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孙权劝学课文及译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如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事务。
辞:推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者的官职。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寻阳: 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
与:和。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认清事物。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孙权,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间的史事。因宋神宗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评价而得名。
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孙权劝学课文及译文
孙权劝学课文:
初,抄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8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孙权简介: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⑶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读书有哪些
1、初高中共读部分:(10种)。《西游记》(明)吴承恩著;《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专中著;《三国演属义》(明)罗贯中著;《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唐诗三百首》(清)衡塘退士选编;《宋词选》胡云翼选注;《阿Q正传》鲁迅著;《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著。
2、初一年级:《红岩》罗广斌、扬益言著;《安徒生童话全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童年》(俄)高尔基著,刘辽逸译;《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国)凡尔纳著,范希衡译;《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
3、初二年级:《青春之歌》杨沫著;《骆驼祥子》老舍著;《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福尔摩斯探案集》(英国)柯南道尔著,丁钟华等译;《居里夫人传》(法国)埃里•居里著,友明彻译。
4、初三年级:《家》巴金著;《牛虻》(爱尔兰)伏尼契著,李俍民译;《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著,傅雷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英国)兰姆姐弟改写,萧乾译;《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
⑷ 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三首古诗词
向无数英雄致敬,珍惜现在学习的机会,101教育初中小编整理了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十三首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十三首
1、泊秦淮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竹里馆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晚春
【作者】韩愈【朝代】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约客
【作者】赵师秀【朝代】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朝代】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上述是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十三首内容,希望帮助同学们复习。
⑸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孙权劝学课文及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语气助词,在这里表示反问的语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编辑本段译文
开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物,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孙权说:“难道我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泛览一下,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又有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天下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气的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对别人另眼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离别了。
⑹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本中的自读课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目前语文教坛上对这类课文的处理,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它当作讲读课,由教师“精雕细刻”;一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效果。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单元教学中,讲读课文教师的教读已经“举一”,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并获取了一定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和认识规律,通过对自读课文的学习使知识得到迁移、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这就是“反三”。因此,轻率的对待自读课的教学,或以讲读代之,或“放马南山”,都是极端错误的。这样不仅违反了教学的基本规律,而且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致使语文能力得不到正常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学自读课文首先要制定自读目标。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确立目标就是加强自读指导的计划性;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一步是控制信息的接收范围,便于随时排除干扰学习重点之外的知识,因此,制定自读目标在自读课教学中尤为重要。自读目标的依据,大而言之,是《新大纲》对听说读写能力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小而言之,是单元及课文的具体训练点。根据课文前的“自读提示”,提出学习本文的线索,重、难点,还有课后安排的思考练习。自读目标,既要体现自读课的“训练点”,又能反映对课文自读的“水平层次”,尤其是要突出自读重点。“训练点”要包括“基础知识”、“阅读”、“听说”、“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水平层次”可以从“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五个层次考虑。并非每篇自读课文都要包括上述的训练内容和水平层次,可根据重点有所取舍和侧重。另外,自读目标要集中,确立的重点要单一。按要求,自读课文一般安排一课时完成,如果目标分散和重点过多,教师就完不成任务,学生也会一知半解,影响自读质量。 “制定目标”对于一篇自读课文来说,仅仅只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怎么读”。笔者根据新大纲的要求,还读于学生,通过各种诵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学步导幼儿,人人有经验,或则扶其肩,或者携其腕,唯令自举足,不虞颠仆患。”在教法的选择上,应注重“扶携”。指导自读课文阅读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制定目标提法、练习自测法、比较阅读法、评点法等,不一而足。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重视“扶携”,而自读课文教学教师的“扶携”不是目的,要使学生能够“自能读书”,教师还必须敢“放”,让学生“自举足”。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平素要注意自读方法的传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般的阅读方法,诸如各种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像魏书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就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旦学生掌握了自读方法,教师就可以放心的让学生独立“行走”了。自读课文最后一步还要总结。自读课的总结是对自读目标的反馈和落实。学生可自己总结,分类整理自读笔记,总结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完成课后练习。教师也可通过提问质疑或收阅笔记等方式进行检查,总结课文重点,评价自读效果,或肯定成绩,或指出不足,多加鼓励。笔者认为自读课文,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适时点拔指导,运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⑺ 七年级语文书下册第一课
人教实验版
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生字词:
攒
拗
确凿
菜畦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⑻ 初一语文课本下册 课文《狼》的原文 急 !! 忘带语文书了
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8)七年级语文书下册课文扩展阅读:
本文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⑼ 七年级语文上下册鲁迅的课文都有那些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少年闰土》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内文课本第一册: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社戏》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阿长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鲁迅自传》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故乡》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藤野先生》、《孔乙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呐喊》自序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祝福》、《拿来主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节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