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解

发布时间:2020-12-21 21:38:25

❶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堂全解》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❷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解新华书店有卖吗多少钱

有 不同版本价格不同 50元以内

❸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语文的目录

1 窃读记
2 美丽的复“三潭印月制
选读一 “天涯”踏浪
语文乐园一
3 古诗二首
宿石邑山中
望洞庭
4 中秋节
5* 母亲的纯净水
选读二 酸枣情
语文乐园二
6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7* 可爱的地球
8 富饶的海洋
选读三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语文乐园三
9 “诺曼底”号遇难记
10* 长城在我心中
11 古诗二首
望天门山
题临安邸
选读四 高原汽车兵
语文乐园四
12 斗笠
13 傲霜篇
14* 石榴又红了
选读五 我家有个大花园
语文乐园五
15革命烈士诗二首
16*清贫
17狼牙山五壮士
选读六 一个苹果
语文乐园六
18新年来了
19寻找幸运花瓣
20*皮皮鲁的风筝
选读七 代课老师
语文乐园七
2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22*稻草人
23草船借箭
选读八 快乐王子
语文乐园八
附录:本册书生字表中的新词解释

❹ 五年级语文教材全解答案

在后面,啦!

❺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解第十四的课外扩展全解

中午,老呆一家也准备吃饭了,呆妈在厨房里不停地炒菜,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听起来就版像一场餐权具交响曲。老呆则坐靠在沙发上悠闲地看报纸。不一会儿,呆妈就把一盘香气腾腾的美味佳肴端上来了。老呆扔下报纸,跟着香气坐到了餐桌前,刚要动筷子时,就被呆妈拦住了:“儿子,还没来呢,快去叫他吃饭。”
老呆放下筷子,垂头丧气地走到门口,一开门就发现儿子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老呆一声吆喝:“小呆,别看书啦,快去吃饭吧。”儿子只好依依不舍地走进房间去吃饭,老呆捡起书,无意中看了一下……
儿子坐下后,正准备吃饭,又被呆妈叫住了。她说:“你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去叫他。”小呆不耐烦地走出房门,只见老呆童心未泯地趴在地上看着书,两条腿和孩子一样抬上抬下。儿子大声说:“老爸别看了,快去吃饭吧。”老呆说:“哎呀,我再看一会儿,你别再烦了。”儿子没办法,只好回房间告诉了呆妈,呆妈生气地走出房间,对老呆大吼道:“你怎么回事,怎么还孩子气,给我去吃饭!”老呆一惊,马上跑进房间去吃饭了,儿子拣起书,也去吃饭了。
儿子一边吃饭,一边想:老爸差点走火入魔,这真是一本有趣的书啊!!!

❻ 小学5年级教材全解内容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贫乐?村居”图 3、图上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 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贫乐?村居”。配乐朗读。 二、初学诗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正音) 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指正读音bāo剥)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获:(注意学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儿锄豆……二儿……” 7、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翁媪”老年妇女 “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 “吴音”吴地方言 8、对照插图说说整首诗意。 9、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10、再对照诗意再现画面,说说你眼前呈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分块品读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3、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想象要丰富) 4、集体交流。(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 (1)小儿卧剥莲蓬。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 (2)大儿锄豆溪东。 (3)“二儿正织鸡笼”二儿会怎样想…… (4)“醉里吴相媚好,……翁媪” 这一对老人会聊些什么?(大儿、二儿、小儿……以后的生活) 指名读这二句话,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们继续往里走,还会见到什么画面? 2、同桌互说交流。 3、指名说。 4、辛弃疾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品味情感,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小结、作业 选择刚才你选择的画面,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 课文资料参考: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还带着几分醉意。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鸟笼;还有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草地上剥莲蓬。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上四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❼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解的电子书回一下我很急

小学新教材全解(五年级) 第一组 单元综合解说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会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1 山中访友 目标导引 1、会认2个生字“汩、嗅”,会写 “涧、渡、弓”等1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会生字,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并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 一起来预习 一起说题目 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 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句解:“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说明了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早晨,好清爽! 段解:这段主要写作者走出门时的好心情。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①,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②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句解: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你把多少人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③,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句解: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烁,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④里旋转、流淌。【句解: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经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g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⑤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⑥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⑦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句解:本段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这段话还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⑧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句解:句中的“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头掉落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

❽ 五年级上册全解第四单元人教版

语文人教五年级全解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❾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解第一单元的作文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专言较随意,直属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❿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全解哪里还有得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所有课文的目录,
每课点开后都有电子课本,教学资料。

阅读全文

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