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理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寻根究底.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或活泼多样的操作活动,其要害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
(一) 从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景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创设了“饮料配制”这一教学情景,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都喜欢喝哪一种饮料?学生都说喜欢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喝的饮料,这时教师接着问:那你喝过自己配制的饮料吗学生都说没喝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配制饮料.配好之后,教师让学生品尝一下自己配制的饮料,由于配制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发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说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互换手中的饮料,再次品尝,学生又会发现同桌配制的饮料和自己配制的饮料味道不一样,并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学的饮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要配制出好喝的、可口的饮料,水和饮料粉一定要适度,现在就请同学们重新再配制一次.并想一想,应该放几份饮料粉,几份水配出来的饮料才好喝.这时小组合作,共同动手配制饮料.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景
适宜的情景一般总是跟着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的.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景,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数学适用的设置情景的有效方法.如教学“求圆柱的体积”,有人在引导学生探究体积公式时,有步骤地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景:第一步,能求出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吗?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却一时难以说出答案.一个学生试着说,可以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二步,师顺水推舟,问: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胶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惊奇感.经过思考,同学们以为可以将它捏成长方体,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第三步,教师的问题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既不能倒,又不能捏,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因此而排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展示问题的焦点,如果是剧院门口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须要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②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教师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最终使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
(三)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景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景的好素材.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有这样一个情景设计:“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刚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教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种情景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它还同时引入了该课的重点和难点,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认识环境.
(四)利用动手操作,创设情景
著名心里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他们动一动、分一分、画一画、量一量、捏一捏等,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和平移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是否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其它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公式?”由于在“三角形
⑵ 如何设置地理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广泛,记忆性知识多,难度深浅不一,部分知识难度较大,而且略显枯燥,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但地理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因此,只要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一定情境,使地理知识与生活、历史、美学等结合起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就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这样就能把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记忆。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情境教学的一些做法,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使地理走进生活
《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1]。只有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来,才能使枯燥的地理知识鲜活起来,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价值,生活也离不开地理。
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时,刚好当天是一个学生的生日,我给同学们说今天是XXX的生日,我们祝她生日快乐!还能用别的语言说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Happy Birthday”,有一个韩国学生用韩语祝福,还有一个学生会日语用日语祝福,过生日学生很感动,在讲课之时马上快圣诞节了,我用屏幕出示圣诞节图片,伴圣诞歌给学生说“Merry Christmas”,问学生知道圣诞节是哪个宗教的节日吗?学生争先回答,情绪高涨并对圣诞节做介绍,顺利引出语言和宗教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语言宗教的积极性大增,回家后查了很多资料来和同学交流。在八年级地理中《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一节中讲灾害性天气,讲课时间是2010年10月下旬正好是台风鲇鱼登陆东南沿海之时,结合新闻让学生谈对于台风的认识、台风的危害以及预防办法,学生感受颇深.在讲《美国》《东南亚》《西部开发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香港澳门》等区域时,部分学生去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学生把自己的旅游照片带到学校展览,并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其他同学听的很高兴,对于相应知识记得也很深刻,同时也锻炼了讲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谈珠江三角洲的品牌,学生争先举手说美的、立白洗衣粉、创维电视等,情境创设很容易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课堂内容更贴近生活,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联系历史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又与政治、历史、物理、语文等学科联系密切,如果以学生已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做铺垫创设课堂情境,这样既回顾了相关知识,又体现了学科联系,更重要的可以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在讲八年级地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我用了一则历史故事:据说是唐朝时期,杨贵妃为了能吃到新鲜的荔枝,派专人骑快马,日夜不停地赶路,从南方送到北方,因此也就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在北方种植荔枝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联系到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有差异,很自然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借此故事让学生去探究南方和北方的具体的差异,对于理解南、北方的农作物分布、耕作制度上的差异很有帮助。在讲天气时,引用三国时期,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故事,创设情境,问学生为什么在火烧葫芦峪时突降大雨,难道真是是天意如此?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用地理知识解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美感情境,使学生情感得到提升
古语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马克思说“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的景观,音乐、舞蹈几乎人人都喜欢,更何况是十几岁的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美的因素很多,在课堂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用美的景观、音乐、歌词、舞蹈等创设美感情境,使学生感受祖国自然风光之美,祖国文化丰富多彩,祖国的发展蒸蒸日上,使学生的环保意识、美学情感、爱国情感等得到提升。
讲《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时,优美欢快的旋律《森林狂想曲》与各种资源景观图片结合,让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无处不在,体会到祖国之美,适时引导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激发起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讲《多民族的大家庭》展示民族图片并伴随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种直接的感受,学生惊叹民族服饰、舞蹈,歌曲之美,感受我国民族文化之丰富多彩,树立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意识,把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之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模拟现实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地理学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用处很大,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体会不到,或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学习自觉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用途,以及与现实的关系他们就可以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讲《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时,可模拟现实创设情境,“假如班级学生是游客,你是当地导游,你如何设计旅游路线,给游客介绍西双版纳?”学生积极查阅资料,找到自己在西双版纳旅游的照片,在网上查阅西双版纳的动物、植物、民族风情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的绘声绘色,在一个班有两个女孩伴随着优美的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跳了一段优美的孔雀舞,使其他学生对傣族的民族风情记忆犹新。在课堂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介绍拓展了很多课外知识,其他学生在模拟旅游中对于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了很深的映像。
五、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中学地理教学人文地理的很多内容,因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若要改善现有地理环境,就需要想一些解决现有问题的办法,并作出决策,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见于此情况教师可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假如学生是某部门管理者,你会怎么做?”讲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与情境融合在一起,情境给予学生一种真实环境的作用,学生在情境中识别和理解问题,“培养了学生识别地理问题的能力、比较不同观点的能力、对地理活动进行判断的能力、做出决定的能力和反思能力”。学生之间竞争,使课堂氛围活跃,探究热情高涨,创新意见大增,教师鼓励其想法好,在无形之中也帮助学生树立了远大抱负.
讲《水资源》时,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农业厅厅长,某工厂厂长你将为节约用水制定什么措施?”讲《山区面积广大》时,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某县县长,你将如何开发山区,开发时学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地理原理知识,通过讨论、竞争等方法,提出很多想法,即解决了课堂问题,也增强了学生自信.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使地理走进生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觉得课堂时间变得很短,地理学习很快乐,现在喜欢上地理课了,学生自己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学生成绩也显著提高。地理课堂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所有课堂情境创设都是服务于教学的,不能喧宾夺主。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思考,必能使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放光彩。
⑶ 地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哪些
所谓地理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到完成任务的途内径、方式),而容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地理学习情境。当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与必须掌握的地理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时,就会导致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地理问题情境。由于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常常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地理问题情境的产生与解决,就成为了地理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驱动力。
⑷ 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回而深入了解任答何复杂的问题。”兴趣是学习之母,也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是决定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和欲望。
⑸ 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
一、创设问抄题情境
创设问题袭情境的策略,是教师通过创设激发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的策略,它适用于课堂教学各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启发教学。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利用多媒体的摄像声像结合的功能,可以将十分遥远、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情感效应。
三、创设活动情境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地理课程资源来创设活动情境,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内化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
⑹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地理 课堂 教学 兴趣 知识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
⑺ 怎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地理新课程用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进程和方法,只规定期望学生所能达成的学习结果。统一的课程标准,多版本的教材,这样的改变就更加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教材中的多种学生活动和案例探究就能更多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如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所选教材,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来指导学生活动,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是怎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呢?我们有以下几个选择。
一、就事论事——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地理设置情境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其实教学也是如此。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智慧的双眼去探索发现生活中真实的、鲜活的地理,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教学取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就更能体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思考身边地理事件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时,就可以引用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的事件。由于图瓦卢大部分土地已经被海水淹没,导致很多居民流离失所。为此,图瓦卢政府不得不向新西兰政府发出请求,希望新西兰政府能够接受3000名图瓦卢居民前往定居。
其次,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接知如接枝”。有效的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新的知识,让地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却又高于学生生活。例如,在讲解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仪显示一张著名的新闻图片,讲述关于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故事,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每8秒就有一个儿童因喝不到饮用水而死亡,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水资源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
二、关注问题——合理创设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问题,不仅能够体现地理教学情境的价值,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时,注重问题的目的性、适应性、创新性和层次性。
目的性要求提问要带有一定的目的,问题应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不能随意而盲目。适应性需要问题的难易程度能够适合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则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学生则无从动脑;如果不痛不痒,学生就无意动脑。创新性是指问题的设计要奇特、新颖对学生有吸引力。层次性要求问题要有一定的延伸度,通过层层递进启发学生思维,深入探讨地理问题的核心内容。比如在讲解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用“5.12”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海啸、北京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示各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巨大破坏力,让学生在震惊的同时进一步思考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的分布地区和有效的自救措施。
三、不拘一格——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除了提问,在地理课堂中还可以采用抢答、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变化万千、充满活力的过程。
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讲授陆地自然带时,教师在课前收集一些比较常见的具有特色的陆地自然带景观图片,在上课时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抢答每张图片上的自然带类别,并说出分布地区和判断依据。又如在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将学生分组进行积分竞赛,说出自己所记住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征和成因,按照积分多少排列优秀学习小组。在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政府官员、当地居民、商业伐木公司老板,从多种角度展示不同利益下各种人士对雨林开发的不同看法。这样的地理课堂充满了活力,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才能对当堂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四、物尽其用——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多媒体一直是教师们的教学利器。作为一名教师,没有人会拒绝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它能将教材中静态的文字、图片转变成动态的视频,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充分发挥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强调了情境教学的形象性,促进学生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转化,帮助学生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如在讲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时,教师可将教材中图片“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用flash制作成动画,将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位置,方向,节气名称和日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动画的同时,自己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总之,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其方法是多种多样、形式丰富多彩的。当然,要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地理教学情景,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必能使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中大放异彩!
⑻ 如何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许多地理课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如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天气的变化等,如QQ农场、漂流瓶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课本知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然后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实际天气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如冬天强冷空气南下过程出现的一系列天气变化,又如北方大风扬沙、南方的寒潮等天气,教师把它与教材中所描述的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比较,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心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学科属于边缘性学科,即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内容,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及人类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例如讲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影响时,可以联系城市建筑,对比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关联性。再如环境问题一章,学生们生活在城市当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非常熟悉,通过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情境创设,可以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达到了非常好的德育目标。实践证明,通过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⑼ 浅议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专创设教学情境则是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⑽ 地理教学情境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情境内的创设要有真实性、容科学性。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地理知识科学性很强,在创设情境时,创设的地理教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第二是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配合。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情境创设,要逐渐拓展延伸,控制情境导入的节奏。还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知识经验、思维、语言各方面水平不同,可根据教学任务,创设他们既能感知又能接受的情境,既不能超越学生的心理范围,也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无所适从,又要具有经验和经历的难度值,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