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6课生字怎么组词
匣:匣来子、木匣、梳头匣 锯:木锯源、钢锯、电锯、拉锯、 阶:阶层、官阶、军阶、
挖:挖掘、挖墙脚、挖空心思、 鞋:鞋子、铁鞋、拖鞋、 斧:斧头、斧子、铁斧、屋:木屋、屋子、房屋、 抢:抢劫、抢包、抢东西、 难:难住、困难、灾难、 初:初始、初稿、初中、管:管理、气管、血管、 敌:敌人、敌后、敌情、 懂:懂得、听懂、懂事、
②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第26课一页有多少个字
还有一共有几字问题补充:是三年级上册语文书里,26课第一页有几个字
,26课共有几个字
没字第一页35个字,总共有253453字,哦不算最后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3、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也要敢于改变,勇于创新。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方帽子店》,指名学生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店呢?这些方帽子有人买吗?方帽子店的生意好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跟着作者一起去故事中找寻答案吧。
【设计意图】题目中的“方帽子”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是没出现过的,学生看到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一开课,就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这样使学生带着好奇和问题走进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梳理,概括故事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名读。
橱窗 不能改 奇怪 不舒服
碗 扣在头上 舒服 漂亮
香蕉形 圆筒形 各式各样 古董
①齐读词语。
②谁来选用上面的这些词语,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强。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这一环节设计了三组词串,分别围绕“方帽子戴着不舒服”“圆帽子又舒服又漂亮”“方帽子成了古董”这三个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只要把这三个内容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降低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学生知道概括内容有法可循。
三、对比,呈现故事内容
1、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这一家店。
(1)出示:“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①“这家帽子店”你知道是哪家店吗?
②他们做的是什么帽子呢?
(2)出示:“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你知道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3)这真是一家有意思的店。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这家店吗?
2、这家店卖的方帽子,大家喜欢吗?默读4~10自然段,找一找大人和孩子各是怎样的表现。
(1)出示:“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
①这样的方帽子真是又奇怪又不舒服,从哪儿能看出来?
②谁来读读这句话?
③既然这样,那大人们为什么还戴着方帽子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④这些大人们给你怎样的印象?
(2)出示:“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①孩子们喜欢的是什么帽子?你觉得这样的帽子好吗?
②“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你想象一下,孩子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帽子呢?
③这些孩子们又给你怎样的印象?
(3)这些大人们宁愿戴着又奇怪又不舒服的方帽子,也不想着做些改变。孩子们可不这样,他们动手做出了自己喜欢的圆帽子。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大人和孩子吗?
3、出示:“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了一惊。”
(1)知道方帽子店的主人为什么吃惊吗?
(2)分角色朗读方帽子店的主人和儿子的对话。
(3)为什么方帽子店主人要让儿子把舒服的圆帽子丢掉呢?
4、后来,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16~20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出示:“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从这句话中,你想还会有什么形状的呢?
(3)出示 “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和“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两个句子。
同学们,你们觉得哪家店的帽子才是真正的好帽子?
(4)在竞争中,圆帽子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④ 语文三年级下册26课
人教版语文书三年级下册第26课感人的话:
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回再展开。这面做答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⑤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6课问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科利亚首先从妈妈的抄木箱没有丢,还在原地,得出三个结论:一、他的小木匣也不会丢,而且必定还在原地。二、妈妈是成年人,步子大小没有变化。三、时间过去了四年,自己长大了,步子比那时大了一倍。埋木匣时从家门口向前走十步,现在只需走五步。他按照推测去做,果然找到了木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