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题

发布时间:2020-12-24 21:58:12

『壹』 七年级上册语文题目

初07级语文期末复习题三
班级 姓名 学号
(A卷100分,B卷50分,共计150分;时间:1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1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啜(chuò)泣 诅(zǔ)咒 喑(yīn)哑 挛(luán)生
B、小憩(qì) 雏(chú)形 清洌(liè) 篡(chuàn)夺
C、玷(diàn)污 蹂躏(lìn) 抖擞(sǒu) 瑟(sè)缩
D、洗濯(zhuó) 贪婪(nán) 湛(zàn)蓝 滑稽(j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擎天撼地 小心翼翼 肃然起敬 随声附和
B、庞然大物 明察秋豪 怡然自得 海枯石烂
C、更甚一筹 任重道远 不可磨灭 举世无双
D、突如其来 津津乐道 骸人听闻 惊慌失措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3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C.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D、张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4、下列各句横线上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 的灵魂。
②老大臣______地所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③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 _______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④最后,她想出一个 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A、坚韧 注意 傲然 绝妙 B、坚强 注意 骄傲 绝妙
C、坚韧 认真 骄傲 奇妙 D、坚强 认真 傲然 奇妙
5、下列语句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B.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纷纷白雪何所似?”
C.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6、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7、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 。
A.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
B.把洁白的雪花吹进人家的屋子里,吹进人们温暖的怀抱里
C.把纷纷扬扬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撒向广阔的大地
D.把瑞雪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傲然挺立的白杨上呼啸而过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小。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顾惊疑 (顾:看) B、始悟为山市 (悟:明白)
C、遂不可见 (遂:最终) D、或凭或立 (或:或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惟危楼一座 危楼高百尺
B、不可计其层次 楼渐低,可见其顶
C、然数年恒不一见 则黯然缥缈
D、居然城郭矣 青山郭外斜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切乌有 B、裁如星点
C、诲女知之乎 D、楼愈高,则明愈小
1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奂山的山市,是邑县八景之一。)
B、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有个叫孙禹年的公子,和同行的人在楼上喝酒。)
C、念近中无此禅院(说起附近没有这样的寺院。)
D、楼五架,窗扉皆洞开(楼一共有五座,窗户都像打开的洞一样。)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山市》一文是蒲松龄描写自己亲眼看到的“山市”蜃楼景象。
B、作者在描写山市蜃景时主要采用时间顺序,其标志是文运用了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来交待蜃景从初生到消失的经过。
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一句写的是山市初生阶段的壮观景象。
D、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3、 ,不亦说乎。(孔子 《论语》)
1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5、 ,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16、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何其芳 《秋天》)
17、月光淡淡, 。(郭沫若 《静夜》)
18、己所不欲, 。(《论语》十则)
四、阅读现代文,完成23—29题 (共20分)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A (溅落、进溅、溅起)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 B (映衬、逗乐、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⑤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⑦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⑧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⑨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②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两处。 (2分)
A处应填 B处应填
20.“‘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是从原文抽出的一个段落,将其放回原处,应放在___________段与___________段之间。 (1分)
21.这篇散文是围绕对___________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1分)
22.文中写了不同时期的紫藤萝,不同的景色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回答:
(1)十多年前,曾看到家门外的紫藤萝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如今,重见紫藤萝,盛开的紫藤萝一派生机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3.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4分)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果说开始“我”是因紫藤萝的茂盛辉煌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后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积极又含蓄的主题追求是宗璞写景散文的一贯风格。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有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片晴空,儿女用孝顺为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B 卷(50分)
一、按要求填空(6分)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 ,
2、《西江月》中表现丰收在望景象的句子是 ,
3、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4、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古代诗文中也有很多涉及颜色的景物描写,请你写出三个这样的句子,并写出其作。(要求:三个句子出处应各不相同)
① ,作者: (1分)
② ,作者: (1分)
③ ,作者: (1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1分)
(2)第五、六句青现了作者 的心境。(1分)
(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
(2)使侄录之 ( )
(3)侄罔然而止 ( )
(4)执所书问曰 (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6分)
糖罐的秘密
李晓琴
①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清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但也极其A(piānpì)闭塞,周围疏疏落落全是民居,连买
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
②这可苦了我们这群高三的可怜虫们。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唯一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中都满是各种各样令人B(chuíxián)的好吃的东西。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
③于是,寝室里便流行罐装的黄砂糖。十二个糖罐,恰似我们十二个女孩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临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月儿便甜甜地照进梦乡。
④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因此她那个别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每晚,我们一边啜着糖水,一边叽叽喳喳地品头论足.或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或嘻
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时,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问她为什么不
喝,她说:“坏牙齿呢!”
⑤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她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过活,学费都交不齐,哪还有闲钱买糖吃?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得添的,
又怕人瞧不起,就胡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一次下课间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寝室找水喝-经过寝室门前的花坛时,不经意地向寝室的窗户一瞥,却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东西,不由一惊。细细看,竟是在吃糖呢!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⑦我看得目瞪口呆。可不知怎地,慢慢地,所有的惊讶、愤怒、鄙夷渐渐散去,两行温热的泪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滴落在那暗香袭人的花丛中—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
⑧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跃而起,飞快地闩上门,拉上窗帘,一把抱起我的糖罐,先给另外的几个逐一补上一大勺糖,然后,将剩下的通通倒进那个青瓷糖罐:又从箱子里抽出一袋糖,倒入自己的空罐儿。胆战心惊地忙完这一切,我狂跳不止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⑨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深圳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
晓琴:
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糖罐儿吧,那是我外婆的嫁妆,据说还是宫廷里的东西。现
在,居然有人愿出五万元买它呢!我舍不得出手,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
值这个数儿。
那个偷糖吃的女孩儿,她其实觉察到了花丛中的那双眼睛——那双世界上最纯
最美的眼睛。因为它的注视,那个差点成为偷儿的女孩,在后来充满苦难的岁月里,
却再也不曾妄动过一回。
⑩不用说,这封信是我多年的挚友——己任深圳一家电脑公司执行总经理的秦霜寄来的。
(选自(现代交际)2003年第11期)
15.清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A. piānpì ( ) B.chuíxián ( )
16、根据语境,第④段划线句“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
中两个需要重读的词浯是 、 。(2分)
17.第⑦段写道:“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请发挥想象,把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2分)
我想:
18.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⑨段中划线句“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
的含义。(3分)
答:
19.本文以 为线索展开情节,先后写了:喝糖、 、 、 、
等四件事。(4分)
20.请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在做人方面获得的启示。 (3分)
答: 。
五、语言实际运用(12分)
1、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火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依旧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删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2分)
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

画线的部分应改为:

3、镜湖中学初三(8)班的同学准备选编一本自己的文集——《让我们荡起双浆》。他们对作文进行编辑、分类,设计了“感受生命”、“体会亲情”、“走近名人”等小栏目,请你再设计三个栏目。要求:结构与已有栏目的名称一致,内容不重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4分)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1)森林正在日益委缩。(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3)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4)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字,词,成语,句子习题集锦及答案 试题 有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第一讲:现代文
一、字词扫描
1.会读会写
第一课

痴想(chī xiǎng)
隐秘(yǐn mì)
铁青(tiě qīng)
凝成(níng chéng)
诱惑(yòu huò)
喧腾(xuān téng)
一瞬间(yī shùn jiān)
大事渲染(dà shì xuàn rǎn)
宣泄(xuān xiè)
寒暄(hán xuān)
水泄不通(shuǐ xiè bù tōng)
一泻千里(yī xiè qiān lǐ)

第二课

训诫(xùn jiè)
耸立(sǒng lì)
迂回(yū huí)
凝视(níng shì)
啜泣(chuò qì)
啜茗(chuò míng )
笔耕不辍(bǐ gēng bú chuò)
点缀(diǎn zhuì)
纳罕(nà hǎn)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n xún )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
故弄玄虚(gù nòng xuán xū)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第三课

零落(líng luò)
断续(àn xù)
收敛(shōu liǎn)
宽恕(kuān shù)
卑微(bēi wēi)
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
聒聒(guō guō)

第四课

嚷(rāng)
穗(suì)
舱(cāng)
绽(zhàn)
沉淀(chén diàn)
凑(còu)
酿(niàng)
发端(fā ān)
终极(zhōng jí)
迸溅(bèng jiàn)
挑逗(tiǎo dòu)
繁密(fán mì)
伫立(zhù lì)
凝望(níng wàng )
笼罩(lǒng zhào)
伶仃(líng dīng)
稀零 (xī ling)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
仙露琼浆(xiān lù qióng jiāng)[来源:学。科。网Z。X。X。K]
蜂围蝶阵(fēng wéi dié zhèn)
盘虬卧龙( pán qiú wò lóng)
浮想联翩(fú xiǎng lián piān)
甘拜下风(gān bài xià fēng)
羁绊(jī bàn)[来源:学+科+网Z+X+X+K]
挑衅(tiǎoxìn)
澎湃(péng pài)

2.会译会用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3) 纳罕:惊奇,诧异。
(4)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5) 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心烦
(6) 宽恕:宽容饶恕
(7)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来源:学科网]
(8)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来源:学.科.网Z.X.X.K]

二、文句采撷
课内积累
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3、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 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4、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课外拓展
吟咏花木的诗句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B.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E.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F.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G.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H.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I.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J.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三、文学资讯[来源:学,科,网Z,X,X,K]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 的胜利。
3、《短文两篇》(蝉)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贝壳)作者席慕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四、基础演练
1.下面的注意有误,请改正。
痴(chí)心 隐(yníg)秘 绽(diàn)开 瀑(bào)布 凝(líng)成[来源:Zxxk.Com]
擎(qín)天 啜(zhuì)泣 盘虬(yóu) 骚(shāo)扰
2.找出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擎天憾地 白白糟塌 蜂围蝶镇 驻立凝望 孤零希落 庸禄无为 灰心伤气
错别字:
改正:
3.解释下列成语。[来源:学*科*网]
小心翼翼:肃然起敬: 忍俊不禁 :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明察秋毫
4.结合语境解释下面黑体词语。
(1)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来源:学.科.网Z.X.X.K]
解释:
(2)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解释:
参考答案
1、chī yǐn zhàn níng qíng chuò qiú sāo
2、憾——撼 塌——蹋 镇——阵 驻——伫 希——稀 禄——碌 伤——丧
3、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怡然自得:愉快,自得其乐。庞然大物:形容体识大而笨重的东西。明察秋毫:比喻非常精明,任何的小问题都看得清清楚楚。
4、(1)、嶙峋:形容身体瘦弱的情形。(2)、这是比喻的说法,把生命比作长河。
五、阅读提升(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一)阅读这首诗的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
在山的那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1、 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 从这节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
解析:第1题考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2题考对诗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第3题考对诗歌精练含蓄语言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2、 拟人。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将山人格化、具象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表现“我”内心极度的失望。
3、 对于“海”,我是怀着隐秘的想望去追求的,这里的“海”是一种光明、自由、理想境界的象征。而“山”,却“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敲碎了“我”的美梦,让“我”的理想落空。这里的“山”,是通向理想的道路,是重重的困难、道道的难关。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浅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换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
⑥每一穗( )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 )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 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们心底。
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 ),它张满了帆,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⑩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开篇独句成段,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3、第②段“辉煌”一词什么意思?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5、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写出藤萝花 的什么特点?
6、第⑦段“我只是仁立凝望”中的“凝望”可否换成“观望”为什么?
7、第⑦段自然段画浪线句“流着流着”照应了前面的哪个词?
8、第⑨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9、第⑩段用“浅紫色”形容“芳香”是否搭配不当?为什么?
10、从含义来看,这些选段缺少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缺憾?
参考答案
1、总起全文写作者的感受,强调紫藤萝花开得盛。2、rǎng suì diàn niàng 3、原意是光辉灿烂,文中指紫藤萝花开得艳。生动形象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情态。4、拟人、比喻,将紫藤萝花写活了,好象活泼的孩童,在欢笑在生长。一句比喻,又将紫藤萝花的艳丽情态表现出来了。5、开得很密,充满着活力。6、不可以。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着,形容看得出神。“观望”是张望的意思。用观望不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7、瀑布8、点明文章的中心,将文章的感情升华了。9、表面上看不搭配,从内容上看是搭配的,因为这里的浅紫色,不仅指颜色,它已变成紫藤萝花的代称了。10、这些选段缺少了回忆十几年前紫藤萝惨遭不幸的情景描述,这样,就使得第9段的主旨句缺少了照应,失去了概括力了。
第二讲: 文言文
一、词语积累
(一)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 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 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阅读探究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 :丰富的想像。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1 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迁移运用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1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2 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3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来源:学科网]
4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5 怀有一颗童心,6 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四、译文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五、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着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2、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3、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来源:学科网ZXXK]
5.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邑( )人大姓文不识 与其( )佣作而不求偿
时人畏服之如是( ) 邑人曰:“穷〔 〕矣!”
7、解释文中画“—— ”线的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8、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参考答案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 3、癞虾蟆 土砾凸者 丛草 4、略5、略 6、同乡 他、指文不识 如此、像这样 穷尽 7、(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 (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 8、(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 (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

『叁』 七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

老师教的不一样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