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里的古诗有哪些(全部)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古诗有哪些
总共四首,抄分别是,咏柳,春日,七巧,嫦娥
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有哪些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版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权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古诗有哪些
有:咏柳、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春日、游子吟、春夜喜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绝句四首(其三)、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⑸ 三年级语文所有古诗
1、《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朝代】宋。诗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朝代】唐。诗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释义: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3、《乞巧》作者林杰【朝代】唐。诗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千万条。
释义:今天七月七,晚上大家看看那晴朗的天空啊,牛郎和织女牵着大水牛、牵着两孩子,正在渡过天河上架起的喜鹊桥呢。各家各户的大小姑娘们望着天上的月亮,诚心诚意地向神灵乞求机巧和智慧,她们对着月光把红丝线穿进针孔,穿了一条又一条,这一夜不知穿了多少红线啊
4、《嫦娥》作者李商隐【朝代】唐。诗文: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释义: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5)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古诗扩展阅读:
《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重印出版的教材,包括8组32篇课文及8篇选读课文 ,供三年级上学期使用。
第三组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风筝,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有几首古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
熹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就这两首
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内月春容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 熹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就这两首
⑻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体裁),作者是唐代杜甫,享有诗圣的称号。前两句诗描写由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构成的阔远明丽的春(季)景色。后两句诗描写了衔泥的飞燕和安睡的鸳鸯,充满了生机勃勃和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2、《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给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题的诗。这首诗描写了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七种景物,表现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3、《三衢道中》这首诗写了宋代诗人曾几行于三衢山道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上:指鱼逆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