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总结 200字
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即将结束了,回顾一周来的活动里程,有许许多多回的事情令我难忘。答
一周来,我们小组先后开展了搜集是个,整理诗歌,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等活动。在走进诗歌的殿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的同时,我也充分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我们是那样投入,完全投入到了诗歌的意境之中。此时此刻,我才感到诗歌的魅力所在。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个将伴随我一生。哦,诗歌,我将永远与你牵手相伴!
⑵ 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二单元的单元小结
不会呀!!!
⑶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练考第二单元知识小结答案
[导读]第二单元 少年心事 单元学习要点 一、走近少年的心灵,感受少年独特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少年是需要理解的年龄,少年是渴望展现的年龄,少年是遭遇矛盾和困惑的年龄,少年也是纯洁而真诚的年龄。学习本单元课文,就要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少年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就要用温暖的双...
第二单元 少年心事
单元学习要点
一、走近少年的心灵,感受少年独特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少年是需要理解的年龄,少年是渴望展现的年龄,少年是遭遇矛盾和困惑的年龄,少年也是纯洁而真诚的年龄。学习本单元课文,就要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少年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就要用温暖的双手去呵护少年人秩嫩的情感,要走进少年人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少年人。《一千张糖纸》中被欺骗后的愤怒和受伤、《在那颗子星下》和年轻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诺言》站岗孩子的执著和勇敢......所有的情感都是那样的鲜活,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但细细品味,却分明是成长历程中最真挚、最朴实的情感流露。
二、体会成长过程中的喜悦、烦恼、痛苦和幸福,记录少年历程的每一个瞬间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我们在学习那些美文、时文时,不妨也可以做个有心人,将作品人物的经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体会一下彼此的区别和相似,这样不但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也为自己今后的创作进行了有效的积累。本单元的文章就是从多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少年生活的种种经历:有童年的游戏、有师生间的默契、有童年的憧憬和幻想、还有和同桌同窗之间的一个个故事......少年人的生活原来就是如此的动人,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每一个瞬间都能闪烁出令人感动的光彩,每一个刹那都能让我们品尝到成长的滋味。
三、挖掘少年人丰富的情感体验,树立少年人积极向上、健康蓬勃的人生态度
本单元的课文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主题,引导少年人树立起健康、进取、自信而快乐的人生态度。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用心品读每一段精彩的文字,感悟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深邃道理,体验文中同龄人的喜怒哀乐,最终体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例如,《在那颗子星下》展露出了师生之间和谐默契的情谊、《诺言》则赞美了孩子的勇敢和诚信、《为少年轻唱(两篇)》则真实地再现了少年人的情感脉络......点点滴滴,无不让我们读出了少年人身上令人感动的闪光点,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了少年成长的可贵。
一三 羚羊木雕
一、本文可分为几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大部分的大意。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16自然段),写发现"我"把羚羊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后,爸妈一致要求"我"把它要回来、
第二部分(第17-23自然段),回忆"我"和万芳结下的深厚而真挚的友情。
第三部分(第24-25自然段),写奶奶为"我"说情,但妈妈还是逼"我"去万芳家要回羚羊木雕。
第四部分(第26-37自然段),写"我"要回了羚羊木雕,万芳理解了"我",但"我"却感到内疚。
二、从全文看,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本文的思想感情应怎样理解?
让我们从文本中来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抓住几个关键的地方,例如作者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父母的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句句生硬。课文又叙述"我"和万芳的友谊是多么真挚深厚,着力渲染童心的美好,父母的威逼有如无情的风雨摧残了娇艳的鲜花。作者的倾向很明显:儿童心灵多么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父母在教育上的失误。
作者的褒贬倾向很明显,但是孩子不能认为大人总是不理解自己,由此形成代沟。应该承认孩子总是不大懂事,一方面,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是另一方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一家人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三、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是今天的事。作者一开头就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写起,一下子就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情节就紧凑了。可见,顺叙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时可以用插叙使场面集中起来。
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
四、以本文为例,说说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不难看出,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当然女儿拿来送人,也是意料不到的,但是羚羊木雕给女儿时,讲讲这件工艺品如何名贵,让女儿增长点知识,防止损坏,也属常理。再则,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推而广之,包括大人在内,有事同人商量,都是必要的。由此还可以明白,凡事考虑不周,就有隐患,要消除隐患,就要尽量想得周到一点。
散文诗两篇
课文阅读
一、课前指导
1. 作者简介
泰戈尔,R,(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
2. 时代背景
《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泰戈尔无疑是"孩子的天使",当我们为泰戈尔营造的风花雪月感叹时,诗人却以此为线,怀着初探世界的神秘和期待,以纯粹的儿童眼光,为我们串起了一个更为浪漫、理想的诗之世界。《新月集》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集","它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成人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新月之国里去"。诗集具有"不可测的魔力"。
3. 学习内容
学习《对岸》一文,通过诗人对于"对岸"富有想象力的图景描绘,体会蕴涵其中的童真童趣,进而探求文章主旨,体会孩童对于母亲的情感;学习《同情》一文,体会孩子所渴望、追求的爱,以及蕴涵其中的孩子率真的童心;了解泰戈尔散文诗的一些特点。
4. 学习方法
针对《对岸》中作者笔下所描绘的、充满想象力的图景,挖掘能体现儿童心理特点的词语,如:"渴想","据说","顶","邀","诧异"等,体会儿童渴望生活在自由而充满爱的环境中,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无限向往;而《同情》一文,则通过儿童想象中母亲的语言,来体会儿童所向往的真爱,以及他对于动物生命最自然的同情。
二、学习思考
[问题一]
《对岸》中,诗人是以"我"的视角来铺陈描写的,那么,"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思路]
可以反复朗读课文,从体会朗诵的语气语调、诗歌的内容下手,不难想象,在作者的笔下,"我"是一个充满着好奇和幻想,热切向往着大自然,做着船夫梦的孩子。
[问题二]
诗人描绘"我"想象中对岸的美丽景色,你能说说是哪三幅画面吗?
[思路]
第一幅是一个极有田园风味、令人向往的新天地。农夫们早晨肩抗着犁头,乘船渡到那里去耕耘田地,牧人们带着鸣叫着的牛从河边游泳到那边的牧场上放牧。
第二幅是一个充满自由、令人愉快的地方。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无所拘束,处处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第三幅是一个多么令人眷恋的、充满了爱的地方。可以尽情玩耍,肚子饿了,就去找妈妈,妈妈给他无尽的爱抚、满足,天色昏暗,他可以回到温暖的家。
[问题三]
作者描写这些优美而的景致是为了寄托怎样的情感?
[思路]
从《对岸》的语句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泰戈尔对自然的挚爱和平民化的思想。如:"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等等。至于母爱的主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问题四]
《同情》中,诗人以孩童的口吻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狗或鹦鹉,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思路]
对小狗和鹦鹉的同情。显然,在孩童的眼中,母亲对小狗和鹦鹉是毫无平等和尊重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始终是居高凌下的态度。作者以假设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同情和对母亲这一做法的不满。
[问题五]
通过对小狗和鹦鹉的同情,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追求和向往?
[思路]
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小动物,都是生命。作者渴望对待每一个生命都能一视同仁,包含着宽容、和睦、尊严、平等和关爱的情感才是最真挚的爱。
[问题六]
泰戈尔散文诗的创作有怎样的特点?
[思路]
泰戈尔曾说:自然界就是他的亲爱的同伴;她手里藏了许多东西,要他去猜。他与父亲的工人,交往得很密切。他在Salaidah地方管理他父亲的农产时,除了Padma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一般农民了。所以他竟成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的表现者。由此可见,自然界和平民是泰戈尔的两大老师。因此泰戈尔的散文诗语言十分平易,表达的情感也是极为朴实而真挚。
课后练习
1. 选择《对岸》中的一节,用简洁而生动的一句话描绘泰戈尔笔下的画面。2. 你觉得《对岸》一文中,"我"是以怎样的心情在想象对岸的美景的?答:
3. 作者以如此平静的口气说着" 妈妈 ,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你读了之后有何感受?
答:4. 选择其中的一节,发挥你的想象力,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
5. 《同情》一文中,体会一下"我"对母亲说这番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答:6. 《同情》一文的结尾两节写"我"的感受,作者三次用到了"永不"这一词语,是否表示"我"对母亲的冷淡之情呢?
答:为少年轻唱(两篇)
⑷ 七彩课堂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的单元小结图
[A]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各单元分析(1—8单元) (2013-09-01 20:41:38)转载▼
标签: 教材分析 教育 六年级语文 分类: [J]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持续更新中)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
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第七单元 单元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编写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入选的课文中,有的篇幅较长,可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⑸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总结个主题,并说说为什么急需!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内、习俗独特。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参考《教学参考书》
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总结(人教版)
第二单元总抄结;学习本组袭课文,了解了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热闹非凡的【北京的春节】;多姿多彩的【藏戏】;幸福安宁、吉祥幸福的【各具特色的民居】;还有多才多艺的【和田维吾尔】的民族。。这些都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这行不?老师总结过的,百分之百的正确!希望我能帮助到您!再见喽!
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总结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小草
我没有“贵夫人”的牡丹那样鲜艳。也而没有“版出淤泥而不染,濯权清涟而不妖”的荷花那样亭亭玉立。更没有全身涂满高级香水的白皮肤“小天使”桂花那样芬芳。而我只是一棵小草,既没有花儿的鲜艳,也没有大树的挺拔。但我有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我的身影。当春天到来时,我从地下探出头来,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绿纱。用我的身躯去点缀大地,织成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然而到了酷热的夏天,太阳炙热着大地那些在春天里被人们观赏的鲜花,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没有精神的时候,我和我的伙伴们却仍然顽强地昂着头,顶着炎热;当暴风雨袭来时候,虽然我们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但我们没有屈服,仍然牢固地扎根在泥土里任凭风吹雨打。当秋天到来时,我就脱去了绿色的面纱,换上金黄色的衣服,我的脚深深地扎进泥土。风沙来时,我用我的身体护卫这片土地不让沙土随风飘尽。 冬天,雪花飞舞,大地披上了银装,我悄悄的躲进厚厚的棉被里,美美的睡一觉,静静的等着春雷哥哥的叫醒,准备再一次为人们服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我们顽强的精神。
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笫二单元近反义词多音字总结
第一组
多音字
聚散sàn 落luò花仿佛fú扎zhā进重chòng新 音乐yuè 嚼jiáo着 树冠guān
散sǎn文丢三落là四佛fó像挣扎zhá重zhóng大 快乐lè 咀嚼jué 冠军guàn
悄悄qiāo乐曲qǔ弹tán奏几jǐ天调tiáo节好hào奇摇晃huàng卷juǎn曲
悄qiǎo然弯曲qū 子弹dàn 几jī乎单调diào你hǎo好明晃晃huǎng试卷juàn
近义词
轻盈──轻快水洼──水坑欢悦──愉悦清晰──清楚优雅──文雅
柔软──柔和宛若──好像啼啭──婉转湿润──潮湿轻捷──轻快
辨认──分辨融化──消融异常──非常幽静──寂静凝聚──凝结
赋予──给予雕琢──雕刻万仞──万丈绵亘──绵延
反义词
清晰──模糊干燥──潮湿 幽静──喧闹柔软──坚硬异常──正常
我这就只有第一组的。第二组的还没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