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主题班会禁毒的教案
学了[模块六][ 班主任育人与管理专题讲座——禁毒教育]后觉得,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防毒意识非常薄弱,普遍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差,因此,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禁毒教育。在小学生中,也要进行禁毒宣传,防范于未然。在此,设计了一个禁毒主题班会的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
爱惜生命 远离危害
——禁毒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视频、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爱惜生命 远离危害)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播放电影《虎门销烟》片段,再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毒品危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结合宣传短片,给学生讲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爱惜生命,远离危害。 最后,全班站立,齐读《青少年预防毒品十诫》:
一、不要因追求刺激而吸毒。
二、不要因好奇而吸毒。
三、不要因贪图享受而吸毒。
四、不要因解愁而吸毒。
五、不要听信吸毒者的话。诸如吸食某一类毒品或者用某一种吸食方法不会成瘾等谎言。
六、不要结交有吸毒行为、贩毒行为的人。碰见亲友吸毒,一要远离;二要劝阻。
七、不在吸毒场所停留1秒钟。
八、不接受与毒品有关人员传递的香烟。科学试验和受害者的经历者表明,三根海洛因的香烟就足以令人上瘾。
九、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的谎言。毒品决不能治病,只能添病。
十、发现吸毒,贩毒者,速向公安机关报告。
⑵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禁毒,求一篇。
幼儿园小班健康禁毒教案
目 标:1、知道毒品的危害,有禁毒意识。
2、能与吸毒人员保持距离,不食用吸毒人员的饮料和零食。
活动准备:幼儿园内相关禁毒宣传资料与图片,故事案例。
活动过程:一、导入:
1、观察幼儿园户外宣传资料,字体过多教师稍做讲解。
2、室内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二、进行部分:
1、为什么要宣传禁毒知识呢?组织幼儿讨论
小结:毒品的危害是: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吸毒者易染上各种疾病 。我国的禁毒方针是:禁吸、禁种、禁贩、禁制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什么是毒品?《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 甲基苯丙胺(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提问:你们知道毒品的基本特征吗?
小结:(1)具有依赖性; (2)具有非法性; (3)具有危害性。
3、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防毒要做到哪四点呢?
一是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 二是不要与吸毒者,贩毒者为伍; 三是不要接受有吸毒劣迹的人送的饮料或者; 四是远离毒品。
三、结束部分:
1、故事案例讲解,。
2、分发宣传禁毒小资料回家与父母家人共同阅读。
⑶ 小班关于毒品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在各学科渗透毒品预防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初中阶段的分目标: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
二、教学内容及方式
教学内容:
1.知道毒品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毒品名称。
2.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3.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4.学会一些拒绝毒品的方法,能够保护自己不受毒品侵害。
教学活动建议
1.列举常见毒品的名称和俗称,收集毒品危害的相关资料。
2.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或禁毒教育展室,观看禁毒教育影视片。
3.讨论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4.运用学过的相关法律条款,分组谈谈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不吸毒、如何打击毒品违法犯罪?
5.讨论“对好奇的事就要去尝试,是对的吗?”以吸毒为例,引导学生对“好奇”、“从众”等心理的正确认识,知道一些毒犯诱惑青少年吸毒的常见手法,学会拒绝毒品的基本技巧。
三、具体教学要点:
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
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
我国在1990年12月28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
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因此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也有些物质成瘾性大,早已淘汰出药品范围,只视为毒品,如海洛因。
"毒品"、"吸毒"是我国的习惯讲法,而国际上习惯只讲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二、认识毒品
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 纪传入中国。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全国 人大党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一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被称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是一个曾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历史上的毒祸曾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几乎使中国陷入亡国的境地。今天,毒品死灰复燃,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由于毒品在我国死 灰复燃的时间相对较短,预计毒品的蔓延还将有一段发展时期。
三、毒品知多少?
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成瘾性的药品。根据1990年12月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现简介如下。
鸦片又称阿片。为罂粟未成熟果实的浆汁干燥而成,可用于治疗疼痛及止泻等。其提取物吗啡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几乎对一切剧痛均有效。将吗啡进一步加工,即可得到臭名昭著的海洛因,俗称白粉。以吗啡为例,若连续应用两天左右,每4小时1次,即可成瘾,停药后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反应。
罂粟壳俗称大烟壳,为罂粟的干燥果壳。它原是一味中药,可用于治疗久咳、久泻、脱肛、便血及胃痛等症,但不宜多服、久服,否则容易成瘾。某些见利忘义的摊主、饭店经理竟将它放在火锅内或牛肉汤中煮汁,让顾客上瘾,以招徕“回头客”。此属违法犯罪行为。
大麻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曾作过药用,它的雌花与树脂则为含有大麻素的毒品,少量食用可使人产生一种梦幻感,看到的物体变得鲜艳明亮,具有很强的引诱力。成瘾后会使人惊恐或产生攻击行为。
可卡因从古柯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一旦成瘾,会因幻觉而自残,如感到有许多虫子在皮肤内骚动,不堪忍受,于是不惜用刀将皮肤切开,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或产生迫害、嫉妒妄想,以致用暴力进行“报复”。
此外,“冰毒”、致幻剂、苯丙胺类兴奋剂(如摇头丸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也属于毒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