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四年级下册语文二十四课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二十四课课文

发布时间:2020-12-23 03:56:19

Ⅰ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十二课,课文内容

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课文原文
“打扫”森林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yāng)。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pú)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sào)帚(zhǒu),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fǔ)烂之后,变成了腐殖质,能增强土壤(rǎng)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chěng)凶啦。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人类的老师
人类自古就想能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yì)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许多年,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蜒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只蜻蜒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lüè)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动的关键(jiàn)。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船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jīng),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而“流线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设计船体时模仿鲸的形体,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Ⅱ 语文书 二十四课 课文内容

你要说出是那年级的课文。

Ⅲ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二十课课文

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lǚ)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làn),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lí)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shuā)刷地冒出来……
“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
我很快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小吕为我送行。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
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伸手拉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pū)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Ⅳ 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课文内容(人教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Ⅳ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麦哨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麦哨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麦哨》一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
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
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
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
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Ⅵ 四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二十四课麦哨答案

24* 麦 哨
一、查漏补缺。把带点宇的音节补充完整。
d() ()uì ()àn j() g() ()iáo
兜里 麦穗 湖畔 嚼食 包裹 撩起
二、对号入座。给带点的多音宇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hé huo hè
1.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 )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
2. 今天的天气很暖和( )。
3. 我和( )妈妈一起去公园。
三、精彩再现。回忆课文,回答问题。
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1. “蒙”在文中的读音是( )。
2. 文中有一个比喻句,它是把( )比作 ( )。
3. 这段话是对孩子们的描写,体现了一种( )的农村孩子形象。
课外延读。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儿 歌
回到儿时没有汽车/也没有很多行人的街道/回到温暖善良唠唠叨叨的老太太身边/回到小木板凳/和泥土的身边/回到童年/自己的身边
秋天一直都是给我感受最多的季节。因为果实带来的丰富,还有落叶宣告的开花季节的结束。
我高兴的时候,是沉静的。看见老太太永远在买东西,白菜土豆已经包围了我们,她们又出发了,还要再去买雪里红,把它腌成可以吃很久的咸菜;去买豆腐,把它冻成可以永远不化的“冰块”。
我们跟在后面,好像她们突然找到了很多钱,而且不反对我们分享这一幸福。
好久以后,.我还保留着这样的印象:秋天是富有的季节。
在秋天,我们玩得疯狂! 玩春天夏天的游戏,同时,在我们的鞋垫几下面放着只属于秋天的游戏:皮狗。
捡起落叶,橹掉叶只留下茎,把它放到鞋垫下面,越久越好。
再次把它们拿出来时,把茎子上最粗壮部分的稚嫩组织用指甲划掉,露出被我们臭脚丫子熏制过的韧性纤维,胸有成竹地走向别的孩子,用手指轻轻一点对方,他们就也拿出同样的东西。
这就是皮狗。
两个人把它们交叉后用双手扯住自己的,然后用力拉,其中的一个是要断的。断裂的皮狗代表着主人的失败,没有断裂的却不表示主人的脚丫子很臭。
谁都知道,皮狗在鞋里呆得越久越好,但我们中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见识,因为谁都不知道,秋天什么时候就过去了,也不能让它们失去比试的机会。
那时的我们是聪明的,玩它个天翻地覆,决不等明天,尽管明天属于我们。
因为皮狗,我记不起来秋天的另外的味道。
皮狗,是个有味道的游戏。
1. 找出短文的中心句用“——”画下来。
2. 为什么说“秋天是富有的季节”?
3. “因为皮狗,我记不起来秋天的另外的味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积累展示。
五、按要求填写句子。
1. 我们班正在举行“露一手”实践活动,有的画画,有的弹琴,有的表演魔术……大家真是“( )”。(填歇后语)
2. 天冷了,李刚穿上一件毛衣,他对同学们说:“这是我上大学时,妈妈给我织的,穿在身上格外暖和。”一位同学随口说:“( )”。(填一句古诗)
24 * 麦 哨
参考答案:
一、ōu s p iáo uǒ l
二、1. hè 2. huo 3. he
三、1. meng
2. 孩子们的脸蛋 月季花
3. 外貌 朴实可爱
课外拓展
四、1. 秋天一直都是给我感受最多的季节。
自主探究
五、1.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Ⅶ 语文第二十四课的课文

那一年级
我只有一到九年级的

是什么版本

Ⅷ 四年级下的24课麦哨全篇课文

呜卟(bǔ),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yìnɡ),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湖畔(pàn),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dōu)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蜒,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máo)茅针”来。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ɡuǒ)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剥(bāo)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jiáo)嚼,吮(shǔn)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qìn)肺(fèi)腑(fǔ)!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liáo)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阅读全文

与四年级下册语文二十四课课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