的禁毒内容将变为正式教材,专门的禁毒课将列入学生的课程表。
“让青少年远离毒品更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周伟航说,“作为学校,禁毒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不容忽视;作为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都是要不得的,一旦发现孩子吸毒成瘾,千万不能怕家丑外扬而延误挽救的时机;作为社会,正确对待青少年吸毒消除偏见也很重要,那些青少年‘瘾君子’既是违法者,更是受害者。我们应当把青少年吸毒者当作病人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早日摆脱毒瘾。”(本报记者钱滢瓅 实习生孙昱)
来源《新民晚报》
--------------------------------------------
青少年吸毒诱因
2005-01-28 信息亭采集
诱因1 无知好奇
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防范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差。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
诱因2 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了掩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一些陷阱拉人下水。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
诱因3 追求享乐
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他们不知道再有什么能满足个人享受了,带着“好吃的也吃过了,好玩的也玩过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有卖的,只要能吃的,差不多都见识了,得,抽就抽点儿吧,也不枉来世上一遭”的念头尝试毒品。可这一抽上,就把父母辛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诱因4 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高考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以吸毒麻醉自己。这种混沌的心态,只能使自己搭上死亡的快车。
诱因5 逆反心理
有些青少年在受到家长忽视、冷落之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企盼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不让他与那些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玩儿,他偏要赌气与那些素有劣迹的青少年厮混在一起,一块儿抽烟、喝酒乃至吸毒。
--------------------------------------------------
Ⅳ 关于禁毒的资料
一、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染上毒瘾的人一般存在的迹象:
1、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2、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3、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6、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夏季穿着长袖衬衣;
8、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
9、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5)禁毒教学案例扩展阅读:
禁毒工作:
“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Ⅵ 看一部禁毒教育的电影:围绕禁毒宣传教育写一篇作文
门徒咯
Ⅶ 谁知道禁毒教育片都有哪些
《黑白记忆》是一部以真实案例为素材改编的禁毒警示教育片。故事讲述四个青少年由纯真的中学生坠入吸毒、贩毒罪恶深渊的惊心动魄的故事,给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敲响了抵制毒品的警钟。
影片中有几个触目惊心的镜头,令人既生痛恨又觉惋惜。被毒品毒害走上不归路的:李通,因为受不了毒品的折磨,跳桥自杀;小宇,把毒品藏在胃里,被毒品毒死。观众看到这里,有的惊叫,有的唏嘘。因参与吸毒、贩毒走进高墙的默默、晓晓也都流下了悔恨的眼泪。看到他们悲剧,引起了我的思索,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走向深渊?
父母造孽,殃及后人。主人公默默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默默的父母都是吸毒者。因为吸毒,她母亲变疯后失踪,杳如黄鹤,父亲被抓进戒毒所,高墙内度残生。未成年的默默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而离家出走。然后结识了李通、黄老大等吸毒贩毒者,于是就开始了吸毒,以至后来发展到替黄老大贩毒的地步。对默默真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我们能完全怨她吗?她家庭不幸,父母吸毒的行为又直接给她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孩子好?但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教呀。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天下的父母不是可以从默默的父母身上吸取教训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两个中学生小宇和晓晓的悲剧再次证明了这个古老的真理。小宇原来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只是在一次放假时,去迪厅认识了毒贩黄老大手下的一些人,和他们接触中,小宇不知不觉被他们吸毒的快感吸引住了,禁不住这种诱惑,于是就有了第一次的尝试,而一发不可收拾。毒瘾变大了,没有收入的他只好求助于毒贩,终于走上了以毒养毒的罪恶道路。最后直接被毒品毒死。细想起来,作为中学生的小宇如果守规矩不到迪厅去,也就不会不沾那些吸毒贩毒者,他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吗?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呀!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思想单纯,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像一张洁白的制,沾上什么,就会染上什么。因此,交友更是要慎之又慎。
看过影片,给我们的教育是深刻的。家庭的不幸,坏人的引诱,这些外因都可能是我们堕落。但这不是必然的,因为内部原因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试想,默默在家庭不幸之下能自强自救,小宇在暑假休闲时,仍心系学习,那么,不幸和遭遇就不会成为他们堕落的外因了。因此,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只有严于律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才能在任何情况下,洁身自好,抵制诱惑,远离毒品,远离犯罪。
Ⅷ 禁毒资料
禁毒演讲稿--《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有所增加,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目前,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怕学生知道毒品。认为禁毒教育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冒险尝试;二是认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门的事,与学校无关。这些认识误区的一个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学生吸毒者罕见。事实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当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园时再来教育,则为时已晚。由此可见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是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出路。
自1997年国家教委规定把禁毒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大纲以来,六年来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青春期专题讲座”、“青年志愿者宣传队”、赴禁毒教育基地参观等多条渠道对家长、学生、社区居民广泛开展了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等宣传教育活动,还组织教师面向市、区专家开了一节“美丽的罂粟花”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学校对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家长、社区及区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学校优良的校风带动着周边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所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学校2001、2002年连续两次评为“石泉社区教育先进学校”、2002年被授予“创精神文明特殊贡献奖”。
至于如何搞好学校禁毒教育,还有待于大家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目前毒品虽尚未在学校出现,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方面,今后学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禁毒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展预防毒品犯罪宣传教育工作。
把禁毒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要做到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领导到位,加强对学校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
1、成立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任组长,政工教导任副组长,组员由年级组长、家长委员会代表、青保教师、校长助理等成员组成。
2、制定有关学校防毒、禁毒的制度和措施。领导小组指导学生开展禁毒知识宣传、自护教育、志愿帮教等工作,并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加强教育,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1)多层面、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可以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开展 “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主题班队会、演讲、征文等形式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100%的中小学生都能深刻认识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自觉抵制、远离毒品,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抓好“国际禁毒日”宣传。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学校可以通过升旗仪式,校班会课,及主题黑板报、电脑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剧目,开展禁毒教育知识竞赛,禁毒教育有奖征文,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禁毒卡通连环画口袋书,参观禁毒教育图片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学校的法制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从生活知识、生活规则、生活礼节这样一些初级生活准则的教育入手,来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的基础。这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青少年吸毒犯罪,并非都是有意要藐视法律,而主要是缺乏生活准则的修养,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乎生活准则的判断。第二层次,是加强青少年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修养的教育。这是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关键,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一道最直接的屏障。许多青少年在这方面的修养,大大低于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如果我们的学生不懂得和不遵守社会生活准则,没有和缺乏社会的公德修养,就会在客观行为上出现偏差。
学校将通过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识竞赛、通过请区公安分局负责禁毒教育的警官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自我互动教育、体验教育、亲子双向教育、集中授课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在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建立法律服务设施,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开展有所侧重、分层次的禁毒教育活动,使中小学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从小抓,重在防,确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在普遍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同时,把初中二年级学生作为毒品预防主题教育的重点。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探索适合于初二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典型带动全局,并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不断探求规律特点,推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帮助少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卫生老师结合“青春期专题讲座”等形式,分析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可以介绍“什么是毒品?”、“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吸毒的危害”等从医学角度,生理学角度使学生们认识到与“吸毒、贩毒”这一触犯刑律的错误行为作斗争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用积极健康的文化熏陶青少年,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使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精心选择、积极推荐一批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文化读物、影视作品、歌曲等,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讲一个好故事”、“看一部好电影”、“唱一首好歌曲”等活动,有计划、有主题地组织青少年开展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开展“青少年暑期禁毒自护教育” 活动,向青少年普及拒毒、防毒知识,教育他们自觉远离毒品,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免疫力。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业余爱好,通过广泛的禁毒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与社会压力,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禁毒的社会文化氛围。尤其在每年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要充分运用校刊、广播网、宣传栏等来宣传禁毒法律法规知识,揭露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自我保护意识。
Ⅸ 《中学生禁毒防艾生活技能教育读本》教案
您好!
《中学生禁毒防艾生活技能教育读本》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方法
观看VCD谈观后感 查资料 观看图片 讨论及总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如何预防艾滋病
(三)、讨论中学生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中学生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讨论中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
1、引导学生看宣传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中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灸,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纹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胡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五)、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预防艾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染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碰都不能碰。
(六)、作业:
1、课后让学生搜集身边的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2、写一篇禁毒防艾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