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聋校一年级数学教案(全集)
??
『贰』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言能力
一、丰富聋生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
聋生由于听障,视觉发育要比正常的孩子灵敏一些,因此他们视觉的模仿性极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现实的榜样,要让聋生的语言通顺、流畅、丰富,教师的语言必须是通顺的、丰富多彩的。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给聋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引导聋生通顺流畅、丰富多彩地表述。在一年级聋校数学课上发现一个聋生回答“2+7=8”出现错误时,教师立刻伸出小指说“错!”然后示意他坐下,然后随即指向另一个学生,用表情示意那个学生来回答。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对话,发现许多聋校的教师数学课师生交流简短、生硬,没有普通小学教师的语言丰富,语句优美。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聋校数学教师认为聋校数学课的交流语言没有必要说太多,有时只要用简单的表情、动作,就能完成教学过程。还有人认为数学语言本来就要简明扼要,不需要华丽、丰富的语言,也有教师认为补偿语言缺陷是语文课的任务与数学课无关。其实不然,聋生学习语言不光靠语文课,聋校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语言都让学生耳濡目染,均是聋生学习语言、补偿他们言语缺陷的好机会。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回答错误这个时机展开丰富的语言交流,那么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的计算知识,同时还补偿了聋生语言缺陷。教师可以这样说:“这个答案准确吗?谁有更好的答案?”其他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以小结:“只有看题时细心,做题时一丝不苟,才能把题做正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小结:“简单的题会计算错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读、说”
(一)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多读、多说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训练。数学的语言逻辑性很强,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说,哪怕只是从简单的一句话训练开始。对于概念、公式、法则就让学生多读,多说,才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数学教师还要抓住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说,从一个简单的算式或口答,引导学生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说说自己的答案,说说他人答案正确与否,错误的原因分析等等。
(二)让学生愿“说”
聋校的数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聋生说,这样才能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和他人的交流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分层有序地进行口头表达。比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学生操作完毕后让学生说说画圆的过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时首先量什么,然后定什么,最后怎么画?”这样先给学生一个框框让他去补充。学生有了“首先、然后、最后”指引后,就知道如何分三步来表达画圆的过程了。这样先给学生一个拐杖,帮他们走,慢慢地再撤掉辅助,他们就会走得更稳了。学生有了层次,也知道从何处说起,也会乐意表达。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题,教师更要帮助分析,按层次分析,有步骤地让学生说出意思。
三、在操作中强化聋生的数学语言
(一)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互译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在讲解应用题时要巧妙地铺设语言阶梯。如在教学“40个同学做纸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几个同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这道题主要讲了什么事情?先告诉了我们什么?再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算什么?只要说清了这几句话,学生就从应用题的生活语言中找出了条件和问题,抓住了理解应用题的关键。接着,我让学生口述解题的思路,根据“要分的总数写在前面作被除数”,“平均分的份数写在后面作除数”,引出“40÷5”,转化为“数学式子”,使学生会用日常“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两个“转化”的数学语言阶梯,来发展学生数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数学日记进行语言弥补活动
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学习过程,书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发现与体会,使其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和耳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听力。
『叁』 聋校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怎样制定
居然特殊情况,只能特殊教学,所有教程都要以看为主,相对你表达给学生知识都要以看为主,多吸引他们一些外界画面,关于生活中能用到数学一些知识,学生要肯学习必须要先勾起他偿的兴趣
『肆』 聋校数学数学课本与普校数学有差别么
应该有
『伍』 聋校数学二年级《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 关系。
2.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3.结合应用题教学,向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做好事,树新风的思想教育。
教具:投影片、投影仪、练习纸。
学具:12个圆片。
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1)摆一摆:学生动手摆后列出算式。
把9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圈一圈(在教师印发的纸上圈):把8个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①学生各自分。
②根据分的情况,交流算式和算式的含义。
③如果题目中没有“平均”两字,能不能用除法计算?为什么?
(3)完成课本第85页准备题2。
2.新课教学。
(1)教学例4。
①出示例4及投影片。
②讲图意,并结合内容对学生进行学雷锋做好事、尊敬长辈的思想教育。
③读应用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④分析数量关系。
A.“一共有12人,平均分成3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把12平均分成3份。 ”
B.“每组有几人?”就是要我们求什么?(求每份是多少?)
C.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引导学生讲出“求每组有多少人,就是把12平均 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板书)”
D,学生口述解题思考方法。指名说、集体说、同桌互说。
⑤列式解答。“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⑥问“12、3、4”各表示什么?“4”表示每组有4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和要 分的总数“12”的单位一样。
(2)试一试:王大妈买了12只月饼,平均装在2只盒子里,每盒装多少只?
①学生独立填写课本括号后,列式在课本上。
②同桌交流解题思考方法。
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3)小结。观察两道应用题。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板书课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得数的单位名称和要分的总数的单位 名称一样。
3.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第87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交流解题思考方法后再列式解 答。
(2)综合练习:完成练一练4、5、6题。同桌交流解题思考方法后再列式解答。
(3)对比练习。
①出示练一练第3题:二(1)班有6只皮球,二(2)班的皮球和二(1)班的同样多。两个 班一共有皮球多少只?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算式。问:你为什么用乘法或加法来计 算?
②出示:有12只皮球,平均分给二(1)和二(2)班。二(1)班分到皮球多少只?学生独立 解答并集体校对。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如果题目中没有“平均”,还能不能计算 ,为什么?根据这个算式你还可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
4.教师、学生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怎样的应用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陆』 如何在聋校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发现问题又是提出版数学问题的前提,权所以在小学低年段,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