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课文内容(人教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❷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25课感受 (日记一则)
《两个铁球同来时着地》自是一篇叙事文章。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俐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俐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❸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s版第25课里面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详细解释
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跟“地狱”相对。
常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❹ 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内权威,对人人信奉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❺ 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主要内容快快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没有火,决心冒着生命危险把天火送版到人间。有一天,权他走到太阳车前面,在喷射火焰的车轮上拿走了一颗火星。宙斯知道后,气急败坏,派火神把他押到高加索山,但最后,他还是获得了自由!
❻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1)反复,许多
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读读写写里的词语有几个
12个是:辩论,寻常,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教授,宣布,固执
❽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尾
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专将两个重量不同的属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知道了么,采纳我吧
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生字怎么组词
对对。就是那个谢谢,thank you,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