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语文s五年级上册阅读

语文s五年级上册阅读

发布时间:2020-12-23 09:41:06

① 五年级下册语文1课阅读笔记(语文S版)

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呆若木鸡

将信将疑 含情脉脉 坐卧不安 怅然若失 忸怩作态

没精打采 沉吟不决 张口结舌 张皇失措 迟疑不决

局促不安 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幸灾乐祸 若无其事

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垂头丧气

受宠若惊 狐疑不决 怡然自得 诚惶诚恐 勃然大怒

恼羞成怒 炯炯有神 洗耳恭听 举止失措 神气十足

神色活现 神色自若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怒不可遏

怒气冲天 怒火中烧 怒发冲冠 怒形于色 破涕为笑

热泪盈眶 唉声叹气 哭天抹泪 哭笑不得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疾言厉色 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 冥思苦想

捧腹大笑 悠然自得 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惊恐万状

惊慌失措 喜上眉梢 慌手慌脚 聚精会神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精神恍惚 精神焕发 嫣然一笑 横眉冷对

嘻皮笑脸 噤若寒蝉 瞠目结舌 黯然神伤 黯然销魂

面面相觑
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成语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心无旁骛

② 苏教版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与训练语文5年级上册s版使用的答案2015

让孔子在中国复历史上制永远熠熠闪光。责任,让孔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不辞劳苦。
敌人围困万千重,郑国危在旦夕,虽有一身本领,辩才天下无敌,但是从没有得到国君重用的烛之武,被国君紧急召见,“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一句就说明了郑国对待他的不公正。烛之武没有计较这一点,虽然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但是烛之武还是“夜缒而出”,勇入秦营,是责任使他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责任,让烛之武不计前嫌;责任,让烛之武深入虎穴;责任,让烛之武面对强敌从容不迫,不卑不亢,用英勇和机智战胜了敌人。
绽放着娇媚的缨粟中潜藏着罪恶的魔爪,明正彬,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缉毒英雄,忍着痛,用鲜血与勇气在刀尖上不知疲倦地舞蹈。责任,让他不知胆怯为何物;责任,让他置生死于度外。
生命的责任让松柏挺立在破败岩石,让青山高耸在阴湿田野,让飞瀑舞动在悬崖绝壁。
历史的责任让人学会忍耐与承受,历史的责任让人变得坚强而无私。

③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课文《酿》的读后感

偶只有《山市》的
不好意思
科学知识(山市)
山市即山中的“海市蜃楼”(但并不是海市蜃楼)
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廓、树木等幻景,称海市蜃楼,又称“蜃景”。古人归因于蛟龙之属的蜃,吐气而成楼台城廓,因而得名。但遗憾的是一年中难得一见!
海市蜃楼是近地面层气温变化大,空气密度随高度强烈变化,光线在铅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进入观测者眼帘造成的结果。常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海市蜃楼。
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在偶尔的机缘里能够见到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非常形象.他既是虚幻的,又是真实的。
编辑本段原文
作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编辑本段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在偶尔的机缘里能够见到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二、问题研究
1.关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聊斋志异》选本上将此文的体裁定为散文,这是正确的,因为它不仅写出了山市变化莫测的景象,而且表达了目击者的感情,有很美的意境,值得欣赏。但从初学者学习的需要来看,倒无妨把它看作一篇描写性的说明文,因为作者的意图是用描写的手段来说明这种自然景象由生到灭的全过程。如果我们确认这一点,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想像力,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在自己的头脑中再造出山市的景象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一类问题:
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
城上有楼吗?你看见城中的街道了吗?
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要让学生放开想,能画画儿的还可以任选一个镜头画出来。总之,这堂课一定要生动活泼地进行,不拘一格。
2.引导学生阅读自然小品
《聊斋志异》是以写狐鬼故事著称的,但也有个别篇章近似小品,且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现象(含动物趣闻)、民间技艺等。例如《地震》一文就记录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夏历)戌时作者在济南亲自经历的一次地震;《木雕人》记木偶戏;《铁布衫法》记气功表演;《狮子》《大鼠》《螳螂捕蝉》等记动物趣闻,等等。读自然小品(当然不限于《聊斋志异》)可以引起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扩大视野。
编辑本段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用一节课指导学生阅读。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任务是使学生能顺畅地诵读,熟悉课文中的描写用语,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需时约35分钟。后一部分,任务是完成练习,需时约10分钟。前者是基础,基础打得扎实,练习才能顺利完成。
下面仅就怎样完成前一部分任务提几条建议:
一、预习还是要抓。本课生词较多,尽管都有注释,不多读几遍,仍恐难记住;文句要读得顺畅,也并非易事。对这些困难,必须充分估计到,要使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有个初步印象,并划出难词难句。
二、文中四字结构颇多,有的独立成句,如“相顾惊疑”“高垣睥睨”等;有的带有关联词或语末助词,如“(既而)风定天清”“居然城郭(矣)”;有的在句中,如“(然数年)恒不一见”“(见山上)人烟市肆”等。读好这些四字结构是关键。
读全文至少四遍(约需10分钟)。
三、把解词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结合在一起。全用启发提问的方式,按“山市”的三个画面(塔和宫殿;城郭和其他建筑;危楼一座)依次提问,最后再用时间词语把它们联结起来。(约需20分钟)
提问完毕,最好将全文再读两遍,要提示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山市”的图景,以保持印象的完整。
关于作家作品的介绍,切忌贪多,如果练习完成得快,也可以讲一两个短小的故事。题注已经讲到了的,用不着重复。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时间的变化:忽见——无何——未几——忽大风起——消失
景致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蒙古族。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饮誉海内外。他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清代对考了一辈子都没有取得功名,而年龄超过七十岁的考生的安慰性的功名)。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在科举考试中和官宦仕途上,蒲松龄屡屡受挫,终生不得志。为生活所迫,蒲松龄只好去做私塾先生。他对仕途失落同时,便把精力转到写作上去了。他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了文学创作。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 科场仕途的失败使蒲松龄满腔悲愤,一生的穷困潦倒使他接近和熟悉劳苦平民,身不在官场,反而使他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满腹实学,却屡不中举,他牢骚满腹,却无处可发,于是他把牢骚悲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本书就成了蒲松龄“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
到蒲松龄40岁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此后他还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可以说《聊斋志异》这部小说凝聚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所以有人说:若是蒲松龄中举了,最多多一个清官,但中国文学却少掉了一个里程碑,世人也无人知晓蒲松龄。祸福就是这么难于理解的转换,这也是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不少诗、词、散文、俚曲,他的作品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以及《历家文》、《农桑经》、《药崇书》等关于历法、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著有《宋七律诗选》和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
蒲松龄大事记:
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农历四月,蒲松龄生。
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清顺治元年
蒲松龄 5岁。
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清定都北京。
顺治 14年(1657年)
蒲松龄 18岁。与刘氏成婚。
顺治 15年(1658年)
蒲松龄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闺章。
顺治 16年(1659年)
蒲松龄 20岁。与张笃庆、李尧臣结郢中诗社。
顺治 17年( 1660年)
蒲松龄 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
蒲松龄 23岁。长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
蒲松龄 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
蒲松龄 26岁。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康熙九年( 1665年)
蒲松龄 30岁。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
蒲松龄 31岁。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
蒲松龄 32岁。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蒲松龄 33岁。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蒲松龄 35岁。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
蒲松龄 40岁。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蒲松龄 44岁。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蒲松龄 45岁。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蒲松龄 48岁。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蒲松林 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蒲松龄54岁。春,山东按察使喻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蒲松龄58岁。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蒲松龄70岁。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蒲松龄71岁。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蒲松龄72岁。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蒲松龄74岁。八月,刘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蒲松龄76岁。正月,病逝。
编辑本段《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所谓“聊”就是在交谈,话说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是不收银子的,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他就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的“聊斋”变由此而生。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事情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志”变产生了(记录)。“异”当然就是旨在说明自己所记录的事情都是奇闻异事。“聊斋志异”变由此而生。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
写作特点
1、悬念起笔。本文开篇就点明“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引起读者极大兴趣,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可是作者笔锋一转“然数年恒不见”,又给山市增添了一些神秘的气氛,读者的好奇心被强烈的激发了。
2、融情入景,以情衬景。作者在描写时,是通过孙禹年及其朋友的眼睛来描写山市奇景的。孙禹年在与朋友饮酒时,忽然看见远处奂山山峰上出现了隐隐约约的高耸的“孤塔”,他们不禁“相顾而疑”,因为此处根本就没有寺院,哪来的孤塔呢?这种强烈的惊奇、迷惑的情绪,既是对离奇的山市景色一种烘托,又是感染读者的一种媒介。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融入了这种情绪,一步步吸引读者,去揭开山市的秘密。文中伴随着惊异的情绪波动,层层展开描写,使山市的每一景物,每一次变幻都给人以新奇的感觉。接着,“孤塔”旁又出现了数十所华丽的宫殿,直到此时,作者才点明了“始悟为山市”。孙某及其朋友由“惊疑”而“悟”。伴随着“悟”而来的应该是轻松、释然的心情,集中精神观赏难得一见的山市奇观。
3、由粗及细,详略得当,例如文中写城郭,仅仅是“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九个字,以虚代实,以略代详,粗线条勾勒了城市的规模和轮廓,对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具体事物,一概不做细描,只以“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概括。我们虽不知其详细,却能够产生无限的遐想,那城市是多么的繁荣。紧接着,作者对“危楼”的描述却是实写、细写。作者不仅摹写出楼的高大、雄伟以及它简明的结构,并且运用富有表现力的笔墨,写出楼上各色人的活动,细腻地点染了楼中人物的姿态和神韵。如果说,前面是以粗、虚、略的笔法勾勒了城市的概貌,写起来气势飞动的话,那么后面则是以细、实、详的笔墨,具体描绘了山市中的一楼一景,一人一态,写得极有情味,这样的描写,我们不只是看到了“山市”里的高楼、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了“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同时,也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实感。同时,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与玩味的空间。
4、动静互变。山市景象变幻不定,作者着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变化,在短短的一百字中,将其描写的生动、形象、令人拍案叫绝。
编辑本段通假字
1.裁如星点:“裁”通“才”,只,仅仅。
2.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1.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 见宫殿数十所(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 数至八层(计数)
2.然 然数年恒不一见(连词,表转折,然而,可是)
居然城郭矣 尘气莽莽然(助词,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时译为“……的样子”)
3.楼:有楼若者(楼阁)
楼五架(每层)

④ 语文S版的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日记怎么写

《酿》读后感
这是一篇写秋风的美文,读后让你感到秋风的可爱。秋的丰硕。
文章先从秋风说起,在作者的笔下,“秋天的风像一群娃娃,在秋色里顽皮戏耍;秋天的风更像一位老者爱抚着绿水清山,消弥在海角天涯。秋天的风又是那么的豪爽,引领着万物走向光辉,秋天的风又是那么的深情,好像母亲脸上挂满慈祥。”把秋风比作娃娃;比作老者 ;又把秋的豪爽、深情比做母亲。秋风真是多变又可爱。“秋风是涌动的生命,秋风在不屈中成长。你坚毅的目光里,你坚定的步伐中,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穿越天地的渴望。你穿越在广袤的沙漠里,扬起风尘仆仆;你穿越在无垠的田野里,收获一路的希望;你穿越在幽深的峡谷里,清脆的风铃在山谷中欢唱;微笑的山林踩着你的节拍忧郁的起舞;你极速流动的躯体撩拨着一泓清波,清辙的湖水的泛起阵阵潋滟,涤荡你一身的尘土;你摇一摇头,继续你穿越的旅途;沉闷的锣鼓声从远方传来,你知道那是暴风雨在为你守候!天苍苍、野茫茫,你消失在天与地的尽头。”这就是秋风送给我们的感受。

《十年后的礼物》读后感
今天,我读到了一篇课文.题目《十年后的礼物》.课文里有这样一个人.她叫达格妮·彼得逊.
有一次达格妮·彼得逊离开挪威西部的大森林来到了奥斯陆,达格妮·彼得逊第一次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使她沉醉如入梦境.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的那句话: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的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德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十八岁的时候》.这是怎么回事 想起来了,在8岁的时候,我见到一个穿着风衣的大人.那个大人准备送给她一个礼物,在十年之后.
这个礼物就是这首歌,这首歌带给我无比的热情和勇气.

《月下桨声》读后感
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学完了一个单元。回顾一下第四单元的课文,其中,第18课《月下桨声》这篇课文中的那个穿着红衣的小姑娘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她是一个既勤劳又诚实还淳朴的小姑娘。当我读到他们各忙各的,一言不发时,我能看出来她和弟弟为了维持生计,起早贪黑的认真捕鱼,好卖钱,非常勤劳。当她发现多收了别人一块钱时,她急匆匆地赶到那个人家里还钱,但还是没有两清。就只有三角钱没有还而已,她竟然浑身不自在,最后还给人家了一把葱。我不禁被她的诚实、淳朴而感动。
城实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诚实守信就会有许多朋友,那个小女孩就是那么的善良、诚实,她有一颗淳朴、透亮、如水晶钻石般纯洁的心。

读《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有感
在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中,《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这篇课文令我十分感动。
这个故事讲得是小主人公库伯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在库伯桌下的十美元。原来这是丹尼斯在假期中抽奖所得的。这时的库伯毫不犹豫地向门口的丹尼斯喊了几声,可是这时的丹尼斯并没有听见。
刚要喊第三声,库伯想起了橱窗中精美的玩具与文具。经过深思,库伯终于禁不住种种诱惑捡起来十美元。很快,丹尼斯报告了老师,丹尼斯的警察爸爸来到了学校。
当读到丹尼斯爸爸来到学校时,我不禁为库伯担心起来,我害怕丹尼斯的爸爸一下子过来,把这个“小偷”给揪出来。
这时库伯眼中充满了懊与焦灼,心中充满了后悔之情,他的头低的不能再低了!
过了一会,丹尼斯的爸爸开始发小信封了。原来,丹尼斯的爸爸想通过这种方法,是这个孩子勇敢地承认错误。信封中还装着一个火红火红的小太阳,好像这个太阳代表着这个孩子的勇气,金色的光芒将照亮犯错孩子的心灵!
很多年过去了,库伯做了名警察。巧合的是:总部派来颁奖的竟是多年不见的丹尼斯的爸爸,当库伯慢慢施展开小太阳时,当时的场面是多么令人感动呀!

拥有一颗真诚的心
——《彩票》读后感

学完了第四单元——真诚的心,在这组五篇课文中,第二十课《彩票》中那位工作人员林海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人中了大奖,当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那人开始不信,他以为是林海燕催自己还让她垫付的买彩票费用,最后得知真相十分感动的故事。我觉得那工作人员非常无私、善良。那个人中了巨奖,是518万元。518万元!那么大的数目,这个奖票的数值那么大,中到这个的人数又那么少。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她只要说是自己买的,别人就没有权力拿到,但她却偏偏没这样做。

现在许多骗人招数:什么买食物中奖送汽车,居然还有人冒充“非常6+1”的节目说中了奖……使真正中奖的活动“有名无实”,即使真中了,别人也不敢相信。
林海燕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因为她的真诚、守信。当我读到“电话中,她显得十分焦急,甚至都带着点儿恳求的语气对他说”时,我很佩服她这种气质。因为,一般人没去领奖时,别人打了一次电话后就不一定再打电话给那人了,更谈不上去求他来领奖了。但她不肯,他没领到奖就像她心里的大石头落不下来,非等他领了她才放下心似的。可以看出她是真诚的、忠心的,非常纯洁。里面还写了“真诚得有些‘愚蠢’的普通人”,为什么愚蠢?因为她不晓得留一点儿?不!这么说她的人才愚蠢!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她凭什么要留一点儿?“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别人知道那些做了不诚实、不光彩的事情的话,人家会唾弃你的。你要是开了公司肯定是会倒闭的。
诚信有了,便什么都有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夕阳西下,
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
红色,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
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
当一切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夜明星。
它是
那么大,
那么亮,
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
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
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
望着这夏夜的景色,
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
和兴奋。

1、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表示顺序的词是:______、
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
____。

3、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1、时间

夕阳西下

夜幕降临

夜色加浓

2、山坡

灯光

海面

3、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
在高空的明灯。
尤其是在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
它们从半空倒映在乌
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11.
三只小甲鱼

我家的金鱼缸里养着三只小甲鱼,
我喜欢观察它们。
小甲鱼的眼睛小
得可怜,耳朵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牌子只微微出一点鼻孔。整个头显
得小巧玲珑,就是嘴大了一些,有些不相称。小甲鱼的整个身体是黑
褐色的,在鱼缸里显得十分清晰。它的脚上有五只坚硬的爪子,可厉
害啦!它有背上驮着一个壳,尾巴细而短尾端像针一样尖。

1、用“‖”把短文分成两层。

2、填上数量词

一(

)眼睛

一(

)耳朵

一(

)鼻子

一(

)鱼

一(

)头

一(

)嘴

3、写出反义词

喜欢──(



坚强──(



黑──




尖──(



细──(



短──




4、用横线画出描写颜色的句子

5、短文具体写了小甲鱼的眼睛、耳朵、头都很小的特征,整个
身体颜色是
_______
,脚上有
_________
,尾巴
__________
。全文是按
观察的顺序从
_____

______
依次记叙的。

【参考答案】

1、在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画“‖”


2、一(双)眼睛

一(对)耳朵

一(个)鼻子

一(条)鱼

一(个)头

一(张)嘴

3、喜欢──(讨厌)

坚强──(软弱)

黑──(白)

尖──(钝)

细──(粗)

短──(长)

4、小甲鱼的整个身材是黑褐色的,在鱼缸里显得十分清晰。

5、短文具体写了小甲鱼的眼睛、耳朵、头都很小的特征,整个
身体颜色是(黑褐色)
,脚上有(五只坚硬的爪子)
,尾巴(细而短,
尾端像针一样尖)
。全文是按观察的顺序从(头)到(尾)依次记叙
的。

12.
大母鸡

我酷爱养鸡,家里养了六只母鸡,其中一只大母鸡又大又肥,全
身披着黄羽毛,头上有一顶红色的小冠子,真神气。

大母鸡吃刁横又霸道。有一次,我拿了一把米来喂它们,大母鸡
首先在我面前咕咕地叫,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快来喂我吧!真
把我饿死了。”我对它说:“就你

(tān

niàn)吃!”我把米放
进食槽里,
大母鸡就张开它的大翅膀扑向食槽,
还专门找大颗的米吃,
其他的母鸡吃得咕咕直叫,
只好吃它刨出来的碎米,
有一只黄母鸡不
服气,就悄悄地来到食槽,和大母鸡抢着吃,刚抢一口,头部就被大
母鸡狠狠地啄了一下,
吓得那只黄母鸡赶紧躲到一边去了。
其他母鸡
再也不敢抢食槽里的食了,只得乖乖地吃大母鸡刨出来的碎米。

大母鸡还喜欢打

(dǔn

dùn)

它打盹时还很讲究,
先用

(zhuǎ

zhǎo)子“刷、刷”地在地上

(bā

pá)个坑,然后就蹲下来眯上
眼睛,把头插进它那大

(chì

cì)膀下一动也不动,你走过去,
它也不怕,还是打自己的盹。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只大母鸡,
因为它每天下一个蛋,
比其他鸡
下得多。它下蛋时先吃得饱饱的,然后就安安稳稳地卧在窝里,忽然
它浑身哆嗦起来,
顿时它的羽毛竖了起来,
样子忐忑不安,
不一会儿,
它就站起来。我走近一看,鸡窝里已经有一个蛋了,一拿起来,热乎
乎的,
我把蛋取走后,
赶紧抓一把米喂它。
大母鸡一边吃一边“咯咯”
地叫,好象在说:“我下蛋了!我下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酷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选择文中加粗字的读音,给正确的读音戴朵小花。

3、这篇短文共有___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
_____

____________,
表达了“我”对大母鸡的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酷爱:非常喜爱、爱好。

2、选择文中加粗字的读音,给正确的读音戴朵小花。

贪(
t
ā
n


盹(
d
ǔ
n


爪(
zhu
ǎ)

扒(
b
ā



ch
ì)

3、
这篇短文共有
(四)
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大
母鸡的外形特点;
吃食习惯刁横又霸道;
喜欢打盹;
大母鸡下蛋了。


表达了“我”对大母鸡的(喜爱)之情。

13.
游乐山

去年暑假,
我回到久别的家乡,
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
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
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
一束束光柱和
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
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
叫不出名的鸟
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
“油炸豆腐干!

“麻辣豆腐脑!
”„„个体商
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
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
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
佛近在咫尺,
大渡河水波涛滚滚,
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
高楼林立,
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
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



增添(



眺望(



乐趣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

——————————

3、
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
读一
读,
想想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
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4、
作者站在山顶,
眺望四周,
看到了西面的________、
________,
北面的________,
南面的______
__。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舒服

增添──添加

眺望──瞭望


趣──趣味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情不自禁

近在咫尺

3、
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
读一
读,想想作者是按(山路)→(半山腰)→(山顶)的顺序介绍乐山
迷人的风景的。

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峨嵋山)

(大渡
河)
,北面的(乐山城)
,南面的(马路)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第一自然段。

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⑥ 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突破卷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wǎn zhuǎn líng lì bàng wǎn bǐ shǒu ( ) ( ) ( ) ( ) jí dù jiǎo jiàn shuāi jiāo huáng chóng ( ) ( ) ( ) ( ) 二、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8+4分)
( )枝大叶 旷野荒( ) 昂首挺( ) ( )恶如仇 自( )奋勇 ( )死如归 激情四( ) 数( )胜数
三、选词填空。(4分)
激动 感动
1、听了英雄的事迹,我们的心情都很( )。 2、英雄的事迹使我们非常( )。 爱戴 爱护 3、他深受人民的( )。 4、.我们要( )花草树木。
四、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12分)
(1)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 ) (2)柳枝在春风中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 ) (3)我们怎么可以不顾他的感受呢? ( )
(4)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发大水,歌声塞断九条河。( )
(5)我为你杀了鸡鸭,我为你宰好了牛羊,我为你买来了美酒和水果,我愿陪你从黄昏一直喝到第二天早上。( )
(6)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2
1.我和母亲住在这个强盗横行的地方,怎能不小心从事呢?(改为陈述句)
2.中国人不能忍受这样的歧视。(改为反问句)
3.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缩句)
4.好汉们发现了一个地方。(改为“被”字句)
5.刘三姐唱山歌。(扩句,至少扩两处)
六、修改病句。(6分)
1.琴声停了,国王仍然沉溺在悲痛之中
2.人们如痴如醉地把屋里屋外干干净净。
3.她不仅聪明伶俐、美丽动人,但是有一幅美妙的歌喉。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 。 2、母亲的宝贝是子女, 。 3、骏马面前没有跳不过的壕沟,利矛面前 。 八、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2分)
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1、“渔王”年老的时候为什么苦恼?(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表明渔王在教孩子捕鱼技术上的做法是: (一个成语)(2分) 3、渔人的失误是什么?(2分)
4、“路人”的观点是什么?(简要概括)(2分)
5、“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表达了“渔王” 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6、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2分)
九、习作(30分) 编写故事
《神鸟》中说,很多人都想得到神鸟,可是谁也没有捉到。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神鸟和那些前来捉它的人之间可能还发生了哪些故事?从自己想到的故事中挑选一个写下来。要求把故事写清楚、写完整,写得有意义。字数不少于400字。

⑦ 五年级上册语文名师伴读答案

这个有地域性,是哪个地方的,提供以下地址什么的,可能更好的找到试卷或者练习册

⑧ 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阅读体会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00字以上

读了梁启超的《抄少年中国说袭》这则文章,使我感触很深,受益良多,让我懂得了爱国的真谛。
这篇文章指出了封建君主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希望能出现"少年中国"来振奋人民的精神和斗志,特别是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将中国未来的发展寄托于下一代的身上,这与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相通的,要有勇于改革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都饱含爱国之情,读了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激昂,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从小要胸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阅读全文

与语文s五年级上册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