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在三顾茅庐里,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在三顾茅庐里,刘备是个尊重人才、求贤心诚的人,体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密切相处。。
② 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三顾茅庐的课文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州长社人,为着名谋土)和司马徽(叁国时?洲阳翟人,也是着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③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三顾茅庐》有几个多音字
《三顾茅庐》多音字
1. 拜(bài、bái)
2. 着(zhe、zháo、zhuó)
3. 塞(sāi、sài、sè)
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天练8三顾茅庐的修改病句怎么写
A、分析语病:
成分残缺 语意重复 前后矛盾 词序混乱
搭配不当 指代不明 关联词错 用词不妥
不合逻辑 误用标号 错字别字 类属不清
例句: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很受启发。(成分残缺)
商店里,张阿姨正在热情地为顾客。(成分残缺)
我学到了许多不少的科学知识。(语意重复)
大概还有一个月左右,我们就放假了。(语意重复)
我断定小明大概不会来了。(前后矛盾)
油菜地里有一片金黄色的菜花,真是五彩缤纷。(前后矛盾)
许多附近的小孩都跑来看节目。(词序混乱)
打乒乓球活动对我是很感兴趣的。(词序混乱)
我看到了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叫声。(搭配不当)
我们一定要发挥成绩,改正缺点。(搭配不当)
小强和小明边走边谈,他请他到他家里去。(指代不明)
虽然天气恶劣,但是我们总是坚持上学。(关联词错)
老师,您调离学校后,同学们都非常怀念您。(用词不妥)
小王说得很对,我们应该附和他。(用词不妥)
冬天常常打雷。(不合逻辑)
童年时代,我常在后山拔兔儿草,捉蟋蟀,采草莓。(误用标号)
做人应该实是求是,勇于承认错误,不能一味竖持自己的错误观点。(错字别字)
我喜欢读的书有《西游记》《少年先锋报》和《十万个为什么》。(类属不清)
⑤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苏教版三顾茅庐可以分几个大段
可分为三大段
一,第一小节。
二,二到四小节。
三,五小节。
买本课课通,名师点拨,就可以了
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天练8三顾茅庐的修改病句怎么写
8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到:“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个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有朝里睡着了。有等里一个时辰,诸葛亮在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可能会有一些小错误,请谅解。
想题目:如果是自己习作,要想从生活中选出一个什么题目来写(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另讲,今天不练习);如果是别人出题,就要想如何扣题,如何不跑题。它解决的是“帽子”的问题,一定不要张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